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偏義復詞和二、三兩課時練習
一、偏義復詞
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節(jié)語素合成,而用義卻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個則起陪襯作用,這就是文言中的偏義復詞現(xiàn)象。
1、語義相對的偏義復詞。
①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藏否,不宜異同。 異同:偏義復詞,不同。
②晝夜勤作息 作息:偏義復詞,勞作。
③去來江口守空船 去來:偏義復詞,離去。
2、語義相近的偏義復詞。
①今有一人入園圃,竊其桃李《墨子·非攻》(種樹的地方稱園,種菜的地方叫圃。既是竊桃李,當然是入園,“圃”無義。)
②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義復詞,婆婆。
③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義復詞,指兄長。
3.附偏義復詞匯總表
例句 | 偏義復詞 | 偏指義 |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 出入 | 偏指出 |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 出入 | 偏指入 |
吉兇未卜 | 吉兇 | 偏指兇 |
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國家 | 偏指國 |
我有親父母,逼迫有弟兄。 | 父母、弟兄 | 偏指母、兄 |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 多少 | 偏指多 |
沿溪行,忘路之遠近 | 遠近 | 偏指遠 |
死生,晝夜事也 | 死生 | 偏指死 |
房子內(nèi)沒有動靜 | 動靜 | 偏指動 |
成敗之機,在于今日 | 成敗 | 偏指成 |
二、小練習:區(qū)別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
①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 不過:不超過,現(xiàn)為轉(zhuǎn)折連詞。
②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從而:跟隨而且,現(xiàn)在是承接連詞。
③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交通:交錯相通,現(xiàn)在指運輸、郵政等部門。
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 祖父:祖輩和父輩,現(xiàn)指父親的父親。
⑤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出入:偏義復詞,進入。 非常:不尋常,意外,現(xiàn)指很、極,程度副詞。
⑥屬余作文以記之 作文:寫文章,現(xiàn)指學生的寫作練習。
三、綜合練習
(一)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
裴秀字季彥,河東聞喜人也。祖茂,漢尚書令。父潛,魏尚書令。秀少好學,有風操,八歲能屬文。叔父徽有盛名,賓客甚眾。秀年十馀歲,有詣徽者,出則過秀。然秀母賤,嫡母宣氏不之禮,嘗使進饌于客,見者皆為之起。秀母曰:“微賤如此,當應(yīng)為小兒故也?!毙现?,后遂止。時人為之語曰:“后進領(lǐng)袖有裴秀。”
為廷尉正,歷文帝安東將軍及衛(wèi)將軍司馬,軍國之政,多見信納。遷散騎常侍。帝之討諸葛誕也,秀與尚書仆射陳泰、黃門侍郎鐘會以行臺從,豫參謀略。及誕平,轉(zhuǎn)尚書,進封魯陽鄉(xiāng)侯,增邑千戶。
初,文帝未定嗣,而屬意舞陽侯攸。武帝懼不得立,問秀曰:“人有相否?”因以奇表示之。秀后言于文帝曰:“中撫軍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由是世子乃定。武帝既即王位,拜尚書令、右光祿大夫,與御史大夫王沈、衛(wèi)將軍賈充俱開府,加給事中。及帝受禪,加左光祿大夫,封鉅鹿郡公,邑三千戶。
時安遠護軍郝詡與故人書云:“與尚書令裴秀相知,望其為益?!庇兴咀嗝庑愎伲t曰:“不能使人之不加諸我,此古人所難。交關(guān)人事,詡之罪耳,豈尚書令能防乎!其勿有所問?!彼倦`校尉李憘復上言,騎都尉劉尚為尚書令裴秀占官稻田,求禁止秀。詔又以秀干翼朝政,有勛績于王室,不可以小疵掩大德,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
秀儒學洽聞,且留心政事。當禪代之際,總納言之要,其所裁當,禮無違者。又以職在地官,以《禹貢》山川地名從來久遠,多有變易,后世說者或強牽引,漸以闇昧。于是甄擿舊文,疑者則闕,古有名而今無者,皆隨事注列,作《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奏之,藏于秘府。秀創(chuàng)制朝儀,廣陳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為故事。
