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 ? 悟道 ? 自在
一點寬恕可能會讓別人感激一生,一點愛心可能會讓別人溫暖一生,一句祝福和鼓勵的話語可能會讓別人幸福一生。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斗。
——佚名
12月2日晚9點左右,家住湖南益陽沅江市泗湖山鎮(zhèn)的12歲男孩吳某因不滿母親過于嚴苛的管教,當晚親手殺害了自己的媽媽陳某。
在令人驚愕的殘酷現(xiàn)實面前,我們不禁會問:34歲的母親陳某緣何觸發(fā)了孩子吳某內(nèi)心的火山,讓他失去了常人的理智?過于嚴格的管教?長期的虐待?
而12歲的男孩吳某究竟與他母親陳某結(jié)下了多大的仇恨,會讓他做出如此喪心病狂之舉?昔日的母子恩呢?今日的母子情呢?難道就沒有一絲一毫的感情積累與沉淀嗎?
想一想,未成年人的世界里,我們做父母因各種原因真得可能涉足的不夠甚至太少,乃至讓原本就已經(jīng)開始變得荒蕪的感情,可能因為做父母的疏忽,使里面的“野草”漫無邊際地瘋長,最終,12年的母子情在一場不經(jīng)意的管教中,變得如此不堪一擊、煙銷云散。
未成年人的世界,本應(yīng)被溫情、陽光與關(guān)愛所占領(lǐng),但有時卻恰恰相反,那么,為何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jié)局,他們的世界里,究竟缺了些什么,而變得如此冷酷、暴戾與無情???
被尊重、被關(guān)愛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當一個人覺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時候,他的內(nèi)心是溫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沒有疑慮、沒有孤獨感。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夠有效地拉近你與子女之間的心理距離,縮小“代溝”。
但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長往往缺少理解、尊重子女的態(tài)度。比如,有一位母親,她出于擔心和愛護,常常嘮叨女兒要少與男生來往。有一次,母親竟臭罵了幾個來邀女兒去過朋友生日的同學。這使女兒受到極大的傷害:她在同學面前好沒面子,同學不再跟她來往。她因此怨恨父母:“你們不讓我好過,我也要讓你們難受。”她向父母喊叫“我就是要氣你們!就是不好好讀書!就是要把你們的錢拿去花光!”結(jié)果,可想而知。
案件當中,經(jīng)警方的初步審訊得知,當晚母親陳某發(fā)現(xiàn)吳某康抽了四包煙動手打了他,平時對他的管教也僅是沉迷于游戲和吸煙這兩點。也許,孩子抽了這么多的煙可能是因為心里有心事兒,不愿意講出來,憋在心里難受,只好用抽煙緩解,但母親陳某卻無視這一細節(jié),沒從語言上先與之進行平等的交流,而僅從行動上予以簡單粗暴地制止,結(jié)果,適得其反,惹禍上身。
“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那種“小皇帝”式的養(yǎng)育模式好不好,很多家長都會持反對態(tài)度,但現(xiàn)實當中,又有多少父母一邊高調(diào)地反對著這一觀點,一邊卻又不吱聲地默許了這種行為,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告訴你平時花錢省著點兒,不要亂花錢,父母的錢掙得容易嗎?”這是父母的責備,“還差多少,給?!彪S后,這又是父母的補充。并且,這種模式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之間有著廣闊的市場。因而,適當?shù)刈屆總€年齡階段的孩子,體驗一些逆境,經(jīng)歷一些不順,還是有好處的,也可以做一些“延遲滿足”,有些事情不是想辦成就能辦成,有些東西不是想得到就能得到,要讓他們學會等待。
而據(jù)了解,案件當中吳某的媽媽陳某和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一直都是跟著爺爺奶奶。在吳某的心中,父母的角色是模糊的。陳某在生二胎之后,無奈在家?guī)Ш⒆樱谑遣藕蛢鹤訁悄成钤谝黄?。因為爺爺奶奶的溺愛,此時的吳某已經(jīng)沾染了很多壞毛病,例如玩手機和抽煙。和兒子生活在一起之后,媽媽陳某才發(fā)現(xiàn)兒子的這些問題,想要管教,但是為時已晚了。
德育與法治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不可偏廢。但施行順序可以有先后,未成年人更需要先行德育加以斧正,因為在他們的眼里可能還沒有法律的概念,同時,國家也從法律上對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在量刑上予以了考量,所以,法律對于未成年人而言,束縛力還是偏弱,但這也恰恰意味著,做父母的,要對未成年人在德育上下足功夫。孩子的“起跑線”并不在乎金錢與物質(zhì)的堆壘,因為,這些只能讓他跑得快,而不讓他輸在是非的判別上、從屬上,才是讓他持久跑下去的真正動力。像最起碼的愛心教育、文明禮貌教育、良好品格等等,都需要在成年之前完成。
案件當中,如若孩子吳某懂得最起碼的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關(guān)愛他人,那么,悲慘的一幕就不能上演,學校想讓其返校讀書,更不會遭到諸多家長反對與制止。
思想問題與心理問題畢竟還是有區(qū)別的,最主要的就是動機的指向。如,當小偷把偷錢做為謀生的手段,就是思想問題,當把偷錢當成一種樂趣,且本人還并不缺錢,那么,基本上就是心理問題了。在與孩子陪伴當中,有時不可避免地會使孩子產(chǎn)生不好的心理陰影,這時,一味地說服、開導(dǎo),可能就不會有明顯的效果,而是要去咨詢心理醫(yī)生了。
案件當中的孩子吳某,能做出如此駭人聽聞的舉動,可見,已經(jīng)早已超脫出了一般的思想問題,證明其在平常日就存在著明顯的暴力傾向,而且,可怕的是,這種傾向是隱型的,因為,他性格本身就內(nèi)向,少言寡語,缺少與他人交流溝通,表面看似平靜如水,但犯起事兒來,還是很危險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蓖庠诘沫h(huán)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還是不容小覷的,尤其是對于未成年而言,更是如此。美國心理學家J.R. Harris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養(yǎng)成的人格特質(zhì),除了50%來自遺傳基因外,其余40%~50%來自于孩子的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周邊環(huán)境的好壞,也將決定了你家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特質(zhì)。
案件中,年僅12歲的吳某弒母后,用他母親的手機,并以她的名義為自己請假;將自己做案前的“血衣”換成一身干凈的衣服;從容地應(yīng)對外公的問答乃至被警察抓到后依舊能平靜地撒謊,這一切的一切,想必不會是他父母教的,但他卻掌握得如此純熟,是不是外在不良環(huán)境起到了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有時教育孩子還真得不急讓他接觸什么,而是先讓他遠離什么,你說呢?
唯愿12歲的孩子吳某,內(nèi)心能早日被溫情的陽光照射,被幸福的雨露滋養(yǎng),被現(xiàn)實接納,被社會接納,走出陰暗的人生。
溫馨提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