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書宋代王安石詩《題靈竇泉》
釋文:山腰石有千年潤,海眼泉無一日干。天下蒼生望霖雨,神龍休向此中蟠。
《解縉游七星巖詩》(部分)
釋文:桂水東邊度石橋,酒祈村巷見漁樵。葭祠歌吹迎神女,野廟蘋繁祀帝堯。附郭有山皆積石,仙巖
明初書法,是在元人書風(fēng)的籠罩之中?;蛟S由于歷史的慣性,受到了元末書風(fēng)的影響,如楊維楨、俞和、危素等書家,均由元入明。在明初書法家中,解縉屬于危素一脈,本文就解縉及其草書《杜甫詩條幅》,作一小考。
解縉(1369—1415),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江西吉水縣人。明初學(xué)者、書法家。解縉一生業(yè)績當(dāng)是主持纂修《永樂大典》。《永樂大典》全書22877卷,目錄60卷,裝成12000冊。廣收古今圖達(dá)七八千種,總計(jì)約3.7億字。內(nèi)容浩繁,巨細(xì)并蓄。由解縉率領(lǐng)100多人,用一年時間完成,定名為《文獻(xiàn)大成》。成祖以其內(nèi)容不夠宏廣,于是又加派了姚廣孝、劉季篪為監(jiān)修,動員儒臣文士2100余人,重加修輯,用了五年時間,于永樂六年(1408)冬告成,由成祖改名為《永樂大典》。
解縉為明初書法名家,既精小楷,又擅行草,用筆迅疾精妙,放縱灑脫。喜狂草,其草書開晚明狂草先河。解縉才氣放逸,下筆不能自休,有才子之譽(yù)。清初王世貞對解縉的書法評價很高,曾云:“解春雨才名噪一時,而書法亦稱之,能使趙吳興失價,百年后寥寥乃爾。然世多見者狂草,其所以寥寥者,亦作狂草故”。如王世貞所言,解縉一生多作狂草,這種狂草書,更能體現(xiàn)出解縉的情性。所以在解縉傳世的大草作品中,有狂放不羈,更有一筆連綿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