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代轉公考試《教育教學基礎》答案整理

(一)自我意識

1、  自我意識的涵義與基本心理成份(識記)

自我意識也稱自我,是指主體對自身的意識。是個體意識發(fā)展的高級階段。

自我意識包括以下的成分:1、自我意識的首要成分或基礎是自我認識。自我認識包括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2、自我體驗。自我意識在情感上的表現(xiàn)稱之為自我體驗或自我感受。主要有自尊感自信感。3、自我監(jiān)控。它包括自我檢查、自我監(jiān)督、自我控制。

2.小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特點(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控制)(領會)

自我意識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意識,如自我知覺、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督等。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過程是個體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也是個性特征形成的過程。自我意識的成熟往往標志著個性的基本形成。小學生的自我意識正處于所謂客觀化時期,是獲得社會自我的時期。在這一階段,個體顯著地受社會文化的影響,是學習角色的最重要時期。角色意識的建立,標志著小學生的社會自我觀念趨于形成。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發(fā)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標志,是在分析和評論自己的行為和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的。小學生自我評價的發(fā)展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順從別人的評價發(fā)展到有一定獨立見解的評價,自我評價的獨立性隨年級而增高。

第二,從比較籠統(tǒng)的評價發(fā)展到對自己個別方面或多方面行為的優(yōu)缺點進行評價。

第三,小學生開始出現(xiàn)對內心品質進行評價的初步傾向。但是,直到小學高年級,能進行抽象性評價(如我認為一個好學生應該有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等)和內心世界的評價(如表里如一、謙虛、熱情、誠實等)的學生仍然不多。

第四, 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的自我評價處于由具體性向抽象性、由外顯行為向內部世界的發(fā)展過程之中,小學生的抽象概括性評價和對內心世界的評價能力都在迅速發(fā)展。

第五,小學生自我評價的穩(wěn)定性逐漸加強。

自我體驗主要是自我意識中的情感問題,發(fā)生于學前期約四歲左右,在小學階段有了較大的發(fā)展。自我體驗的發(fā)展與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總趨勢比較一致。小學生自我體驗與自我評價的發(fā)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體驗的發(fā)展與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發(fā)展密切相關。隨著小學生理性認識的增加和提高,他們的自我體驗也逐步深刻。

自我體驗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形式是自尊。自尊高的小學生往往對自己的評價比較積極,相反,自尊低的小學生往往自暴自棄。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主體對自身心理與行為的主動掌握。

3.小學生良好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綜合應用)

小學生在自我意識發(fā)展時期主要任務是全面了解自己,正確認識自己,形成“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樣的概念。他們對于自己的描述開始從比較具體的外部特征向比較抽象的心理術語發(fā)展,在進行自我評價時也開始出現(xiàn)對內心品質進行評價的傾向。同時,小學生的自我評價開始不再順從他人,而有了一定的獨立見解,這種評價也開始越來越具體、越來越穩(wěn)定。自我意識的成熟往往標志著個性的基本形成。在小學時期,兒童的自我意識正處于所謂的客觀化時期,是獲得社會自我角色的時期,在這一階段,個體顯著地受社會文化影響,是學習角色的最重要時期。角色意識的建立,標志著兒童的社會自我觀念趨于形成。 

對學生進行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一、傾聽別人的評價

在傾聽別人的評價中形成自我意識,是人獲得對于自身的認識的一個基本途徑。幫助學生認真傾聽、思考別人對于自己的評價,不斷發(fā)展、修正對于自己的認識,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培養(yǎng)自我意識的方法。在學校中,可以經(jīng)常采用各種活動形式,將這一方法靈活地滲透于各種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如“給你畫像”活動,受到普遍歡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地對同學進行全方位的描述,然后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請同學們猜他寫的是誰。學生在這一活動中表現(xiàn)出驚人的觀察力和分析力,他們對同學的描述不僅涉及體貌特征,而且能夠深入到思想品質、個性特征等內在層面,他們對于同學優(yōu)點和不足的認識客觀而理智,對于同學的評價十分到位。被描述的同學在同學這樣全面公正的評價下認真思考、觀察自己,發(fā)現(xiàn)了自己身上的很多東西,進一步提高了自我意識。而進行描述和猜測的學生通過對別人的觀察和分析,不僅總結出了進行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時所應注意的幾個方面,而且也體會到了自己與同學之間的差別,進一步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缺點。這一活動可以幫助小學生全面認識自己,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樣的,也可以幫助自我意識高漲的高年段學生冷靜地對待自己,通過將他人描述的自己與自己眼中的自己進行對比,找出自己在自我概念和自我評價方面的偏差,更為客觀理智地看待自己。 

