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方常見疾病治癥:感冒、發(fā)燒
【辯證診斷】
1、脈浮數(shù)、發(fā)熱惡寒:
(1)風寒:數(shù)為陽虛,頭項痛、身痛、骨節(jié)痛、腰脊痛;嘔逆。
(2)癰瘍:數(shù)為實熱,痛為一處;飲食如常。
2、(1)內(nèi)傷發(fā)熱,時熱時止;外感發(fā)熱,熱甚不休;
(2)內(nèi)傷惡寒,得暖便解;外感惡寒,雖厚衣烈火不除;
(3)內(nèi)傷惡風,不畏其風,反畏隙風;外感惡風,見風便惡;
(4)內(nèi)傷頭痛,乍痛乍止;外感頭痛,連痛不休,直待表邪傳里方罷;
(5)內(nèi)傷有濕,或不作渴,或心火乘肺,亦作燥渴;外感須二三日外表熱傳里,口方作渴;
(6)內(nèi)傷則熱傷氣,四肢沉困無力,倦怠嗜臥;外感則風傷筋,寒傷骨,一身筋骨疼痛;
(7)內(nèi)傷則短氣不足以息;外感則喘壅氣盛有余;
(8)內(nèi)傷則手心熱;外感則手背熱;
(9)地氣通于脾??谡咂⒅夂铮瑑?nèi)傷則懶言惡食,口不知味,小便黃赤,大便或秘或溏;天氣通于肺,鼻者肺之外侯,外感傷寒則鼻塞,傷風則流涕,然能飲食,口知味,腹中和,二便如常;
(10)右氣口脈主里,內(nèi)傷則氣口大于人迎;左人迎脈主表,外感則人迎大于氣口。
3、一般的發(fā)燒以感冒占大多數(shù),汗出則愈。
(1)發(fā)燒不口渴的病患,可服用熱稀飯加姜與糖,用大被子蓋住悶熱,以促使皮膚毛孔張開排汗,待汗出至額后,用熱濕毛巾將汗擦干,發(fā)燒即退而痊愈。
(2)發(fā)燒若口渴而
A、想喝涼(冷)水,乃有內(nèi)熱(即火氣或發(fā)炎),即可多喝開水以助降低體溫,并不可用被子蓋悶,否則會加重病情;
B、發(fā)燒若想喝熱湯,則為有內(nèi)寒或內(nèi)虛,即不可消炎(退火)而要溫散以退燒,與口不渴同法治療。
4、(1)感冒:鼻涕、痰是水氣、痰濕凝結于鼻腔、喉嚨,水氣凝結在太陽、陽明經(jīng)絡。
(2)鼻咽癌、淋巴腺癌:水氣(鼻涕)、痰濕凝結于少陽經(jīng),為耳下、淋巴、鼻咽之痰濕、瘀血結核。
(3)肺癌:水氣、痰濕、瘀血凝積于少陰經(jīng)(心、腎)、太陰經(jīng)絡而成肺積水,橫膈積水。
(4)尿毒癥:水氣、痰濕凝積于心下(即胃口)少陰經(jīng)心、腎、太陰經(jīng)脾、肺而成水腫。
5、運動完或工作環(huán)境大量流汗后得到的感冒都是溫病,小兒感冒多是如此,小兒好動所以津液流失很多。治療溫病的處方,一定都加上很多生津液的藥、把津液補足。
6、冬天傷于寒,病沒有好,到春天就變成溫病。從霜降(10/23)到來年的夏至(6/21)之前,這一段時間發(fā)出來的有熱證的病,是因為傷于寒所產(chǎn)生的溫病;如果是夏至以后所發(fā)出的有熱證的病,才能算是熱病、或濕熱病。
【辯證治則】
1、有汗、怕冷、不口渴、白鼻涕:桂枝湯、桂枝加厚樸杏仁湯。
2、經(jīng)?;几忻?/span>的孩子,可用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桂枝加黃芪湯等長時間服用,可以使患者變得不再易患感冒。
3、無汗、怕冷、口渴、黃鼻涕:大青龍湯。
4、肝炎、肝硬化、膽囊炎或膽結石等少陽證的患者,如果發(fā)生外感,我們首選的處方是柴胡桂枝湯而不是桂枝湯。
5、無汗、怕冷、不口渴、白鼻涕:小青龍湯。
6、夏天小孩子感冒、發(fā)燒,丟個葛根湯他已經(jīng)好啦,就很快就可以好了。
7、不發(fā)燒、不怕冷、白鼻涕:桂枝湯+辛夷石菖蒲蒼術炮附子。
8、感冒是一種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由感冒病毒所引起,常在冬春季流行。袓國醫(yī)學對感冒分為風寒、風熱等多種類型,其治法也隨類型而異。但在臨證中,如有寒熱不明顯而難以明確辨證者,可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因少陽主半表半里之故,在表者也能解之,在里者也能和之。
