2006年是名師工作室的開局之年,跨進馮雅靜幼教名師工作室的大門,我既有一種成功的喜悅,也存在一些不安。我深知離真正的名師距離還很遠,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只有不斷努力,才能不辜負領導和同事的信任。為此,我堅持教學、研究相結合的原則,堅持“以教學研究為主線,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指導,引導、激勵、幫助工作室教師自主發(fā)展”的工作策略,努力做到“扎實勤奮學習,踏實求真工作,實事求是研究”?,F(xiàn)將一年來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努力學習 增添動力 成為首屆名師工作室的成員,是邁向新的征程的一個起點,將鞭策著我不斷躍馬揚鞭,成為我們孜孜以求的不竭動力。我深知,深厚的理論功底是開展研究和不斷提升的基礎,為此領銜人和我們工作室成員一起制定了詳細的學習、工作和活動計劃,扎扎實實地開展各項工作。 1.認真學習幼兒教育學和“做中學”理論書籍,集中學習、討論,充分體現(xiàn)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 2.認真學習“做中學”理念,因為“做中學”對我而言是一個嶄新的領域,它是新生事物,其帶給現(xiàn)行教育的沖擊,無論是教學上的,還是觀念上的,都是一種必然。如何領會“做中學”的實質、貫徹新綱要精神,對于每一位成員來說,是必修之課。為此,我從各種渠道找來新課程改革的相關書籍、論文學習,更新 “教師觀”、“學生觀”、“課程資源觀”、“教學設計觀”等,并在教學中一以貫之。 3.不斷研讀文本,開拓課程資源:每一次名師工作室活動,馮雅靜老師都為我們準備了“做中學”的課程資料,讓我們從中學習中小學“做中學”的一些做法,但這僅僅是教學資源之一、工具之一,并非金科玉律,依據(jù)綱要精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們要用足用好教材,對教材要“破其卷,取其神,優(yōu)化結構”。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各種教學資源:操作材料、幼兒、老師、環(huán)境等,使課堂成為各種資源的匯集地。 二、課堂研究 百花齊放 教育成敗的關鍵,是能否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有效的教學具體行為。因此,馮雅靜領銜人要求名師工作室的成員從新綱要的高度來駕馭,形成獨具特色的“做中學”課堂教學風格。每個成員員分階段輪流根據(jù)同一主題上觀摩課,并相互觀摩,真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尤其令我難忘的是自己第一次執(zhí)教做中學課堂教學的經(jīng)歷,我和唐靜、吳彩萍三人以《空氣在哪里》為主題,上了三節(jié)風格迥異的“做中學”,唐靜的認真、吳彩萍的嚴謹帶給我全新的感受,而我自己卻頗有些手忙腳亂的感覺,讓我第一次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做中學”…… 通過工作室所有成員不同類型公開課的展示,課后工作室成員的集體研討,課堂教學設計的水平和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課堂成為工作室成員展示教學才能、彰顯教學魅力的場所。 每一次的觀摩課交流都讓我收益頗豐:奔牛實驗幼兒園和鳴坷巷幼兒園的老師因為長期研究“做中學”,她們的理念和實踐都十分地嚴謹;而唐靜、王彥、俞莉因是初次接觸“做中學”,他們的角度又別具一格;吳彩萍、孫步英的認真和踏實更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對“做中學”的理解就在馮雅靜老師的引領和其他成員的思想碰撞下步步深入…… 一年來,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小有所得:被評為“武進區(qū)教育驕傲‘十佳教師’”;在常州市省級示范實驗幼兒園經(jīng)驗交流會上做交流;受姐妹園邀請作經(jīng)驗介紹;所寫論文一篇獲區(qū)級校長論文一等獎,一篇獲省級優(yōu)秀教育論文二等獎,另有一篇案例獲省“師陶杯”評比一等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xù)努力,及時領悟工作室的精神,大膽創(chuàng)新,把工作室的理論與本園教學結合,進行綜合性的研究,為工作室的良性化發(fā)展盡一份自己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