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描寫青春期男女生情感的歌曲,曲名為《親愛的,那不是愛情》。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呢?通常家長會給這種情感貼上“早戀”的標簽,并加以否定和反對,而孩子對此是極其反感和抗拒的。
中學生能不能談戀愛?如果戀愛了,家長該怎么辦?如果家長阻止,孩子會有怎樣的反應?這是家長面臨的困惑。
面對青春期自我意識逐漸覺醒的孩子,家長已無法一味地利用自己的權威來“棒打鴛鴦”了。家長需要對青少年情感的發(fā)展特征有所認識,同時建立科學的教育理念,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進行指導。只有采取符合孩子成長規(guī)律的方法來引導他們,才能走出教育的困境。
了解青春戀
人類進入青春期后,隨著第二性征的發(fā)育、荷爾蒙水平的提高,自然會對異性產生好奇、向往及依戀的情感。這種情感發(fā)展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
異性疏遠期。第二性征初現后,孩子性意識覺醒,朦朧地意識到兩性的差別,開始產生不安和羞澀的心理。這一階段的孩子對性別十分敏感,會暫時與異性疏遠。
異性接近期。孩子開始注意異性的變化,并產生新奇感,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引起異性的注意,并樂于參加有異性的集體活動。
異性眷戀期。孩子對異性群體的好感逐漸變?yōu)閷€別異性的眷戀,渴望形成一對一交往的模式,但由于心智尚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較差。
擇偶嘗試期。孩子對異性的愛慕和追求更趨于專一化,進而萌發(fā)愛情,自然地進入戀愛擇偶期,但感情基本還處于不穩(wěn)定階段。
由于家庭環(huán)境、成長經歷、性荷爾蒙分泌強弱等因素的不同,每個人的情感節(jié)奏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疏遠期很長,有的孩子很快就進入眷戀期,有的孩子從初中就開始談戀愛,而且頻率高,經歷豐富,有的孩子大學畢業(yè)了還沒有過一對一交往的異性。
我們將這種發(fā)生在青春期的、異性間的、既超乎友情又不及愛情的好感定義為“青春期兩性情感”,或稱為“青春戀”,這樣的定義,不易被中學生反感,不易使家長焦慮,更嚴謹也更科學。
尊重青春戀
青春期的孩子對愛情充滿幻想,在緊張的學習生活和激烈的競爭壓力中,他們有尋求溫暖、慰藉和浪漫的需要。隨著青春期荷爾蒙的大量分泌,他們很容易進入所謂的戀愛狀態(tài),這個時期的孩子尤其需要家長理解和尊重。
青春情感的發(fā)展是人格成長的一部分,會影響未來擇偶的價值取向和經營家庭的方式。這個時期的戀愛和成人相比,少了世俗的雜念,不帶那么多功利性,這種感情的純潔性是成年以后的兩性情感所無法比擬的。它不僅會讓少男少女心生愉悅,也會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生活充滿熱愛,對未來充滿期待。
家長對于青春情感要有正確的認識,要從正常心理需求的角度認同青春情感的真實和美好。青春情感本身未必是問題,科學地引導能使其成為生命的財富,盲目地阻撓反而容易使其成為問題。
青春情感的產生本身沒有錯,對于這種成長過程中的正?,F象,家長應從關注孩子未來幸福的角度出發(fā),給予充分的尊重、理解,正視和善待青春情感,認同青春情感是正常的心理需求,變原有的否定性、排斥性的責怪阻攔為肯定性、接納性的情感輔導,引導孩子合理把握情感、學習健康的交往方式、學會應對情感危機,改變對孩子進行愛情教育的角度和方式。
相愛是人生的重要課程,未來如何尋找一個適合的伴侶,是孩子在青春期與異性相處的過程中逐漸習得的。家長應該鼓勵自己的孩子與異性進行廣泛的、公開的群體交往,并在交往的過程中學會正確把握情感和應對情感危機。
最美情竇初開時,所有的情感都應該被尊重,所有的成長都應該被祝福。家長不能為了防止出現問題,一味地禁止孩子與異性接觸,那樣孩子永遠無法真正懂得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家長應該在賦予孩子自我認識、自我選擇、自我發(fā)展的權利的基礎上,讓孩子經歷、體驗、感悟、反省,從而調整認知、提升價值觀,建立責任意識,學會控制生理性欲望帶來的沖動,做出理性的抉擇。
