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寫最優(yōu)質(zhì)的哲普內(nèi)容
序言:
如果沒有在解決西方哲學的“思想系統(tǒng)”中去看西方哲學,就必然會陷入其哲學家獨斷的前提所建構(gòu)的哲學觀。
所以,在發(fā)布部分文章之后,我們就決定先將能解決既往哲學各種問題的《物演通論》整體思想先發(fā)布,讓讀者有一個基于當代的哲學背景作為思想背景,以此前提來看既往西方的各個哲學家,才容易陷入其獨斷的大前提中。
而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已經(jīng)具體闡述了黑格爾哲學的整體思想,接下來我們來看黑格爾哲學底層邏輯本身的巨大問題,前文已經(jīng)探討過了“辯證邏輯”本身的巨大缺失,接下來我們來看黑格爾哲學中其他的底層邏輯的前提性缺陷。
一、“絕對精神”是獨斷無來由的
黑格爾的“絕對精神”是沒有來源的
是一種純粹的獨斷,沒有建立在任何實際的基礎之上,也就是沒有從電磁感應、感性、知性、理性一步步演化過來的生發(fā)基礎的,沒有起源,而純粹是黑格爾獨斷的邏輯產(chǎn)物,僅是為了在邏輯上解決康德物自體和現(xiàn)象界的分離和二律背反問題。
也就是說,黑格爾在解決“知”和“在”的對立矛盾問題時,其唯有拋棄客觀存在或拋棄精神存在來處理整個存在系統(tǒng),然后黑格爾將主體的精神絕對化,或者說在黑格爾的辯證的演進論中,將人的精神或高度代償?shù)母袘獙傩砸暈榻^對精神,而客體就都成了絕對精神的異化,一切的存在都成了精神存在(或可感屬性的耦合),這才實現(xiàn)了主體對客體的認知。
于是,客觀存在就被黑格爾勾銷了,主體中一切客體都是絕對精神的異化,主體的精神存在就是絕對的存在,人類的精神無來源的直接絕對。
但要知道,任何存在者都是相對存在,任何的“知”都不可能超脫“形而上學的禁閉”,而唯有以求存為基礎規(guī)定,才能將“形而上學的禁閉”中的“在”與客觀存在達成連接,從而說清“形而上學的禁閉”的來源以及“形而上學的禁閉”下的人的來源。
而“絕對精神”之所以被認為是絕對真理,是因為作為相對存在的人類精神本身作為人類這個至弱載體的代償,就需要表達為無限的追索、無盡的探知才能為人類的存在提供一個確切的求存基礎,使得人類獲得穩(wěn)定充足的依存條件。也就是說,人類是自然萬物的末端產(chǎn)物,而且隨著人類的逐漸殘弱化,其精神必然要越來越膨脹,以至于追究無限、追究終極,甚至將自身視為絕對,由此設定才能使得人類無盡追溯,無盡探求未知,以找到確切的定位和對“對象”的認知。
這才是絕對精神的原本內(nèi)涵。
所以,所謂的“絕對精神”或“絕對理念”也只是人類作為分化物或相對存在,在面對自己認知越來越復雜,依存條件越來越繁多,而不得不代償出的一種先驗式的本能處理方式,只是人類的殘弱要求其精神有如此無限、絕對的內(nèi)涵才能使得人類不斷追逐。
事實上,絕對精神僅僅其深在內(nèi)涵只表達著人類精神的有限性和相對性,而不是無限。
即是說,黑格爾將客觀存在全然視為精神存在,但是客觀存在怎么可能是精神存在呢?所以說在某種程度上,黑格爾只是建立了一個極端對立、且相互轉(zhuǎn)化的循環(huán)往復、有限無止的邏輯模型,其僅作為知性邏輯到理性邏輯的過渡,而非邏輯的最高表達,只是使用了辯證邏輯去解決“知”和“在”的對立問題,至于更深在的問題,黑格爾并沒觸及,最多就是劃定了人類的理念世界的框范,至于客觀存在則全然被遺棄了。
所以說,黑格爾絕對精神本質(zhì)上只是為了解決康德此岸與彼岸無法結(jié)合的邏輯困境,也就是主體對客體的認知無法逾越主觀精神的禁閉,從而導致了此岸與彼岸的失聯(lián),“知”和“在”的對立分離,于是黑格爾才提出絕對精神后就將此岸與彼岸的失聯(lián)問題解決,因為精神是絕對的,客體是絕對精神的異化。
