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yī)養(yǎng)生學的角度來看,冬天確實是進補的好時節(jié)。因為進入冬季后,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相對減少。冬令進補可使營養(yǎng)物質(zhì)轉(zhuǎn)化成能量儲存于體內(nèi),供機體所需,從而達到扶正固本的效果。
立冬進補有講究
進補的目的是調(diào)理人體臟腑陰陽、氣血各方面的不足,使機體陰陽平衡,即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平衡是中醫(yī)養(yǎng)生和治病最基本的主體思想,故進補的首要前提就是身體有虛,需要調(diào)補。
02
脾虛夾濕者如何補?
立冬進補之前要給脾胃一個調(diào)整適應時期,可先調(diào)理好脾胃,對于脾虛夾濕者,要先健脾祛濕,脾胃運化功能好了,進補的效果才會顯著。下面給大家介紹幾款適合脾虛夾濕者常用的食材和藥材。
■ 黨參
黨參味甘,性平,歸脾、肺經(jīng),具有健脾益肺、養(yǎng)血生津的作用,常常用于治療脾肺氣虛、食少倦怠、咳嗽虛喘、氣血不足、面色萎黃、心悸氣短、津傷口渴、虛熱消渴。當然,黨參最首要的作用就是補氣、健脾益氣,治療脾胃氣虛證。
■ 黃芪
黃芪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jīng)。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yǎng)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特別適合脾胃氣虛、氣虛水腫、表虛自汗、氣血兩虛者服用。除了處方入藥、煲湯調(diào)理外,還可以泡水代茶飲。
■ 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性平微溫,味甘,歸肺、脾、胃、大腸、肝經(jīng)。具有益氣健脾、祛痰化濕、舒筋活絡的功效,常用于肺虛痰喘、脾胃氣虛、肢倦無力、食少腹脹、水腫、帶下、風濕痹痛、腰腿痛等癥。
■ 白術(shù)
白術(shù)是“健脾益氣燥濕第一要藥”,其性溫,味苦、甘,歸脾、胃經(jīng)。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的作用,常用于治療脾胃氣虛,運化失常所致的飲食減少、脘腹虛脹、倦怠乏力、嘔吐泄瀉、痰飲水腫、表虛自汗、胎動不安等。
■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脾、腎、心經(jīng)。有淡滲利濕、健脾寧心的作用。茯苓有"四時祛濕神藥"之稱。
■ 白扁豆
白扁豆,味甘,性微溫,入脾、胃二經(jīng)。具有健脾、祛濕、消暑的作用,常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便溏、久瀉痢疾、婦女帶下、小兒疳積,以及夏秋季感受暑濕之邪引起的嘔吐、胸悶、腹脹、泄瀉等證。炒過的白扁豆溫性更大,有暖脾胃、祛水濕的作用,祛濕的同時不傷脾胃。
■ 薏苡仁
薏苡仁性涼,味甘、淡,入脾、胃、肺經(jīng)。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止痛、清熱排膿的作用。《本草新編》中記載:“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倍顫衩健皡④甙仔g(shù)散”里就有薏苡仁這味藥。
■ 陳皮
陳皮性溫,味辛、苦,歸脾、肺經(jīng)。具有健脾理氣、燥濕化痰的功能,用于治療咳嗽、腹脹、胃脘疼痛、消化不良等疾病。陳皮氣香宣散,可升可降,同補藥一起用則補虛,同沉降藥一起用則沉降,跟不同食物的搭配,不但可以放大功效治療百病,還能做成藥膳。
03
食療方推薦
五指毛桃茯苓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