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政協(xié)主席史全斌撰文:《從常山郡說起》
2010年05月25日14:23:43
文/元氏縣政協(xié)主席史全斌
常山郡的由來
《史記》記載“趙孝成王十一年,城元氏縣上原”。是說在戰(zhàn)國時代趙孝成王十一年(公元前255年)筑元氏城(這里的元氏城是指現(xiàn)在故城村南那座城),自此“元氏”二字在史書上開始出現(xiàn)。
西漢初劉邦三年(公元204年),韓信率漢軍從太原至井陘口,背水一戰(zhàn)大敗趙軍,追趙軍于元氏城南泜水上(今槐河,辭?!皼偂睏l有錄)活捉趙王歇,斬陳余,從此趙國滅亡,史稱“泜水之戰(zhàn)”。就在當(dāng)年,劉邦得到捷報后下令在元氏城內(nèi)設(shè)置恒山郡。下轄周邊十八縣:元氏、石邑(今鹿泉)、靈壽、九門(今藁城九門)、井陘、房子(今高邑、贊皇、臨城各一部)、平棘(今趙縣)、鄗(今高邑東部、寧晉、柏鄉(xiāng)各一部)、關(guān)(今欒城)等。
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劉恒即皇位。為避帝名諱,改恒山郡為常山郡,這就是常山郡的由來。從此常山郡誕生于元氏城內(nèi),這段歷史從兩漢經(jīng)三國,直至三國歸晉,時間長達460年之久。
常山故郡和石家莊
現(xiàn)在流行一種說法“石家莊是火車?yán)瓉淼某鞘小?。我覺得這話雖有些道理但不夠全面。這句話是說,沒有四通八達的鐵路干線,便沒有今天的石家莊市。但是,石家莊幾千年的歷史變遷是火車?yán)粊淼?,石家莊的人文歷史和文化積淀是火車?yán)粊淼摹?/font>
有人說,石家莊市的根最初是封龍邑,其次便為常山郡。這樣講我覺得有些道理。封龍邑遺址所在地有待進一步研究考證,暫將常山郡的變遷和石家莊市的形成述之于此。
自公元前179年由恒山郡改常山郡始,歷經(jīng)西漢、東漢到三國歸晉。西晉初期,公元281年,常山郡由元氏遷至真定(今石家莊東古城)。在這長達460多年的時間里,常山郡治所一直在元氏城內(nèi)。公元368年,道武帝拓拔硅稱帝,國號魏(史書稱北魏)。國勢日強,與后燕連年交戰(zhàn)。戰(zhàn)爭期間,拓拔硅曾登常山城東望安樂壘(今藁城市九門),覺得安樂壘之地名吉祥美好,并于公元398年下令將常山郡東遷于此。根據(jù)史料記載常山郡于公元281年到公元398年由真定(今石家莊東古城)遷至安樂壘(今藁城市九門),在真定(今石家莊東古城)共存在了117年。自公元398年至北齊時公元550年,常山郡在安樂壘(今藁城市九門)共存在了152年。北齊時公元550年常山郡又從安樂壘(今藁城市九門)遷回真定(今石家莊東古城),至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常山郡置恒州,常山郡在真定又存在了39年。唐代初年(公元618年)恒州遷址石邑縣城(今石市振頭),公元621年北遷真定(今正定縣城)一直到公元742年常山郡建制被取消了長達135年。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復(fù)置常山郡于真定城內(nèi)(今正定城),安史之亂后(公元757年)常山郡正式取消。由此看來,常山郡在今正定設(shè)置時間僅15年。以后恒州改稱真定府。宋、元、明一直稱真定府。至到清雍正初年,因雍正名胤禛,為避諱與其名同音,改真定府為正定府。
十九世紀(jì)末,石家莊只是正定府所轄獲鹿縣的一個自然村落,其村總面積不足0.1平方公里,200戶人家,600口人。1902年之后,隨著京漢鐵路和石太鐵路的竣工,使石家莊一躍成為中國北方的交通中樞,從而成為北方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鎮(zhèn)。1968年,河北省會遷來,更為石家莊的發(fā)展增加生命力。到現(xiàn)在,幾十年的飛躍發(fā)展使石家莊成為中國北方一座現(xiàn)代化的大都市。
在常山郡存在的近800年的時間里,石家莊一直在常山郡管轄范圍內(nèi),常山的經(jīng)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種元素,不可能不影響到石家莊的方方面面,從石家莊區(qū)域內(nèi)的宏觀歷史來看,石家莊的崛起,是真定府政治經(jīng)濟中心的南移和延續(xù)。真定府的形成,是常山郡的變遷和再現(xiàn)。從而可以講,過去的常山郡對今天石家莊市的形成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說石家莊市的根在常山郡應(yīng)在情理之中。
