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半夜,重慶某摳腳大漢發(fā)來這個內(nèi)容,老光頭瞬間秒回:
被這么一折騰,加上被王東岳老師敲開了腦洞,大事不好,基本又是一個失眠夜。
畢竟咱不是玩辯論賽。
僅憑一句“星巴克麥當勞為什么沒有這么干”的反問,是不夠嚴謹?shù)摹?/span>
文章的論點,需要論據(jù)來支撐。
而實際思考的過程,是從各個論據(jù)里整理出背后的論點。
| 餐飲+X |
餐飲品牌的羊毛出在豬身上,可以簡單表述為“餐飲+X”。
先來看個示意圖
“餐飲+X”大致長得這個樣
▼
不管X是餐飲或者其他啥,咱先從“餐飲+X”的幾種盈利狀態(tài)來看看。
狀態(tài)1:餐飲虧損、X虧損
狀態(tài)2:餐飲盈利、X虧損
狀態(tài)3:餐飲虧損、X盈利
狀態(tài)4:餐飲盈利、X盈利
對狀態(tài)1來說,沒有任何價值,不討論了;
對狀態(tài)2來說,不就是一家老老實實賣產(chǎn)品的餐廳么,也不屬于今天討論的范疇。
咱今天聊的“餐飲+X”,主要是:
狀態(tài)3:餐飲虧損、X盈利
狀態(tài)4:餐飲盈利、X盈利
先看狀態(tài)3
餐飲是虧損、用X來盈利。
這個和摳腳大漢說的是餐飲是打平、用X來盈利,兩者有啥區(qū)別?
1、 如果餐飲虧損、X來盈利成立,餐飲打平、X來盈利也就成立;
2、 利潤=收入-支出,餐飲業(yè)的最大三塊成本食材、房租、人工,都是不可逆地進入上升通道,而收入?yún)s因行業(yè)屬性有淡旺季、競爭環(huán)境等綜合因素無法穩(wěn)定,收入不穩(wěn)定,打平的預判不成立。
所以,我們重點先來解剖下這個餐飲虧損、用X來盈利。
創(chuàng)過業(yè)的都知道,在經(jīng)營過程中,現(xiàn)金流是第一位的。
現(xiàn)金流就是血液,造血機能一旦出了問題,需要外部供血。
在虧損狀態(tài)下,99%會影響到理性的經(jīng)營決策,因為人性是有弱點的。
有一條途徑,似乎可以解決餐飲虧損、用X來盈利:
1、 逆向思維,跳過餐飲,直接測試X的盈利模型;
2、 在X盈利模型成立的前提下,反向做與X的客群高度重合的餐飲;
3、 X的盈利能夠給餐飲的虧損供血。
這個時候,其實模式已經(jīng)變成X盈利,餐飲虧損。
就好比最前面的狀態(tài)2,只需要X,餐飲沒有存在的必要。
餐飲看上去能夠成為X的入口,但一定不是X的最大入口。
X無論是什么,一定有更為匹配的更高效入口。
這條路徑,也不成立。
狀態(tài)3講完,最后剩下狀態(tài)4。
狀態(tài)4,也可以再細分為兩種:
分別是:
4-1,餐飲賺的銀子要多于X賺的銀子
4-2,X賺的銀子要多于餐飲賺的銀子
4-1的狀態(tài)其實很常見,是把閑置的邊際成本高效變現(xiàn)的方式,比如外賣就算是一種,另外烘焙模式賣原料、火鍋店賣底料、大餐飲中秋賣月餅...
因為餐飲主業(yè)更盈利,凡是會影響到主業(yè)盈利性,就是X模式的天花板。
4-2,X的流量來自于餐飲,如果X的盈利性超過餐飲,一定是X的附加值更高。
比如:某家素食店,靠銷售素食餐飲盈利,X是幫助健身房賣年卡。
素食銷售每月盈利1萬,健身房年卡年費2000,每個月能賣20張,提成50%,盈利2w。
這個模式的關鍵點有2個:
1、素食品牌與健身房客群重疊度高;
2、素食品牌對健身房而言,具備入口屬性。
所有的商業(yè)模式,不僅在邏輯上要能夠推演,還需要考量其可持續(xù)性。
一旦這種模型成立,99%的素食老板,會自個兒去整個健身房,或者健身房老板不甘心,自個兒去整了個速食店給自己引流。
也許,最平衡的方式,是素食品牌和健身房相互持股,是避免相互撈過界干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又能夠平衡雙贏的方法。
忽然發(fā)現(xiàn),這種的'X'更盈利的極致案例,是老干媽:
本來是餐廳的配料,一旦業(yè)務起來,只需要專注做老干媽足矣。
| 社群 |
每個餐飲品牌,有自己的品牌定位和屬性。
這些年,行業(yè)品類進一步分化。
品類,又有不同維度的切分法。
目前餐飲業(yè)品類分化絕大多數(shù)基于產(chǎn)品品類分化如火鍋中細分出毛肚火鍋、鵝腸火鍋、潮汕火鍋...而不是社群分化如聚會餐廳、情侶餐廳、學生餐廳、老年餐廳、婚慶餐廳...
