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中醫(yī)認為脾胃主水,濕氣多了可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都無濟于事。如何判斷濕氣重?祛濕中成藥又有哪些?
一、“濕氣重”的癥狀
>
食欲不振
沒有食欲,容易脹氣,吃飯時感覺惡心。
>
精神萎靡
胸悶,四肢或身體沉重,渾身酸疼;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活動時關(guān)節(jié)發(fā)緊不靈活;頭昏沉,易困倦,記憶力減退。
>
臉色暗沉和口內(nèi)粘膩
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早晨眼皮腫,出現(xiàn)下眼袋。
>
大便稀爛
基本成形但較軟,大便后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且覺得大便排不盡。
>
體態(tài)虛胖
短期內(nèi)體重明顯增加,表現(xiàn)為虛胖,下肢水腫。
如果出現(xiàn)了上面的癥狀,就需要注意祛濕了,那么,祛濕的中成藥有哪些呢?
二、祛濕功效的中成藥
>
木香順氣丸
功能主治:行氣化濕,健脾和胃。濕濁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惡心、噯氣納呆。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
香連丸
功能主治:清熱化濕,行氣止痛。用于大腸濕熱所致的痢疾,癥見大便膿血、里急后重、發(fā)熱腹痛;腸炎、細菌性痢疾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兒酌減。
>
平胃散
功能主治:燥濕運脾,行氣和胃。用于濕滯脾胃證,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惡心嘔吐,噯氣吞酸,肢體沉重,怠惰嗜臥,常多自利,舌苔白膩而厚,脈緩。
用法用量:每服4~6g,姜棗煎湯送下。或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
清熱祛濕顆粒
功能主治:清熱祛濕,益氣生津。用于暑濕病邪引起的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熱口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2~3次。
>
藿香正氣丸
功能主治: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用于暑濕感冒,頭痛身重胸悶,或惡寒發(fā)熱,脘腹脹痛,嘔吐泄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除了中成藥,也可以選用一些祛濕茶。
三、中藥祛濕茶
>
陳皮茯苓茶
材料:茯苓5g,陳皮2g。
做法:茯苓、陳皮洗凈,放人保溫杯中,沖入熱水,等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利濕,化痰減肥,健脾燥濕,化痰祛脂。
成分作用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
枸杞薏米茶
材料:薏米300g,枸杞子一把,紅棗2~3顆,冰糖、水適量。
做法:洗干凈后,控干水分。將薏米放入平底鍋中,鍋中不可放油,開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關(guān)火;將紅棗、枸杞,沖入滾燙的開水,浸泡5~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養(yǎng)肝明目又,利水祛濕。
成分作用
枸杞:養(yǎng)肝,滋腎,潤肺。
薏米:清熱利濕,除風濕,利小便,益肺排膿,健脾胃,強筋骨。風濕身痛,濕熱腳氣,濕熱筋急拘攣,濕痹,水腫,肺萎肺癰,咳吐膿血,喉痹癰腫,腸癰熱淋。
>
茯苓薏米姜茶
材料:茯苓15~20g,薏米20g,生姜3片。
做法:將茯苓、薏米洗凈,放一碗半水,浸泡30分鐘。加入生姜,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煎煮30分鐘,趁熱喝。
功效:祛濕,健脾胃,暖胃。
成分作用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薏米:清熱利濕,除風濕,利小便,益肺排膿,健脾胃,強筋骨。風濕身痛,濕熱腳氣,濕熱筋急拘攣,濕痹,水腫,肺萎肺癰,咳吐膿血,喉痹癰腫,腸癰熱淋。
生姜: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常用于脾胃虛寒,食欲減退,惡心嘔吐,或痰飲嘔吐,胃氣不和的嘔吐,風寒或寒痰咳嗽,感冒風寒,惡風發(fā)熱,鼻塞頭痛。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知道自己最近精神萎靡不振、體重飛漲的原因了?原來可能是因為濕氣重。趕緊分享給朋友們,一起去濕氣、身輕如燕吧!
由第一藥店·藥店人綜合整理
END
《粉絲互動#想看什么內(nèi)容?由你們來定#據(jù)說還有福利的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