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觀點:道德只是一種虛構(gòu)的東西,被一群劣勢的人利用,來打擊優(yōu)勢群體。
我們通過尼采所研究的主人與奴隸的案例來解析尼采這段對道德發(fā)展的解釋,以及生活在奴隸道德觀所支配的世界的后果。奴隸世界如何衍生出“道德”和“壞良心”?
以下只是拋磚引玉。
尼采認為有兩種對道德發(fā)展的解釋,一部分是生物心理學的,即道德在一些心理類型的人中產(chǎn)生共鳴;而另一部分則是文化的,在不同的道德環(huán)境中誕生出不同的道德準則。
尼采在歷史中尋找奴隸道德發(fā)展的環(huán)境。在西方,尼采發(fā)現(xiàn),奴隸道德的根源在于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傳統(tǒng)。在猶太歷史早期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中,猶太人被奴役的最終結(jié)果是,其發(fā)展出獨有的道德和行事準則,使其適合在奴隸制下生存。
舉個例子,張三是奴隸,他如何生存呢?如果張三有孩子出生在奴隸制下,張三會教他們什么生存策略。為了生存,奴隸必須服從主人。這不是自然形成的,所以學的第一課就是必須扼殺自己的天性。假設主人打了你,報復的欲望是自然而然的,為了生存我們必須扼殺它;假設主人告訴你要等待,那你就應該等待。雖然不是自然而然的,但是你必須抑制自己的欲望;假設主人告訴你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你必須克服你的欲望,忽略你想做的事并服從命令。概括的說,你必須訓練自己克制自然的沖動,并內(nèi)化為一個謙遜、耐心、服從自我的張三(而不是一個法外狂徒)。你知道你必須這樣做,因為不這樣做的奴隸最終會死。
因此尼采斷言,奴隸為了生存內(nèi)化出一套所謂“美德”,順從、謙遜、寬容和忍耐。寬容和忍耐對奴隸來說是好事,奴隸們將會鉆研和傳承這些特質(zhì)。
為了讓他們的孩子生存下去,他們也會學習相應的準則。奴隸的美德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價值。在每一代人中,許多人都像綿羊一樣,并不特別介意成為奴隸,也有一些人對此表示反感。
從這里開始,尼采講述的故事變得更加陰暗。為了生存,雖然這些奴隸很反感服從,但他們必須引導自己去對抗他們表達自己力量和自信的欲望。這會導致他們對主人強烈的不滿。他們也開始憎恨自己,憎恨自己聽從主人的話,憎恨自己無法順從自己的內(nèi)心。從心理學上講,他們的本能釋放被抑制了,開始恨自己,造成難以忍受的壓力。壓抑過后他們開始反對人本身,變得敵意、殘忍,享受破壞的快樂,這些都轉(zhuǎn)向破壞的心態(tài)。
這就是所謂“壞良心”的起源。利用對強者的憎恨,自我憎恨和復仇的幻想來減輕痛苦。這些就變成了這些奴隸的心理現(xiàn)實。最后的結(jié)果將非??膳拢泄粜?。
尼采認為,奴隸個人內(nèi)心掙扎越強烈,這些人越會成為奴隸們的社會領袖。而由于他們對現(xiàn)狀的無能為力,他們的仇恨會增長到畸形的程度。在這些人的領導角色中,他們會強烈的贊美溫順謙卑和服從,并譴責主人的力量和傲慢。這些奴隸領袖沒有力量來對付主人,他們便發(fā)展并使用道德作為他們對抗的武器。
在猶太教、基督教的傳統(tǒng)中,奴隸道德成為復仇策略的一部分。他的意義在于使弱者在一個嚴酷的世界中生存。但也是為了破壞主人信心,并最后搬到主人,從而進行精神上的報復。
這種所謂道德,充滿力量、攻擊性、怨恨。
道德真的使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和睦相處嗎?還是它只是一種權(quán)力的工具,成為一種生存策略,以及劣勢者反擊強勢者的方法?這些都是尼采提出的思考問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