即黑格爾把人類的“知”中的“在”或精神存在視為絕對的A,而萬物之“在”視為非A或A的轉(zhuǎn)化,從而以勾銷“在”的客觀存在,最簡單的處理了人類形而上學的禁閉與康德自在之物的關系問題。
由此就在邏輯上解決了“知”和“在”對立問題。
但無論黑格爾如何表述,我們只有知道黑格爾的“絕對精神”是無法把康德彼岸的自在之物和人類此岸的精神認知合二為一的,而只是勾銷了自在之物對人類產(chǎn)生的形而上禁閉,然后在絕對精神和精神異化中胡纏。
所以說,黑格爾僅僅是在解決前人遺留下來的問題,仍舊是在唯物、唯心的二元大框架下所提出的絕對精神,而根本沒有從“知”與“在”的源頭來探討精神的起源,所以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只能是基于前人的遺留問題從而獨斷。
也可以說,黑格爾的邏輯學整體上是為了整頓“知性邏輯”而生的,但因為黑格爾未能弄清邏輯的本質(zhì)和發(fā)生學原理,使得自己說不清知性和理性的區(qū)別和界限,結(jié)果以辯證邏輯的基礎用理性邏輯的方式編著了自己的理論,然后以為解決了“知”和“在”的問題,事實上并未解決太多實質(zhì)問題。
二、黑格爾的“矛盾轉(zhuǎn)化”表達的是對“相對存在”主觀定性的獨斷
黑格爾所謂的矛盾
是一個沒有具體定量的主觀衡定標準,只是個體的主觀定性。
比如時間的快慢,對于不同狀態(tài)的人來說是有不同的感知的,有些人專心做某件事,就會覺得時間過的很快,有些人無所事事則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但是時間本身一般來說都是一樣的,沒有所謂的快與慢,只有主觀的快與慢,而唯有確定的鐘表計量,才能準確的基礎去判斷時間的快慢。
但要知道,一旦說一個對象既是矛又是盾,時間既是快又是慢,那么對這個“對象”和“時間”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種“矛盾”,因為一般說來,對象要么是矛,要么是盾,而時間本身并沒有所謂的快慢,那么怎么能同時是兩個對立的概念,這顯然是有問題的。
比如,當你看到一只豹子向你飛奔而來,如果你一直在哪里糾結(jié)跑還是不跑,你一定被豹子吃了。
所以,主觀相對的定性在超大信息量的處理上不會具備太大的客觀意義,所謂橫向的相對存在之間的轉(zhuǎn)化是不可能達成的,轉(zhuǎn)化只是將主觀概念的轉(zhuǎn)化誤用到客體的轉(zhuǎn)化上去了。
于是,所謂的“矛盾轉(zhuǎn)化”就相當于用相對的主觀定性方式來說明概念上矛盾的轉(zhuǎn)化,用盾來說明矛,也就是矛可以轉(zhuǎn)化為盾,盾也可以轉(zhuǎn)化為矛,就是辯證的對立二元概念可以在邏輯學互相轉(zhuǎn)化,但是對具體的客觀對象來說,矛就是矛,盾就是盾,兩者不可能直接客觀轉(zhuǎn)化,轉(zhuǎn)化都是主觀概念上的轉(zhuǎn)化。
所以,辯證邏輯與知性邏輯的區(qū)別就是,不再像知性邏輯中的對象就是固定不變,不發(fā)生任何的轉(zhuǎn)化,而可以在主觀上達成矛與盾是相互轉(zhuǎn)化,使得矛與盾這個概念本身的內(nèi)涵和外延發(fā)生拓展以容納更大的信息量。
總之,黑格爾用矛盾轉(zhuǎn)化的方式是為解決“知”與“在”的二元對立問題,或者說解決主體的絕對精神是如何轉(zhuǎn)化或異化為客體的。
但是這必然會產(chǎn)生一個重大的麻煩,就是黑格爾認為精神是絕對的,那么精神就應該是無限且全方位的,也就是說人類的理性和精神可以觸及宇宙的一切角落,而不需要任何的上下、高低的方式去標定自身,因為一旦有了這些對立概念的標定,那么絕對精神不就淪為有限的精神了?
