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幾種方法
陳春榮
(東郊中心小學 郵編:571334)
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關鍵。學生識字量的多少,識字速度的快慢,識字方法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讀寫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強弱。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低年級的識字量明顯增多,在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中,1—2年級安排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占小學階段識字量的50%還要多一些。要完成這樣大的識字量,如何在新教材加大低年級識字教學任務的前提下,讓學生將這些比較枯燥的漢字,認得清、記得牢,而且能正確地運用呢?這就要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拋開一些陳舊的識字教學方法,比如讓學生死記硬背,機械抄寫等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為了使學生大量的識字,提高識字的效率,就要引導學生掌握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與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激發(fā)學生的主體精神,使學生真正做到愛識字、樂識字與輕松識字,為今后的閱讀和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體會,談談以下幾種有趣的教學方法。
一、比較識字法
漢字中有許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義卻相差很遠,對于這類型的漢字,在教學時,我不是讓學生單獨去識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現,讓學生在比較中識字,在聯系中區(qū)別漢字。這樣的識字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漢字形義的理解。如:“口、日、目”可以這樣記住它的形,“口”像一個小方格;“日”是太陽,太陽只有一個,所以在口的中間加一橫就是“日”;“目”是眼睛,每個人都有兩只眼睛,所以口的中間加兩橫就是“目”。類似這樣的字,在第一冊中比較多,只要指導學生從它的字音、字形與字義上去比較,這樣學生就容易記住了。
二、加一加,減一減識字法
像這類型的識字方法,學生很容易接受,也很喜歡;它即讓學生把算術中學到的加減遷移到識字中來,又能對已學過的熟字進行加減得出要學的生字。如在第一冊中的“人、大、太、天”,我將“人”作為字據,讓學生用添加筆畫的方法記住“大”、“太”和“天”。
又如“十、木、禾”,我先讓學生觀察比較后,再總結出:在“十”的左邊加一撇,右邊加一捺,就是“木”,在“木”的上面加一撇就是“禾”。
再如“巴、月、用、子、木”等字,可以引導學生用減部首的方法來識記字形:“爸”減去父就是“巴”,“朋”減去“月”就是“月”等,這樣簡單的加減識字法既能增強學生對漢字的識記效果,又能活躍課堂氣氛。
三、觸類旁通識字法
漢字中最常見的字是形聲字,形聲字的特點是聲旁表音,形旁表義。在教學中,只要我們有意識地把這個特點告訴學生,久而久之,學生也就能舉一反三了,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如第三冊中的“泡、飽、跑、抱、袍、炮”,都是左邊跟字義有關,右邊跟字音有關。又如:“柏、樹、樺”,學生一見到這樣的字,就很快地想到木字旁,聯想到樹木。類似這樣的字還有許許多多,只要學生在學習偏旁的時候,教給學生理解形旁表義的功能后,學生也就能自己根據字的形旁推測出生字的字義了,并且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
四、歌訣識字法
歌訣法是指教師用順口的歌訣來幫助學生識記漢字的方法,目的是化難為易,讓學生易認易記。如第二冊中的“千口舌”“土里埋”“心入門,悶得慌”,“人失足,跌下臺”等。這樣的歌訣既簡單明了,學生又能易讀易記。
編歌訣時還可以用偏旁歸類識字,多鼓勵學生帶出更多自己認識的字,便于復習鞏固。如:“趴”是足字旁,在左邊,一撇一捺在右邊。跑要足,跳要足,蹲著趴著都要足。歌訣識字法是字形教學中行之有效的輔助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
總之,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無論是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還是形聲字,都有其自身的構字規(guī)律。因此只要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能根據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采取多種形式,運用各種手段,通過不同途徑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識字,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合作學習中發(fā)展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這樣不但能使學生熟練地掌握所學的漢字,而且掌握了識字的方法,保持愉悅的心境,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長期下去,在具體的識字教學中學生不僅會識字,還能總結出漢字形體的一定規(guī)律,從而感悟到漢字的構字特點,體味到識字的樂趣,從而真正達到提高識字效率和發(fā)展學生語言的雙重目的。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