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人:莫礪鋒
講師簡介:新中國首位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中國宋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杜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陸游研究會會長等職。著有學術專著五部,發(fā)表論文百余篇。
內容簡介:白居易雖然想兼濟天下,但由于他豪放不羈,直言進諫,得罪了朋黨,在官場上也是一而再地受罰被貶,很慶幸的是白居易還有一位肝膽相照風雨同當?shù)呐笥言∨c他同行,在爾虞我詐的黑暗官場里,元稹的友情成為白居易闖過人生風風雨雨的巨大精神支柱,白居易與元稹在一起的時間不超過6年,但是他們的友誼卻超過了30年,而且至死不變。那么白居易和元稹的這種友誼究竟是如何發(fā)展起來的呢?他們之間的友情又經歷過怎樣的風雨波折呢?
全文:
相濡以沫是一個成語是《莊子》里面提出來的,它的意思就是說朋友之間在感情上互相依存,互相支持,那么我們看看白居易的結交朋友的情況。白居易一生朋友很多,他最好的一個朋友無疑就是元稹,元稹也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詩人,他在詩歌寫作上面跟白居易齊名,兩個人名聲一樣大,并稱元白。元稹比白居易年輕7歲,他的成就也比白居易稍遜一點,但是為什么稱元白,而不稱白元呢?古代的人如果兩個人齊名的話,弄兩個姓出來作為并稱,假如一個是平聲字,另外一個是仄聲字,那么總是先把平聲字放在前面。白居易的白在唐代是念入聲的,它是一個仄聲字,所以稱元白,我們而不稱白元。當然實際上地位是白居易更高一些,我們要說到白居易一般都會提到元稹,說到元稹也會提到白居易。蘇東坡最著名的評論元輕白俗,說他們兩個人的詩風都是輕的,都是俗的,都是通俗的,很容易懂的,不深奧的都把他們放在一起。
那么我們今天就來具體的看一看元稹跟白居易他們的友情如何,他們兩個人貫穿了終身的那個友誼是怎樣一路走過來的。公元801年就是白居易30歲那一年他在長安首次跟元稹相遇,兩個人認識了,元稹比他年輕7歲,23歲。這個時候白居易已經考上進士,白居易是29歲考上進士,元稹是考上了明經,元稹在8年以前他15歲的時候就考上了明經,唐朝是明經比較好考,進士比較難考,所以元稹很早就考上了。但是在唐代不管是進士出身也好,明經出身也好光有這個功名還不給你做官,他還要吏部的一個考試,吏部有點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組織部,就是組織部門還要來考察一番,要看看你有沒有做官的才能。所以元白兩個人都在長安,準備要參加吏部的考試。后來兩個人同時參加了吏部的考試,同時通過了考中以后也同時被朝廷授予一個官職,而且兩個人做的官是一樣的,都叫校書郎,就是元稹也做校書郎,白居易也做校書郎。校書郎這個官職比較空閑,它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官職,職務比較清閑,所以他們兩個人有比較多的時間互相交往。當然兩個詩人一起交往我們首先說到的就是詩酒風流,他們兩個人一起寫詩,一起喝酒。然后有記載他們兩個人還一起聽藝人說書,說了什么書我們都知道,說李娃傳的故事,當時在長安白居易居住的地方跟元稹住的地方相差只隔著一條街,就住得很近,所以他們經常一起過往。然后他們做了兩年校書郎以后兩個人都不太滿意,因為校書郎這個官職一個是官位很低,第二、職務不重要。他們要想報效國家做一番大事業(yè),在這個位置上做不出來,所以又同時參加了制科考試,唐代的制科是比進士考試更加高一層的考試,所以元稹和白居易同時準備參加制科考試。他們挑選了一個非常幽靜的道觀,叫做華陽官,兩個人一起住到華陽官里面。