細分人群的閉環(huán)交易,轉(zhuǎn)化率更高,更有價值。
餐飲品牌可以作為社群的引流,但社群不能僅限于以餐飲為入口。
這里的模式設計上的解決方案,就是先將餐飲品牌以社群屬性來定位。
餐飲品牌的社群化,除了上面那家深圳的色拉和伏牛堂,好像有一個物種:主題餐廳。
餐飲君的英語不談了...苦哈哈地尋找主題餐廳的成功案例,搜到了倒閉的姚餐廳,還發(fā)現(xiàn)一個類主題餐廳的成功案例:貓頭鷹餐廳。
關于貓頭鷹餐廳,不著重講了,找度娘了解下就行了。
未滿18歲的小盆友就不要不要了。
主題餐廳,本質(zhì)是餐廳,特色是主題。
主題越有力,越弱化餐廳屬性。
這也是主題餐廳很容易因主題而火,卻難持續(xù)把握平衡點,倒閉多多的原因。
還記得曾經(jīng)風靡一時的女仆咖啡、護士餐廳、馬桶餐廳...么?
絕大多數(shù)都已經(jīng)嗝兒屁了...
剩下的不是因為盈利,只是還有銀子沒燒完。
貓頭鷹餐廳能夠生存并發(fā)展的唯一理由,是基因,本就是社群餐廳。
因為社群餐廳里,除了銷售餐廳的產(chǎn)品,還有其他的衍生品...
| 社群+X |
我們在4-2的栗子里看到,如果要玩復合經(jīng)營,需要兩個條件同時成立:
1、餐飲品牌與X的客群重疊度高;
2、餐飲品牌對于X而言,具備入口屬性。
[插播]-非廣告(已經(jīng)隱去品牌名稱)
深圳的這個新創(chuàng)沙拉品牌,拿了IDG的天使輪,剛?cè)诹薃輪。
融資邏輯,來自于未來會是健身類、如健身卡業(yè)務的入口。
買健身卡的人有多少來自于沙拉品牌?
這就是一個很有想象力的模式。
另一個90后張?zhí)煲坏姆L?,拿了真格基金天使輪后拿了A輪。
投資邏輯,也是在于社群經(jīng)濟。
張?zhí)煲徽f,我一個90后,剛開始干餐飲。在直道上不可能超過前輩,需要自己開出一個彎道來超車。
這個彎道,就是社群經(jīng)濟。
但是,社群經(jīng)濟,包含羅胖的羅輯思維,仍然在初始階段。
羅胖嘗試在公眾號里賣過N種東西,最終最適合的產(chǎn)品,還是貼合社群屬性的知識類書籍。
社群經(jīng)濟,還得再觀察觀察。
但有一點,操盤手,必須是個中高手。
必須是:天、生、社、群、狂。
“社群+X”,可以從餐飲切入,需要最快速度地從“餐飲+X”,進化為“餐飲社群+X”,并逐漸弱化會制約發(fā)展的餐飲屬性,最終成為“社群+X”。
社群后加上的“X”,應當是不僅限于'X“、且與社群高匹配度的”X集合“。
目前已知可行的'X'更偏向于餐飲食品類延伸屬性,其他的尚無成功案例。
但,并不代表不可能。
鐵血網(wǎng),從一個軍用品社群,已經(jīng)進化為目前國內(nèi)最大的軍品電商。
Uber、Airbnb,也可以看成是社群經(jīng)濟。
也許社群經(jīng)濟,才是共享經(jīng)濟的入口。
我們需要更多次的試錯過程,來找到對的那條路。
| 結(jié)論 |
”餐飲+X“的模式成立與否,取決于:
1、餐飲需要先社群化
2、餐飲的客群與X的客群高度重疊,且具備入口屬性
社群決定客群質(zhì)量,入口決定餐飲價值。
社群、客群、入口,缺一不可。
也就是打開標題:”餐飲業(yè),羊毛如何出在豬身上“這把鎖的鑰匙。
寫道這里,瞬間明白星巴克到底是在干什么了!
別攔著我,俺要飛奔而去買星巴克的股票!
餐飲君雖然年過40,因為光頭加上胡子拉碴還經(jīng)常被認作64歲,雖然在業(yè)內(nèi)混過20多年有一點點經(jīng)驗,并不代表我的觀點一定是正確的。
對于未知,我們的所知太過渺小。
王東岳老師說的好:
所有的已知都只是階段性的假說,是隨時會被下一階段顛覆的臨時性的自洽系統(tǒng)。
本篇內(nèi)容為個人思維整理,得出的結(jié)論在當前階段似乎成立,但不排除在未來的某天被另外一種更廣闊的邏輯所替代。
不管多少年,不管未來的顛覆性思維是什么。
有一點我始終堅信:所有商業(yè)模式必須敬畏并遵循商業(yè)的基本邏輯。
如果有不同的觀點,希望能夠在評論區(qū)點評,歡迎交流,不勝感激。
估計這篇看完需要想一會
來一首渾厚超贊的男中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