二、自我反省與體驗

傾聽別人的評價在自我意識的形成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自我意識畢竟是人對于自身的認識,要將他人的評價和周圍社會中的各種因素內化到自己的認識中去,這就需要進行自我反省與體驗。對年齡較小的學生,應該鼓勵他們多在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和特點。如小學生之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我比你更高”,“我比你有力氣”等爭論,這時候,應注意引導他們不要將這種評價和比較停留在爭論上,而幫助他們進行比試,在實踐中獲得答案。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特點,而且也有助于他們形成客觀、公正的精神,養(yǎng)成用事實說話、在實踐中認識自己的習慣。對于年齡較大的學生,應該鼓勵他們多進行內省,在冷靜、客觀的自我思考中認識自己。在這時候,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為自己營造一種和緩、平靜、沉著的心態(tài),避免帶著緊張、躁動的情緒及強烈的愛與恨的感情色彩來進行反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樣的內省才是客觀的、符合實際的,幫助他們對比在不同心態(tài)下所作出的不同結論,從而發(fā)現(xiàn)在強烈感情下所作出的結論往往是偏激的、不全面的,帶有主觀臆斷性。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在深刻的內省中更好地了解自我,同時也能夠避免他們在強烈情感撞擊下對自己作出不適當?shù)脑u價與認識,妨礙自我意識的正常發(fā)展。 

三、在比較中認識自己

事實上,所有對于自我的評價都是相對而言的,學生只有在發(fā)現(xiàn)了別人的強壯后,才能認識到自己的瘦弱,只有在發(fā)現(xiàn)了別人的內向后,才能認識到自己的活潑。因此,引導學生多與別人進行比較也是幫助他們培養(yǎng)良好自我意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首先,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人與人都是不同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很多時候一個人在某些方面與別人相比具有優(yōu)勢,但在其他方面卻不如別人,這是很正常的。當學生了解這一點后,就可以帶領他們進行與別人的比較,要求學生盡可能多的找出自己與另一個同學的不同點,在細致的觀察思考中發(fā)現(xiàn)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并對這些差異進行分析。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獨特之處,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個體差異,保持良好的自信。

根據(jù)心理學書(79頁)

提高兒童自我評價能力的策略主要有:

1)利用原有的信心和成功的經(jīng)驗逐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在自我評價低下的兒童中倡導“自我競賽”。鼓勵兒童與自己在學習上具有相同能力的人進行“和平競爭”。

(二)學習動機

1.學習動機的作用與類型(識記)

學習動機對學生的學習與行為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使學生的學習行為指向具體的學習目標。

2、使學生為達到某一學習目標而努力。

3、激發(fā)和維持某種學習活動。

4、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

5、決定了何種結果可以得到強化。

6、導致學習行為的改善。

學習動機的類型:

1、根據(jù)學習動機內容的社會意義,學習動機分為高尚的和低級的學習動機或者是正確的和錯誤的學習動機。這是以學習動機是否有利于社會和集體作為標準進行的判斷。

2、根據(jù)學習動機起作用時間的長短及與學習活動的關系,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近景的直接性學習動機和遠景的間接性學習動機。

3、根據(jù)學習動機的動力來源,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

4、根據(jù)學習動機起作用的范圍,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一般動機和具體動機或性格動機和情境動機。

2.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特點(綜合應用)

(1)學習目標由近景向遠景發(fā)展。(2)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學習動機主要是指向近景,也即直接與學習活動本身相聯(lián)系的動機,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理解能力的發(fā)展,特別是社會和教育的要求,一種指向遠景的,與社會意義相聯(lián)系的動機出現(xiàn)了。(3)

    (2)學習興趣由直接向間接發(fā)展。(2)直接興趣指向學習形式本身,而間接興趣指向學習過程的結果。低年級兒童往往是對具有游戲因素但又不是把學習變成游戲的學習形式很感興趣,而到中、高年級學生則更多的是對學習過程的結果感興趣。(3  

    (3)成就動機由外部向內部發(fā)展。(2)低年級兒童的成就動機常常受制于附屬內驅力,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知識水平的分化,特別是自我意識的逐步形成,他們的成就動機開始由外部轉向內部,開始客觀地根據(jù)自己的成就和能力來追求相應的目標。(3)