我們看唐人的小說,凡是一個書生要認真的學習讀書準備考試,一般都選一個寺廟或者道觀去住在那里,因為那里清靜,那里跟紅塵隔絕開了,所以他兩個人干脆搬到華陽觀里住下來,住了三個月。在里面做什么?在里面溫習功課,準備參加制科考試。制科考試最重要的考試考策論,所謂策論就是叫你寫文章,對于朝廷的政治,國家的大事提出你的意見,把你的見解表達出來,就是不但看你的文才了,然后看你政治方面的才能如何,見識如何。所以他們在華陽觀里就準備這個東西,那么兩個人的三個月都在一起用功。后來,同時又考上了制科考試,他們考上了個科叫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就是這個考生又有才又有識,又懂得怎么運用這些理論,就考上這樣的一個科。然后就正式進入了仕途,校書郎已經是仕途了,但是考上以后就屬于比較重要的官職了。
白居易跟元稹兩個人真正在同一個地方生活,交往非常密切一生一次是這一次,就是從白居易30歲到他35歲,前后有5年。還有一次就是白居易39歲到40歲,兩個人同時在長安做官,除此之外兩個人經常是各奔東西,一個在東一個在西,一個在南一個在北,經常不再一個地方。所以他們的交情主要是在異地通過寫詩,通過其他的活動而表達出來,而發(fā)展起來的。那我們看一看元白的交情是怎么樣發(fā)展起來的。
解說:青年時代的白居易和元稹由于有著相似的經歷和愛好,所以很快就走到了一起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由于有著共同的政治主張,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誼又上升為政治上的盟友,可就在白居易和元稹準備在朝廷中做一番事業(yè)的時候,堂堂的朝廷命官元稹卻再一次突發(fā)事件中被人打得狼狽不堪,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誼在這次突發(fā)事件中又接受了怎樣的考驗呢?
中唐時代朝廷政治生活中間最不好的一個事情或者是生長在中唐這個國家政治肌體上面一顆最大的毒瘤就是宦官專制,宦官就是太監(jiān),太監(jiān)掌握朝廷的最高權力,連皇帝都在他們的控制之中,那么元稹跟白居易都是堅決反對這種情況的。所以在他們的從政生涯中間就發(fā)生了一次事件叫做敷水驛事件,敷水驛事件主要是元稹,元稹那一年從洛陽被召到長安去,他的身份是監(jiān)察御史,一個監(jiān)察官,他到長安的時候路到華陰縣,華陰縣有一個驛站,古代驛站就像我們現(xiàn)在政府設立的一個旅店,招待所。他在華陰縣一個叫做敷水驛的驛站去過夜,走到這里天色晚了就過夜。這個敷水驛的驛站比較小,不是一個很大的驛站,就是這個驛站里面只有一件正廳,正式的廳房只有一間,其他的房子都是廂房,古代當然正廳廳房是最重要的,建設得最大,最華麗,邊上的廂房設備要差一些。