9、太陽癥傳經(jīng),臨床上絕大多數(shù)都是心臟受到影響而使病情傳經(jīng)。比如正好感冒,遭遇驚嚇,恐傷腎,就進入少陰了;如果感冒時吵架,怒傷肝,就進入蹶陰了。還有一種是被西藥所傷,例如吃了抗生素,結果舌苔變成地圖舌,就是心臟功能受損了。所以保持平常心,不要吃西藥,就算病進來了也只能在表。
10、桂枝湯癥有黃痰、或者感冒好了之后有黃痰、咳嗽,桂枝加厚樸杏仁湯。
11、小孩子感冒,夜里發(fā)燒是太陽癥,下午發(fā)燒是陽明癥。一般陽明癥的發(fā)燒溫度會比太陽癥的高。
12、感冒時,口臭,因為免疫系統(tǒng)到表面去抗邪,腸胃蠕動不夠、吸收差,水從大腸跑出來,身體里面的溫度很高,食物在里面容易壞掉,嘴巴很臭,就用桂枝湯加一點點大黃,一點點芒硝,表里可同時解掉。
13、傷寒煩躁:
(1)有下后而煩躁者,若下后而煩躁,乃陰陽虛極,不能養(yǎng)心與膻中也,必須用人參矣。
A、陰虛者,夜重而日輕;陰虛者,宜于補陰之中少用人參以補陰;
B、陽虛者,日重而夜輕也;陽虛者,宜于補陽之中多用人參以補陽。
(2)有不下而煩躁者。不下而煩躁者,乃邪感而作祟,斷不可用人參。
14、傷寒下利,每日十余次,下多亡陰,宜脈之虛矣,今不虛而反實,非脈之正氣實,乃脈之邪氣實也。正虛而益見邪盛,不亟補正,則邪盛而正必脫矣。論此癥,亦死癥也。于死中求生,舍人參實無別藥。宜用人參一二兩,加茯苓五六錢同服,庶正氣不脫,而水邪可止也。
15、傷寒傳經(jīng),入少陰,脈微細欲絕,汗出不煩,上吐而下又利,不治之癥也,須加入理中湯內(nèi),急固其腎中之陽,否則真陽擾亂,頃刻奔散,單恃人參,亦無益矣。
16、桂枝加桔梗湯:桂枝湯中加桔梗6~9克。煎法用法同桂枝湯。主治:桂枝湯證而有咽喉痛,或有黏痰,難以咯出者,或有化膿證者。本方雖為吉益東洞翁之創(chuàng)方,實合仲景之桂枝湯、桔梗甘草湯、排膿湯三方而成者也。
17、桂枝加半夏湯方,于桂枝湯中加半夏6克。煎法用法同桂枝湯。主治:桂枝湯證中有咽喉痛或咳嗽者。本方本于仲景之桂枝湯、半夏散及湯之方意,合此二方而成者也。
18、桂枝湯癥或者感冒并腹?jié)M便秘,厚樸七物湯。嘔吐的加半夏。
19、月經(jīng)期得到感冒,小柴胡湯是唯一處方。月經(jīng)期間黃昏時譫語,也用小柴胡湯。感冒治不好就形成經(jīng)痛。加重白芍(腹痛時一定要用,胸滿時用枳實)到5錢、8錢、1兩。
20、無汗、怕冷、不咳嗽、喉嚨痛:葛根湯。
21、夏月感冒吐瀉霍亂,甚則手足厥逆,少氣,唇面爪甲皆青,六脈俱伏,而吐出酸穢,瀉下臭惡,便溺黃赤者。此火伏于厥陰也,為熱極似陰之候,急煎竹葉石膏湯。誤作寒治必死。
22、有汗、口渴、黃鼻涕:麻杏石甘湯。
23、易患感冒、咳嗽頻發(fā)的小兒,可用桂枝加黃芪湯或者黃芪建中湯。
24、大青龍湯(麻黃18克 杏仁6克 石膏,打碎用袋裝,12克 炙甘草6克 桂枝6克 生薑切片2片 大棗擘(用手掰開)12枚):怕冷(病人自覺體外怕冷體內(nèi)很熱)、無汗、發(fā)燒、咳嗽重、咳出黃痰、 頭痛身疼、口干煩躁、喜喝冷水、苔薄微黃白、沒有胃口(這也是SARS、禽流感、H1N1等流感的主要證型之一)(表寒里熱咳)。
無汗、怕冷、咳嗽、黃痰黃鼻涕、喉嚨痛:大青龍湯。
25、桂枝加厚樸杏仁湯(桂枝9克 炙甘草6克 生姜3片 芍藥9克 大棗12枚掰開 炙厚樸6克 杏仁9克):桂枝湯癥有咳嗽。
26、射干麻黃湯(射干9克 麻黃12克 生姜切片12克 細辛6克 紫菀9克 款冬花9克 大棗擘(用手掰開)7枚 半夏9克 五味子9克):怕冷、咳嗽、痰多而清稀、口不渴、喉嚨癢而不舒服、胸悶、胸部做水鳴之聲、肺氣不得順暢(肺虛寒水飲)
27、有汗、怕冷、不咳嗽、喉嚨痛:桂枝湯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湯)。
28、不發(fā)燒、不怕冷、黃鼻涕:麻杏石甘湯+辛夷石菖蒲蒼術黃芩。
29、咳嗽有表證:
(1)表寒里寒就是小青龍湯;
(2)表寒里熱,大青龍湯。
咳嗽不得臥:
(1)沒有表寒,沒有里寒,咳、逆、倚、息不得臥就是十棗湯證;
(2)咳嗽,咳逆倚息,不得臥,表寒里寒就是小青龍湯主之。
