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文化流傳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了,紫砂行業(yè)發(fā)展至今人才輩出,被紫砂愛好者津津樂道,廣為流傳的可能就是“紫砂七老”了,1956年,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顧景舟、任淦庭、裴石民、吳云根、王寅春、朱可心、蔣蓉七位著名紫砂藝人為“技術輔導”,給予他們的一種最高榮譽。
紫砂七老之顧景舟:紫砂一代宗師
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早年別稱瘦萍、武陵逸人、壺叟,宜興川埠上袁村人,出生于紫砂世家,18歲隨祖母邵氏制壺。20世紀30年代到上海仿制歷代名作,臨摹時大彬、陳鳴遠、邵大亨之作。制器,師古創(chuàng)新,風格嚴謹。善制素面光器,線條流暢,制作精巧,形神兼?zhèn)?,氣質高雅,被譽為壺藝泰斗、一代宗師。
紫砂七老之朱可心:近代花貨巨匠
朱可心(1904-1986年)出生于宜興蜀山鎮(zhèn)。原名朱凱長,藝名“可心”,寓意“虛心者,可師也”,“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之意。擅長花器造型。尤善以龍、云、松、竹、梅為題材創(chuàng)作,風格渾厚淳樸,法度合宜,神韻俱佳。
紫砂七老之蔣蓉:紫砂壺仿生類劃時代高峰
蔣蓉(1919~2008),紫砂七老中唯一的女性,別號林鳳,江蘇省宜興市川埠潛洛人。11歲隨父親蔣鴻泉學藝,從藝半個多世紀,悉心研究,獨具匠心,善制仿生像生壺。創(chuàng)作大多以自然界瓜果、動植物為題材,表現(xiàn)手法以仿生為主,制器形象逼真,功夫獨到。
紫砂七老之裴石民:當代陳鳴遠
裴石民(1892—1976),原名裴云慶,又名裴德銘。宜興蜀山人,著名紫砂藝 人,早年在上海專門研究和仿制紫砂古器,曾為“圣思桃杯”配托,為儲南強所藏供春“樹癭”壺配蓋,頗負盛名。各類光貨、花貨茗壺均能制作,尤以仿真效果最佳,制器造型典雅別致,具有銅器敦厚穩(wěn)重之特點,有“陳鳴遠第二”之稱。
紫砂七老之任淦庭:新中國紫砂陶刻泰斗
任淦庭(1889-1969)又名干庭,字缶碩,號漱石、石溪、聾人、大聾、左民、左腕道人。其工楷草隸篆各種書法,以篆隸見長。繪畫以山水花鳥為主,梅蘭竹菊為常見題材。裝飾手法大多是兼工帶寫,設計畫面以表現(xiàn)吉祥寓意居多。刀法熟練,詩詞圖畫隨意刻畫,自成章法。
紫砂七老之吳云根:新中國紫砂藝術的教育者
吳云根(1892-1969),原名芝萊,宜興蜀山南街人,14歲即拜汪生義為師學藝,曾與汪寶根、朱可心為師兄弟。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學陶瓷科當技術員,在校長王世杰的支持協(xié)助下,編寫紫砂技術教材,為當時的紫砂制作技藝教育做了大量工作。制壺風格敦厚穩(wěn)重,擅長筋紋器制作,于仿制傳統(tǒng)器形中別出匠心,巧做變化,推陳出新。
紫砂七老之王寅春:不識字的紫砂巨匠
王寅春(1897-1977年),祖籍江蘇鎮(zhèn)江,父輩定居宜興上袁村。13歲時,拜趙送亭為先生,在其陶坊隨金阿壽為師。其制器雍容大方,規(guī)矩挺括,光潤和洽,以創(chuàng)新品種占領市場,人稱“寅春壺”。王寅春制壺又快又好,善巧思而不墨守成規(guī)。木模擋坯法由他首創(chuàng),提高了功效且造型更精確周正。
先如今我們比較熟悉的大師絕大部分由他們所帶,是他們是將七老的精神和技藝一代代相承下去,也是他們帶領紫砂隊伍發(fā)展壯大,是他們把紫砂文化很好的傳承下來,紫砂七老為紫砂事業(yè)奉獻了一生,培養(yǎng)出一大批紫砂藝人,和紫砂大師,您最喜歡的是哪位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