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文言文翻譯和斷句
【考點提示】
文言文翻譯是高考的常見考點,幾乎涉及文言文所有的知識點。近幾年來,在高考語文試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翻譯的題量和分值,體現(xiàn)著新的《語文教學大綱》中“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的要求;也是對學生所掌握的古漢語知識的綜合能力最有效的檢測。
【真題回放】
1、2010全國高考山東卷第13題。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入嵩山,復遇故童子時所見道人。乞其術,師事之。
(2)甫數(shù)以其術干諸公卿,常不見聽信。
(3)于是權貴人爭咎甫,而譏劉公、金公不知人。
2、2010全國高考天津卷第12題。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魚。
(2)母歸,但見女抱庭樹眠,亦不之慮。
(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錮拷掠之,竟不知所從來。
【翻譯原則】
要翻譯好文言句子,我們需牢記三原則,即清末著名學者嚴復的“三字經(jīng)”——信、達、雅。“信”,就是翻譯時要忠于原文,準確、貼切地表達出原文的意義;“達”,就是要求譯句通暢,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范和表達習慣;所謂“雅”就是要求遣詞造句要表現(xiàn)原文文筆優(yōu)美的特點,富有表現(xiàn)力。就我們高中生而言,在文言文的翻譯上要達到“雅”的水準,可能只是一種美好愿望和目標追求;但是對于前兩點,卻是通過努力可以做到并必須做到的。
【翻譯方法】
翻譯文言文,無論采取直譯還是意譯,都要本著翻譯的三個原則,其具體方法可用七個字來概括。
1、留 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專有名詞,如國名、年號、帝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名等等都須保留下來,不必變動。如“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鴻門宴»),翻譯時只需翻譯“使”和“召”,其他照抄不變。
2、對 在實詞的翻譯上,將已由單音節(jié)發(fā)展為雙音節(jié)的詞要對譯為雙音節(jié)詞。如“愿陛下親之信之”(«出師表»),翻譯時把“親”譯為“親近”,把“信”譯為“相信”或者“信任”。又如“增其舊制”(«岳陽樓記»),其中“增”“舊”“制”分別翻譯為“擴大”“原來的”“規(guī)模”。
3、拆 文言文中有時連用的兩個單音節(jié)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恰好是一個雙音節(jié)詞,對這類詞語應拆開翻譯。如“芳草鮮美”(«桃花源記»),其中“鮮”譯為“新鮮”“鮮艷”,“美”譯為“美麗”,而不可以當作“鮮美”(滋味好)來理解。這類詞語在古漢語中較多,例如“妻子”“卑鄙”“交通”“前進”“無論”“雖然”等等,在翻譯時都要拆開解釋。
4、增 增補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詞語活用后補充的內(nèi)容。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鼓”是名詞作動詞,譯為“擊鼓”,“再”“三”的后面都省略了“鼓”,翻譯時應在“再”和“三”之后補上“擊鼓”。
5、刪 文言文中有些虛詞沒有實在意義,或為語氣助詞,或表示停頓,或湊足音節(jié),或起連接作用,或充當?shù)寡b句的標志等等,現(xiàn)代漢語中也沒有合適的詞翻譯它們,可刪除不譯。如“何陋之有”(«陋室銘»)中的“之”,沒有實在意義,只作賓語前置的標志,可刪除。另外,句子中含偏義復詞的,要根據(jù)文意和句意來刪除其中的襯字。如“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中的“出”,可刪除。
6、改 如果直譯不能準確表達原意時,就需要意譯,即采用“改”這種方法。此時往往涉及一些典故、特殊說法、修辭手法等,若按字面意思翻譯,就會讓人不知所云,因此要換成今人能懂的合乎情理的語言。如文言文中的“下車”“乞骸骨”“東曦既駕”應分別理解為“上任”“請求退休”“太陽升起來了”。又如“秦時明月漢時關”(«出塞»),不能理解為““秦朝的明月照著漢代的關塞”,而應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照著秦漢時的關塞”。
7、調(diào) 把文言文中倒裝的句子成分調(diào)整過來,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例如“凌萬頃之茫然”(«赤壁賦»),應為“凌茫然萬頃(越過那茫茫的江面)”。
【特別關注】
文言文翻譯為高考??碱},綜觀近幾年高考文言文翻譯試題,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以下六個方面特別值得大家關注:
關注點一、詞類活用
我們在翻譯文言文遇到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時,一定要先判斷出詞類活用的類型,然后據(jù)此推斷其意義。
例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魚。(2010全國高考天津卷)
分析:句子加點的“衣”(讀yì)在此是名詞作動詞,有“穿、穿上”之意;加點的“袖”在此是名詞作動詞,應理解為“用袖子藏著”。另外,全句翻譯為: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兒的衣服,用袖子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到池塘邊呼喚魚。
例2:凝議上將士功狀,重貴喟然曰:“大將陷沒,而吾曹計功,何面目也!”