1、選出對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 )
A.而屬意舞陽侯攸 屬意:留意。
B.中撫軍人望既茂 人望:名望。
C.與尚書令裴秀相知,望其為益 益:幫助。
D.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 推正:追究。
2、選出加點詞語古今詞義相同的一項( )
A.因以奇表示之 B.交關(guān)人事,詡之罪耳
C.求禁止秀 D.秀儒學洽聞,且留心政事
3、比較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正確的一組是( )
①嘗使進饌于客 ②秀后言于文帝曰
③其勿有所問 ④其所裁當,禮無違者
A.兩個“于”相同,兩個“其”也相同。
B.兩個“于”不同,兩個“其”也不同。
C.兩個“于”相同,兩個“其”不同。
D.兩個“于”不同,兩個“其”相同。
4、能表現(xiàn)裴秀被魏主寵信、倚重的一項是
①見者皆為之起②軍國之政,多見信納③由是世子乃定④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⑤秀創(chuàng)制朝儀,廣陳刑政,朝廷多遵用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5、下列敘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裴秀在小的時候,就有良好的名聲,人們對他非常看重,從而使他出身低賤的母親也受到尊重。
B.文帝在決定繼承人的時候在舞陽侯和武帝的取舍上猶豫不決,最后在裴秀的建議下,選了武帝為繼承人。
C.裴秀被人控告有循私情,貪占公田的行為,但由于他受到武帝的寵信,結(jié)果沒被治罪。
D.裴秀知識淵博,完成了《禹貢地域圖》這部重要的地理著作,他創(chuàng)制的禮儀制度,及刑政方面的主張,全都為朝廷采用而成為定例。
6、翻譯下面語句
(1)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
(2)其所裁當,禮無違者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2題
李日知,鄭州滎陽人。舉進士。天授中,累遷司刑丞。時用法嚴急,日知獨寬平無冤濫。嘗免一死囚,少頃胡元禮請斷殺之,與日知往返至于數(shù)四,元禮怒曰:“元禮不離刑曹,此囚終無生理。”答曰:“日知不離刑曹,此囚終無死法?!币蛞詢蔂盍猩?,日知果直。
神龍初,為給事中。日知事母至孝,時母老,嘗疾病,日知取急調(diào)侍,數(shù)日而鬢發(fā)變白。尋加朝散大夫。其母未受命婦邑號而卒,將葬發(fā)引,吏人赍告身而至,日知于路上即時殞絕,久之乃蘇。左右皆哀慟,莫能仰視。巡察使、衛(wèi)州司馬路敬潛將聞其孝悌之跡,使求其狀,日知辭讓不報。服闋,累遷黃門侍郎。
時樂安公主池館新成,中宗親往臨幸,從官皆預(yù)宴賦詩,日知獨存規(guī)誡,其末章曰:“所愿暫思居者逸,莫使時稱作者勞?!闭撜叨嘀?/font>
景云元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轉(zhuǎn)御史大夫,知政事如故。明年,進拜侍中。先天元年,轉(zhuǎn)刑部尚書,罷知政事。頻乞骸骨,請致仕,許之。初,日知將有陳請,而不與妻謀,歸家而使左右飾裝,將出居別業(yè)。妻驚曰:“家產(chǎn)屢空,子弟名宦未立,何為遽辭職也?”日知曰:“書生至此,已過本分,人情無厭,若恣其心,是無止足之日。”及歸田園,不事產(chǎn)業(yè),但葺構(gòu)池亭,多引后進,與之談宴。開元三年卒。
7、對下列加點的詞語的解釋,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此囚終無生理 B.左右皆哀慟,莫能仰視。
C.明年,進拜侍中。 D.及歸田園,不事產(chǎn)業(yè)。
8、對下列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其母未受命婦邑號而卒,將葬發(fā)引 發(fā)引:車啟動
B.服闋,累遷黃門侍郎 服闋:服喪完畢
C.歸家而使左右飾裝,將出居別業(yè) 別業(yè):謀求其他的職業(yè)
D.書生至此,已過本分 本分:應(yīng)盡的責任和義務(wù)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多引后進,與之談宴 引次江北
B.家產(chǎn)屢空,子弟名宦未立,何為遽辭職也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C.日知于路上即時殞絕,久之及蘇 頃之,煙火張?zhí)?/font>
D.若恣其心,是無止足之日 若輩得無苦貧乎
10、下列幾句話,全都表現(xiàn)李日知淡泊名利,追求田園生活的一組是
①日知獨存規(guī)誡 ②頻乞骸骨,請致仕 ③歸家而使左右飾裝,將出居別業(yè)