那么元稹這天路過敷水驛,黃昏的時候只有他一個官員他,所以驛站里的人就讓他在正廳里面住下了。元稹都已經上床睡覺了,睡下來了,后來突然又來了一伙宦官,是當時的太監(jiān)頭子仇士良,還有一個叫劉士元,這幾個太監(jiān)頭子帶著一伙太監(jiān)威風凜凜的就來了。他們后到,他們來他們也要在這個敷水驛過夜,他們一看怎么正廳唯一的一間廳房已經被元稹占到了,元稹已經住到里面了,而且因為他們在朝廷里面作威作福慣了,他們覺得元稹一個小小的監(jiān)察御史,我們大太監(jiān)來了你居然不出來迎接我們,你只管在里面睡覺,所以劉士元,仇士良他們就大怒,劉士元就看著小太監(jiān)踢破廳房的門沖進去打元稹,元稹嚇得,一個書生,元稹也不會武功他就從床上跑起來,穿著襪子靴都來不及穿,逃到廳房后面去。劉士元還跟過去,追過去用馬鞭打他,把元稹的臉都打傷了,那么就發(fā)生這樣一個敷水驛事件。
按照當時的制度規(guī)定應該說像敷水驛這樣驛站的正廳房子監(jiān)察御史元稹有資格住,仇士良這幫太監(jiān)頭子也有資格住,他的官位也夠了。那么當時有規(guī)定,就是正廳不夠兩撥客人來了大家都有資格住,按先來后到,誰先來誰住廳房,誰后來誰住廂房按規(guī)定。但是這次太監(jiān)蠻不講理,他們后來要搶結果發(fā)生了這樣一個事件。發(fā)生了這個事件以后到朝廷里都去告狀了,太監(jiān)還惡人先告狀,先向皇上,向宰相告狀,告元稹對他們沒有禮貌等等。結果皇帝和宰相都說要處罰元稹,把他本來召開長安的嘛,這下又把他罰貶到江陵去做一個士曹參軍,貶出去。這下朝廷里有正義感的官員就不答應了,正在做左拾遺的白居易就馬上上書表示反對,白居易在這個事件以后連上三書堅決反對朝廷不分青紅皂白處罰元稹,他說你們處罰元稹有三不可,第一個不可就是元稹是一心報國的,他在這次事件中間他本人也沒有錯,你們現(xiàn)在這樣處罰他,把他貶官出去,那么以后朝廷里的朝臣大家就寒心了,大家誰還肯為朝廷出力呢?第二不可是這一次事件這些太監(jiān)是無理取鬧,他們理虧,他們理虧朝廷反而幫他們,這樣他們以后的氣焰就更加囂張。他說第三個不可是你現(xiàn)在把他貶到江陵,江陵在當時是屬于荊南節(jié)度使管轄,而元稹在一年以前他曾經到四川,現(xiàn)在的四川的那一個節(jié)度使,當時叫劍難東川節(jié)度使,他到那里去查訪去查那里的節(jié)度使的不法行為,就是他們犯法了,他去查處,這樣得罪了那些節(jié)度使,而節(jié)度使和節(jié)度使之間,就是不同的藩鎮(zhèn)之間他們是互相勾結的,因為他們是一個階層的,所以你現(xiàn)在把元稹貶到江陵去,放在荊南節(jié)度使的管轄范圍之內他們他們正好可以借公營私來打擊他,來報復他,所以這是三不可,這樣一來藩鎮(zhèn)的氣焰就更加囂張了。
當然白居易上書也沒用,最后元稹還是被貶到江陵去,但是從這次事件我們可以看出來,因為當時皇帝都表了態(tài)了,宰相也表了態(tài)了,就要把元稹貶到江陵,白居易堅決不同意,堅決反對,他得罪了皇帝,也得罪了宰相,當然更得罪了宦官。這是白居易的政治態(tài)度,他的正義感促使他這樣行事。但是這件事也說明他跟元稹之間的有情非常忠貞,這是一種患難之交,而不是看你現(xiàn)在倒霉了,被貶了,我就不理你了。不,他是幫他仗義執(zhí)言幫他說話。
解說: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可是只有當朋友真的遇到困難的時候才能檢驗出朋友的真和偽,在敷水驛事件中元稹蒙受不白之冤,白居易挺身而出顯示出了白居易元稹之間的真有情,白居易和元稹不僅在重大事件中相互幫助,在生活上他們也是無話不談的朋友,令人稱奇的是元稹竟然還和白居易分享他的愛情故事,那么這是怎么回事呢?在生活交往中白居易和元稹之間的友誼還有哪些佳話呢?