分析:句中加點的“上”在此是名詞作動詞,有“上書、上奏”之意。全句翻譯為:張凝建議上奏將士立功情況的文書,李重貴嘆息記:“大將陷敵陣亡,而我們卻計算功勞,有什么臉面呢!”
例3:至是重往,百姓安之。(2010全國高考安徽卷)
分析:句中加點的“安”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有“以……為安”“感到安心”之意。全句翻譯為:直到這次重新往來,老百姓才因他的到來而感到安心。
關注點二、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許多常見的特殊句式,如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等等,常受命題者青睞。要想能夠準確翻譯此類句子,就必須能夠辨別出其句式類型,然后譯出其句式特征;否則就會出現(xiàn)翻譯錯誤。同時也要注意一些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例1:暉剛于為吏,見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高考廣東卷)
分析:此句的“暉剛于為吏”屬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語序應調(diào)整為“暉于為吏剛”;“見忌于上”屬于被動句式。在翻譯時首先應將其調(diào)整成正常語序,再進行翻譯,即:朱暉做官很剛正,被上司嫉恨,所到之處,他都被人彈劾。
例2: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攝。(2009全國高考上海卷)
分析:此句涉及到省略句、被動句,這兩者在此不講。其中有一個定語后置句“里人疾周者”,要特別注意。全句翻譯為:有憎恨沈周的鄉(xiāng)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畫工的名單),于是(他)被傳喚(去畫墻壁)。
例3:良淳見國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請于朝,留戍安吉。(2010全國高考遼寧卷)
分析:劃橫線句是狀語后置句,語序應調(diào)整為“于朝請”;劃波浪線句是省略句,應為“留(其)戍安吉”(其中“留”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全句翻譯為:趙良淳見吳國定情緒激昂高談闊論,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請示后,讓他留下來防守安吉。
例4:吾為德請,財何為也?(2010全國高考浙江卷)
分析:劃線句是賓語前置句,語序應調(diào)整為“財為何也”。全句翻譯為:我為德行而請命,拿錢財干什么?
例5:母歸,但見女抱庭樹眠,亦不之慮。(2010全國高考天津卷)
分析:劃橫線的句子,是賓語前置句,應調(diào)整為“亦不慮之”。全句翻譯為:后母回來,只見女兒抱著院子里的樹睡覺,也就不再懷疑她了。
關注點三、一詞多義
古代漢語的詞語大多是多義的,這種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常常是翻譯題考查的重點。我們在平時的復習備考中要對詞語的不同義項加以區(qū)別記憶。
例1: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錮拷掠之,竟不知所從來。(2010全國高考天津卷)
分析:“意”是多義詞,句中加點的“意”,在此怎樣翻譯?這就要回想一下“意”有哪些義項。在中學課內(nèi)所學有下列義項:①心意、意圖。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②意思、意義。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③神態(tài)、神情。如“目似瞑,意暇甚”;④情景、景象。如“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⑤意料、料想。如“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⑥猜測、懷疑。如“君子善謀,小人善意”。前面四項都是名詞,將各義項代入原句顯然不行;根據(jù)上下文,最恰當?shù)睦斫鈶獮?#8220;懷疑”。全句翻譯為:陀汗王懷疑那個洞人是通過不正當?shù)耐緩降玫叫?,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終也不知鞋是從哪里來的。
此句中還有一“竟”字該如何理解,請同學們思考。
關注點四、成分省略
成分省略也是文言文中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語,賓語,介詞賓語等。我們在翻譯時一定要把省略的內(nèi)容補出來。
例1:主簿大驚,遽以白就。(2005全國高考廣東卷)
分析:此句中的“遽以白就”省略了介詞“以”的賓語“之(這件事)”,在翻譯時省略的內(nèi)容要補上,即“遽以(之)白(于)就”。此句應譯為:主簿非常吃驚,立即把(這件事)稟告陰就。
例2: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2010全國高考廣東卷)
分析:前一句省略了介詞賓語,后一句省略了主語和一個副詞,應補充為:今天以(之)授予,(予)不可(再)失也。全句翻譯為:如今上天把(居庸關)授予我們,(我們)不可以(再)丟失了。
關注點五、古今異義
文言文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非常普遍。這一知識點也是高考命題經(jīng)常涉及到的內(nèi)容。我們在翻譯文言文時尤其要特別注意那些存在古今異義的詞語,千萬不可以今譯古。
例1:上麾師渡河,鼓噪直沖其陣。(2010全國高考廣東卷)
分析:此句中的“河”,不是指一般的河流,而是特指“黃河”,這是在翻譯時尤其要注意的。全句翻譯為:皇上指揮軍隊度過黃河,吶喊(著)直接沖向宋忠的軍陣。
例2:于是權貴人爭咎甫,而譏劉公、金公不知人。(2010全國高考山東卷)
分析:此句中的“于是”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表承接的一個連詞,而是兩個詞,“于”是介詞,“是”是代詞,連用在一起有“在這時”之意。全句翻譯為:在這時掌權的權貴爭著責怪申甫,并且批評劉公、金公不能識別人(的優(yōu)劣)。
例3:時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2010全國高考安徽卷)
分析:此句中“行李”是古今異義詞,在此應理解為“使者”。全句翻譯為:當時已經(jīng)和梁國互通友好,使者往來,官方和私人贈送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