3.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領會)

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

(1)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2)設置具體目標及到達目標的方法

(3)設置榜樣

(4)培養(yǎng)對學習的興趣

(5利用原有動機的遷移,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需要

(6注意學生的歸因傾向

學習動機的激發(fā)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fā)式教學

(2)根據(jù)作業(yè)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

(4)指導學生對學習結果進行正確歸因

(三)人際關系

1.小學生親子關系發(fā)展的特點(領會)

親子關系指的是兒童與父母之間的關系。雖然小學生的人際交往逐漸豐富起來,與同伴的交往也明顯增多,但與父母仍保持著親密的關系,父母、家庭仍是他們的“避風港”,小學生對父母懷有濃厚的感情。家長的待人處世態(tài)度對孩子形成正確的人際交往觀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小學生與父母的關系在其發(fā)展上仍起著重要作用。我們的研究表明,小學兒童親子關系的狀態(tài)呈波浪式發(fā)展趨勢。分析原因是:兒童在三年級時,由于年齡小,有較強的依戀性、依賴性,父母也對孩子關愛倍增,親子間的關系特別好。隨著年齡的增大,到了四年級,兒童的獨立性強起來了,反抗情緒也增強,總希望能獨立處理一些事情。而在父母眼里,孩子始終是不懂事的,需給他們掌舵,因此親子間關系有下降趨勢。到了五年級,親子間關系又有所好轉。因孩子逐漸懂事,又面臨升初中的考驗,父母也非常關心孩子的學業(yè)。彼此間的關愛,密切的交往,會促進親子關系向良好狀態(tài)發(fā)展。到了六年級,孩子將進入少年階段。他們隨著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獨立性的增強,第二次“誕生期”的來臨,在心理上出現(xiàn)了“斷乳”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由對父母的依戀轉向與父母疏遠,由順從轉向倔強。不少父母在心理上缺乏準備,在相關知識上很少了解,他們把子女遠離父母并要求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自我,誤認為不仁、不義、不孝,因此感到傷心,繼而責怪孩子。這樣就會造成子女的逆向情緒,從而擴大了親子之間的矛盾。研究表明:年齡差異非常顯著,而女生的親子關系要好于男生,這可能是因為性別的作用,女孩比男孩成熟早。

2.小學生同伴關系發(fā)展的特點(領會)

進入小學以后,兒童相互交往的頻率大大增加,共同參加的社會性活動也進一步增多,其社會性交往也逐漸更富有組織性。由于小學兒童的社會認知能力得到發(fā)展,他們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動機和目的,能更好地對他人進行反饋,其同伴間的交流更加有效。小學兒童的同伴交往有幾個基本特點:1)與同伴交往的時間更多,交往形式更復雜;2)兒童在同伴交往中傳遞信息的技能增強;3)兒童更善于利用各種信息來決定自己對他人所采取的行動;4)兒童更善于協(xié)調與其他兒童的活動;5)兒童開始形成同伴團體。小學兒童同伴交往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開始建立友誼關系,并對友誼這種特殊的人際關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友誼關系的建立,不但為兒童提供了互相學習社會技能、交往、合作和自我控制的機會,而且還是兒童體驗情緒和進行認識活動的源泉,并為以后的人際關系提供了基礎。在小學階段,兒童與同伴的交往隨年齡增長而穩(wěn)步增加,其中更多的是與同性伙伴進行交往。

3.小學生師生關系發(fā)展的特點(簡單應用)

小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是其人際關系中的一種重要關系,教師的教學水平、個性等影響著學生,而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活動表現(xiàn)、外貌等對教師作出評價也起著作用。強制專斷型的教師可導致學生屈服,推卸責任,不愿合作;仁慈專斷型的教師可導致學生依賴和屈從;放任自流型教師可導致學生道德品質差,學習也差;民主型教師可使學生增強自信心和責任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小學兒童師生關系呈波浪型發(fā)展趨勢。分析原因是:低年級兒童對教師是絕對的崇拜、服從,把教師看作是在高高的天上。隨著年齡增長,兒童的獨立性和評價能力也隨著增長起來。從三年級開始,兒童道德判斷進入可逆階段,學生不再無條件地服從、信任教師了?!安灰欢ǘ悸犂蠋煹脑挕钡默F(xiàn)象隨年級增高而逐步增加,他們對教師的態(tài)度開始變化,開始對教師作出評價,對不同的教師也表現(xiàn)出不同的態(tài)度。調查還發(fā)現(xiàn)小學生最喜歡的教師往往講課有趣、嚴格、耐心、公正、知識豐富、能為同學著想。如同樣是批評,如果來自自己所喜歡的教師,則會感到內疚、羞愧;如果來自于自己所不喜歡的教師,就可能引起學生的不滿和反感。問卷調查表明,性別主效應差異非常顯著,女生的師生關系好于男生,這是由于大多數(shù)教師為女性所起的作用。相比較而言,四、六年級時師生關系處于最差狀態(tài),學生對教師有敵對情緒。

