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元以來,就不乏地方窯可以摹古,仿作風行于世;如宋代的五大名窯,在同時代,其他窯就爭相仿造。不過在元代,樞府窯及青花、釉里紅等創(chuàng)新品種,已成為當時瓷器發(fā)展的主流,聲名遠在仿五大名窯的摹作之上,故當時仿古器物少見。而到了明、清兩代,仿古之風又再次盛行起來,出現(xiàn)了不少專仿宋代名窯的精品。
康熙仿洪武釉里紅纏枝紅丹玉壺春瓶明代初期,瓷器的制作基本上繼承元代的傳統(tǒng)工藝。從洪武時期的一些整器與殘瓷來看 ,當時瓷器品種不多,僅有繼承,尚無仿古。永樂時期則大不一樣,又開始摹仿前朝品種。除燒制傳統(tǒng)的青花、藍釉、紅釉等品種外,又在元代影青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制出翠青、冬青、豆青等釉色,具有仿宋代龍泉青瓷的效果,仿哥窯的面貌也煥然一新。明代仿古之風自此興起。宣德時期所仿龍泉窯,比之永樂釉色更勝,愈加青翠透亮,溫潤似玉。所見冬青釉菱花小碟、蓮瓣盤之類,均為當時佳作。除仿龍泉窯外,還見到仿汝窯、哥窯、定窯、鈞窯的器物,有的還帶有本朝宣德年款。所仿汝窯,釉色為淡青的天藍色;所仿哥窯,為灰白色;所仿定窯,為光亮的紫定色,所仿鈞窯,為玫瑰紫色。所有仿古器物,多為桔皮釉,具有宣德時期典型的釉面特征。
宣德之后的正統(tǒng)、景泰、天順時期,迄止目前尚未見到仿古品種,因而對此時期的仿古問題還有待細究。
成化時期的官窯器,以仿宋代哥窯和官窯最為成功,其釉面肥厚瑩潤,光澤極強,同時開始仿寫先朝宣德款識。正德時期,官窯民窯專仿先朝宣德、成化的瓷器,所見有署宣德年款的五彩盤,從青花色調(diào)以及款識的字體來看,都與正德時期的風格想吻合。署有先朝年款的仿古器,從正德時期開始大量涌現(xiàn),影響到后來的嘉靖、隆慶、萬歷三朝。此后,仿造永宣成化瓷器的風氣愈甚。
嘉靖時期以仿成化名品青花、斗彩為主,兼仿永樂白釉與宣德青花。隆慶時也有仿成化斗彩碗,所摹仿的成化青花也很成功。萬歷時仿古之風達到高峰,但所仿成化斗彩或多或少流露出本朝不可掩飾的風貌。為什么嘉萬時期仿古之風如此興盛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與當時統(tǒng)治者及收藏家的偏愛有關(guān);另一方面,宣德、成化瓷器制作的精湛絕倫,為當時謀利者所重。
明末天啟、崇禎時期,江西民窯所仿永樂、宣德、成化、正德、嘉靖、萬歷的一些青花瓷,于墓葬中出土很多。此外,還有仿成化的五彩器,以及帶日本風格的五彩器,都寫有成化年款。這些民窯,多為地方小窯燒制,江西的樂平、吉安,福建的德化,廣東的汕頭、潮州、揭陽、饒平等地,所制器物紋飾、色彩、款識都很草率,并且在風格上大體一致。另外還有一些民窯仿古青花瓷,甚為粗糙,有的還寫有宣德、嘉靖、萬歷等款,青花色調(diào)濃淡不一,但亦有紋飾較纖細的器物。
仿古之風淵源甚久,早在宋代,便有大量仿制的商周青銅器流傳于世。仿古瓷器也經(jīng)歷很多朝代,都了清代更是變本加厲。康熙仿器連款識也像前代,不易區(qū)分;著名的郎窯不僅燒制了如同永樂、宣德時期的寶石紅釉,而且仿宣德青花、成化斗彩也相當成功。雍正時更是大量仿古,據(jù)《清檔》記載,宮中出示過許多古瓷樣品,命御窯廠仿制;當時官、民窯所仿宋代明瓷制品,有些已經(jīng)是“仿古暗合,與真無二”,達到歷史上最高水平。乾隆時,仿古更蔚然可觀,后期雖不如雍正仿品精致,但是前朝官窯中的仿品尤能繼承舊范,尤以薄胎暗花與仿宋影青最為出色。晚清及民國時期,歷史上有名的陶瓷品種已成為收藏家及古董商們角逐的目標,因而仿古器物又應(yīng)運而生,大量涌現(xiàn),自商周經(jīng)唐、宋,以迄清末光緒、宣統(tǒng),幾乎無所不放。
以上所述,皆為小編管窺之見。更多仿古瓷交流:小編微信zlv0513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