善待青春戀
愛情本是一種美好的情感,為什么家長對未成年人的愛情那么敏感呢?無非是有兩方面的擔心,一是擔心孩子過早發(fā)生性行為,對身心造成傷害;二是擔心孩子過度沉迷感情而荒廢學業(yè),影響考學及未來的前途。那么,青春戀與這兩者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嗎?答案顯然是未必,很多事實證明,情感的力量和彼此的鼓勵使孩子更有奮斗的動力、高遠的追求。影響孩子未來的不是情感本身,而是對情感的處理和把握。一個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對所有異性都毫無興趣,這才是令人擔憂的。
家長不應該輕易否定孩子真摯的情感,應該給予合理的引導,陪伴孩子在經歷和體驗中成長。
關系比手段重要。和諧的親子關系有利于家長與孩子彼此溝通、深入了解。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覺醒,他們的內心世界會產生變化,在這個“秘密王國”里有自己的心事和不想與人分享的秘密,也有一些困惑和無法自我排遣的煩惱,他們渴望有人傾聽和理解。父母原本應該是他們最好的傾訴對象,但如果親子關系緊張,那么他們就會放棄向父母求助,另尋出口,如果那個出口是網絡不良信息或社會不良伙伴,那危險就有可能產生。
青春期的孩子希望父母把他們當作成年人來看待,渴望得到家長的平等對待和尊重,家長只有放下父母的權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平等地和孩子相處,他們才能吐露真實想法,家長才有了有效教育的機會。
最佳的教育時機是在孩子還沒有進入兩性情感的第三階段之前,在茶余飯后、散步說笑間,家長可將正確的戀愛觀傳遞給孩子,讓他們在愉悅的情緒狀態(tài)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那么,當他們青春戀萌發(fā)的那一刻就會想起父母的教導,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并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態(tài)度比講理重要。在教育孩子之前,父母必須有對青春戀的正確認識。相愛是需要學習的,人不是到了擇偶的時候就一定會戀愛,如何找到一個適合的伴侶,需要在和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去體會,去習得。即使他們找到了情投意合的伴侶,也需要有愛的能力才能維持和經營長久的感情。家長必須認識到戀愛也是人生的重要功課,它和其他文化課一樣重要,它關系著孩子的未來幸福,所以,家長要鼓勵孩子與更多的異性交往,在交往中學會和異性相處的方式。
對處于青春戀中的孩子,家長要變否定、排斥的態(tài)度為接納、肯定,在教育中盡量不用結論性語言,而是多提問題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對在情感中受挫的孩子,不應一味地埋怨、批評,要理解他們,進而勸慰他們。青春情感的特點是純真、美好,但脆弱、不成熟。作為理智的社會人應該、也必須有能力去把握情感的發(fā)展,這需要一個較長的發(fā)展和學習過程,在青春戀中的經歷體驗可以幫助孩子走向成熟。
榜樣比說教更重要。家庭是孩子青春遠航的港灣,對于青春戀這種相對私密的話題,家庭教育有著學校教育無法替代的作用。父母的婚姻狀況、彼此的互動模式、生活中對待異性的態(tài)度和行為無不影響著孩子。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榜樣,家長要用自己的行動幫助孩子認識到真正成熟的愛情需要一定的穩(wěn)定性,獨立的人格,體察、關懷、尊重他人的能力等。
(作者系上海市青春期教育專業(yè)委員會主任、楊浦區(qū)教師進修學院德育研究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