(四)品德心理發(fā)展

1.小學生品德發(fā)展的特點(領會)

兒童道德品質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習慣。所謂道德意識即掌握道德信念,道德行為習慣指將掌握的信念在一定場合付諸行為。

小學生道德意識形成和發(fā)展的特點是:

l、從比較膚淺的、表面的,逐步過渡到比較精確的、本質的理解。

2、在道德品質的評價上,從只注意行為效果,過渡到較全面地考慮動機和效果的統(tǒng)一

3、道德判斷從受外部情境的制約,過渡到受內心道德信念的制約

從對小學生道德品質發(fā)展和道德教育的要求來看,最重要的是怎樣把他們的道德意識轉化為道德行為。

 

2.小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yǎng)(簡單應用)

在多年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我認為要使小學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就要把品德教育滲透在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通過在課堂學習中、日常生活中、社會活動中的體驗,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

1、要滲透在小學生生活的各項活動中。

2、師生應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并擁有融洽的師生情感。

3、應滲透學科教學中,使智育與品德教育有機結合。

4、小學生良好的品德,培養(yǎng)離不開家庭和社會。通過教育使小學生成為具有良好的品德,富有知識創(chuàng)新的一代建設事業(yè)的接班人。

(另個網(wǎng)絡)

 有人說,學校培養(yǎng)出的學生沒有知識和能力就是“廢品”,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則是“危險品”。由此可見,加強小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不斷提高學生道德認識能力,是小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筆者認為,小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須堅持導向性原則、針對性原則、榜樣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 
  ——導向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根據(jù)不同年齡兒童的特點及行為習慣培養(yǎng),要求給學生提供認識良好行動習慣的行為范例。這樣的范例,具有導向作用。在選擇這樣的范例時,應注意其可模仿性。讓學生從課本知識到運用模仿,從無意識模仿到有意識模仿、從游戲模仿到生活實踐模仿、從把模仿當作目的到把模仿作為達到目的手段;從模仿榜樣的外部特征而產(chǎn)生類似的舉動,到模仿榜樣的內心特征而產(chǎn)生獨創(chuàng)性的道德行為。如身邊的人,家長、老師、同學、鄰居及身邊發(fā)生的事等,他們的可模仿性是巨大的,其導向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作為教師,應積極加以引導學生。 
  ——針對性原則,是教師根據(jù)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及其差異采用的教育原則。小學生缺乏是非觀念,他們往往不能在出現(xiàn)不良行為的企圖時及時加以辨別和制止,在行動之后也不可能完全產(chǎn)生懺悔與改正的意向,因而錯了不知其非,甚至一錯再錯。因此,教師的教育必須具有針對性,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弄清是非,并給學生以正確的行為習慣標準。把握住學生的個性差異,在教育方法上講究對癥下藥。尤其對存在問題的學生,生活上要給予安慰,學習上給予指導,內心上給予摯愛,思想上給予疏導。一定要講方法,講策略,講效果。 
  ——榜樣性原則,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發(fā)揮自己的模范作用和樹立學生榜樣的辦法,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教育的原則。小學生富有模仿性,老師的一言一行對他們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本身就要具有榜樣性,具有良師益友的道德品質,善于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和感化學生。另一方面,老師除了發(fā)揮好自身榜樣作用之外,還應重視學生榜樣的積極作用,用他們的突出的表現(xiàn)樹立榜樣,更能令人信服,更具有榜樣性。 
  ——主體性原則,是教師通過引導和啟發(fā),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在良好行動習慣培養(yǎng)過程中實施自我教育的原則。學習生活的過程中,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教育的主體,必須重視發(fā)揮學生在良好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這一過程需要教師與家長的通力合作,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激勵能力。在自我教育過程中,要為學生制定合理的期望值。讓學生參與自我評價過程,引導學生分析不良行為產(chǎn)生的根源,弄清其危害,使他們充分了解不良的道德品質可能帶來的種種嚴重后果,而對于類似出現(xiàn)過同類不良行為的學生,在整個教育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有成就感,重點是讓他們看到自己能夠糾正這種不良行為的,相信他們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戰(zhàn)勝弱點改正錯誤。 