④不事產(chǎn)業(yè) ⑤但葺構(gòu)池亭 ⑥多引后進,與之談宴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日知因免一死囚,與少卿胡元禮發(fā)生矛盾沖突,表現(xiàn)了他實事求是、秉公執(zhí)法的品質(zhì)。
B.李日知為人耿直,不追求顯貴,只追求恬靜的田園生活。
C.李日知在位不謀私,不為子弟謀官職,為官清正廉潔。
D.李日知歸田園后,仍關(guān)心青年,多引后進,善于為朝廷選拔人才,富有遠見卓識。
12、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巡察使、衛(wèi)州司馬路敬潛將聞其孝悌之跡。
②書生至此,已過本分,人情無厭,若恣其心,是無止足之日。
附:參考答案
1.A[A項中加點詞意為中意、傾向于。]
2.D[A項意為露出來給人看。B項中“人事”指人情方面的事情,與今義不同。C項在文中為“拘禁、關(guān)押”之意,前三項用法及意義皆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D項古今詞義基本相同。]
3.C[兩組虛詞所處位置相同,可以根據(jù)語意進行分析。兩個“于”字:句①意思為“曾經(jīng)讓他向客人進奉酒食”,“于”相當于介詞“向”;句②意思為“裴秀后來向文帝說”,“于”也相當于介詞“向”,兩個“于”用法相同。兩個“其”字:句③“勿有所問”表示的是期望的語氣,“其”是語氣副詞;句④的意思為“他所裁定的事物,沒有違反禮法的”,“其”相當于人稱代詞“他”,兩個“其”用法不同。由此可以斷定為C。]
4.B[若用排除法,可先排除句有①句的AC兩項,此句是寫裴秀母親的,與裴秀本人無關(guān),與他被信任、倚重更無關(guān)系。BD兩項的區(qū)別在于④⑤兩句。④句寫魏主不追究他的過失,表明了對他的信任與保護,符合題旨要求。⑤句寫一般政務(wù),且是為“朝廷”采納,非魏主。]
5.D[D項敘述不當。裴秀所作《禹貢地域圖》是對前人著作的補充、注釋;另外,他創(chuàng)制的禮儀制度等“大多”為朝廷采用,而非“全都”。從此題可看出,對信息的把握要全面,特別要注意有關(guān)細節(jié),防止以偏帶全及絕對化、夸大化的理解。]
6.(參考)①生得一副非凡的儀表,確實不是做他人之臣的相貌。②他所裁定的問題,沒有違禮的。
7.B[哀慟:十分悲哀地大哭。A.生理,活著的理由。C.明年,第二年。D.產(chǎn)業(yè),農(nóng)業(yè)勞動。]
8. C[別業(yè):另外的房屋或居住的地方。]
9.C[助詞,用在時間副詞后面,湊足音節(jié),無義。A.引:招致、招來;退卻,動詞。B.辭:辭掉、推掉;辭謝、辭別、告辭,動詞。D.若:如果、假如,連詞;你、你們,代詞。]10.C 11.D
補充“偏義復詞出處”
古漢語中的復音詞,早在《詩經(jīng)》、《論語》、《戰(zhàn)國策》等先秦古籍中,便已出現(xiàn),秦漢以后就更多一些,有的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因此,它也有自己不可忽視的地位。
復音詞有雙音復詞,如“犧牲”、“方園”、“社稷”、“雖然”、“然而”等;也有多音復詞,如,“藉第令毋斬”《陳涉世家》,“藉第令”三字都有“假使”的意思,為三字復詞?!凹餐磻K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原列傳》,“疾痛慘怛”與前句“勞苦倦極”相對,一為困倦,一為病痛之意,因而應(yīng)視為四字復詞。
復音詞的結(jié)構(gòu)大體有:
①由同義(近義)、反義詞素構(gòu)成,形成并列復音詞,如“怠慢、面目、乾坤”等;
②由具有修飾、補充、動賓等關(guān)系的詞素構(gòu)成,因而有主有從,構(gòu)成主從復音詞,如“中國、下榻、首級”等;
③雖為復音詞,但只表示一個單純的意義,因此構(gòu)成單純復音詞,諸如“參差、窈窕、耿耿”等。
復音詞中,有兩種特殊的情況:
第一、同義復詞,即連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義詞構(gòu)成的復音詞。
被歷代語言學者稱之為“重言”、“復語”、“連言”或“詞語復用”。
例如:“初聞涕淚滿衣裳?!薄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诽闇I,二詞一義單指眼淚。又如“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屈原列傳》,“曰以為”三字一詞,就是“說”的意思。
第二,偏義復詞,如前所述。
由上可見,偏義復詞在古漢語詞匯結(jié)構(gòu)中所處的位置。
三、實例搜索
一是從古典作品(首先是中學語文課本)中收集偏義復詞實例;
二是尋找現(xiàn)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遺跡。
大搜索的結(jié)果,令人鼓舞,大家一口氣就找出了20余個偏義復詞。摘選如下:
《孔泛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 / 逼迫兼兄弟 / 便可白公姥 / 晝夜勤作息 / 我有親父母
《鴻門宴》:孰與君少長
《<指南錄>后序》:死生,晝夜事也
《論積貯疏》: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
《譚嗣同》:冀緩急或可救助
