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幾件明式家具》
黃花梨滾棖腳踏
紫檀攢矮老畫桌
黃花梨八腿繡墩
黃花梨高束腰條桌
桌長98.5厘米,寬48.5厘米,高88厘米。用一塊素板做束腰,來代替普通高束腰的短柱和絳環(huán)板。束腰上承冰盤沿桌面,下接圓肩牙板,其間省略了托腮。牙板的兩端用大進小出互錯透榫連結桌腿,形成了優(yōu)美的壺門結體。壺門曲線生動優(yōu)美,急緩得當,韻味很濃。四腿足端采用了“挖缺”的內翻馬蹄作結束,并沿外角45°方向向上翻出萱草一葉,用以加強足端的裝飾效果。
由于桌子的上部采用高束腰形式,下部又沒有托泥等部件,故顯得婷婷玉立,腿子接近馬蹄處收殺得很細,便更顯得輕健挺拔了。但卻又有些上重下輕之感。對此,制作者簡化了束腰并省略了托腮,減少了上部裝飾。其次,下部馬蹄采用挖缺的作法和萱草翻花的雕飾,猶如重物壓住了下腳,使桌子的視覺重心下降了很多。此桌便可有穩(wěn)定感了。
這種體積上的上重下輕和雕飾上的上簡下繁互為調劑,互相補充,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恰到好處的清古韻味。
桌腿內側的突起部分和馬蹄足的內角所采用的“挖缺”做法,可使壺門沿腿子內側延伸下來的內外兩條曲線保持平行同步,流暢自如。所謂“挖缺”是將部件內側某些部分沿縱向挖掉,使之斷面成“L”形的加工方法,其目的是為了獲得某種造型風格,或是為了保持線條之間的平行流暢。有時也為了便于部件之間的結構組合。它是唐代箱型家具轉角處的結構遺留下來的一種痕跡,常見于帶壺門造型的方腿家具。
此桌年代較久遠,歷經風雨而仍葆其美妙的風韻和牢固的結構,就足以說明其設計上的成功和制作上的精良。
黃花梨三屜供桌
桌長100厘米,寬48.5厘米,高84.5厘米。腿面之間采用三碰肩結構。桌面下粘貼平素的牙板。牙板與腿子格角拍合,正面設置了三個小抽屜。桌端裝有精致的小翹頭。四足端做成馬蹄形。桌下腋部裝有霸王棖。全桌平素,未加任何雕飾,非常干凈素雅。
而此桌的牙板則與眾不同,它是用平素的木板向上與面沿粘合,二者之間不留塌臺,表面平齊,宛如一木生成。其兩端則格角與腿子交合,格角的角度與三碰肩的角度完全一致,并連成一條直線,這更使牙板與桌面渾成一體。猛然一看,會覺得此桌似乎沒有牙板,顯得簡潔而嚴謹。這是此桌造型風格的主要特點。
為了保持這種風格,桌子正面的三個小抽屜,屜臉是三塊比例優(yōu)美、紋理貫通的素板,隱蔽而得體。除牙板外,此桌沒有再在四腿之間加其他部件,而是在腿子和面子之間采用了四根優(yōu)美的小霸王棖作為加固,在不破壞主體風格的基礎上,使觀察者的視線能由桌子的表面向它腹部深入,造成了陰陽錯落、虛實對比、富于變化的藝術效果。
普通三碰肩桌子的優(yōu)點,在于外觀整齊,四角利落,但卻略有生硬呆板之瑕。而此桌小翹頭的安置,則克服了這美中不足之處。精致的小翹頭用走馬銷安裝在桌面兩端的抹頭上,優(yōu)美如翼,頓使平素嚴整的桌身產生了躍躍欲飛的動感,消除了三碰肩桌子肩部的那種突兀僵板之感。它有實用功能,即防止器物從桌子的兩側掉下,使用起來更方便。因此,它的裝飾功能是以其實用功能為基礎的。
由于小翹頭的安置,此桌便集桌類與案類家具的不同特點于一身,一掃傳統(tǒng)供桌的古板式樣,其構思之大膽、手法之精練,令人嘆為觀止。它體現(xiàn)出了明式家具在藝術造詣上的高度水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