3.小學生不良行為的矯正(簡單應用)

(1)從心理學角度對學生品行問題干預的要點是,培養(yǎng)并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與進取心,并讓學生掌握有效的自我管理策略和人際問題解決方法。

(2)教師在矯正學生不良行為時,要敏感于學生合理需要的滿足。學生一些不良行為往往是其合理需要不能滿足時所采取的一種替代方式。例如,有的學生課堂上的違抗行為,實際是為吸引他人關注而采取的一種歪曲的表達方式。此時教師越是反應強烈,越會滿足學生“設法引起他人注意的需要”,從而強化了學生的不良行為,反而事與愿違。

(3)在對學生錯誤行為實行干預時,應如前文所述,根據(jù)導致學生行為的需要或動機的不同,將學生的錯誤行為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用不同的方法予以處置。現(xiàn)以說謊為例說明。第一種是試驗性的說謊行為,其動機是好奇。兒童要看說謊有什么后果,老師對說謊會有什么反應。第二種是習得性的說謊行為。學生可能是模仿同伴說謊,或是為了逃避懲罰與壓力而撒謊。第三種是反應性的說謊行為,即學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強烈需要,如為了報復同學而制造有損于他人的謊言。對于第一種情況謊言行為的輔導,教師要避免對錯誤行為作過度反應;對于第二種情況的說謊行為的輔導,是要給學生提供重新學習的機會;對于第三種情況的說謊行為的輔導,則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助人關系,對行為情境作深入的了解,建立合理的調適計劃并實行之。

(4)幫助學生掌握“問題解決技能”以矯正品行不良行為。學生一些不良行為有時并不是由于學生品質上的“劣根性”,而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社會技能來解決人際沖突,控制不良情緒。兒童如能夠采用正當而有效的方法滿足自己的合理需要,則一些品行問題可能就不會發(fā)生。以下是專家建議用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1)使用反映傾聽來幫助學生澄清感覺。如教師說:“小華,你好像很生氣,因為小明要搶你的書。” 

2)使用腦力激蕩法產(chǎn)生多種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除了尖叫外,還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小明知道他給你帶來了麻煩?可不可以用言語告訴他,說你很生氣,或者設法暫時離開他?”

3)預測各種方法的可能后果。包括短期的后果和長期的后果;收益和代價;對自己的影響和對他人的影響。 

4)選擇最好的可行的方法。

5)制定實施辦法的步驟,承諾采取行動。如教師說:“你現(xiàn)在要我同你一起去告訴小明,說你很生氣嗎?” 

6)評估實施這一方法的成效。如教師說:“小華,你現(xiàn)在是否感覺得要好一些?你要記住,以后生氣時,不要尖叫,而要使用語言來表達。”又如,可以建議學生在發(fā)生沖突、無法取得一致意見時,考慮選用以下策略:傾聽對方、延遲解決、分散注意、離開情境、運用夸大與幽默以緩和氣氛、尋求咨詢、妥協(xié)、分享、輪流、由機率決定、避免使用暴力等。

(5)發(fā)展學生的積極行為,讓學生完成自己力所能及又感興趣的任務,并給予鼓勵,滿足學生自尊需要,可以減少學生違紀行為。要知道,鼓勵是預防學生不端行為的基本方法。

(6)家庭問題是學生品行障礙的重要原因,如家庭結構不完整,家庭成員角色地位不清晰,人際關系緊張,缺乏家庭溫暖與親子正常溝通,父母教養(yǎng)方式不一致,過于嚴厲或管教過松,缺乏必要的懲戒,父母不良行為的示范作用,父母的不適當?shù)钠谕鹊?。對家長進行輔導,對于矯正學生的品行障礙十分重要。

(五)心理健康與輔導

1.心理健康的涵義(識記)

它指個體在各種環(huán)境中都能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困難時,心理均不會失衡,都能以社會上認可的行為去克服。凡是具有這種耐性就可以說是心理健康。

關于心理健康的確切涵義,國內外并沒有一個公認的統(tǒng)一界定。心理學家英格里斯(HBEnglish)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xù)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哪種情況下能進行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力,并能充分發(fā)展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積極的豐富的情況,而不僅僅是免于心理疾病。社會學者玻肯(WWBochm)的看法則是,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準的社會行為,一方面為社會所接受,另一方面能為自身帶來快樂。