《芙蕖》: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
《石種山記》: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
《出師表》: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四、練習鞏固
第一、對同學們共同搜索并經(jīng)驗證確屬含有偏正復詞的句子,一分析釋義,二譯出全句,詳加體會。
第二、先判斷選出含有偏義復詞的句子,再分析釋義:
1、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2、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3、廉公失權(quán)勢,門館有盈虛。
4、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5、魏其之東朝,盛推灌夫之善,言其醉飽得過,乃丞相以他誣罪之。
6、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執(zhí)事,何長短而自言乎?
7、父子異部,更相毀譽。
8、援之以鼎俎,則罷(疲)健效矣。
9、博聞強志,明于治亂。
10、趨走不足以逃利害。
11、無羽毛以御寒暑。
12、(鳳姐)只因素性好勝,惟恐落人褒貶,故費盡精神……
13、先帝處我于此,本欲寄以安危。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如何推斷實詞的詞義
文言實詞的數(shù)量較大,而且常常多義,用法較靈活,因此,確定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句中的含義就成為閱讀文言文的第一個難關(guān)。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實詞和掌握正確的方法是推斷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句中含義的關(guān)鍵。下面提供的八種方法,在推斷和解釋文言實詞含義上還是非常有效的,對考生復習也會有幫助的。
一、語境分析法(根據(jù)上下文意思推斷詞義)
語境可分為句子內(nèi)部語境和外部語境,所謂內(nèi)部語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語言環(huán)境,所謂外部語境就是針對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語境,即上下文的語言環(huán)境。
1.有些句子中的實詞詞義可以借助句子內(nèi)部語境來推斷。例如:
辨析下面一組加點字的實詞義
①每聞琴瑟之聲,則應(yīng)節(jié)而舞
②(屈原)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
[簡析]①的“應(yīng)”搭配對象為節(jié)拍之“節(jié)”,“應(yīng)節(jié)拍”即為“隨著節(jié)拍、和著節(jié)拍”,可釋為“隨著,和著”。②句中的“應(yīng)”和“對”連用,都處于謂語動詞的位置上,而“對”為“回答”之意,故“應(yīng)”為“應(yīng)答”。
2.有些句子的實詞還需借助句子外部語境來推斷,才能上下貫通,例如:
辨析下列加點字的用法
①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
②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簡析]兩句話同出蘇軾的《石鐘山記》,大多數(shù)同學把兩個“言”,都理解為“說”。①句根據(jù)前文語境可知,酈道元對石鐘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觀點表述上說得不夠詳細,由此推知此“言”為“敘述”之意。②句我們聯(lián)系整篇文章的語言環(huán)境及歷史背景來看,漁工水師大多文化水平較低,所以漁工水師雖然知道石鐘山命名的真實原因,不是不能說,而是不能用文字記載下來。故此處的“言”應(yīng)理解為“記載”較為準確。
二、語言結(jié)構(gòu)推斷
有些文言文句子結(jié)構(gòu)整齊,講求對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辭格,在同一位置;上詞語意思相同、相對或相反。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結(jié)構(gòu)特點推知詞義。例如:
①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②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③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④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⑤通五經(jīng),貫六藝
