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定的本質(zhì)是什么?禪定就是“心一境性”,讓混亂的思緒平靜下來,專注一境。不斷地訓練,心就能安定下來,并且變得明朗、敏銳。到了相當程度,甚至會出現(xiàn)神秘經(jīng)驗。
禪定的特質(zhì)有兩個:一、安住,二、明顯。安住就是使心安定地專注在單純、單一的境界上,不散亂,不攀緣其他的境相;明顯則是指心所緣的境相清晰明了,心不昏沉。所以全心投入一件事而忘我不是禪定,因為缺乏一種超然而清澈、冷靜的品質(zhì),只能說是專注而巳;或者在祈禱、凝神修練氣功時,呈現(xiàn)出神禪定狀態(tài),全身不由自主地擺動或喃喃自語,這也不是禪定,而是精神恍惚的輕度昏沉,因為缺乏清澈寧靜的品質(zhì)。
為什么要修習禪定?眾生因為心思混亂,遇到事情往往無法冷靜、理性,常常作出情緒性的反應,如謾罵、賭氣或病急亂投醫(yī),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禪定的修習可以幫助一個人內(nèi)心有寬廣的空間,可以作為緩沖,顯現(xiàn)沉著、穩(wěn)定的氣質(zhì),有條不紊地處理事情。
另外,很多人在忙碌的時候覺得還不錯、很充實,等到閑下來的時候,反而覺得沉悶、無聊,總想找點事情來做。透過禪定的修習,享受心靈的寧靜,當下就是一種喜悅,不假外求。因此,禪定其實是很好的“情緒管理”。
更進一步說,佛法的修學,禪定是很重要的基石。信仰型的學佛,偏重祈求佛菩薩的救度,發(fā)愿往生凈土,如心念無法專一,則只有暫時性的安慰效果,不能真正離苦得樂。知識型的學佛,是另一種類型,如果沒有配合禪修,光是在日常生活中散心的觀察,那是很難證入無常、無我、不生不滅的實相的。
煩惱的解脫更是須要定力的支持。解脫煩惱固然要靠智慧,而在斷煩惱的過程中,定力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以智慧照見實相之后,雖然知道煩惱是違逆法性實相的,但是貪欲、嗔恨心仍然存在,這時,禪定的修習就有助于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并且立即回到平靜、安祥的定心。
人的心一直都是在紛亂和饃糊中擺蕩,如何才能進入禪定?禪定的原理是什么?雖然,禪定具有許多殊勝的功能,而原理其實并不復雜,只是透過持續(xù)不斷的訓練,讓心思沉淀,回復其靈明、覺知而已。
初學禪定的人,??嘤谕罴婏w,通常會用壓制性的心態(tài)來阻擋妄念,這是不善巧的。佛法的宗旨在于“覺”,一定要明白什么是妄念?為什么會起妄念?才有可能離開妄念。否則就像趕蒼蠅一樣,趕走了又回來,回來了再趕,沒完沒了。根本之道是保持清潔,把招惹蒼蠅的食物收好,門窗裝好紗窗等等。
妄念是什么?妄念是相對于正念而說的,廣義的說,凡是合于正見的心念都是正念,包括善念;狹義地說,在修定的時候,除了修定的所緣,如呼吸、佛號、無常、無我、空義之外的心念,即使是善念、正思惟,也是散亂,可以當作是妄念。
所以妄念只是雜念罷了!那么雜念要如何消除?雜念主要是對于境界的攀緣,雖然不接觸外境:眼不觀看、耳不聽聞,可是意識對于內(nèi)境(大腦中儲存的記憶影像)的攀緣依然很活躍,怎么辦?
要知道,雜念雖然是禪定的障礙,除非是顛倒錯亂的妄想、幻想,其中有些對日常生活是有益的,不過由于因緣切換,所以要暫時擺在一邊,不必去想它,例如:等一下要到學校接小孩;晚上要去聽課;冰箱里面的菜快吃完了,該去買了;某某同事生病了,該打電話去問候一下。所有這些瑣事,告訴自己,禪修完了就去處理。不放心的話,寫在記事本上,禪修結束再去看看,免得掛在心上。
攀緣心逐漸安靜下來,雜念自然減少,這是一個沉淀的過程,不能勉強,要用中道的態(tài)度來應對。好像手中拿著易碎的杯子,捏太緊會破,拿不穩(wěn)摔在地上又會碎;心也是這樣,逼得太緊會厭倦,太放任又雜念紛飛。不疾不徐、從容不迫才能成就禪定。
禪定不是短時間可以速成的,正確的心態(tài)和觀念是必要的。首先,談到修禪定的動力,那是對禪定妙用的向往,稱為“善法欲”。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身心的舒暢、潛力的發(fā)揮、智慧的開啟,在在都需要禪定,確實值得人們拋開雜務,努力以赴。
其次,修禪定要正信、正見、正行為根基,才不致走入歧途,修成外道而不自知。正信是對佛法僧三寶的皈信;正見是無常、無我、緣起、性空的勝解;正行則是戒律和善法的依教奉行。心地光明磊落,無慚無愧,心安才能入正定,否則幻覺、煩惱、業(yè)障現(xiàn)前,是很難成就禪定的。
此外,貫穿禪定過程,須有厭離心,才能舍棄那些處處攀緣的雜念。對于混亂、情欲、妄想、無止盡的思慮,深知它的虛幻無常、有害無益,生起厭離心,不再仗它有所期待、依附。在禪定的寧靜喜悅中,身心安住,由未到地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漸入漸深,自然達到離欲清凈的境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