常山故郡和元氏
常山故郡在今元氏縣城西北十五華里故城村南,是國務(wù)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故郡舊城呈正方形,周長約為4.4公里,城墻為土筑,北墻無存;西墻存少許;東城墻現(xiàn)留最高6米,最寬23米;南墻僅存高3米,寬20米。逶迤連垣,若斷若續(xù),夯土層層,每層約6公分,壘筑而成。據(jù)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先生講,這樣的土城墻在全國也不多見。
在常山郡故城址曾出土“常山長貴”瓦當(dāng),引起專家的高度重視。瓦當(dāng)是筒瓦頭,它的作用既能蔽護檐端,不致日曬雨淋,也能使建筑物增加美觀。有文字的瓦當(dāng),常以文字來標(biāo)明地域或所附建筑物的名稱,“常山長貴”瓦當(dāng)當(dāng)屬此種。
上海書畫社出版的《書法研究》1984年第二期載有陶甸、郭超美、吳少林、陳煥庭的文章《秦漢瓦當(dāng)書法》一文,錯把漢常山郡的“常山長貴”瓦當(dāng)認(rèn)為是元代字紋瓦當(dāng)。文章中這樣寫道:“‘常山長貴’此四字之書體,‘常山’二字有楷書筆意,‘長’字帶有幾分隸意,奇特的是‘貴’字其筆意與漢代銅洗上之銘文相同?!弊髡吣芸闯鐾弋?dāng)“貴”字與漢代銘文相同,但感到很“奇特”,這是為什么呢?后經(jīng)推敲,我們發(fā)現(xiàn)元氏的“氏”字與“代”字筆劃相近,估計是將“元氏”錯認(rèn)成了“元代”,鬧出了笑話。殊不知,“常山長貴”瓦當(dāng)是地地道道的漢代文物,出土之地就在元氏的常山故郡。
在兩漢時期,常山作為重要的諸侯國之一,先后有13位皇子皇親被封為這座古城的常山王。比如,漢武帝的兒子劉舜,孫子劉勃都曾做過常山王。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114年)常山王劉舜病故,太子劉勃繼位,劉勃放蕩不羈,被人向武帝告御狀,言其父王歿后“私奸飲酒、博戲擊筑(樂器)、與女子載馳環(huán)城過市、入獄視囚”等罪名。漢武帝派曾出使西域為漢家立下汗馬功勞的張騫為使,到常山查證。張騫查明情況后,回京上報武帝,武帝不忍誅勃,下詔廢其王位,并逐其攜家屬至房陵(今湖北房縣)。
常山故郡和正定
走到正定縣城,一座雄偉壯觀的牌坊屹立街頭,引人注目的是牌坊兩側(cè)鎦金大字,一邊是“常山故郡”,一邊是“趙云故里”。史書《三國志》載:“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薄度龂尽肥菚x代陳壽編纂的一部史書。當(dāng)時常山郡從元氏搬遷到了真定,但此真定是指現(xiàn)石家莊市的東古城,而非現(xiàn)在的正定。北齊時(公元550年)常山郡又由安樂壘(今藁城市九門)遷至真定(今石市東古城),到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常山郡置恒州。而常山郡設(shè)置在現(xiàn)正定城內(nèi)的時間,僅是復(fù)置常山郡后的公元742年到757年的15年。
由此可見,說正定是“趙云故里”實有商榷之必要,理由有二:一是陳壽寫《三國志》時,正定還不是“真定”;二是趙云生活的年代(公元168年—229年),常山郡在元氏,更是與正定不沾邊。歷史實事是,公元281年常山郡由元氏遷址真定(今石家莊東古城)時,趙云已故世52年;而公元742年常山郡復(fù)置于現(xiàn)正定城時,趙云已故世513年矣。
說正定是“常山故郡”事出有因,但遠不如元氏稱之“故”的很。時下,有些正定人和石家莊人,包括一些元氏人、乃至不少天下人,只知正定為常山“故”郡,不知元氏更在其前,且時間最長。究其原因,一是正定作為常山郡時間雖短,但歷史年代最近;二是正定的宣傳力度大,喊得早,叫得響,嚷得多。而元氏呢?不知是無知,還是為了彰顯古上國風(fēng)范,一直沉默寡言,冷然處之。于是在正定常山戰(zhàn)鼓、常山飯店、常山食品等紛紛出爐,致使人們一提起常山便認(rèn)為是正定。世界上的事就是如此,該爭取的事你不去爭取,自然會有人去爭取。“常山故郡”的桂冠被正定占有,元氏人是否感到遺憾和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