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晚期癌癥做化療、放療會一再失???化學治療的失敗也許可歸因于多重抗藥基因被激活,導致抗癌藥被排出癌細胞之外而失效;但是,放射線治療不受多重抗藥基因的影響,為何也會失?。?/strong>
化療和放療會失敗,其實都與晚期癌細胞能巧妙改變葡萄糖或其它熱量的代謝方式有關,導致癌細胞長得更快,乳酸過度分泌,造成對化療放療產(chǎn)生極度抵抗性,而且癌細胞的侵襲力變得更高。但是,如果能矯正這種代謝異常,癌細胞或癌干細胞還是可以被馴服。
高糖分食物可說是現(xiàn)代社會的甜蜜毒素,甜食或精細甜點都放了太多精致糖或高果糖糖漿;一罐含糖飲料就可能含有5~10塊方糖,容易造成蛀牙、發(fā)炎、肥胖與青春痘,還可能過早導致新陳代謝癥候群或糖尿病。
在抗糖的戰(zhàn)爭中,同時有一些意外的臨床發(fā)現(xiàn),可窺見癌細胞的弱點或死穴。降血糖要每福敏會增強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流行病學研究卻顯示,糖尿病患者若長期使用每福敏,能降低癌癥的發(fā)病率與死亡率;而且在實驗室中被證明能抑制癌細胞、提高化療效果。2009年美國安德森癌癥中心的研究發(fā)現(xiàn),患有糖尿病的乳癌患者接受化療時,若同時服用每福敏,則比單單只接受化療(而不服用每福敏)的糖尿病/乳癌患者,有較好的癌病緩解率。
這表示高血糖可能與罹癌風險有關,或會降低癌癥對化療、放療的反應;如果能改善高血糖,或改善癌細胞對葡萄糖的代謝力,可能使抗癌更有效。接下來我們會討論調(diào)控葡萄糖代謝力,對于控制癌癥是何等重要。
癌癥基因的變異造成葡萄糖代謝異常
過去30年在癌癥研究最重要的進展,莫過于致癌基因與抗癌基因的發(fā)展與分離。許多重要的研究隨后發(fā)現(xiàn),這些癌基因產(chǎn)物(蛋白質)會導致癌細胞的能量代謝異常,與各種頑強乖張的行為。
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于1971年正式簽署并發(fā)布國會所通過的【國家癌癥法案】,正式對癌癥宣戰(zhàn),希望透過積壓深入的研究找到有效解決癌癥之道,并設立了國家癌癥中心。
從那個年代起,醫(yī)學與科學界作了很多努力,試圖了解癌癥的成因與治病機轉,并企圖籍此發(fā)展出神奇抗癌子彈。1981年麻省理工學院的溫伯格教授與他的臺灣籍研究生施嘉和首次確定人類癌細胞含有致癌基因,而且這個基因可透過轉植技術,讓小鼠的健康細胞發(fā)生癌化;隨后他們又分離出癌癥研究史上第一個人類致癌基因ras。整個1980和1990年代是瘋狂探索致癌基因與抗癌基因的時期;人們也開始逐漸了解癌細胞的惡性行為。
1990年代初,則是另一個夢想的開端??茖W家開始根據(jù)癌細胞的基因變異或特殊行為,試圖發(fā)展抗癌基因療法,但是因為安全性問題難以解決,至今仍不是成功的商品。
進入21世紀,科學家們知道更多癌細胞的秘密,尤其是某些致癌基因或抗癌基因的異常,會造成癌細胞的葡萄糖、脂肪酸與氨基酸代謝異常。也更加了解低毒性老藥或植物成分,能對癌細胞產(chǎn)生調(diào)理作用。這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讓攻擊癌細胞,或復活抗癌基因變得更可行,而且這些成分的毒性比傳統(tǒng)化療藥物低。
這類癌癥知識的進展與累積,加上意外的發(fā)現(xiàn),有時會促成革命性進步。這可由遺傳性乳酸中毒的故事說起:這是一種線粒體病變所引起的代謝異常,造成葡萄糖的分解物【丙酮酸】無法順暢地進入線粒體的檸檬酸循環(huán)以產(chǎn)生能量ATP,導致丙酮酸被逆轉成乳酸,引起乳酸堆積與全身酸中毒。然而,利用二氯醋酸鈉(DCA)能活化線粒體的丙酮酸脫氫酶,促使丙酮酸重新回到檸檬酸循環(huán)的軌道上,進而減少乳酸生成與促使乳酸還原為丙酮酸,將過多的乳酸去除。
