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出自「新周刊」。
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屏幕里39歲的女主角,終于也能長皺紋了。在這個一過35歲就會自動“被隱身”的大環(huán)境里,討論大齡女青年與各種刻板印象、傳統(tǒng)價值之間,互相摩擦到鼻青臉腫,又總得過下去的臺劇《俗女養(yǎng)成記》系列,總算成了真正的現(xiàn)實題材作品。與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都市懸浮劇不同,這里沒有一畢業(yè)就住二環(huán)大平層的精致少女,沒有隨手能拿出幾十萬元投資餐廳的普通人,沒有穿著幾千元名牌大衣當實習生的貧民窟女孩。39歲的人生,也才剛剛開始。
一個被鬧鐘驚醒的清晨,一份大城市里明顯雞肋又不能辭去的工作,一間隨時被房東堆雜物的出租屋,一個愛恨糾葛雞飛狗跳的家庭,和一段已經毫無新鮮感但穩(wěn)定的戀情……面對迎面而來的人生議題,成年后女主角陳嘉玲的選擇和童年陳嘉玲的經歷相互穿插、相互對話,似乎回答著“我是如何長成現(xiàn)在這樣”的問題,卻又不會將其簡單歸因于原生家庭和童年經歷。我們在陳嘉玲的困境中看著自己的困境:是否應該穿進那套不喜歡的婚紗,是否應該逃離留不下的臺北回到南部老家?還能回家的成年人,都令人羨慕。
上一季落幕的時候,有人評價劇集的結尾開始逃避思考了,當工作和戀情不順利時試圖回到老家、躲進童年,并不是一種解答。但本季開篇,主創(chuàng)們就以精彩的劇情回應了這種質疑。在長大的過程中,陳嘉玲們付出巨大的努力走出家鄉(xiāng),離開家人?!安灰屪约汉图胰耸保恢币詠矶际侨缯胬硪话愕淖非?。但當年近四十的陳嘉玲,放下在臺北獲得的、失去的一切,試圖回到家鄉(xiāng)重建自己并不成功的生活時,她問那個把期待全都放在孩子身上,愛得嚴苛而沉重的媽媽:“我回來你會失望嗎?”“你不會,我就不會?!眿寢屢痪淦胶偷幕卮穑屢还蔁嵊考t了我們的眼睛。多少人,渴望著這一句與自己、與家人的和解。
陳嘉玲的成長故事不是什么勵志典型,她一會兒想當生活的勇士,一會兒更想做生活的逃兵,但可能這就是大多數(shù)人生活的本質。在新一季的童年故事中,步入中學的陳嘉玲發(fā)現(xiàn)疼愛自己的母親像換了一個人,不僅插手自己的每一個選擇,還往往都替她挑了最不喜歡的那個選項。就像原本陳嘉玲的一頭烏黑的長發(fā)令人羨慕,但就當她習以為常地在理發(fā)店里,手捧哆啦A夢漫畫、吃著棒棒糖的時候,媽媽說的“只剪一點點”,變成了另一套計劃。沿著耳根的一剪刀下去,就像是向陳嘉玲宣告著童年的被迫終結。短發(fā)少女自帶的厭世臉。
剪了短發(fā)功課才會好,吃了燉豬腦和赤參頭腦才聰敏,從未離家的中學生瞬間就要學會從容地向陌生人問路,所有的人都要你走得更遠、走得更好。陳嘉玲不明白,中學有什么了不起,奪走了爸爸媽媽和寶貝女兒之間的甜蜜。直到她第一次自己獨自坐車到很遠的地方補習,回來的時候因為打瞌睡坐過了站,媽媽非但沒有安慰她,反而一上來就是劈頭蓋臉的指責。聰明的小孩,也會面對成長的煩惱。
在陳嘉玲眼中,這個冷漠暴戾不講道理的人不可能是她媽媽,于是母女之間的戰(zhàn)火一點就著。眼看著女兒走遠,媽媽終于像是放棄了,又像是松了一口氣地說道:“上中學就是了不起,因為你媽媽只有小學畢業(yè)。”很多人被媽媽這一次突如其來的坦誠打動。就在前一個填入學家庭信息的場景里,媽媽還在婆婆和女兒面前維護自己的面子,謊稱自己也有高職學歷。但此刻是和女兒之間,一生中也許都屈指可數(shù)的剖白時刻,她希望女兒能努力、勇敢,能掙脫家庭、故鄉(xiāng)的禁錮,投入更激烈的競爭,也換取更光明的未來。母女的戰(zhàn)爭,或許是一段必經之路。
