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當我使用滴滴出行叫車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相比早前幾分鐘就能叫到車,現(xiàn)在能叫到車的概率正在下降,而且司機師傅很多時候距離我當前的位置非常遠,根據(jù)我連續(xù)不下10次的叫車經(jīng)歷,大體上每次司機的距離都會在2公里以上。
這意味著一件相當令人頭疼的事情,司機師傅想要趕到我當前的位置平均所花費的時間都會在10分鐘以上。如果過來的路程中再經(jīng)歷幾個紅燈,或者司機師傅原來和我目的地方向正好相反的話,等待的時間可能需要更長。
不久前,我在長沙的打車經(jīng)歷可能算是一次典型的案例。當時叫車的時候司機師傅距離我只有500米,所需等待時間只有3分鐘。這是可以讓人接受的。但尷尬的是,司機師傅根本沒辦法到我當前的位置,他需要繞一個大彎之后才能趕過來。而這彎的距離大概是2.5公里,和司機師傅溝通后,決定等待。
原本等待時間大概是10分鐘,但因為遇到了極為糟糕的交通狀況,最后硬生生的等待了大概半個小時。這種體驗談不上多好。要知道在這個過程中,無數(shù)的空出租車在我眼前擦肩而過。當時甚至恨不得馬上就把滴滴給卸載掉,再也不使用。
后來,我在朋友圈吐槽了一下這件事。正好被滴滴的技術(shù)人員看到了,經(jīng)過短暫的溝通,算是明白滴滴發(fā)生如此大變化的原因。
滴滴的技術(shù)人員表示,之前的滴滴是搶單,之后變成了系統(tǒng)派單?,F(xiàn)在的策略是全局配置最優(yōu),就是所有人接駕距離之和最短。而滴滴派單的人則上了一個司機端的極速接單策略。司機接單的時間被極速縮短,這確保只要乘客一叫車,系統(tǒng)馬上就會給相關(guān)司機派單。但這可能導致的一個情況就是接駕時間變長,整體時間也可能變長。其實滴滴內(nèi)部也有人質(zhì)疑這個策略,但整體上看他們覺得問題不大。
然后針對他們的這個策略,我提出了一個疑問:派單不是應該派離乘客最近的單嗎?
滴滴的技術(shù)人員再次表示,沒有采用這種策略主要是因為,離乘客近可能會導致接單慢,因為很多司機存在挑活的情況,乘客附近的司機很可能會不接單。
當然,滴滴采用這個策略看上去并沒有問題。但整體來看,這可能更多還是出于刷單層面考慮。之前無論是滴滴還是Uber都深受刷單困擾,再由平臺派較遠的單之后,刷單其實就變得得不償失。
但實際的考慮可能還有所欠缺。新策略能否節(jié)省時間這有很大疑問。雖然極速搶單確保了乘客的單能夠很快被接,但一旦司機距離乘客的距離較遠,再加上中間的路況情況不是很好的情況下,或者是需要經(jīng)歷多個紅綠燈的情況下,那么這將意味著乘客等待的時間會被無限延長。
相比來說,如果派的是離乘客最近的司機,雖然接單時間可能會慢很多,但乘客等待的時間會被大大縮短。而司機接單時間即使很慢,但相信也不會超過10分鐘。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策略可能值得商榷。
還有一點比較關(guān)鍵的是,滴滴司機相比出租車司機來說,其實很多時候?qū)Φ缆肥煜こ潭纫蜕喜簧伲麄冃枰臅r間也會比出租車司機要多一些。
滴滴新策略其實最大問題還不是乘客端,而是司機端。對絕大多數(shù)司機來說,其實他們刷單的可能性并不高,大多數(shù)還是安安分分的接活。而接單距離被拉長后,這顯然會降低司機的收入。
舉個例子,我從遼寧大廈到太月園,這是我經(jīng)常乘車時候的一個路線,距離大約是2.3公里,使用滴滴打車差不多就是一個起步價8元左右。平臺和司機之間的分成比例是3:7,司機師傅大約能得到5.6元。這只是理論上的數(shù)據(jù),而一旦司機距離我的出發(fā)點在2公里以上,這意味著他需要多跑2公里才能掙到這5.6元。那么他需要耗費更長的時間才能接到這次的訂單,距離越長,其消耗的成本就越高。
在時間和效率上,我覺得滴滴可能還是需要找到一個平衡。犧牲掉司機的收入,延長了乘客的等待時間,是否真的實現(xiàn)了配置的最優(yōu)化,現(xiàn)在這個策略無疑還值得商榷。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wǎng)立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