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中醫(yī)林佳明
荔枝微課:中醫(yī)林佳明
更新時間:每天更新
視頻號:中醫(yī)林佳明,每周四早上八點十五分直播。
溫馨提示:因公眾號修改了推送規(guī)則,推文不再按時間線顯示,請加公眾號星標,才能第一時間收到推送哦!
?2022.05.26今天是我寫日記的第1364天。
女性,35歲
原來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經(jīng)過各種治療后好轉,但是由于不能堅持,半個月加重。
現(xiàn)在:腰骶部疼痛,僵硬,怕冷,手腳冷,納可,大便粘,口干甜,舌胖大齒痕舌,脈沉細,無力。
中醫(yī)辨證:少陰太陰合病,表陰證,里虛寒,水飲內停,寒濕停于腰腑。
擬方:麻黃附子細辛湯,腎著湯,芍藥甘草湯。
炒附片15g先煮1小時,麻黃6g,細辛10g,茯苓45g,干姜15g,白術30g,炙甘草15g,葛根75g,白芍30g,中藥3付,每天一劑,水煎,口服。
01.04腰骶部疼痛明顯減輕,僵硬感減少,手腳冷減輕,口粘減,大便偏爛,能入睡,脈沉細,舌淡苔白,守上方加淫羊藿30g,巴戟天30g。
01.18腰骶部疼痛減輕好轉,僵硬減,面色紅潤,大便稀,頭痛,能入睡,脈沉細,守上方加川芎20g,補骨脂20g。
03.30上癥,癥狀已經(jīng)明顯改善,僵硬,脈沉細,舌淡潤。
炒附片15g先煮1小時,麻黃6g,細辛10g,茯苓45g,干姜15g,白術30g,炙甘草15g,葛根75g,白芍30g,巴戟天30g,淫羊藿30g,中藥3付,每天一劑,水煎,口服。
04.08上癥,腰痛已經(jīng)明顯減輕,僵硬好轉,守上方葛根90g
05.26目前癥狀平穩(wěn),無明顯腰痛,僵硬已經(jīng)明顯的改善,舌淡潤,苔白,守上方3劑,葛根120g,由于經(jīng)濟原因,叮囑患者隔天吃一劑,慢慢兩天一劑,三天一劑。
患者一診進來的時候,總是擔心治療不好,很焦慮憂慮,也許因為治療了太久,看不到太好的希望,這個病的治療不太好治,以前都是補腎為主,患者從有明顯的表陰證,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溫陽解表,打開同路,腰部疼痛,僵硬,用芍藥甘草湯,腎著湯,祛寒濕,柔痙止痛,治療的過程很辛苦,也比較糾結,開了三劑后,吃了又停好久才開來,總是告訴她,不要過于擔心,會好起來的,她說,太難了。
活在塵世中,每個人都是不容易。
《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第16條: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術湯主之。
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方:甘草二兩,白術二兩,干姜四兩,茯苓四兩。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腰中即溫。
【方解】本方是由甘草干姜湯加味而成。茯苓、白術并用,溫中祛寒,故反治便自利。
干姜重用,伍茯苓、白術更治濕痹,因此本方治腎著而腰以下冷痛,故又稱腎著湯。
痹證,《內經(jīng)》多單稱之為“痹”。
如《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北宰C是由于外感風、寒、濕、熱等邪侵襲人體,導致肢體經(jīng)絡閉阻,出現(xiàn)肢體筋脈關節(jié)肌肉等處疼痛、麻木、酸楚、重著,或關節(jié)腫脹、變形,屈伸不利、僵硬,甚至內舍于五臟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證。
胡老說,痹證的治療,始終離不開少陰,我是結合了痹證的病機去理解胡老從表陰證論治痹證的治療思路的。
痹證其基本病機為風、寒、濕、熱、痰、瘀等邪氣滯留肢體筋脈關節(jié)、肌肉,經(jīng)脈閉阻,不通則痛。
正虛衛(wèi)外不固是痹證發(fā)生的內在基礎,感受外邪為引發(fā)該病的外在條件,內因系正氣不足,營衛(wèi)空疏,外因系感受風寒濕熱。
首先,少陰病的病位是在表,其屬于陰證,由于機體功能沉衰,正氣不足,正虛邪盛,故邪氣陷入了少陰,這跟正虛衛(wèi)不固是契合的,而表陰證的治療是需要強壯發(fā)汗解表,這其實是跟痹證治療中的祛風、散寒、除濕法一樣,都是要把病邪趕出體外,讓邪有出路,所以說從表陰證去治療痹證,這一點是符合其病機跟治法的。
但是我們也要了解少陰病中主要的方證特點,其整體來看是分兩大型:
一種是在太陽傷寒證麻黃湯基礎上加附子等強壯藥而成,治療少陰病而無汗者。
一種是在太陽中風證桂枝湯基礎上加附子等強壯藥而成,治療少陰病而有汗者。
這時在如何去靈活的選方,就要對方證的特點要熟悉。
胡老曾說,痹證之中,常見外有風寒在表、里有水濕停滯之證。
里有所阻,表亦不透,故不兼利其水則表必不解。
若強發(fā)其汗,激動里飲,變證百出。
此時惟有于解表方中兼用利濕祛飲藥,始收里和表解之效,而胡老應用最多的桂枝加苓術附湯就能體現(xiàn)這一點。
桂枝加苓術附湯,不僅是外寒里飲,而且也有陷于表虛寒的少陰證。
因此治療不但用桂枝湯及苓術解表和利水,同時更用了附子溫陽強壯。
其他的,寒重者,葛根湯;
痰飲重者,指迷茯苓丸;
發(fā)熱無汗而惡寒甚劇者,葛根加術湯;
偏于濕熱明顯者,麻杏薏甘湯;
關節(jié)腫大變形而伴見氣沖嘔逆者,桂枝芍藥知母湯;
長期關節(jié)疼痛,汗出惡風明顯者,桂枝加黃芪湯;
病位多在太陽少陽,而呈血虛水盛之證者,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
從胡老治療痹證的醫(yī)案可知,痹證并不單單僅限于表,只是多見于表。
在表者,從六經(jīng)辨證來看,多屬太陽或少陰,但也有不少見于太陽陽明合病者。
如《金匱要略·瘧病》第4條:“溫瘧者,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jié)煩疼,時嘔,白虎加桂枝湯主之?!?/p>
也有見于太陽少陽合病者:
如《傷寒論》第146條:“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肢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p>
因此,治療痹證,首先要分析患者的癥狀是屬太陽病,還是少陰病,還是陽明病,還是太陽少陽合病,還是太陽陽明合??;
再進一步認清是何方證。
這樣處方用藥,治療痹證多能有效。
林佳明,來自廣西一個小城。
從事六經(jīng)經(jīng)方辨證傳承工作,目前與利城老師已經(jīng)開展了13期初級經(jīng)方傳承班。
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利用周末在老年大學、基層開展經(jīng)方義診工作,深受百姓歡迎。
崇尚仲景醫(yī)學,六經(jīng)辨證,運用經(jīng)方治療常見病、多發(fā)病,做經(jīng)方一代傳人。
善于運用中醫(yī)經(jīng)方治療本專業(yè)常見病、多發(fā)病、疑難重癥如急性腦血管病(腦中風)及后遺癥、反復發(fā)作性眩暈、頑固性失眠、癡呆、癲癇、帕金森病、抑郁癥、焦慮癥、頭痛、心理障礙等疑難雜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