白居易跟元稹的友情滲透到他們生活中間的每一個角落,他們生活中間發(fā)生了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悲傷的事情,大家分享共同來安慰對方。發(fā)生了快樂的事情也分享那種幸福感,所以我們在元白的交往中間就看到了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說元稹的母親去世以后,元稹的母親姓鄭,鄭夫人去世以后白居易就幫這位老太太寫了一篇墓志銘,我們知道唐代的墓志銘都是為死人墳墓我們寫個墓志銘,唐代的墓志銘有很多被人稱為諛墓之文,諛就是阿諛逢迎的諛,諛墓之文就是拍死人馬屁的文章,就是墓志銘往往怎么寫就是死者實際上并沒有什么好的品德,好的表現(xiàn),但是在墓志銘往往把他美言一番,把他說得很好,這方面甚至連韓愈都難逃此避,韓愈有一個朋友盧同住在他家里,有一次把他的幾斤黃金自己拿走了,說你這都是拍死人馬屁得來的,就是幫人家寫墓志銘得來的,不如送給我算了。
而白居易為元稹的母親寫的這篇墓志銘一向被人認為是寫得非常真實的,也是寫得非常有感情的。那這個鄭夫人本來出生于滎陽鄭縣,唐代是崔、魯、李、鄭、王五大姓是高門貴族,這個鄭夫人就是鄭氏,但是白居易在墓志銘中對這一點點到為止,他主要的篇幅都是來寫鄭夫人一生的行為,她是一個女性一生三個階段,首先作為人的女兒,第二,作為人的妻子,第三,作為人的母親,在這三個階段她都有很好的表現(xiàn),品德上面比較完美。那白居易說我跟元稹是非常的朋友,所以我對他家里的事情非常,所以幫老夫人寫一個墓志銘。
同樣,5年以后白居易的母親過世了,元稹雖然遠在江陵地方官當時是不能隨便離開的,他不能到下邽來吊,但是他派了他的侄兒來吊送來一篇祭文,同樣寫得情真意切。那他們在生活中間有其他的一些秘密的時候,他們也同樣的分享。其中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元稹跟白居易分享他的戀愛故事,我們都知道元稹就是《鶯鶯傳》里的主角,他年輕時候曾經跟一個才貌出眾的女子戀愛過,他后來把這一段經歷寫成了《鶯鶯傳》,寫成了《鶯鶯傳》還不過癮,他又寫了很多詩歌來懷念那一次戀愛過程。那么他寫了一首長詩叫《夢游春》,就是在夢中去游春碰到了一個美女跟他戀愛,當然實際上是對他青年時代的一種回憶?!秹粲未骸啡娪?40句,他寫完這首詩以后就寄給白居易看,他在信中說的很有意思,他說這些話就是我回憶青年時代的愛情故事,這些話“不可使不知誤者知,知誤者亦不可使不知。”這句話有點像繞口令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這些話不太了解我的人是不能讓他知道的,但是了解我的人也不能不讓他知道,意思說我不說給別人聽,我這首詩寫了專門寄給白居易看。
我們說一個人對于年輕時代的戀愛經歷一般都是諱莫如深的,一般都是不太愿意說給別人聽的,在封建時代更是這樣子。但是元稹把這個《夢游春》的詩就寄給白居易看,然后白居易看了以后很感動,他作為他的知心朋友就也來寫了一首詩和他,也叫《夢游春》還加了60句,叫做《和夢游春詩一百韻》,居然連心中珍藏的年輕時代的戀愛故事都可以跟朋友分享這是知心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
同樣,元稹的妻子韋叢過世以后元稹寫了著名的悼亡詩,這就是選到《唐詩三百首》中去的《遣悲懷》,“謝公最小偏憐女”這樣的詩寄給白居易看了以后,白居易居然假托自己就是去世的韋叢是他的妻子,以這個口吻寫了幾首詩來回答他,元稹心中的悲痛白居易也非常了解,來對他致以安慰。
