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談?wù)撛u價王昭君的有很多,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成了古往今來許多文學(xué)作品的素材,有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有曹禺的劇本《王昭君》,有翦伯贊的長詩《游昭君墓》,既統(tǒng)計僅詩歌就有700余首,與之有關(guān)的小說、民間故事有近40種,寫過昭君事跡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
歷代談?wù)撛u價王昭君的詩詞有這么幾類:
一、對王昭君出塞和親的行為做了肯定,昭君的思想、見識、行動作了贊頌。
新中國創(chuàng)建者之一的董必武,寫詩到: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
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該詩抹去了王昭君滿臉的淚水和愁云,以一個愉悅的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jié)一致的愿望。
唐"張仲素《王昭君》對王昭君評價到:
仙娥今下嫁,驕子自同和。劍戟歸田盡,牛羊繞塞多。
明"莫止《昭君曲》:
但使邊城靜,娥眉敢愛身。敢(不敢,古漢語筆法。
千秋青冢在,猶是漢宮春。”
耶律楚材《過青冢次買搏霄韻》對和親政策提出了客觀、公正的看法。
延壽丹青本謊君,和親猶未斂胡塵。
穹廬自恨嬪戎主,泉壤相逢愧漢臣。
玉骨已消青冢底,香魂猶繞黑河濱。
愁云暗鎖天山路,野草閑花也怨春。
清陳恭尹在《五絕》里褒昭君“氣節(jié)”,貶李陵:
生死歸殊俗,君王命妾來,莫令青冢草,生近李陵臺。
白居易評價說:
其一:
滿面胡沙滿鬢風(fēng),眉銷殘黛臉銷紅。
愁苦辛勤憔悴盡,如今卻似畫圖中。
其二:
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
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知宮里時。
王昭君服毒死后,“青?!钡哪贡峡痰脑娋洌闶菍ν跽丫隽松w棺定論的評價:
一身歸朔漠,數(shù)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wèi)霍同。
還有詩句評價到:
和親果使邊烽消,鹿閣何人許共論
二、很多詩人對昭君出塞寄予無限的憐惜與感嘆
大詩人杜甫在《詠懷古跡五首》(其三)悲憫昭君到: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下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杜甫可謂是王昭君的知音,他從王昭君的幽怨里,看到了王昭君的和親,與其說是一個壯舉,倒不如說是一出個人的終生悲劇,他看到到了王昭君選擇的是一樁毫無愛情的政治婚姻。
從王昭君“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里聽出了她心中的無奈與不平。
李白也在《王昭君二首》道出了同樣的心情,通過對王昭君遠嫁匈奴事件的概括描寫,歌詠了她令人嘆惋的悲劇命運。
其一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guān)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納蘭性德也在《鵲踏枝 出塞》詞中王昭君的給予了同情和惋惜:
今古河山無定據(jù)。
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
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fēng)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yīng)無數(shù)。
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
一往情深深幾許。
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釋:“定據(jù)”汪刻本作‘定數(shù)’?!皬那坝脑箲?yīng)無數(shù)”《百名家詞鈔》作‘“怨從前應(yīng)不數(shù)”,袁刻、汪刻本作“幽怨從前何處訴”
三、深宮內(nèi)院冷清清
王昭君入宮后,多年不得見到漢元帝,在冷宮里,身為才女的她,看著春夏秋冬時序的更替,青春的流逝,紅顏的漸變,不由的不愁腸萬千,尤其是到了落葉迷徑,秋蟲哀鳴的深秋季節(jié),聆聽著冷雨敲窗,獨對著孤燈寒衾,不由得想起家鄉(xiāng)的親人和美景,拿起琵琶,低聲婉轉(zhuǎn),如泣如訴的唱起滿腔幽怨、無限感傷,包含著濃重的鄉(xiāng)愁的《五更哀怨曲》:
一更天,最心傷,爹娘愛我如珍寶,在家和樂世難尋;如今樣樣有,珍珠綺羅新,羊羔美酒享不盡,憶起家園淚滿襟。
二更里,細(xì)思量,忍拋親思三千里,爹娘年邁靠何人?宮中無音訊,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進京見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黃昏月夜苦憂煎,帳底孤單不成眠;相思情無已,薄命斷姻緣,春夏秋冬人虛度,癡心一片亦堪憐。
四更里,苦難當(dāng),凄凄慘慘淚汪汪,妾身命苦人斷腸;可恨毛延壽,畫筆欺君王,未蒙召幸作鳳凰,冷落宮中受凄涼。
五更里,夢難成,深宮內(nèi)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虛拋擲,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親,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嘆人生皆有定。
有一《菩薩蠻 昭君怨》寫到:
望遠故鄉(xiāng)長相憶,黛眉細(xì)腰嬌無力。
柳絲芳草凄,撫琴淚眼迷。
一曲昭君怨,訴己思鄉(xiāng)情。
何時能歸來?仰面風(fēng)淡輕。
四、責(zé)怪和為毛延壽平反的詩
傳說王昭君剛進宮時,因為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就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詩人在責(zé)怪毛延壽時寫到:
李商隱《昭君詩》指責(zé)毛延壽“忍為黃金不顧人?!?/strong>
毛延壽畫欲通神,忍為黃金不顧人。
馬上琵琶行萬里,漢宮長有隔生春。
王夫之在《明妃曲》里也說:
金殿葳蕤鎖漢宮,單于談笑借東風(fēng)。
黃沙已作無歸路,猶愿君王斬畫工。
王安石則認(rèn)為毛延壽把王昭君畫丑了,對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元帝把毛延壽殺了“枉殺”,他在《明妃曲》里寫到:正象王安石所講:“耳目聽見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strong>
其一: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fēng)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dāng)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億.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欲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植拔春風(fēng)手,彈著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家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這兩曲前后輝映,以理度情,從人性角度著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嘗沒有另一種迷離心情,也未嘗不是人生價值的另一種實現(xiàn)。
注:西晉時,為避司馬昭的諱,王昭君改稱“昭君”為“明君”。
歐陽修在《明妃曲再和王介甫(王安石)》詩中,則對漢元帝的計拙提出了批評,說: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一朝隨漢使,遠嫁單于國。
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雖能殺畫工,於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
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夸。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
狂風(fēng)日暮起,飄泊落誰家。
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春風(fēng)當(dāng)自嗟。
清代詩人顧鈺的《昭君怨》,則譏諷漢元帝的無能:
紅妝千里為和親,傾國芳姿畫未真。
不恨妾身投塞外,卻憐漢室竟無人。
曾聞漢主斬畫師,何由畫師定妍媸?
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于君不知。
五、青冢前頭隴水流,
在昭君以公主的名義遠嫁嵇候珊后似乎脫離深宮苦海,得到了幸福,但事實上,在她第二個丈夫雕陶死后,她請求歸漢未被允許,并被命嫁給前夫的兒子,王昭君再次陷入凄涼之中。
2008年3月26日23:56:38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