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樂城南寶通街邊上,有一所嶄新的現(xiàn)代化學?!綎|省昌樂及第中學。與一些時髦的校名不同,學校名稱冠以“及第”二字,顯得有些古典和神秘。怎么來理解“及第”這個詞呢?
“及第”一詞,歷史悠久。廣義的“及第”是指參加科舉考試應(yīng)試考中,和祝福語“五子登科”的“登科”意思相同,因在當時要張榜公布考中者,榜上題名有甲乙次第,所以考中稱“及第”。在隋唐,“及第”特指考中進士,明清兩代只用于殿試前三名,即第一甲賜進士及第,分別稱狀元、榜眼、探花。因此,一說到“及第”一詞,人們自然會想到科舉,想到狀元,想到古代學子金榜題名的春風得意或是名落孫山的落魄惆悵。
在古代,一個讀書人要考取功名、出人頭地,必須歷盡寒窗苦讀的煎熬,經(jīng)過“三級四試”的選拔。四次考試是童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四次考試地點不同,童試考試地點在府、州或縣,屬于省級以下的地方級考試;鄉(xiāng)試考試地點在省城,屬于省級考試;會試和殿試在京城,屬于中央級考試。
童試是因應(yīng)考者為儒童(或稱童生)而得其名,每年一次,所以也叫“歲試”,被錄取的則稱為生員(或稱為庠生),俗稱秀才??贾辛诵悴牛庞匈Y格參加鄉(xiāng)試和進入官學(官辦學校),從此走上考取功名的起點,地位也高人一等,清朝規(guī)定秀才見了知縣不用下跪并免去差役、田賦。童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h試由知縣主持,府試由知府主持,院試一般由各省的學政主持,因為學政又名提督學院,故稱院試。在當時,能夠順利通過三場童試并非易事,有些讀書人窮經(jīng)皓首,反復應(yīng)考,但總是不能如愿以償,到了兩鬢斑白的歲數(shù)仍為“童生”者也不乏其人。清道光年間,廣東曾經(jīng)有多次百歲童生參加院試的情景,其求取功名之心令人驚嘆。也有一些有“自知之明”的讀書人,覺得入仕無門而急流勇退,只做他夫人的“秀才相公”了。
鄉(xiāng)試每三年舉行一次,考期多在秋季八月,所以稱為“秋試”,又稱“秋闈”。主考官一般由進士出身的在京翰林或部院官擔任。鄉(xiāng)試共考三場,八月初九、十二、十五日各一場。三場所試項目為四書文、五言八韻詩、五經(jīng)文以及策問。發(fā)榜在九月,正值桂花開放,所以稱為“桂榜”,與考取進士的“甲榜”相對應(yīng),又稱為“乙榜”。錄取的稱為舉人(明清時俗稱為孝廉)。前五名稱為五經(jīng)魁,第一名稱為解元。中了舉人意味著一只腳已經(jīng)踏入仕途,日后即使會試不中也有作官的機會。清代吳敬梓小說《儒林外史》里的范進中舉后,親戚鄰里都去奉承他,連張鄉(xiāng)紳也去攀世交、送銀送屋,可見范進中舉后身份地位的變化。
會試就是集中全國舉人會同考試之意,會試在鄉(xiāng)試后第二年春天,所以稱為“春試”,又叫“春闈”,會試由禮部主辦,主考官多由內(nèi)閣大學士或六部尚書擔任。考試場次和科目與鄉(xiāng)試相同。發(fā)榜在四月,正值杏花開放,所以又稱為“杏榜”。會試取中的稱貢士,第一名叫會元。得到貢士資格者可以參加同年四月的殿試。會試有正規(guī)的考場,叫做貢院。貢,就是通過考試選拔人才貢獻給皇帝或國家的意思?,F(xiàn)在作為文化遺址,南京江南貢院(夫子廟)作為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最為出名。
殿試是唐高宗首創(chuàng)的。公元659年,唐高宗親自在大殿上開科取士,第一次在朝廷上由皇帝親自選拔人才,所以又稱為“廷試”、“御試”。錄取者皆為進士,分為三甲:第一甲(即第一等)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第二甲(即第二等)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第一名稱傳臚;第三甲(即第三等)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
考中狀元,萬中取一,自然是萬眾仰慕的佼佼者,故有“天上麒麟子,人間狀元郎”之譽。狀元起初稱為“狀頭”,原來在唐朝參加考試的士子,經(jīng)由各州貢送到京城,在應(yīng)試前需遞送“投狀”,類似今天考試報時填報的考生資料一樣??荚嚱Y(jié)束之后,將最高的成績放在最前面,就叫做“狀頭”。自隋朝創(chuàng)立科考以來,有姓名可考的歷代狀元,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孫伏伽始,到清光緒三十年的劉春霖終,共有592人。在這些狀元中,屬于今天濰坊市轄域內(nèi)的狀元有7人。在這7人當中,有兩人同一故里,都是青州市鄭母鎮(zhèn)人,一是王曾,他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級科考皆居榜首,創(chuàng)造了科舉史上罕見的“連中三元”(即連中解元、會元和狀元)的奇跡。其二是以狀元卷聞名天下的趙秉忠。還有兩人出自原濰縣南關(guān)的同一條胡同,一是曹鴻勛,家在巷子道南,另一名叫王壽彭,家住巷子道北,兩狀元府,南北相對,傳為佳話。這條長只百米的陋巷,成了聞名遐邇的“狀元胡同”。令人遺憾的是,“狀元胡同”在后來的城市改造建設(shè)中沒有保存下來。
到今天,科舉制度已經(jīng)廢除一百多年了,百年來人們一直對它褒貶不一。但不管怎樣,都不能忽視它留給我們的可借鑒的東西,它為我們提供的人才選拔方法——考選,以考試來選用人才,這是人類經(jīng)過長期探索之后作出的最佳選擇。從文化的角度看,科舉已沉淀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之中,“及第”成為中國百姓最難以忘卻的文化情節(jié)。
為呼應(yīng)“及第”這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在及第中學門口,矗立著四根狀元柱,狀元柱以龍鳳紋樣為裝飾,雕刻有草體“獨占鰲頭”字樣和“魁星點斗”圖案。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龍和鳳代表著吉祥如意,表示喜慶之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蔼氄荐楊^”即是狀元及第,為古代學子最高榮耀。魁星相傳是主宰考學升官之運的神仙,它一只腳踩“鰲”字,一只腳踢“斗”字,含“魁星點斗、獨占鰲頭”之意。“金榜題名”是古人所期盼的“人生四大喜事”之一。由此看來,學校創(chuàng)建者的初衷,就是祝愿莘莘學子通過發(fā)奮努力而學有所成,希望辦學者堅持高點定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自建校以來,學校各項工作已贏得了上級部門的認可和老百姓的口碑,相信在狀元柱的見證下,“腳踏實地,敢為人先”的及第人一定會不負厚望,努力踐行“育人為本,質(zhì)量至上,彰顯特色,全面發(fā)展”的辦學理念,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國家棟梁之才。 (2017年3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