解說:白居易和元稹作為歷史人物最主要的還是他們的詩人身份,白居易是婦孺皆知的唐代大詩人,他的好友元稹也是當時著名的大才子,兩人的詩風平易流暢,通俗易懂,開創(chuàng)了影響深遠的詩歌流派“元白詩派”,作為當時詩歌潮流的領軍人物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誼無不滲透在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最令人后人津津樂道的莫過于白居易和元稹相隔千里之外,竟然在統(tǒng)一時間做詩懷念對方,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元白都是著名的詩人,他們之間最重要的交往活動還是寫詩,他們經常一起唱和,有一年春天兩個人都在長安,一伙人到長安南郊去游玩,結果從郊區(qū)游玩以后再回到城里騎在馬上都了20里路,兩個人不停地寫詩就是口吟,元稹說一句白居易說一句,20里路都不斷。然后有一陣子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元稹在越州做刺史,越州就是現(xiàn)在紹興,兩個地方離得不太遠,他們就經常寫詩唱和,把寫好的詩放在一個竹筒里面寄給對方,由此產生了一個名詞叫,“詩筒”,就是放詩歌的竹筒。
白居易跟元稹之間的唱和詩有的篇幅非常長,在藝術技巧上面爭奇斗艷,兩個人在比賽誰寫得更好,后代的研究者、學者也許更重視這些詩。但是我想對于我們一般的讀者更有意義的不是這些詩,不是這些長達百韻藝術上爭奇斗巧的那些詩,而恰恰是他們日常生活中間不經意就寫出來的隨口吟出來的那樣一些短詩,那樣一些詩浸透了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深情厚誼,更加能夠感動后代的讀者。
下面我們向聽眾朋友介紹兩組,公元809年3月7日這個日期很清楚的,那一年白居易38歲,元稹31歲,那么這一年3月7日元稹被朝廷派到四川去查當?shù)毓倮舻囊恍┎环ㄐ袨?,就是剛才提到過的那次舉動。那么元稹就走了,從長安到四川現(xiàn)在的三臺當時叫梓州那是很遠的一條路,那條路就是李白《蜀道難》中寫的蜀道,非常難走。元稹就去了,去了以后到了這一個月的21日,就是差不多半個月以后元稹已經走了,白居易和他的弟弟白行簡,還有一個他們共同的朋友叫李建幾個人到城南曲江去游玩,玩了一天都玩兒得很高興,到晚上回到城里來余興未盡就一起到李建家里繼續(xù)喝酒吟詩,大家今天都很高興今天玩兒得很好。但是正在這個時候大家正喝著酒寫著士,白居易突然放下酒杯嘆了一口氣,說今天元微之,元微之就是元稹字微之,說今天元微之大概已經走到梁州了吧,他算元稹往四川去今天可能已經走到梁州了,梁州就是現(xiàn)在陜西南部的漢中,就是離開長安往西南走,大概走到漢中了。于是白居易就想起元稹來,因為他出遠差去了,走到天邊了,不能跟我們一起游玩了,所以白居易就拿起筆來在李建家的墻壁上提了一首詩,四句話,說“花時同醉破春愁”正是百花盛開的季節(jié),我們?yōu)榱艘拼撼睿禾煊幸恍n愁就一起去游玩,一起喝酒。“醉折花枝作酒籌”因為在郊區(qū)游玩兒,玩兒的時候古代喝酒有酒籌,有的是用來行令的,有的是用來算你喝了幾杯酒,一杯一杯的籌,因為郊外沒有酒籌,折幾根花枝下來當酒籌,今天玩兒得很高興。下面兩句就想到元稹了,“忽憶古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我突然想起來我們一個故人我們的一個老朋友往天邊去了,往遠方出差去了,算算行程他今天可能走到梁州了。