⑥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簡析]①句從句式結(jié)構(gòu)來看,屬于對仗,“忠”和“賢”相對,“用”和“以”相對;“忠”和“賢”同義,那么“用”和“以”同義,故“以”的意義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②句中“懷”與“握”同義,則“瑾”和“瑜”也同義,均指“美玉”。③句從句式結(jié)構(gòu)來看,也屬于對仗句,“六國”與“秦”相對,“滅”與“族”相對,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滅”的意思。④句中“亡”與“北”同義,均指“因打了敗仗而逃跑的人”。⑤句中由“通”可知“貫”的意思為“通曉,精通”。⑥句中前后兩個分句意思相反,“憂勞”的意思“憂思勞苦”可推知相反的意思是“安逸享樂”。
三、語法分析推斷
根據(jù)漢語語法知識,主語、賓語大多是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是由形容詞、動詞充當,定語是由名詞、代詞充當,狀語是由副詞充當。根據(jù)它們所處的語法位置,推知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意義。例如:
辨析下列一組“信”字的用法
①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②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③信義著于四海 ④懷信侘 傺
[簡析]①句“信”處在謂語動詞“知”之前,作狀語;既作狀語,那么一定是副詞,進而推斷它為“確實”之意。②句“猶”是副詞,作狀語,“信”處在謂語的位置上,是動詞,為“相信”之意。③句“著”為謂語動詞,“信義”處在主語的位置上,為名詞,故“信”為“信譽”之意。④句“懷”為動詞,處在謂語的位置,“信”處于賓語的位置,所以“信”為“忠誠”之意。
四、聯(lián)想推斷法(根據(jù)學過的知識推斷詞義)
試卷上常出現(xiàn)一些難理解的文言實詞,我們可以憑借基本實詞的積累,或聯(lián)想課文有關(guān)語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異同,然后初步確定文中實詞的含義。比照時可著重下面幾個要素。
1.聯(lián)想課文語句
運用此種方法的前提是:對課本上學過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要善于歸納總結(jié),分類記憶,記憶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多記例句,對于典型語句,一般要能做到出口成句,并對其意義、用法等特點了如指掌。這樣,在遇到某個文言詞語的時候,就可借助所學知識進行比照推斷。請看2001年高考試題: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B.齊人未附 附:歸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視。 D.齊人追亡逐北 北:指敗逃者。
以上四句中加點實詞,皆可在課文中找到與之相同或相近的意義和用法。
試題選項 | 實詞 | 課文例句 | 解釋 | 課文篇目 |
A | 拔 | 拔石城 | 攻取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B | 附 | 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 | 歸附 | 《論積貯疏》 |
C | 乘 | 乘鄂渚而反顧兮 | 登上 | 《涉江》 |
D | 北 | 追亡逐北,流血漂櫓 | 敗逃者 | 《過秦論》 |
2.聯(lián)想成語推斷。
不少成語源自文言文,其中的字詞在意義和用法上較多地保留了古漢語的特點,可可借助這些成語中的意義來推斷文言實詞的意義。例如:
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②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③登高而呼,聲非加疾也
④每責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
[簡析]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語“日薄西山”中的“薄”字來推斷,“日薄西山”中的“薄”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試解。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語“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斷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風知勁草”中的“疾”字推斷出是“強”的意思。④句中的“責”字可由成語“求全責備”推知是“尋求,尋找”之意。