這就相當于用有限的辯證邏輯工具去解釋一個無限、絕對的精神現(xiàn)象,這當然是解釋不清楚的。
所以,精神不是無限且絕對的,辯證邏輯也不是最高級的邏輯。
由此可知,黑格爾的矛盾轉(zhuǎn)化論是不明白“精神存在的有限性和失位性”的專斷產(chǎn)物,精神中的存在絕不是反應客觀世界的原樣,只是在邏輯上證明了人類的有限,人類永遠永遠脫離主觀精神的禁錮。
所以說,人類通過“相對主義”的定性邏輯尋求自身定位的動蕩狀態(tài)叫辯證邏輯,而只有對“相對存在”的定性做更精細的矢量化、標準化,才算進入理性邏輯的處理方式,黑格爾的辯證演進論只能說是辯證邏輯和理性邏輯定律的雜糅狀態(tài)。
三、黑格爾的“對立同一”是沒有縱向演化觀念的獨斷
可以這么理解
黑格爾認為人、世界和宇宙都是從生到死,再從死到生,由盛而衰、由衰而盛,或者宇宙、自然、歷史中的互相轉(zhuǎn)化又同一,是在概念上的對立兩級上來回跳躍轉(zhuǎn)化,由此達成人、世界、宇宙的恒定存在。
也就是在人、世界、宇宙在周期性的生與死之間來回跳躍轉(zhuǎn)化中達成狹隘的“同一”的前提下,建立起他的循環(huán)往復、有限無止的邏輯模型。
但事實上,無論是宇宙、世界、任何物類都是單向度演化的,是有一個起點到終點的進程而非在概念的對立兩極上來回躍遷的“同一”,即無論是熵增、衰變、遞弱代償法則,都表達的是世界是單向度演化,所謂相對定性概念下的對立同一。
如白天和黑夜、冷和熱、長和短,生和死等等,只是對于復雜現(xiàn)象的最粗陋的劃分,只是對個類的歸納總結(jié),而一旦度量化的劃分,所謂對立的概念在本質(zhì)上完全是統(tǒng)一的,二者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只有量度的差異。
所以,辯證邏輯只是對定性概念的簡單、粗淺的定性化處理,所謂的“對立同一”或“物極必反”的循環(huán)往復、有限無止模型,只是根據(jù)狹隘視角下的表象建立的最粗陋的模型,并不能真正揭示表象下的深層本質(zhì),而要有效處理信息,就必須根據(jù)信息的需要定性定量的精密邏輯模型,如定量的建立起對立雙方彼此的聯(lián)系,那么這時候“對立同一”的概念就自然被不對立的其他一系列單向度演化替代或消解。
四、黑格爾學說的實質(zhì)
對于黑格爾的學說
盡管說,黑格爾在邏輯上消解了形而上學的禁閉,將康德彼岸和此岸融合,但是這種消解和融合只是因為黑格爾更徹底的默認了精神本身的禁閉,或者說將那客觀存在“物”本身直接扣入冷宮。
我們更要知道的是,無論黑格爾如何的將邏輯泛化,邏輯的對象始終都是在形而上學的框范之中,僅僅都是在整頓客觀世界的可感屬性,絕不涉及客觀世界本身,甚至連屬性本身都無法觸及,而且他所謂作為邏各斯的辯證演進論也沒有任何的精密邏輯定量的實際基礎。
所以,黑格爾否認了人感知規(guī)定以外的客體存在,而將一切萬物不加區(qū)分的統(tǒng)統(tǒng)視為絕對精神的異化,那么在這種絕對的邏輯范疇下精神的淵源與本質(zhì)也就成了絕對,而無從探討,也沒有發(fā)生來源,更無法匹配當下的科學信息量。
于是,在橫向觀念下的黑格爾絕對精神終究是無法逃過人類精神的禁閉的,最終只是在形而上學之中玩弄了一番技巧。
也就是說,繼笛卡爾、休謨之后,康德雖然致力于尋求“純粹知性”和“純粹理性”自身的規(guī)定性,卻依然無論如何也無法將彼岸的“物自體”或“客觀存在”擺渡到此岸的“我思”中來,結(jié)果導致對物自體的任何指謂本身都是無意義的或無效的武斷。
但無論你承不承認,物自體指的是客觀存在,你無法通過邏輯去證明物自體,因為以任何的邏輯、感知都指謂的是客觀存在或物自體的“可感屬性”,而不是客觀存在或“物”本身。
所以,如何克服這個因為形而上學導致的武斷就是黑格爾學說的實質(zhì),黑格爾將一切存在都視為邏輯性的存在,于是就消解了非邏輯的物自體,既通過絕對理念消解掉不能用邏輯證明的“物自體”,以及消解了精神存在和客觀存在的對立,也就是通過被封閉的“絕對精神”來克服形而上學本身暫時無法克服的矛盾,進而達成對形而上學本身的消解,這就是所謂“辯證法”或“辯證邏輯”的原初宗旨。