不過,就是這同一個母親,在長大后的女兒決定回家的時候,又給予了全部的理解和支持,直到再次過度介入,測風水、點鴛鴦譜,繼續(xù)著新一輪的喧鬧。選擇臺北或者臺南,不是一個問題對應一個答案。回應問題的從來都是新的問題,這或許就是《俗女養(yǎng)成記》想要給出的一點理解。《俗女養(yǎng)成記》的一大亮點就是閩南語對白,不管你是不是聽得懂這種亞熱帶島嶼的方言,都會覺得方言版的觀劇體驗更勝一籌。這樣的感受不僅僅是一種直覺,因為陳嘉玲在場面上講普通話,私下回家講閩南語的設計,本身就是故事中重要的內容。其實,看似有嫌隙的婆婆和兒媳之間,自有其默契。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生活中的成敗、個性上的差異,不用兜幾個圈子,自然會被歸結到童年經歷和家庭環(huán)境中去。《俗女養(yǎng)成記》的敘事方式乍看之下也是如此,陳嘉玲做出的決定與童年故事相對照,自然地暗示著某種因果關系。剛剛好的人生,也可能是提線木偶般的人生。
在與不好不壞的媽寶男友相處四年、同居三年半之后,陳嘉玲終于在受到前男友的婚禮刺激后,上演了醉酒求婚的一幕。然而,這樣巨大的改變并沒有給陳嘉玲帶來多少對未來的期待,相反,男友媽媽從婚紗到裝修事無巨細的干涉,男友微弱到噤聲的反抗,讓她再也無法堅持下去。快要結婚的消息已經傳到了臺南家中,陳嘉玲就在此刻選擇了分手,剛好重走了小時候見證的姑姑婚前悔婚的那條“禁忌”之路。有一個很酷的姑姑,是小女孩的福氣。
“想越多越難嫁,越晚嫁就嫁越差?!?阿嬤的話穿越了三十年,回蕩在陳嘉玲耳邊。彼時的她還是十歲的小孩子,但已經能從姑姑男朋友媽媽的輕視、家人整晚整晚的責備、姑姑和眼淚以及終身未嫁的事實中,了解到這是多么驚世駭俗的一幕。對阿嬤來說,嫁得好的大女兒,比起有勇氣選擇獨身的小女兒來說,更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再加上親歷了鄰居姐姐因私傳情書,不僅讓年輕的愛情早夭,還被家人毒打、全家遠走他鄉(xiāng);自己也從此被不斷灌輸男女大防的訓誡,與從小一起長大的男孩們劃清界限。所以在難得回家團聚的時刻,陳嘉玲不自覺地咽下了分手的真相,維系著大家期待的體面。陳嘉玲的一部分青春,也隨鄰居姐姐早夭的戀情而去了。
但謊言最終要被戳破。全家徹夜難眠和被迫參與密集相親之后,陳嘉玲再一次像小時候那樣和阿嬤躺在同一張床上,卻又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隨意表露心跡。不知該如何面對阿嬤的陳嘉玲只能裝睡,阿嬤卻借著這個機會,不知是對孫女說,還是對自己說著:“雖然阿嬤每天都在念你沒嫁,實在說起來,阿嬤有時候也很羨慕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section>阿嬤這輩子都在做別人的什么人,中藥鋪的醫(yī)生娘、嫁了人的陳李月英、孩子的陳媽媽,她希望自己死后,陳嘉玲能把她的骨灰撒向大海,讓自己再有機會去做那個原原本本的李月英。阿嬤其實理解陳嘉玲的選擇。
陳嘉玲還小的時候,阿嬤曾經問她,等長大了是要嫁有錢人還是窮人,陳嘉玲說當然是有錢人。阿嬤說,陳嘉玲聰明,以后一定會好命。信奉“嫁得早嫁得好”的人是阿嬤,她是想憑借自己承襲的時代經驗,幫兒孫們去選一條好命。但在有限的經驗中,阿嬤也隱隱感受到,也許無法按部就班的人也各自獲得了安生立命的辦法。就像阿嬤年輕的時候做過的最驚世駭俗的事情,以五音不全之歌喉去挑戰(zhàn)唱歌比賽,她當時選的參賽曲目《純情青春夢》唱的就是:“不是阮不肯等,時代已經不同,查某人嘛有自己的想法?!?/section>唱歌,是阿嬤留給李月英的自由。