那么這首詩寫得很好,但是僅僅有這首詩我還不想把它介紹給聽眾朋友,那為什么要介紹呢?下面還有下文,就是他寫完這首詩又過了十幾天他們收到一封信,是元稹在途中請人捎來的一封信,元稹在信中說我那天走到梁州,住在梁州的驛站里,晚上做了個夢,晚上做夢夢到白居易、白行簡這些朋友一起在長安城南游曲江,玩兒得很高興,正在夢中玩得高興突然夢醒了,因為車馬聲都響了,早上又要走了,又要出發(fā)了。所以元稹在信里就賦了一首詩就說他在梁州做這個夢的事情,這首詩也是四句話,也是一首七言絕句,他說“夢君同繞曲江頭”我夢到你們都在曲江邊上玩兒,“也向慈恩院院游”他們玩兒過曲江以后又到慈恩寺里面去,一個寺廟里有很多院在那里游玩兒。“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我正跟你們玩得高興,做夢我也在跟你們一起玩兒,突然聽到亭吏,亭吏就是驛站的站長,聽到驛站的站長叫趕快起來準備馬,客人要走了“排去馬”我夢中驚醒忽驚身在古梁州,我發(fā)現(xiàn)我原來我不在長安,這是一夢,我人在梁州。
那么元稹的信里說了他那天路過梁州晚上做夢,然后寫了這首詩,他們一算日期正好是21日,就是白居易他們在城南游玩的那一天,就是雙方寫詩發(fā)生在同一天,所以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怎么在同一天,我們玩兒的那一天元稹正好做夢跟我們一起玩兒,雙方都寫了詩。所以白行簡就寫了一篇文章叫《三夢記》,三個夢,其中一個是這個夢記載這一段事情。
解說:白居易對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似相憶,竟然與好友元稹的夢境完全吻合,這顯示出了兩人之間心有靈犀的一種默契。作為朋友白居易和元稹不僅在感情上惺惺相惜,而且在人生的命運上也是同病相憐,他們在同年先后被貶,一同跌落到人生的最低谷,那么在人生最失意的時候白居易和元稹究竟是如何思念對方的呢?
白居易44歲那一年,這一年的春天3月份元稹被貶到通州去做司馬,通州就是現(xiàn)在四川的達縣,然后到了這一年的秋天白居易本人被貶到江洲去做司馬,江州就是現(xiàn)在江西的九江,元稹先貶到通州,元稹到了通州不久他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天氣非常地潮濕,又溫暖,蚊子非常多,瘧疾流行。所以元稹不久就患了很重的瘧疾病,病的很重后來兩年都沒有治好,兩年以后才痊愈。那么白居易當然很想念他,元稹寄來一些信,白居易也知道他的情況。到了秋天白居易本人被貶到江洲去,白居易離開長安,先走陸路,從商州走到湖北的襄陽,然后走水陸沿著汗水到鄂州,就是現(xiàn)在的武漢,入長江,再沿著長江東下,在白居易的船在長江里走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夜里面他收到一些元稹寄來的詩,他在讀元稹的詩,讀了以后心潮澎湃,他就寫了一首《舟中讀元九詩》,就是我在船里面讀元稹寫的詩。
那么他是這樣寫的,他寫“把君詩卷燈前讀”就是我拿了你的詩卷在燈前面讀。“詩盡燈殘?zhí)煳疵?/span>”,詩讀完了燈火也殘了,油快燒完了,天還沒有亮。“眼痛滅燈猶暗坐”白居易本來眼睛就不好,他讀詩又讀到下半夜,眼睛很痛,燈也把它吹滅了,還一個人坐在黑暗中間。“逆風吹浪打船聲”這個時候只聽見降水逆風吹著船,船是逆風而行,吹著波浪打著船澎湃的聲音。這個聲音當然也就是白居易的心聲,他心潮起伏,他想到好朋友元稹被貶到通州那么偏僻的地方又得了重病,所以非常的關切他。