再如:吾亦望汝副其此心──名副其實(副,符合)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運斤成風(斤,斧頭)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殫精竭慮(殫,竭盡)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焉──一蹴而就(蹴,踐、踏,用腳踢)
在官清恪,未嘗問私──恪盡職守(恪,謹慎而恭敬)
五、辨析詞性推斷
根據(jù)詞語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詞性,根據(jù)詞性進而推知它的實詞詞義。例如:
①據(jù)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②帶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
[簡析]①句也為對仗句,“據(jù)”與“擁”相對,“固”與“地”相對,“地”是地方之意,名詞,那么“固”也是名詞,據(jù)此推斷“固”為險固的地方之意。②句也為對仗句,“帽”與“環(huán)”相對,“帶”與“腰”相對,“帶”為動詞,“腰”也為動詞,“腰佩”之意。
六、借助字形推斷
漢語屬于表意文字,對于一些詞的意思可以通過字形特征來進行推斷,例如: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②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③饑歲之春,幼弟不餉;穰歲之秋,疏客必食
[簡析]①句中的“組”是以“纟”為偏旁,可以知道詞義和繩索有關(guān),前邊有“系”(捆綁)燕父子,由此可以推知“組”的意思為“帶子,繩索”。②句中的“析”字由“木”和“斤”兩部分組成,而“斤”在古漢語里是 “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頭劈為兩半,在結(jié)合前邊“分”“離”為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斷出“析”的意思為“分開”。③句中的“餉”字從字形上看,是以 “饣”為偏旁,前有“不”字,再對應(yīng)后面的“食”字,可知道這是一個動詞,并可以推斷出“餉”的意思是“給飯吃”。
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構(gòu)詞特點比照推斷詞義)
漢語詞匯中一部分詞,古為今用,但意義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義,“以今律古”。這里要特別注意古今構(gòu)詞特點,古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雙音節(jié)詞往往有其固定義項。
例如:(2001年全國高考題)“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中的“南面”,《現(xiàn)代漢語詞典》有兩個義項:一是指“南邊”,即表示方位的“南面”,在這個意義上古人單說“南”而不說“南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為尊位,君主臨朝南面而坐,因此把為君叫做“南面為王”、“南面稱孤”等。句中的“南面”是指樂毅想謀反后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義。在這一點上,文句中的“南面”與現(xiàn)代漢語是不相同的。
八、代入檢驗法(借助題干所給的義項推斷詞義)
對于選擇、判斷類的詞語解釋題,最簡單的莫過于將所給的義項放入各自的具體語境中去貫通文意,解釋準確而無滯礙之處者即為正確答案。
例如:(2002年全國高考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專以射為戲,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將兵:將領(lǐng)和士兵。
C、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曲折:指行軍的彎曲道路。
D、廣結(jié)發(fā)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zhàn)。結(jié)發(fā):指剛成年的時候。
A項“竟然”表轉(zhuǎn)折,顯然不合文意;B項“將兵”為動賓短語,方與后文李廣對部下的關(guān)愛一致;C項是說事情的復雜經(jīng)過;D項正確,且《孔雀東南飛》中有“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的句子,“結(jié)發(fā)”指到了成年。
解釋文言實詞的意義,是高考文言文閱讀必考內(nèi)容,要提高推斷文言文實詞詞義的能力,只有把知識的積累和方法的巧妙運用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方能奏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