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獨生與童言
文/徐明明
前些日,外孫女拉著我的手說:“外公!你家生了三個,我媽為什么就生我一個呢?打架也沒人幫我!”我很詫異:這是我曾經(jīng)聽過大人的對話是這樣說的,這充分說明現(xiàn)代孩子的智商也與時俱進了。
孩子們表達他們的思想情緒,有其獨特的語言,往往冒出一句。令人驚奇不已,你可想得到么,一句富有人生哲理的話,竟出自一幼女之口。無獨有偶,我的朋友老劉的女兒四周歲,一天,忽然放聲大哭,問她為啥,答道:“將來,將來你們都死了,我怎么辦呢?”(這是原話)一句話把大家逗樂了,然而,我希望不要一笑了之,我把這句童言給予很高的評價,細細品味,甜而又澀的……
獨生子女生活之優(yōu)越,人所共見,因為是“獨生”,祖輩,父母視同珍寶,百般厚愛,那是很自然的,但娃娃從小容易養(yǎng)成怠惰依賴心理,大概也不足為奇。尚無自理能力的四,五歲娃娃猶則可說,就連七,八歲甚至十來歲的,從學校一回到家里,本來能夠做成應(yīng)該做的輕便家務(wù)勞動也懶得動手,家長也不讓這些寶貝動手。讓他(她)們成為名實相符的“小皇帝”、和“小公主”。這種現(xiàn)象也非個別。這叫幸福么?
福兮禍所伏,福里潛伏某種危機,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覺察,浸在蜜塘缸里的獨生之女更很難接受,而那四歲的小孫女卻能預料到“幸福危機”。會想到老的一旦死去,環(huán)境改變后怎么辦的問題,說明她有遠慮,比她無憂無慮的同齡人高明,有些比她更年長的人也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提出怎么辦,無非對現(xiàn)有生活并不滿意,如果能經(jīng)過誘導,延伸向獨立,培養(yǎng)孩子們自己動手的好習慣,擺脫依賴,為將來自謀生活奠下基礎(chǔ),那就太好了,躺在祖宗余蔭,父母厚愛下,從來出不了人才,而只能是廢物!
四五歲小女孩提的是賈寶玉沒想過的問題:你們生前準備給后輩留下甚么?是留下錢,留下房子,財產(chǎn),游手好閑,為非作歹的經(jīng)濟后盾呢?還是預備給國家,社會輸送有用之人材呢?各方面都有一份深思的考卷啊!
自古英雄多磨難,為了培養(yǎng)下一代成為有用之人,為國造就人才,應(yīng)從小樹立:愛學習,愛勞動的世界觀,教育,務(wù)必從幼兒抓起!德智體全面發(fā)展!
大詩人泰戈爾說得好:上帝等待著人在智慧里重新獲得他的童年。人應(yīng)該從大風大浪里煅煉成長!
徐明明初稿于關(guān)頭
2018年9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