關注點六、單音節(jié)詞
現(xiàn)代漢語詞匯以雙音節(jié)為主,而 古代漢語詞匯與此相反,以單音節(jié)為主。此類知識點也常常是高考命題老師重點關注的對象之一。翻譯文言文時,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地把古漢語的詞匯當成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去解釋。
例1:遂大困,尋死富陽。(2005全國高考山東卷)
分析:此句中的“尋死”并非現(xiàn)代漢語中的雙音節(jié)詞,而是“尋”和“死”兩個詞,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陽)”。該句應譯為:就極度貧困,不久死在富陽。
例2: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2010全國高考廣東卷)
分析:此句中“今天”和“授予”并非現(xiàn)代漢語中的雙音節(jié)詞。“今”是“如今、而今”之意,“天”時“上天、老天”之意;“授”是“授予、給予”之意,“予”是代詞,代“我們”。全句翻譯為:如今上天把(居庸關)授予我們,(我們)不可以(再)丟失了。
【翻譯誤區(qū)】
高考文言文翻譯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句中關鍵性實詞、虛詞及一些文言句式的掌握,及學生對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因此我們在答題時應以直譯為主、以意譯為輔,爭取做到“字字有對應,句式有體現(xiàn),不出現(xiàn)語病,句意不改變”。但是由于考生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總有好多學生在答題時出現(xiàn)一些不該出現(xiàn)的失誤,現(xiàn)歸納如下:
一、專有名詞,強行翻譯
在翻譯文言文時,遇到文中的一些國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號以及一些稱號等專有名詞可不作翻譯,把它保留下來。因為這些名詞不好用現(xiàn)代詞語準確表達,也不用翻譯,但偏有的同學要“畫蛇添足”強行翻譯。
二、該譯不譯,文白摻雜
在翻譯句子時往往有個別的詞翻譯不徹底或者不翻譯,導致文白摻雜,不倫不類。
三、今義古義,不當替代
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詞語的含義也發(fā)生了變化,有的已擴大,有的已縮小,有的感情色彩發(fā)生了改變,有的詞義已經(jīng)轉(zhuǎn)移,因此我們在翻譯時應根據(jù)其語境確定詞義,切忌盲目替代。
四、脫離語境,誤譯詞語
在古漢語中,有很多多義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應有不同的解釋,因此在翻譯時一定要結(jié)合語境,而不應脫離語境。
五、該刪不刪、成分贅余
在古漢語中,由于語法的需要,有些詞語在句中只起音節(jié)的作用,還有些詞語只有語法功能而沒有實際含義,那么在翻譯時就應把這些詞語刪去。另外還有一些偏義復詞在翻譯時也應把不表達意義的一個詞刪掉。
六、該補不補,成分殘缺
古漢語中有的句子是省略句,有的雖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只有添加一些成分,句子成分才完整,否則就容易導致成分殘缺。
七、該調(diào)不調(diào),語序混亂
由于在古漢語中,有一些是倒裝句,語序和現(xiàn)代漢語不一致,翻譯時應調(diào)整過來;還有一些不是倒裝句,由于古代的表達習慣和現(xiàn)代漢語不一樣,因此語序也不符合現(xiàn)代語法,翻譯時也應加以調(diào)整。
總之,文言文翻譯時應做到“該刪的刪,該添的添,該調(diào)的調(diào),改換的換”,一定要使譯文既不改變原意,又符合現(xiàn)代語法的要求。
【斷句真題】
1、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2010全國高考北京卷)
孟子曰:“仁者如射,發(fā)而不中,反求諸身”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與中目存乎鵠手往從之十發(fā)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諸身,手持權衡,足蹈規(guī)矩,四肢百體,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鵠十發(fā)十中矣
(取材于蘇軾《仁說》)
2、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2010全國高考廣東卷)
諸將已得宋忠頗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給諂諛奸惡貨賂得官才掌兵柄便爾驕縱此輩熒惑小人視之如狐鼠耳區(qū)區(qū)勝之何足喜也諸將咸頓首稱善
3、用“/”給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斷句。(2010全國高考浙江卷)
其 述 前 載 無 違 舊 美 敘 中 世 有 協(xié) 時 事 而 末 及 鄙 黷 人 皆 奇 其 才 畏 其 筆
4、用斜線(/
子厚前時少年,勇于為人,不自貴重顧藉,謂為功業(yè)可立就故坐廢退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窮裔材不為世用道不行于時也。
【參考答案】
1、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鵠/手往從之/十發(fā)而九失/其一中也/幸也。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鵠/十發(fā)十中矣。
2、諸將已得宋忠/頗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諂諛奸惡/貨賂得官/才掌兵
3、柄/便爾驕縱/此輩熒惑小人/視之如狐鼠耳/區(qū)區(qū)勝之/何足喜也/諸將咸頓首稱善
其述前載/無違舊美/敘中世/有協(xié)時事/而未及鄙黷/人皆奇其才/畏其筆
4、謂功業(yè)可立就/故坐廢退/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窮裔/材不為世用/道不行于時也。
【斷句方法】
文言斷句題逐漸為命題者所喜愛,也是廣東的基本題型之一,下面介紹文言文斷句常用的一種方法——“查標志”法。
⒈關注文言文句首常見虛詞。文言文句首常見的虛詞有“蓋、夫、惟、凡、故、時、每、茍、尋、顧、豈、若夫、至于、至若、是故、于是、既而、是以、向使”等等,在這些詞之前一般應該斷開加標點。
