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一種成功的政治手段,它讓曹操在臣子的位子上做了只有皇帝才能做的事。然而我卻人這樣認為,其實曹操的這一政策或多或少體現(xiàn)了一些他的忠漢情節(jié):在曹操接天子回許都之前,漢獻帝過著餓一頓飽一頓的亡命生活。是曹操讓獻帝重新過上了皇帝的生活,是曹操讓漢朝多延續(xù)了二十年。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巨大利益劉協(xié)從登基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是有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但他畢竟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征,誰掌握了他,誰就能以皇帝的名義向其他地方割據(jù)政權發(fā)號施令。迎接漢獻帝來許昌,是曹操的另一個杰作。他最初提起此議時,只有荀彧贊同,并極力說明迎獻帝的迫切性和對今后斗爭的有利性,說這是一件"大順"、"大略"、"大德"的事。但最初的迎接由于董承等人的阻攔并未如愿。后來董承為抵抗韓暹的勢力暗召曹操到洛陽。部下董昭又提醒他只有把獻帝迎到他的地盤許昌,方可成就大業(yè),萬事無虞。這樣,曹操借口京都無糧,要送獻帝到魯陽就食,把獻帝安全轉(zhuǎn)抵許昌。
論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敗筆“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一生作出的最重要的一個決策之一,但卻是一生最失敗的決策。很多人認為“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一種成功的政治手段。它讓曹操在臣子的位子上做了只有皇帝才能做的事。然而我卻人這樣認為。其實曹操的這一政策或多或少體現(xiàn)了一些他的忠漢情節(jié):在曹操接天子回許都之前,漢獻帝過著餓一頓飽一頓的亡命生活。是曹操讓獻帝重新過上了皇帝的生活,是曹操讓漢朝多延續(xù)了二十年!他曾說過一句話:設使天下無有孤,真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我認為這句話極有道理。沒有他就沒有建安這個年號!(漢獻帝入許都后才改年號為建安的)
幕后推手荀彧如何影響了曹操帝業(yè)曹操有篡漢自立之心,雖不能說是“路人皆知”,“世人皆知”應為比較恰當?shù)拿枋觥R攒鲝?,豈不知在當時漢室衰微,群雄并起的時代,曹操之志,決不止于做一“周公”。然而他還是來了,并向曹操獻出了一條具有決定意義的計謀:“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曹操竟然傻乎乎地接受了。他以此與當時已呈土崩瓦解之勢的漢朝中央政權的符號——漢獻帝簽訂了一個不成文的契約——曹操保證皇室(其實從實際操作中看,只保證了獻帝一人)的安全和地位,而漢獻帝則保證曹操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對各路諸侯發(fā)號施令,直至曹操消滅各路諸侯,一統(tǒng)華夏,這個契約就算失效。
袁紹為什么不先迎奉天子當獻帝行至袁紹的“勢力范圍”河東郡作喘息時,袁紹的謀士沮授,田豐等人便勸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作為當時威望最高,實力最強大的軍閥,袁紹經(jīng)過一番思想斗爭,似乎是擔心弄個皇帝在身邊妨礙自己施展拳腳,最終采納了反方的意見,對漢獻帝采取了視而不見的態(tài)度,獻帝回到洛陽后便落到了曹操的手里,曹操迎奉獻帝,遷都于許,使已經(jīng)形同乞丐的皇帝至少是看上去又恢復了威儀,曹操從此得以打著天子的旗號號令天下。
袁紹不迎獻帝,把嘴邊上的肥肉讓于他人,當時羽翼未豐的曹操帶有幾分僥幸的得到了這張王牌,立即取得了政治上的巨大優(yōu)勢,最終在官渡之戰(zhàn)中將袁紹打??;一讓一得,不僅得失迥然,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日后的生死成敗
假如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是每個人都能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也不是每個地方豪強都能聽從“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建議的,更不是每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都能成功的。
袁紹“繁禮多儀”“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可說明袁紹崇尚而畏懼名義,重視而釣取聲譽,那么,袁紹很可能會一直尊奉漢天子而延續(xù)漢朝的國脈,他先人已經(jīng)是“四世五公”,到他就是五世而六公了。不過,如此一來,袁紹一定很難受。尊奉非己所愿,但名義聲譽又壓死人。
袁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是非不可知”,可說明袁紹限于個人的才能和智慧而難以分清是非,而可能會聽信讒言,而可能會誅殺無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