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代赭湯
【原文】
旋覆花三兩?人參二兩?生姜五兩?代赭石一兩?甘草三兩(炙)?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張仲景
【出自】《傷寒》
【經(jīng)典回顧】
1、傷寒發(fā)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
【劑量】
1、代赭石用一,旋覆花用三,生姜用五;
2、代赭石是收斂性健胃藥,此藥在治本病不要重用,多用反傷胃。而且多用會(huì)一下到了下焦;
3、如果用于噫氣不斷,代赭石少用;如果是因?yàn)楦艏’d攣打嗝,代赭石可以重用到旋覆花的一倍;
4、痰很多,要重用旋覆花(4錢);
5、如果氣一直向上沖,重用代赭石(2 - 4 錢)。
6、旋覆花15克,人參10克,生姜25克,代赭石5克,炙甘草15克,半夏15克,大棗30克
【組成】
人參 甘草 大棗 姜 代赭石 半夏 旋覆花
【功效】
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應(yīng)用】
1、胃氣虛弱,痰濁內(nèi)阻,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
【時(shí)機(jī)】
1、反胃噫氣,氣逆不降。
【方解】
1、旋覆花:降氣化痰,降逆止嘔。溫?zé)釣a藥,降散性藥。
2、代赭石:平肝潛陽,重鎮(zhèn)降逆,涼血止血。寒涼補(bǔ)藥,降收性藥。
3、人參:大補(bǔ)元?dú)猓a(bǔ)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溫?zé)嵫a(bǔ)藥,升收性藥。
4、生姜: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溫?zé)嵫a(bǔ)藥,升散性藥。
5、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外用消腫止痛。溫?zé)嵫a(bǔ)藥,降散性藥。
6、炙甘草:補(bǔ)脾和胃,益氣復(fù)脈。平補(bǔ)藥,平收性藥。
7、大棗:補(bǔ)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溫?zé)嵫a(bǔ)藥,升散性藥。
【說明】
1、旋覆代赭石湯出自《金匱要略》,其功效為降逆化痰,益氣和胃。降逆是指改變消化運(yùn)動(dòng)方向,讓胃氣往下走,不要向上,如果往上走就會(huì)導(dǎo)致吐逆或胃酸過多等問題,此時(shí)就會(huì)用到旋覆代赭石湯,因?yàn)橐的妗`鏆獠恢故侵复蜞貌恢埂?div style="height:15px;">
2、方中代赭石是金石類的藥,其性質(zhì)就是往下降;“諸花皆升,旋覆花獨(dú)降”,旋覆花是往下降的花類。半夏、生姜可以化痰。旋覆代赭石湯是無痰的方子,當(dāng)有胃氣上逆,同時(shí)又要祛痰。處方對(duì)胃特別好,旋覆花、代赭石的藥性是往下帶;炙甘草、生姜、大棗是調(diào)整中州的重要藥對(duì),能固護(hù)脾胃;人參補(bǔ)氣;生半夏化痰。
3、倪師強(qiáng)調(diào)用旋覆代赭石湯來治療胃酸過多。
4、在組成方劑的單味藥藥性方面,溫?zé)崴幈容^多,補(bǔ)藥也比較多,以溫補(bǔ)為主。有涼補(bǔ)藥,有溫瀉藥,但沒有涼瀉藥。藥物動(dòng)力學(xué)方面,升、降、收、散都有,使氣機(jī)能夠動(dòng)起來。
5、旋覆代赭石湯的方性是以溫補(bǔ)為主,而且降性是升性的兩倍,所以整體是往下降。
【應(yīng)用集錦】
1、胃癌下血、腸胃出血用黃土湯;吞不下東西,加利膈湯;吐血,柏葉湯;胃酸,加旋覆花代赭石。
2、朝食暮吐,大半夏湯,半夏與人參等量加蜂蜜;嚴(yán)重一點(diǎn)的,有胃酸反逆,用吳茱萸湯;更嚴(yán)重的,嗝氣得厲害,力量上沖到食道、胸腔,用旋覆代赭湯
3、胃酸,火燒心,旋覆代赭湯一劑下去胃馬上舒服。胃酸主要是甜食吃得太多?,F(xiàn)代人得胃酸是甜食吃得太多。所以病好了要停甜食,可以吃蔗糖。
4、胃酸反逆:旋覆花二錢、代赭石二錢。如果用后胃酸仍在說明賁門有潰瘍或胃癌,此時(shí)加陳皮二錢 草果三錢
5、呃逆:
(1)火呃,宜用承氣湯;
(2)寒呃,宜理中湯,加丁香柿蒂;
(3)瘀血滯呃,宜大柴胡湯,加桃仁丹皮;
(4)痰飲作呃,旋覆代赭湯。
6、吳仁軍治療膽汁返流經(jīng)驗(yàn):
基本方:旋復(fù)花15g(布包)、代赭石20g(先煎)、法半夏10g、黨參10g、生姜6g、甘草6G、大棗4枚
肝胃不和型
胃脘脹痛,痛連兩脅,頻繁噯氣,口苦納少,每因情志因素諸癥加重,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減黨參,加柴胡、枳殼各10g