⒉關注文言文句尾虛詞。文言文句尾常有“也、乎、焉、矣、耳、哉、耶、邪、歟(與)”等等語氣詞,這些詞之后一般也應該斷開加標點。
⒊關注文言文句中虛詞。介詞“于、以”和連詞“而”一般用于句子中,不能點斷。
⒋關注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職名、物件名等,這些名稱在句子中常充當主語或賓語。
⒌關注表對話的詞語,如“曰、云、言”等,也可以提示出斷開處。
⒍關注文言文中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語意相同(相近)或相對的詞語。
當然,查標志是從語言表面上看的,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正確斷句,還須根據(jù)句意文意,參考對偶、排比、頂針等修辭格的外在形式。
【真題演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2009全國高考廣東卷)
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曾祖避五代亂,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為文見柳開,開奇之,曰:“公輔才也。”舉進士第一,擢知制誥。真宗幸亳,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發(fā)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罷所發(fā)兵,陰聽察知賊區(qū)處,部勒驍銳士,擒賊,斬以徇。
嘗歸沐,忽傳詔對內(nèi)東門,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shù)以示迪。時頻歲蝗旱,問何以濟,迪請發(fā)內(nèi)藏庫以佐國用,則賦斂寬,民不勞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當出金帛數(shù)百萬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財無內(nèi)外,愿下詔賜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悅。
初,上將立章獻后,迪屢上疏諫,以章獻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獻深銜之。天禧中,拜給事中。周懷政之誅,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從容奏曰:“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
仁宗即位,章獻太后預政,貶寇準雷州,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丁謂使人迫之,謂敗,知河南府。來朝京師,時太后垂簾,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國事,殆過矣。今日吾保養(yǎng)天子至此,卿以為何如?”迪對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見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縣因祠岳為上祈年,仁宗語輔臣曰:“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邊,詔不許,然甚壯其意。
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
(選自《宋史·李迪傳》,有刪改)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開奇之,曰:“公輔才也。” 奇妙 B.以章獻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 懲罰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緩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線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 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 發(fā)兵捕之,久不得/ 周懷政之誅,帝怒甚
C.時頻歲蝗旱,問何以濟 / 迪請發(fā)內(nèi)藏庫以佐國用
D.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 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現(xiàn)李迪“膽量非凡”的一組是 (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驍銳士,擒賊,斬以徇
③上將立章獻后,迪屢上疏諫 ④ 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
⑤迪欲行縣因祠岳為上祈年 ⑥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邊
A.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
A.李迪本來是趙郡人,為了躲避五代的戰(zhàn)亂,他與家人搬家來到濮地,并以文為媒,結(jié)識了柳開。
B.李迪不同意章獻做皇后,因為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獻的打擊報復,所以貶官衡州。
C.周懷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氣,他想懲罰太子。李迪不畏眾怒,挺身而出,說服皇帝改變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獻成了太后。她曾經(jīng)與李迪有嫌隙,但兩人為了朝廷的利益,最終還是和好了。
5.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下列問段斷句。(4分)
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國事,殆過矣。”
②詔不許,然甚壯其意。
課后小結(jié):文言文的翻譯和斷句,在題型上屬主觀題型,分值較大,歷來是高考中的一個重難點,也是很多同學失分的重災區(qū)。因此在平時的復習備考中要注重歸納,分類記憶;科學訓練,舉一反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