2.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領會)

1、智力發(fā)展正常。能在成人的點撥下展開思維,對具體的、形象的、直觀的內容,能較地理解,有觀察的興趣。

2、愿意上學讀書,初步適應學校生活。能在成人的幫助下,自己準備、整理好學習用具。

3、愿意參加班、隊、集體的活動,不是一個人游離于集體之外,樂于跟小朋友交往。

4、有初步地滿足需要的能力,能暫時控制住自己對某些事物的需求。

5、為學習取得成功而高興;學習受挫時,能懂得自己是有責任的。

6、對感興趣的活動,能堅持40分鐘以上;對不感興趣的活動,在成人的要求和督促下,能堅持15分鐘以上。

7、面對許多小朋友講話時,不感到緊張、膽怯。

8、有玩耍和娛樂的欲望,并努力參與玩耍、娛樂之中,不是小老頭。

9、對自己的情緒有一些控制能力,能在成人幫助下盡力克服小挫折,在不該哭泣的場合,能收住哭聲。

10、自我認識初步發(fā)展,能根據(jù)成人的某些提示或暗示,知道自己的某些優(yōu)、缺點,學習跟他人進行比較。

11、聽成人的話,尤其聽老師的話,懂得成人及老師的話有時也有錯。

12、能主動參加集體活動,有獨立的欲求。

13、注意到他人的活動結果,開始懂得他人的活動動機不都是一樣的。

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學習方面:

1)智力發(fā)展正常。

2)體腦協(xié)調。

3)自我滿足。

4)排除學習中不必要的憂慮。

人際關系:

1)尊重別人。

2)樂意與同學交往,與同伴合作,能與教師和家長溝通。(3)能客觀地了解他人,關心他人的需求。

4)有正確的交往態(tài)度和有效的人際溝通技巧。

5)能保持人格的獨立和完整性。

自我意識:

1)了解自己,悅納自己,發(fā)展自我。

2)與別人比較,能自我反省。

社會適應能力:

1)了解現(xiàn)實,正視現(xiàn)實。

2)行為符合社會的準則。

 

對小學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一個學生是否心理健康。

1、  能進行正常學習和生活,并保持在一定的能力水平上。

2、  情緒樂觀穩(wěn)定,心境處于輕松、愉快的狀態(tài)之中。

3  意志堅強,有一定的挫折耐受力。

4  人格完整,與學生的角色身份相稱。

5、  能與同學、老師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與人為善,團結互助,熱愛集體。

6、有理想,有道德,守紀律,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及對緊急事件的應變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

結合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可將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簡要歸納為以下幾點:(1)樂于學習、工作;(2)情緒樂觀、穩(wěn)定;(3)人際關系和諧、融洽;(4)能面對現(xiàn)實,適應環(huán)境;(5)能認識自我、悅納自我;(6)智力正常;(7)人格完整;(8)心理和行為符合年齡特征。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規(guī)定著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因而認真理解和掌握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及其內容,具有綱領性的意義。

3.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簡單應用)

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幾方面,具體有哪些表現(xiàn)?

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如下:

在學習方面:

1)入學不適應。主要表現(xiàn):對上學的態(tài)度消極。出現(xiàn)或多或少的學習困難。不能很好地與同學相處。缺乏責任感,經(jīng)常擾亂集體的秩序。

2)厭學。主要表現(xiàn)為:課堂學習、課外作業(yè)等學習活動完全處于消極被動狀態(tài)。注意力分散,有意注意少,無意注意多,明顯的分心狀態(tài)。常常聽課不專心、作業(yè)不用心、預復習無恒心,形成心不在焉的不良習慣。對學習不感興趣,討厭學習,他們往往一提到學習就心煩,對家長和教師有抵觸情緒,學習成績差。

3)學習疲勞。學生年齡越小,越容易產(chǎn)生疲勞。

在情緒情感方面:

1)羞怯。主要表現(xiàn):見到生人臉紅,不愛說話,即使說話也慢聲細語。上課時不敢舉手,不敢大聲回答問題。參加活動時主動性不強,不敢?guī)ь^或自愿去做某件事。

2)焦慮。分離性焦慮。主要表現(xiàn):不愿上學,不愿離開家長,擔心家長出意外,擔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荚嚱箲]:主要表現(xiàn):懷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害怕考試,考試時過分緊張。