肝胃郁熱型
胃脘灼熱脹痛,嘈雜反酸,兩脅脹滿,心煩易怒,口苦口干,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減黨參、生姜、大棗,加黃連6g、蒲公英15g
脾胃虛寒型
胃痛隱隱,喜溫喜按,泛吐清水,困倦乏力,手足不溫,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緩
加黃芪15g、桂枝9g、干姜6g
胃陰不足型
胃脘隱隱灼痛,嘈雜納少,咽干口燥,大便干結(jié),舌紅少津,脈細(xì)數(shù)。
減黨參、生姜,加石斛、白芍各10g
兼反酸
加烏賊骨15g、象貝母12g
糜爛出血
加三七6g、白芨10g
【比較集錦】
1、噯氣:生姜瀉心湯有下痢,所以消痞止痢;旋覆代赭湯無下痢,有虛氣而無實(shí)熱。
2、噯氣:主動(dòng)噯氣,就是說噯氣后病人覺得胃舒服一些就用橘枳姜湯;被動(dòng)打嗝是旋覆代赭湯,病人是不自覺地打嗝。
3、(1)旋覆代赭湯:心下痞硬,常噫氣,大便硬,或反胃,或噦逆,或噎食等。
(2)旋覆代赭湯治反胃噎食,氣逆不降者,神效
(3)生姜瀉心湯:為肋下有氣而致下利。
4、(1)吃壞肚子,吐得已經(jīng)不想吃東西了,吐的太過了,餓但吃不下,大半夏湯;
(2)早上吃的稀飯到晚上吐出來還是稀飯,就給吳茱萸湯。朝食暮吐就是胃下垂了;
(3)大半夏湯是專門對(duì)胃,吳茱萸湯更強(qiáng)、是進(jìn)入脾臟的;
(4)噯氣很厲害的時(shí)候,加上旋覆代赭湯。
5、(1)黃連湯:黃連三兩?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三兩(炙) 干姜三兩 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2)生姜瀉心湯:黃連一兩?黃芩三兩?生姜四兩(切) 干姜一兩?甘草三兩(炙) 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3)半夏瀉心湯:黃連一兩?黃芩?半夏半升(洗) 干姜 人參 甘草各三兩?大棗十二枚(擘)
(4)旋覆代赭湯:旋覆花三兩?代赭石一兩 人參二兩?生姜五兩?甘草三兩(炙) 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5)小柴胡湯: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6)六君子湯:陳皮一錢 茯苓二錢 白術(shù)二錢 半夏一錢 甘草一錢 人參二錢,姜棗水煎服。
6、(1)心下痞硬,其人常噫氣,大便硬,或反胃,或噦逆,或噎食等,為旋覆代赭湯證。
(2)旋覆代赭湯對(duì)嘔吐諸證,大便秘結(jié)者有效。故婦人妊娠惡阻,亦可斟酌應(yīng)用本方。
(3)生姜瀉心湯證,為肋下有氣而致下利者,旋覆代赭湯水氣泛濫、噫氣不除,非胃氣不和,而為有伏邪也,所以用用赭石,蓋即為此。
7、氣上沖:
(1)病在少陰心用桂枝甘草湯,可加龍骨、牡蠣潛陽;
(2)沿心上沖的有苓桂術(shù)甘湯證;
(3)沿腎上沖的有真武湯證。
(4)陽明上沖,用赭石、半夏,旋覆代赭湯;
(5)引沖下行,用牛膝、沉香;月經(jīng)不來而舌尖紅的,用60g牛膝引血下行,也可以用沉香。
8、旋覆代赭湯證與生姜瀉心湯證相似。旋覆代赭湯對(duì)患者虛弱,便秘者佳。但亦可用于下利。用生姜瀉心湯胸悶(堵)、噯氣不解時(shí),首先考慮旋覆花代赭石湯至為必要。
【名家論述】
1、旋覆代赭湯《傷寒筆記》(倪海廈)
傷寒發(fā)汗后,若下,若吐,只要有心下痞硬,單純的噫氣。
旋覆花用三,代赭石用一。通常用在腸胃科里面,旋覆花和代赭石是中醫(yī)去熱痰的藥,發(fā)汗、吐、下都沒有把痰去掉,痰還是梗在中間,甘草瀉心湯的噫氣完全是虛噫氣,旋覆花代赭石是痰飲在里面,旋覆花軟堅(jiān)化結(jié),就是軟化痰的硬塊,代赭石降逆止噫氣;此方用在反胃惡心,里面有痰吐不出來,腸胃又虛掉了。是胃酸逆流、火燒心的癥狀,只要用旋覆花代赭石湯,往往一劑就好了。起因就是精制的糖做的甜食吃太多了。
結(jié)胸證、痞證與其類證辨析:
「寒實(shí)結(jié)胸」為「膿胸」或「肺膿瘍」,「三物小白散」可以排除膿毒;
「結(jié)胸證」為心下鞕滿而痛,「痞」則按之不鞕而濡。如心下「痞」鞕滿,引脅下痛,嘔即短氣,汗不出惡寒者,為胸膜間有水毒,犯胃則嘔,迫肺則短氣,故以「十棗湯」峻攻其水。「結(jié)胸」則以「大小陷胸湯」。心下「痞」則用「瀉心湯」?!笧a心湯」有「生姜」、「附子」、「甘草」、「半夏」等之分別,各有主治證之不同。
誤下而邪陷下焦者,宜「赤石脂禹余糧湯」。誤犯吐下,重則成「痿」,輕則以「旋覆代赭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