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和苦難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她的偉大之處在于,一旦我們領悟了這句話的真諦,就能從苦難中解脫出來,實現(xiàn)人生的超越。只要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難重重的事實,那么我們就會釋然,再也不會對此耿耿于懷了。
遺憾的是,大多數(shù)人卻不愿意正視人生的苦難。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問題。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決某些問題,全面的自律才能解決人生所有的問題。
人生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可以開啟我們的智慧,激發(fā)我們的勇氣。為解決問題而努力,我們的思想和心靈就會不斷成長,心智就會不斷成熟。
回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傾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我們要認識到,人生的問題和痛苦具有非凡的價值。勇于承擔責任,敢于面對困難,才能夠使心靈變得健康。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通過自律,在面對問題時,我們才會變得堅定不移,并能從痛苦中獲取智慧。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律呢?所謂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自律有四個原則:
1、推遲滿足感;
2、承擔責任;
3、忠于事實;
4、保持平衡。
實踐這些原則,關鍵取決于你的態(tài)度,你要敢于面對痛苦而非逃避。對于那些時刻都想著逃避痛苦的人,這些原則不會起到任何作用,他們也不會從中受益。
二、推遲滿足感
推遲滿足感,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快樂。在充滿問題和痛苦的人生中,推遲滿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對自我價值的認可是自律的基礎,因為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很有價值時,就會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照顧自己。自律是自我照顧,自我珍惜,而不是自暴自棄。
許多人都沒有付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知識、社交、心理方面的問題。很多人面對自己陌生領域和不喜歡的東西,會頭昏腦漲,想盡快脫身,盡快縮短自己與問題接觸的時間,而不愿花足夠時間來應對這種不舒服的感覺,不愿冷靜的分析問題。最終沒有從問題中積累起任何有效的經(jīng)驗。
和缺乏耐心、想讓問題馬上解決的態(tài)度相比,另一種面對問題的態(tài)度更低級,也更具有破壞性,那就是希望問題自行消失。忽視問題的存在,反映出人們不愿推遲滿足感的心理。直面問題會使人痛苦,問題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阻礙心智的成熟。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問題降臨時,勢必帶來程度不同的痛苦。盡可能早地面對問題,意味著把滿足感向后推遲,放棄暫時的安逸或是程度較輕的痛苦,去體驗程度較大的痛苦,這才是對待問題和痛苦最明智的辦法。現(xiàn)在承受痛苦,將來就可能獲得更大的滿足感;而現(xiàn)在不謀求解決問題,將來的痛苦會更大,延續(xù)的時間更長。
三、承擔責任
不能及時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會像山一樣橫亙在我們心中,阻礙心靈的成長和心智的成熟。
我們必須面對屬于自己的問題,這是解決問題的基本前提。避之唯恐不及,肯定無濟于事,指望別人解決自己的問題,也不是明智之舉。
神經(jīng)官能癥患者為自己強加責任,人格失調癥患者則不愿承擔原本屬于自己的責任。與外界發(fā)生矛盾時,神經(jīng)官能癥患者認為錯在自己,人格失調癥患者則把錯誤歸咎于旁人。幾乎人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這兩種癥狀。
當一個人碰到問題而寄希望于比人幫他解決,這是一種權利和自由的放棄,意味著他甘愿處于附屬地位。埃里克弗洛姆的《逃避自由》中講到:“為了躲開責任帶來的痛苦,數(shù)不清的人甘愿放棄權力,實則是在逃避自由?!?/p>
四、忠于事實
我們越是了解事實,處理問題就越是得心應手,對事實了解得越少,思維就越是混亂。我們對現(xiàn)實的觀念就像是一張地圖,憑借這張地圖,我們才能了解人生的地形、地貌和溝壑,指引自己的道路。
道理很明顯,但多數(shù)人仍然漠視事實。我們出生時,并不是帶著地圖來到世界的,為了人生的旅途順利行進,我們需要努力繪制自己的地圖。很多人不愿意付出這種努力,他們對人事事物缺乏興趣,故步自封。
繪制人事地圖的艱難,不在于我們需要從頭開始,而在于需要不斷修訂。一旦新的信息與過去觀念發(fā)生沖突,需要對地圖大幅度修正,我們就會感到恐懼,寧可對新的信息視而不見。
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捍衛(wèi)陳腐的觀念,其消耗的時間和精力遠比修訂地圖本身多很多。
逃避現(xiàn)實的痛苦是人類的天性,只有通過自律,我們才能逐漸克服現(xiàn)實的痛苦,及時修改自己的地圖,逐步成長。我們必須忠于事實,盡管這會帶來暫時的痛苦,但遠比沉湎于虛假的舒適中要好。
完全忠于事實的生活意味著什么呢?
首先,它意味著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不間斷的嚴格的自我反省。反省內心直接帶來的痛苦,往往大于觀察外在世界帶來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選擇逃避前者而選擇后者,實際上,自我反省帶來的快樂,遠遠大于痛苦。
其次,它意味著我們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質疑和挑戰(zhàn)。這也是唯一能確定我們的地圖是否與事實符合的方法。
最后,它意味著我們要真正允許別人來檢視我們的地圖。
五、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意味著確立富有彈性的約束機制。要讓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沖突的需要、目標和責任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這就要求我們不斷自我調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則就是“放棄”。
放棄人生的某些東西,一定給心靈帶來痛苦。而痛苦的程度取決于所放棄的東西的規(guī)模。小規(guī)模的放棄,放棄發(fā)怒、放棄吃一頓飯,并不會帶來太大的痛苦。但放棄固有的人格、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tài)和行為模式,甚至整個人生理念,其痛苦之大可想而知。
一個人想要有所作為,在人生旅途上不斷邁進,有些時候就必須要進行大規(guī)模的放棄。自我放棄,是一個漸進而漫長的過程,我們需要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痛苦。有一種暫時的放棄自我值得一提,就是兼容并包,意味著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穩(wěn)定,又要放棄自我以騰出空間,接納新的想法和觀念,實現(xiàn)自我平衡。
兼容并包的道理在于,你獲得永遠比放棄的多。自律的過程就是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過程,舊事物的死亡帶來的是新事物的誕生。
《少有人走的路》自律篇讀書筆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