從執(zhí)著于兒女婚事但最終渴望自由的阿嬤,到不停催孩子們向前走卻覺得他們很棒的媽媽,還有長到39歲看似一無所有卻應有盡有的陳嘉玲,《俗女養(yǎng)成記》一不小心寫了三代女性的成長史。家庭是《俗女養(yǎng)成記》的重頭戲,但把所有選擇都歸因于家庭,又是辜負了這部劇的深情。聰明的小孩,人生也不一定會順遂,陳嘉玲也沒有答案,她的答案是做一個俗女。標榜自己為女性題材的劇集越多,它們有失為女性劇的共性就越昭然若揭。當越來越多的鈕鈷祿氏大女主出現(xiàn)的時候,它們就已經把自己不敢碰觸的硬核擺在了我們的面前。但《俗女養(yǎng)成記》不一樣,人人不敢觸碰的“衰老”和“回頭看”,便是它精心描摹的華彩。女主角屬于自己的下半場人生,常常被人輕視。
當回到臺南的陳嘉玲,風風火火地宣布自己人生的下半場開場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自己和父母共同經歷著不可避免的衰老。陳嘉玲買下了小時候被當作鬼屋、經年閑置的的老宅,日日沉迷裝潢、置辦家具,卻驚覺自己開始動不動變得燥熱、易怒、沒干太多活就汗?jié)窳艘r衫。入厝派對后,年輕女孩們十幾個小時未睡,熱聊到深夜,竟還要到院子里去玩煙花棒。而陳嘉玲明明應該最高興,但不僅熬得眼紋、頸紋、法令紋凸顯,還用幾針玻尿酸把自己打得鼻青臉腫。對衰老的恐懼無可避免,但還有家人的陪伴。
逐漸步入更年期的陳嘉玲和席間突然從椅子上暈倒跌下的爸爸,一起坐在鬼屋的房頂上一起感慨:爸爸說,本來想在胳膊上刺青老當益壯,結果當字只刺到寶蓋頭,就痛得忍不下去了。陳嘉玲說,醫(yī)生問她有沒有要小孩的計劃,她答還早,醫(yī)生卻說她可能生不了小孩了。自己的衰老已經讓人難以接受,眼睜睜看著父母老去更是讓人痛恨生命的殘酷。時間,沒有了。
當媽媽依然倔強地堅持為陳嘉玲的新家請風水師父,擺弄驅邪神獸;當爸爸謙卑地對弟弟陳家明說,家里中藥鋪的線上生意多虧了他,自己一點忙都幫不上的時候,這么多年來學習的獨立、堅強,變得如此不堪一擊。弟弟陳家明也有自己的家與遠方之爭,去英國是明擺著的好機會,但對他來說更明確的意味卻是,這一走,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只剩下精確的大約352天了。我們和陳嘉玲一起面對著這道難題,痛苦、無解。但直陳觀眾隱藏的恐懼,已經是創(chuàng)作的理解,也是創(chuàng)作的陪伴。記憶里,永遠定格的溫情畫面。
陳嘉玲的“回頭看”也是如此。在對她有好感的臺北高富帥和臺南青梅竹馬之間,選擇從小一起長大的蔡永森,并不是工具理性會趨向的選擇。大女主的套路故事我們見過太多了,鈕鈷祿氏就應該浴火重生、訣別初戀、手撕敵友、唯我獨尊。甚至在現(xiàn)代社會中,獨立女性該做的也是“永遠向前走,不要回頭”。因此,陳嘉玲的故事反倒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讓人覺得新鮮又充滿期待。人到中年,還有從天而降的青梅竹馬,讓觀眾們羨慕不已。
在最俗套的《俗女養(yǎng)成記》里,在最粗俗的街坊鄰居閑言碎語的視線內,在最爛俗的“難搞”婆婆、“獨裁”媽媽和“好人”爸爸的過分干預下,在最庸俗的家與遠方之爭中,陳嘉玲卻最不俗氣地沒有按照社會期待,成為一個淑女。她和我們大多數(shù)人一樣變成了一個俗人,這就是這部劇,最精彩的地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