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從12月1日開始,小編每天分享一篇文章,同時分享一段書摘。近期我們分享的書摘是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希望大家喜歡。如果還有什么建議和意見,大家可以留言哦。如果您個人或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么問題需要交流,也可以留言奧,我們一定會及時回復您。我們更希望大家參與討論,分享感受和認識。
因為家長缺少反思力,所以認為問題出在孩子身上;因為教育思維的慣性,所以家長用不變的教育觀念和方式去應對變化中的孩子,致使越來多的家庭引發(fā)了親子間的矛盾和沖突,越來越多的孩子叛逆。以下六種方法,我們不妨試試,對于教育青春期的孩子還是有一定幫助的。(由于文字較多,我們分兩次分享)
1、變說教為身教
總怕孩子太小,不明事理,所以反復給孩子灌輸大道理,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心不在焉的樣子,說教就變成教訓了。說教的態(tài)度是居高臨下的,說教的前提是把自己的話是真理,孩子必須聽。但實際上許多孩子很反感父母的說教。比說教更有力的是身教。身教起到榜樣和示范作用。要身體力行,做給孩子看,而不是喋喋不休的說給孩子聽。比如家長天天玩電腦游戲沒節(jié)制,卻要孩子控制玩游戲,只專心學習,孩子當然不服氣。孩子小的時候可以怕你,現(xiàn)在會反駁你:你都天天打游戲,我就不能打?所以不要把溫馨的家庭變成天天說教的課堂,多說不如少說多做,做給孩子看。
2、變命令為商量
家長小時候所接受的父母的教育也大都如此,所以由于教育的傳承性,也同樣習慣對孩子用命令句:“你應該睡覺了,聽到有!”“去收拾你的房間!”“關(guān)掉電視,做作業(yè)去!”家長處于強勢,孩子處于弱勢,不能不聽。但青春期的時候,孩子不再懼于你的威懾,對這種帶有強制性的命令開始陽奉陰違,或公開反抗。如果換成商量的方式,用溫和的口氣和孩子說話,就不一樣了。比如“你是不是該睡覺了,你看這么晚了。”“你能不能把房間收拾一下呢,我看好呀。”“我們關(guān)掉電視,去做作業(yè)怎么樣?”如果家長擔心孩子不聽,則可以用選擇句,比如要求孩子十點半上床你可以說:“你是十點一時刻睡呢還是十點半睡?”如果孩子貪玩,那一定會選擇后者。你可以說:“好的,我尊重你的選擇,不過,你要對自己選擇負責,我相信你十點半一到就會立即去睡覺。”這比沒有商量和選擇余地的命令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3、變否定為肯定
家長總是無意中用否定句來否定孩子,比如“你真夠笨的,連這么簡單的題 也不會做。”“又去打架了,老師都告到家里來了!”“又撒謊,為什么總騙 我?”以上都是在否定孩子:孩子不聰明,孩子不乖,孩子不誠實。這樣的負面 標簽會讓孩子感到自己不好,成人的否定會變成自己對自己的否定。反正我不好,干脆破罐子摔碎!我就不好”給你看,看你怎么辦!孩子不可能不犯錯誤的, 也不可能沒有一點缺點,但孩子同樣有好的一面,我們何不放過孩子不好的一 面,抓好的一面給予肯定呢?
孩子五次考試中只有一次考得好,那么就放過那四次,肯定僅有的考得好的一次,增強他的信心,讓他看到希望。而孩子也會在家長不斷的肯定、表揚、欣 賞中朝著好的一面發(fā)展。(未完待續(xù))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10)——父母,別把焦慮轉(zhuǎn)嫁給孩子
轉(zhuǎn)嫁一:有勁兒全往孩子身上使
董太太的女兒蓉蓉上高二了,現(xiàn)在什么家務活都不干。這倒不是董太太刻意慣出來的。一開始,董太太還要求蓉蓉做點家務,但蓉蓉只要一拖,做媽媽的就會忍不住自己動手了。譬如,看著女兒的臟衣服堆在家里,如果不去洗,董太太會覺得心煩意亂。只有洗了,心里才會痛快一點。表面的原因是,這符合自己的衛(wèi)生習慣。但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她這樣做給女兒節(jié)省了時間去學習。
盡一切可能節(jié)省女兒的時間讓她去學習,這成了董太太的原始心理需求。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在潛意識中,她對社會的變遷感到焦慮,覺得自己適應不了目前激烈的競爭。但是,她又沒有勇氣去提高自己,于是就暗暗希望女兒能考上名牌大學,在社會競爭中“奪占制高點”,自己也因此產(chǎn)生了成就感。
所以,她有勁兒就往女兒身上使,而不是往自己身上使。
這種心理轉(zhuǎn)嫁機制在媽媽的身上比較常見。不過,董太太的做法是很普通的,有一些媽媽的做法就到了一種極致,那就是“全陪媽媽”。
這些“全陪媽媽”將所有業(yè)余時間都用來“提高孩子的能力”,盡管出現(xiàn)了明顯的負面效果仍不肯停下來。為什么會這樣呢?最簡單的解釋就是,這是極端的“有勁兒就往孩子身上使”,她們看似是為孩子,但內(nèi)心中,她們是為自己不能適應社會而焦慮。
徐博士說:“很多媽媽,自己完全停止成長了,她們能不焦慮嗎?但她們不努力讓自己成長,而是將壓力全放在孩子身上。她們說,這是愛,但不客氣地說,她們是在轉(zhuǎn)嫁自己的焦慮。”(未完待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