大概就在這首詩寫作的差不多的時間,元稹在通州得到了白居易貶江州的消息,同樣寫了七言絕句,他說:“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就是說夜里我這盞燈已經油快盡了,油快盡了以后火苗就開始晃動,晃動以后影子也晃動,幢幢就是晃動的樣子,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今天夜里我聽到了你貶謫到江州的消息,垂死病中驚坐起,我本來已經生了重病了,垂垂快要死了,但是本來是躺在床上起不來,聽到這個消息太憤怒了,太傷感了,一下子坐起來,暗風吹雨入寒窗,因為燈都滅掉了,風雨撲進窗里來,暗風跟寒窗風是暗的,窗是寒的,就是又黑暗又寒冷,這當然是當時的真實的夜景的描寫,因為秋末冬初那個時候就是這樣的,但是它也是元稹心情的描寫,他的心情很灰暗,心情覺得一陣陣的寒意。所以這兩首詩雖然并不是同一天發(fā)生的,但是一個白居易在船上面路上面想念元稹讀他的詩,元稹在通州得到白居易貶謫的消息也想念他,那么這兩首詩是千里神交,兩個知心朋友對對方的思念通過詩歌表達出來。
我們說元稹的詩也好,白居易的詩也好,厲來都說它通俗易懂,很淺,它不像李白、杜甫,更不像韓愈、孟郊那樣的詩那么深沉,它比較淺,但是它的淺是形式上的,字面上的淺。這樣的詩很容易懂,我們一讀就懂,但是它其中的情意它的內涵還是非常深的,所以他們的詩的優(yōu)點就在那里。那么這也非常好的體現(xiàn)了兩個人的生死交情。
解說:俗話說“患難見真情,日久見人心”,在時空阻隔宦海沉浮的考驗之中白居易和元稹之間的友誼變得更加純潔,更加牢固,一直到他們的生死永別,當后人讀起白居易懷念九泉之下的老友元稹的詩歌時,無不為他們的友情而感動而落淚,那么白居易究竟是如何吟詠這種超越生死的友情的呢?
元稹沒有像白居易那樣享受高壽,等到白居易60歲,他已經在洛陽閑居的時候,53歲的元稹就在武昌去世了,所以白居易聽到元稹去世的時候,他比他年輕7歲,但是先他而死非常悲慟,后來當年10月元稹的靈柩運到家鄉(xiāng)陜西咸陽去安葬,路過洛陽白居易就寫了一篇非常沉痛的祭文,這個祭文有幾句話大概是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兩個一生一死算永別了,但是還說會有再見的機會。怎么會再見呢?他說你雖然不可能再回來了,但是我會去,就是我不久我也會死,我死了以后就會再見到你。他下面又打了一個比方,他說好像一個形體已經不在了,它的影子怎么長久存在呢?一個皮已經不在了,這個毛怎么會長久存在呢?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嘛,就說你已經死了我也活不長了,我很快也會追隨你而去。
那么這樣的一個祭文應該說是感情非常地真摯,然后元稹去世以后白居易在很多詩歌作品中間都懷念他,懷念這個平生最要好的朋友,我覺得寫的最好的是九年以后寫的一首詩,九年以后白居易已經69歲了,他有一天晚上做夢夢到元稹,夢到兩個人在一起郊游,醒來發(fā)現(xiàn)是一夢,然后眼淚就掉下來,把手絹都打濕了。然后寫了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里有兩句話非常感人,他說:“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就是你已經埋葬在九泉之下,泥巴已經把你的尸骨都銷掉了,因為已經9年了,差不多都腐爛了,我還暫時寄在人間一個寄字,就是說不久于人世,暫時還存在人間,雪滿頭滿頭白發(fā)像雪一樣,就是表示對元稹這位朋友的思念也表示自己的悲痛之情。所以元白的友情是貫穿終生的,他們兩個人的友誼在很多的優(yōu)美的詩篇中間得到了表現(xiàn),這些詩到今天還能夠感動我們。
那么我們今天這一講講白居易跟他的朋友的友情就講到這里為止,好,謝謝大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