將計就計:促進癌細胞內(nèi)葡萄糖的氧化,有助于抗癌
癌細胞一樣也有乳酸堆積問題。事實上,醫(yī)學界早就知道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會吸收高達20~30倍的葡萄糖,而且也在臨床上應用這個特點與正子造影以偵測腫瘤影像,其方法是給病人注射有放射性的【葡萄糖類衍物】,讓癌細胞大量吸收,再結合電腦斷層掃描;如此便能偵測到會貪吃葡萄糖的腫瘤或其轉移所在。
但是癌細胞吸收較高量的葡萄糖,難道沒有重大的臨床意義嗎?早在1930年代德國的瓦伯博士就發(fā)現(xiàn)癌細胞致線粒體功能受損,癌細胞內(nèi)的葡萄糖分解物往往無法順暢進入線粒體產(chǎn)生能量,導致回頭產(chǎn)生過多乳酸。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的心臟內(nèi)科副教授米契拉吉便認為二氯醋酸鈉也許能重新活化癌細胞的線粒體,誘導乳酸、丙酮酸重新回到檸檬酸循環(huán),以產(chǎn)生能量,并創(chuàng)造大量活性氧,進而誘導癌細胞凋亡。這似乎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邏輯。他后來的實驗結果完全符合預期,無論是對癌細胞或小鼠的腫瘤的測試,均顯示二氯醋酸鈉可活化多種癌細胞的線粒體,并引起癌細胞凋亡或腫瘤縮小。這真是癌癥史上簡單又重大的突破;2007年1月這篇論文被刊登在頂級的【癌細胞】期刊。這也證明,癌細胞的線粒體缺陷是能被修補而重新活化的。在后來的動物試驗中,二氯醋酸鈉被證實能抑制小鼠身上的肺癌、攝護腺癌、神經(jīng)母細胞瘤、子宮內(nèi)膜癌和乳癌。
二氯醋酸鈉抗癌、無色、無味、又便宜
為何二氯醋酸鈉可以抗癌?回想一下,我們之前有所提到的,對癌細胞添加外來活性氧,或重新激起活性氧產(chǎn)生能力,可使得癌細胞的活性氧含量超過細胞死亡臨界點而凋亡;而二氯醋酸鈉正式可以重新激活線粒體,增加活性氧的產(chǎn)生以促進癌細胞凋亡。
米契拉吉的論文發(fā)表后,果然激起癌癥患者與生意人的斗志與熱情,紛紛在網(wǎng)路上推薦這種低毒性、無色無味又便宜的二氯醋酸鈉,互相指導如何購買和服用;也有某些化學品供應商開始在網(wǎng)路上販賣二氯醋酸鈉。
但是這股風潮讓加拿大癌癥協(xié)會于2007年3月出面呼吁癌癥患者,不要輕率擅自使用二氯醋酸鈉,因為該藥當前只證明實驗鼠腫瘤有效,而且服用二氯醋酸鈉可能引發(fā)手臂、腿部的周邊神經(jīng)病變,導致失去知覺、行走或講話能力。
2010年米契拉吉的團隊又發(fā)表了【神經(jīng)膠質母細胞瘤】的臨床試驗結果;這是最具侵略性與惡性的腦瘤,其癌干細胞往往是引起治療失敗、復發(fā)的主因。該試驗中有5位患者在口服二氯醋酸鈉15個月之后,腦瘤細胞之活性氧產(chǎn)量增加了,也促進抗癌蛋白P53的活化,同時抑制缺氧誘導因子(HIF-1)與新血管生成;而且二氯醋酸鈉可在體內(nèi)或體外誘導腦瘤細胞或其干細胞的凋亡;有些病人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監(jiān)測下,顯示腫瘤縮小或沒有惡化跡象;藥物整體安全性也算良好,雖然高劑量偶有造成手腳趾食物知覺,但停藥即復原。這顯示二氯醋酸鈉被用在治療癌癥可能是可行的;當然后續(xù)也發(fā)現(xiàn)其它天然物(例如人體腸內(nèi)菌所分泌的短鏈脂肪酸)也能活化丙酮酸脫氫酶以促進糖類代謝和抗癌。
這個故事點出本章的重點:癌細胞巧妙地改變葡萄糖的利用方式,以促進癌細胞增生、存活于癌癥惡化;也利用這些策略,以規(guī)避化療或放療的毒性。但是,一旦這種代謝異常被矯正,癌細胞或癌干細胞還是可被馴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