3)易怒。主要表現(xiàn):自我約束能力差,情緒不穩(wěn)定。說話、做事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地處理問題。遇事易沖動、任性。在困難面前,不能持樂觀的態(tài)度。對符合自己心意的什么都好,遇到不順心的事則怨氣沖天,滿腹牢騷。

4 嫉妒心。主要表現(xiàn):盲目驕傲,不愿意看到別人的長處和優(yōu)點,常對別人挑剔和貶低。感情上自私,只要求老師對自己關心、重視,看到老師關心、重視別人,就生氣,甚至怨恨別人。與同伴相處,喜歡顯示自己,譏笑別人。發(fā)現(xiàn)比自己強的人或事,輕則有意視而不見,重則想破壞。

在行為方面:

1)說謊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了逃避懲罰或責任,故意說謊。為獲得某些東西或榮譽而不惜說謊。

2)攻擊行為。主要表現(xiàn):打人、罵人,欺侮弱小同學。占有欲、支配欲強,性情急躁。缺乏同情心和正常的人際感情。蠻橫無理,粗暴的擾亂別人,甚至在課堂上做出各種小動作打擾同學。好主動出擊、喜歡公開批評他人、好開別人玩笑、拒絕與自己不和的人交往、喜歡報復、易為小事發(fā)怒等。

3)退縮行為。逃避、依賴、愛哭、不愛社交、自暴自棄等行為。

在自我意識、意志品質方面:

1)自我評價能力較低。主要表現(xiàn):缺乏自信;常常對自己不滿;不敢單獨接受任務;與同伴不敢進行正當?shù)母偁?。這些兒童常伴有自卑的情緒體驗。

2)以自我為中心。任性、固執(zhí)己見,不懂得為別人著想,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以自己的好惡來論人、論事,并且自以為是,甚至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稍有不滿,便大鬧,大發(fā)脾氣。干事情有始無終,粗心大意,缺乏責任感。

3 自制能力較弱。主要表現(xiàn):感情用事,情緒波動大。做事情虎頭蛇尾,甚至半途而廢。上課隨便說話,做小動作。經(jīng)常不完成作業(yè)等。

4)抗挫折能力較低。 感情脆弱,受不了小小的挫折,經(jīng)不得一點委屈和失敗。

研究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幫助他們掌握心理調適能力,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質,創(chuàng)設一個符合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心理環(huán)境,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4、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途徑(簡單應用)

摘要: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活動在本身及其環(huán)境許可的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tài)。一般來講,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1、具有穩(wěn)定的情感;2、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3、具有符合其年齡特點的多種心理特點;4、智力正常;5、意志力發(fā)展好,自控力較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筆者在教育教學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作了探索。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活動在本身及其環(huán)境許可的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tài)。一般來講,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1、具有穩(wěn)定的情感;2、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3、具有符合其年齡特點的多種心理特點;4、智力正常;5、意志力發(fā)展好,自控力較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可分為3個層次: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這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內容。
具體包括:
1
、智能訓練,即幫助學生對智力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并針對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而設計不同的訓練活動等;
2
、學習心理指導,即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機,訓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等;
3
、情感教育,即教會學生把握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學會有效控制、調節(jié)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極情感,體察與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并進行相關技巧的訓練;
4
、人際關系指導,即圍繞親子、師生、同伴三大人際關系,知道學生正確認識各類關系的本質,并學會處理人際互動中各種問題的技巧與原則,包括解決沖突、合作與競爭、學會拒絕,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則;
5
、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即關于個體面隊社會生存壓力應具備的健康人格品質,如獨立性、進取心、耐挫能力等;
6
、性心理教育,即關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的傳授與分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和性別認同,指導學生認識和掌握與異性交往的知識和技巧。
(二)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這是面向少數(shù)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而開展的心理咨詢、行為矯正訓練的教育內容,多屬矯治范疇。
具體包括:
1
、學習適應問題,主要指圍繞學習活動而產(chǎn)生的心理行為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學??植腊Y、厭學等;
2
、情緒問題,主要指影響學生正常生活、學習與健康成長的負性情緒問題;
3
、常見行為問題,主要指在學生生活、學習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不良行為特征,如多動、說謊、膽怯等;
4
、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擾而形成的軀體癥狀與反應;
5
、性行為問題,主要指由于兒童的性無知而產(chǎn)生的性游戲行為。
(三)學生心理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開發(fā)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小學時期是心理潛能開發(fā)的最佳期。心理潛能的開發(fā)與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它主要包括對學生進行判斷、推理、邏輯思維、直覺思維、發(fā)散思維及創(chuàng)造思維等各種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同時,還包括對學生自我激勵能力的訓練等,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與能動性。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小學重新開設一門課,而是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優(yōu)化整個教育過程。
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徑:
1
、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融入在學科教學、學校教育活動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隊工作等多項工作中;
2
、進行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和開展有關的心理健康文體活動;
3
、開展心理咨詢和輔導;
4
、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渠道,優(yōu)化家庭教育環(huán)境等。

