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晏水英
圖文編輯:張凌瑤
責(zé)任主編:胡玉星
案例展示
患者,女,46歲
主訴:咳嗽伴咽喉異物感半月余。
現(xiàn)病史:偶有咳嗽,自覺喉中有痰,痰黏難咯,咯出則舒,為白色黏痰,咽痛,聲嘶,口干口苦,時(shí)感心煩,不惡寒反惡熱,晨起顏面下肢浮腫,下午自行消退,夜寐差,大小便可。
望診:顏面生斑,稍浮腫。
個(gè)人史:因長年夫妻感情不和諧,情志不遂,目前吸煙,煙齡2年,因工作需要,長期熬夜。
舌脈:舌偏紅,苔薄黃,舌下絡(luò)脈稍瘀曲分支多,咽喉稍充血。脈弦。
(患者舌象)
辨證:氣郁痰阻兼有濕熱血瘀,病位在肝經(jīng)。
處方:上焦宣痹湯合半夏厚樸湯加香附、浙貝*3付
因患者熬藥不便,遂將飲片改為三九顆粒。
藥后反饋:訴服藥后,聲嘶已除,咽喉異物感不顯,咳嗽未作,口干口苦減輕,想再服用幾付以鞏固療效。
02
按語
1、上焦宣痹湯
上焦宣痹湯出自《溫病條辨》46條“太陰濕溫,氣分痹郁而噦者(俗名為呃),宣痹湯主之?!?/p>
組成:枇杷葉二錢 郁金一錢五分 射干一錢 白通草一錢 香豆豉一錢五分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主治病證:濕中夾熱,郁痹上焦??捎糜陬B固性咳嗽,慢性咽喉炎,濕熱性胸痛、心悸、多汗和眩暈。
咽喉異物感,一般而言,梅核氣多為無形,而上焦宣痹湯證有感冒病史,查看咽后壁可以看到增生的濾泡,針對有形之品。
2、半夏厚樸湯
半夏厚樸湯出自《金匱要略》:“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
針對病機(jī)為氣郁痰阻,因肝氣郁結(jié),氣機(jī)不舒,氣郁則津停,導(dǎo)致痰濕飲內(nèi)生,痰濕聚集在咽喉局部,則至咽喉異物感。
03
治療咽部不適常用處方
1.上焦宣痹湯
病機(jī):濕中夾熱,郁痹上焦。
癥見:有外感史,咽喉稍感疼痛,或是異物感,聲音嘶啞,望之咽后壁可見多個(gè)濾泡增生,色淡紅。
原文:太陰濕溫,氣分痹郁而噦者(俗稱為呃),宣痹湯主之。
2.半夏厚樸湯
病機(jī):氣郁痰阻。
癥見:咽喉異物感,有痰梗阻,咽喉疼痛不顯,局部無紅腫,膿點(diǎn),舌淡,苔薄白,平素情志不遂等。
臨床加減:有熱加黃連,即連蘇飲;寒則干姜易生姜,即甘草干姜湯;寒濕,合入平胃散;痰濁,合入二陳湯;氣郁加生麥芽。
原文:婦人咽中如有炙鸞,半夏厚樸湯主之。
3.甘露消毒丹
病機(jī):濕溫時(shí)疫,邪在氣分,濕熱并重。癥見:咽喉紅腫疼痛,扁桃體腫大,局部化膿,發(fā)熱,舌紅,苔黃,脈浮數(shù)等。
原文:發(fā)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痛,身目發(fā)黃,頤腫口渴,小便短赤,泄瀉淋濁,苔白或厚膩或干黃,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
4.會(huì)厭逐瘀湯
病機(jī):氣滯瘀阻,津液耗傷。
“干祖望老先生在會(huì)厭逐瘀湯基礎(chǔ)上加蟬蛻、僵蠶、威靈仙各10g即成加味會(huì)厭逐瘀湯,用以治療遷延難治愈的喉咳”,王永欽老先生用以治療慢性喉痹、慢喉喑。
癥見:咽喉干痛,梗阻不適,咽腔暗紅,后壁側(cè)索肥厚,咽喉壁有多個(gè)濾泡增生,局部暗紅,增厚等。
原文:痘五六天后,飲水即嗆。
5.養(yǎng)陰清肺湯
病機(jī):肺腎陰虛,虛火上炎。
治法:養(yǎng)陰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白喉之陰虛燥熱證。
癥見:咽喉腫痛,初起或發(fā)熱或不發(fā)熱,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脈數(shù)無力或細(xì)數(shù)。
應(yīng)用: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鼻咽癌,皮膚病等?!吨貥怯耔€》:經(jīng)治之法不外肺腎,總要養(yǎng)陰清肺,兼辛涼而散為主。
6.奔豚湯合黃芩龍牡湯
病機(jī):肝經(jīng)氣郁化火
癥見:咽部不適,口干口苦,性格急躁,舌紅,舌下瘀曲。
7.銀翹馬勃散
病機(jī):清熱利咽
主治:濕溫喉阻咽痛。
癥見:頭痛惡寒、身體困重,午后發(fā)熱、咽喉不利疼痛、脈弦細(xì)。
應(yīng)用:喉不痛但阻甚者,加滑石、桔梗、蘆根宣肺清熱化濕,呼吸急促多痰,加杏仁、車前子肅降肺氣,化痰利濕。
8.半夏散及湯
病機(jī):風(fēng)寒夾痰濕阻絡(luò)所致咽痛
原文:“313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癥見:咽喉不紅可見漫腫,苔白滑潤,伴有惡寒,氣逆,痰涎多稀,脈緊有力。半夏祛痰散結(jié),桂枝通陽散寒,炙甘草緩急。
04
注意
臨床上不乏咽喉不適,聲音嘶啞的病人,臨床看病,思路一定要開闊,有些食道Ca,肺癌的患者,也有以咽喉不適,聲音嘶啞為主癥。對癥處方,可獲效,但一定要完善相關(guān)檢查,排除相關(guān)惡疾,不誤病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