30、渴而煩熱者,白虎湯主之,這個煩熱是壯熱,高燒到三九、 四十度,平常的麻黃湯證、桂枝湯證、葛根湯證不會壯熱四十度,這么高溫都是白虎湯證了;但是,如果病人喜熱飲甚至燙水,則不是白虎湯,是無根之火上浮,可用五苓散,用肉桂。
31、(1)發(fā)熱惡寒,皮毛灑浙無汗者,風寒閉膚表也。宜原方麻黃湯。
(2)發(fā)熱惡風,翕翕然而自汗者,風寒襲腠里也。宜原方桂枝湯。
(3)但熱不寒,口干舌燥便黃者,陽明之燥熱也。宜原方白虎湯。
(4)但寒不熱,并無燥渴等證者,少陰之陽虛也。宜長沙附子湯。
(5)皮膚發(fā)熱,夜晚潮熱更甚者,陰血不濡陽也。宜當歸補血湯。
(6)子午發(fā)熱,睡后更覺盜汗者,虛勞骨蒸熱也。宜柴胡清蒸湯。
(7)寒熱往來,發(fā)作有定時候者,少陽經(jīng)瘧疾也。宜獨活黃芩湯。
(8)朝發(fā)寒冷,入夜則又發(fā)熱者,陽氣陷入陰也;宜補中益氣湯。
(9)身熱面赤,下利清水完谷者,里寒而外熱也。宜加味白通湯。
(10)身熱面赤,煩躁欲臥泥水者,陰甚而格阻也。宜益元艾附湯。
(11)春月發(fā)熱,氣喘而口干渴者,感風熱之氣也。宜加減麻杏湯。
(12)夏月發(fā)熱,口渴而心煩懊者,傷暑熱之氣也。宜加味六一散。
32、反復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而經(jīng)常反復發(fā)作者。袓國醫(yī)學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今因患者素體虛弱,故易感冒。癥見頭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時好時愈,脈不浮,亦無發(fā)熱者,用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以補虛。榮血得補,“正氣內(nèi)存,邪不可干?!眲t其病自愈。
33、各種禁汗之感冒:感冒,袓國醫(yī)學稱為表證,在表之邪宜用汗法。但在《傷寒論》中說:“咽喉干燥者,淋家,瘡家,衄家,亡血家,汗家等?!彪m有表證,不能用汗法治療??傆^其義,凡是陰液不足之患者,均不宜用汗法。然《傷寒論》中對此類患者卻未提出具體治療方劑,使醫(yī)者無從著手以治。我以“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而用本方治療之法推而用之,以“血汗同源”,均屬陰液,故仍用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治療。
34、喝桂枝湯會吐的一定是酒客病或是有胃癌、胃長腫瘤人或胃潰瘍,胃一定有問題。酒客不給桂枝湯,可給葛根黃芩黃連湯或桂枝加厚樸杏仁湯。
35、有胃癌、胃潰瘍者,其平素會有胃痛欲吐之證,胃隱隱作痛、惡心想吐的人,不要給桂枝湯。有吐就已經(jīng)不是太陽證。
36、(1)發(fā)熱惡寒同時皆作,有汗者用桂枝湯,無汗者用麻黃湯。
(2)發(fā)熱惡寒次第間作。
A、無間隙者,發(fā)熱與惡寒差不多時間,或者發(fā)熱稍多一點,一日再發(fā),桂枝麻黃各半湯;發(fā)熱多惡寒少,一日多發(fā),桂枝二麻黃一湯,如果脈微沉或即使浮但無力、煩躁,用桂枝二越婢一湯。太陽如瘧證先熱而后寒。發(fā)作前一、二個小時服用最佳。
B、有間隙如無病之人者為少陽病。一日一發(fā),以至三數(shù)日一發(fā)。少陽病多先寒而后熱。
【辯證比較】
1、自汗、惡風,有點怕冷,脖子、后背強硬,如果脈浮數(shù),這是表癥,桂枝加葛根湯,如果脈沉遲,為風淫于外,而津傷于內(nèi),屬柔痙,栝蔞桂枝湯。
2、(1)桂枝麻黃各半湯亦用于感冒纏綿不愈者。
(2)柴胡桂枝湯用于惡寒、發(fā)熱、關節(jié)痛、頭痛、腹痛等主訴者,與小柴胡湯證相似。
3、(太陰脾虛)虛人感冒,桂枝湯,如兼有里證有三種情況:
(1)兼腹痛,用桂枝人參湯;
(2)兼下利,用桂枝人參湯,即人參湯加桂枝;
(3)兼有身痛、脈沉遲(關脈沉遲),用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