可見,黑格爾的高明之處僅僅在于他比別人更老實更徹底地默認了這種“形而上學的禁閉”,并且毫不僭越地自限于獨斷的邏輯限局之內(nèi)探求邏輯自身正、反、合的限局運動之規(guī)定,從而通過消解形而上學以外的武斷達成對形而上學本身的消解,認為一切的自然萬物都是邏輯中的產(chǎn)物,而完全沒有說清非邏輯的物自體,自此形而上哲學終結(jié)。
總之,因為黑格爾學說的過于宏大,使得后人迷亂于其中,或者說很多領域不得不粘連上一些黑格爾的思緒,這就使得很多人誤以為黑格爾解決了非常多的問題。
而事實上黑格爾學說因為獨斷的絕對精神和辯證邏輯兩個支點的缺陷,使得他的學說事實上“只有”那個他嚴謹論證的有限無止、循環(huán)往復的邏輯模型才是值得一提的。
至于其他那些宏大的各項理論更多的是提供了反面教材。
結(jié)尾:
黑格爾的哲學是基于橫向視野下,粗糙定性萬物而互相轉(zhuǎn)化的辯證演進觀,可以說這個有限無止、循環(huán)往復是黑格爾在西方哲學中最大的貢獻了,而他給后世的部分人留下了部分影響,馬克思的唯物辯證論和歷史經(jīng)濟學解釋,就是基于黑格爾的學說為前提的,即馬克思推理說曾經(jīng)是理性的事物在演化過程中變成了非理性的,曾經(jīng)是理性和公正的私有財產(chǎn),最終會作為歷史的辯證邏輯過程的結(jié)果被顛覆和廢棄。包括現(xiàn)代哲學的克爾凱郭爾、尼采、海德格爾、薩特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受到了黑格爾的影響。
但要知道,黑格爾學說的整體本質(zhì)上并未對整個西方哲學一直所困擾的“知”和“在”問題作出真正解決,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也要知道,在橫向視野下西方哲學的本體論和認識論問題在康德和黑格爾的學說中結(jié)束了,因為“知”和“在”的問題被處理完畢或者說已經(jīng)沒有更好的方式來解決。
至于在近現(xiàn)代的西方哲學中已經(jīng)完全沒有在宏大的哲學觀,也就更別說真正解決“知”和“在”的問題。
最后關于理性,我想在此表達一下我的觀點:
盡管本系列文章是極為理性的闡述西方哲學的核心,但并不代表理性就是完美的,而且理性不僅不完美,它甚至正在消解或結(jié)構(gòu)一切既往那些所謂意義和美好的東西,正如王東岳老師在他的課程中所講,西方后現(xiàn)代哲學的核心就是為了解構(gòu)“邏各斯中心主義”,也就是反理性,因為他們中那些偉大的頭腦已經(jīng)意識到理性帶來的災難。
但盡管面對今天復雜的世界,我們又不得不通過理性的方式去應對一切的問題,但是作為讀者的您如果想要獲得幸福,切記勿將理性過度的置于社會人文中,因為以極度的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會解決你的問題,反而加重你對一切“人”相關的懷疑,反而“糊涂”才是最好。
參考文獻:
《物演通論》? 王東岳著
物演通論福州答疑 ? 王東岳(視頻)
東西哲學啟蒙課 ? 王東岳(視頻)
《西方哲學史》? 弗蘭克 ? 梯利著/賈晨陽 解本遠譯
《西方哲學史上、下》? 羅素著/何兆武 李約瑟譯
《古希臘哲學》? 黃頌杰 章雪富著
《黑格爾著作集 精神現(xiàn)象學》?(德)黑格爾著/先剛譯
《黑格爾著作集 邏輯學》? (德)黑格爾著/先剛譯
《精神與絕對知識》? (德)黑格爾著/陳建華譯
《黑格爾說 否定與自由》? (德)黑格爾著/王運豪 編譯
《西方哲學簡史修訂版》? 趙敦化著
《西方哲學史修訂版》? 趙林 鄧曉芒著
《西方哲學史第2版》? 張志偉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