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人吃面的口味有三重,一是酸味重,本節(jié)中介紹的三款面條里,有幾種臊子或面汁是加入大量醋熬成的;二是香料味重,在制作臊子和面汁時,常加入大量十三香或八角、桂皮等香料;三是油潑辣子下得重,每碗面里都要舀上一滿勺。
岐山臊子面是陜西地區(qū)的一款傳統(tǒng)面食,它有三大特點:首先,臊子要“汪”,味道講究“酸、辣、香”;其次,面條要“燙”,出品要達到“薄、筋、光”;第三,湯汁要“稀”,即面碗中的湯要寬,但此湯并非煮面的原湯,而是用香料加醋另外熬制而成的酸湯。酸湯與臊子“珠聯(lián)璧合”,搭配手搟而成的薄面條,一碗“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的岐山臊子面便完成了。
大廚制面
制作岐山臊子:
1、凈鍋滑透留少許底油,下入五花肉片2500克煸炒約5分鐘,炒出油分后下蔥段20克、姜片15克、紅干椒節(jié)15克煸香,再下入小茴香15克、八角10克、香葉5克、肉蔻8粒、草果5粒、丁香2粒小火煸炒10分鐘,此時肥肉已經(jīng)吐出80%的油分,且香料味濃郁,下細辣椒面150克快速翻炒至油色變紅,且香料、肉片周身都包裹著一層紅色的辣椒粉。
五花肉切長3厘米、寬2厘米的片
向加入香料煸好的肉片中添入辣椒粉
2、向鍋內(nèi)烹入岐山香醋400克,文火炒至醋香味從刺激變?yōu)槿岷?,沖入清水2000克,小火熬制40分鐘即可出鍋。
向鍋內(nèi)淋入岐山醋炒香
熬制酸湯:岐山香醋500克、黃豆醬油250克、清水4000克調(diào)勻后入鍋,加八角5顆、桂皮1塊、鹽40克、味精25克、白胡椒粉10克大火燒開,打去香料渣,淋200克臊子上層的油調(diào)勻即可。
炒好的臊子
制面:
1、面粉500克加食用堿10克、鹽10克、清水175克和勻,揉約10分鐘,此時面團產(chǎn)生光澤、富有彈性,用手摁下后會立刻彈起。
2、用一塊濕布蓋住面團,餳15分鐘,待面團變軟,再揉約8分鐘,至面團重新富有彈性后搟成比報紙略厚的薄餅,用刀切成4毫米寬的長條。
出面:面條入沸水煮熟,撈入碗中,澆一勺臊子,撒蛋皮絲、韭菜段、木耳丁等小料,最后淋入半勺酸湯即可上桌。
面面俱到
1、岐山臊子講究一個“汪”字,即油要多。此油并不是菜籽油、色拉油,而是用肥肉現(xiàn)煸出的豬油。因此,選料時肥肉要多一些,通常選肥六瘦四的五花肉。
2、五花肉不要切得太小,否則容易炒爛、變硬,也不要切得過大,否則吐油不徹底,臊子很膩,肉片以2-3厘米見方為宜。
3、和面時,有個順口溜:夏天硬,面不癱;冬天軟,容易搟;春秋不軟又不硬,摁個指窩朝上彈。意思是,冬天氣溫低,面餅不易搟薄,所以和面時要軟一點;而夏天氣溫高,和好的面容易“泄勁”變軟,所以要將面和得硬一點,而文中所講的“用手指摁下后立刻彈起”就是秋冬季節(jié)和面的要求。
4、熬制酸湯時,最后要淋一勺臊子油,這樣湯汁更香、更潤。
本文節(jié)選自中國大廚專業(yè)傳媒獨家編纂的《中國百面》。
三年來,中國大廚專業(yè)傳媒委派資深編輯前往各地,搜羅近百種風格迥異的特色面條,詳細記錄,認真跟拍,最終按照地域整合歸類、結(jié)集成冊。書中共分“華北”、“西北”、“西南”、“東南”、“中原”、“中南”六個板塊,網(wǎng)羅傳統(tǒng),兼顧創(chuàng)新,以簡潔細膩的文字及清晰詳盡的圖片對這些面條的來龍去脈、制作流程加以剖析介紹。本書條理清晰,內(nèi)容豐富,圖文并茂,深入淺出,堪稱“面條界”的一本實用寶典,既可給餐廳、酒店提供參考,也適合廣大家庭及面條發(fā)燒友借鑒閱讀。
中國
百面
百面
百面
百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