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有:
1
、學科教學滲透法:
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融入學科教學之中,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運用學科教學方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幾個問題:
1)要注意挖掘學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內容:不管什么學科的教學從心理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看,都是對學生心理的發(fā)展施加影響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注意挖掘和組織好對學生心理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學習內容,使其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靈,這就會使學科教學過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2)要注意學科教學活動的設計。學生的心理是在活動中發(fā)生發(fā)展的。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學科課程的教學,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過程,盡可能使每個學生有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使他們的心理素質通過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得到訓練與提高。
3)構建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huán)境。學科教學中心理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還在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構建和諧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huán)境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應和諧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把他們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容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一種無拘無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圍。同時,還要特別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對這些學生不能僅從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方面下工夫,而應著重分析造成學習困難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輔導。
2
、活動輔導法
活動輔導法是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年齡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動之中,學生通過游戲和其他饒有興趣的心理輔導活動,逐步領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運用心理輔導活動方法開展心理教育,活動設計要多樣化,可根據(jù)不同的心理輔導內容和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設計不同的活動形式,如角色、游戲、小品表演、講故事、猜謎、討論、文體活動等;每項活動設計至少要達到一向明確的心理輔導目標;心理活動的開展盡量與班對活動和第二課堂等活動結合起來,不要使活動成為一種新的課業(yè)負擔;同時,教師對心理輔導活動要精心準備和組織。
3
、個別心理輔導
個別心理輔導主要是對少數(shù)有心理問題的學習進行心理輔導,以幫助他們解除心理問題,克服心理障礙,是心理朝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1)進行個別心理輔導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有:
     a
.要平等待人,尊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的人格,要使自己成為這些學生的朋友,這樣才能架起溝通心靈的橋梁;
     b
.慎用測驗,要科學準確地診斷心理問題而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
     c
.與家庭密切配合,幫助家長提高心理輔導水平,準確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行為表現(xiàn),形成學校和家庭的心理輔導合力。
(2)小學生個別心理輔導的方法:
    
a.心理談話和咨詢。通過心理談話和咨詢,了解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現(xiàn)狀,并在談話過程中對所了解的心理問題進行解釋和輔導,指明克服這些問題的方法;
    
b.心理行為訓練,即針對個別學生突出的心理問題,設計專門的活動對其進行心理行為訓練,通過訓練達到提高某種心理品質的目的;
    
c.心理診斷與心理治療,對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疾?。┑膶W生,通過科學的心理測驗和診斷,找出心理病原,再運用心理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如認知療法、系統(tǒng)脫敏法、放松訓練法、模仿學習法、行為排演法、心理分析法、森田療法等,都是科學有效的方法。
4、環(huán)境渲染法
環(huán)境渲染法主要是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營造一種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它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種輔助方法。主要方式有:
(1)心理輔導室 有專職教師負責,專門解答學生提出的多種心理健康問題,負責指導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2)心理信箱 學生書面提出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均可投入心理信箱,然后有心理輔導老師作出解釋或個別輔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學生書面提出心理健康問題應允許他們不記名,以便于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3)心理健康專題廣播 通過學校廣播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以提高全校師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水平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能力。還可通過廣播公開解答一些學生提出的各類心理問題,這種方式影響大,效率高,不失為一種好的宣傳方式。
(4)板報宣傳 運用黑板報或墻報的形式,介紹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心理問題,不失為一種簡單實用和富有成效的好辦法。由于板報宣傳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強的特點,因此最適宜于各班級運用,這就要求班主任老師要具備心理輔導老師的素質,這樣才能發(fā)揮好板報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個性傾向性
與學生談心談話(來自網(wǎng)絡,與大家共享)
兒童期的心理發(fā)展——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大學生厭學行為的心理分析
小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案七:自我意識
接受學習與自主學習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