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芩】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唇形科植物黃芩的干燥根。
氣微,味苦。以外表皮棕黃色、切面色黃者為佳。
生用或酒炒用。
【藥性】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jīng)。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應(yīng)用】
1.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本品苦寒,能清肺胃、肝膽、大腸濕熱,尤善清中上焦?jié)駸?/span>
2.肺熱咳嗽,高熱煩渴:長于清肺熱,為治肺熱咳嗽之要藥。
3.癰腫瘡毒
4.血熱出血:炒炭能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5.胎熱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熱瀉火、解毒宜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熱酒炙用,止血宜炒炭用。
又傳統(tǒng)將黃芩分為枯芩與子芩,枯芩(片芩)為生長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體輕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熱咳嗽痰黃;子芩(條芩)為生長年少的子根,體實而堅,質(zhì)重主降,善清大腸之火、瀉下焦?jié)駸幔髦螡駸釣a痢、黃疸尿赤。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傷胃,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
【黃 連】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云連的干燥根莖。以上三種分別習(xí)稱“味連”“雅連”“云連”。
氣微,味極苦。以切面鮮黃,味極苦者為佳。
生用或清炒、姜汁炙、酒炙、吳茱萸水炙用。
【藥性】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jīng)。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應(yīng)用】
1.濕熱痞滿,嘔吐,瀉痢:大苦大寒,清熱燥濕之力勝于黃芩,尤長于清泄中焦脾胃、大腸濕熱,常用治濕熱瀉痢、嘔吐,尤為治瀉痢要藥?!?/span>
2.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心悸不寧:清熱瀉火力強,尤善清心火
3.血熱吐衄:善于清熱瀉火解毒
4.胃熱嘔吐吞酸、消渴,胃火牙痛:善于清泄胃火
5.癰腫疔瘡,目赤腫痛,口舌生瘡:尤善療疔毒
6.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適量。黃連生用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多用于目赤腫痛、口舌生瘡;姜黃連善清胃和胃止嘔,多用治寒熱互結(jié),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功善舒肝和胃止嘔,多用治肝胃不和之嘔吐吞酸。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過量久服易傷脾胃,脾胃虛寒者忌用??嘣镆讉幗?,陰虛津傷者慎用。黃連太苦,太寒,故用量少,配甘草調(diào)和口味。
【黃 柏】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蕓香科植物黃皮樹或黃檗的干燥樹皮。前者習(xí)稱“川黃柏”,后者習(xí)稱“關(guān)黃柏”。
氣微,味極苦,嚼之有黏性。以皮厚、色鮮黃、味極苦者為佳。
生用或鹽水炙、炒炭用。
【藥性】苦,寒。歸腎、膀胱經(jīng)。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除骨蒸。
【應(yīng)用】
1.濕熱瀉痢,黃疸尿赤,帶下陰癢,熱淋澀痛,腳氣痿躄:苦寒沉降,長于清瀉下焦?jié)駸?。?/span>
2.骨蒸勞熱,盜汗,遺精:主入腎經(jīng),善瀉相火、退骨蒸
3.瘡瘍腫毒,濕疹濕瘡
【用法用量】煎服,3~12g。外用適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宜生用,滋陰降火宜鹽炙用,止血多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傷胃,脾胃虛寒者忌用。
【鑒別用藥】黃芩、黃連、黃柏性味皆苦寒,均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常用治濕熱內(nèi)盛或熱毒熾盛之證,每相須為用。但黃芩偏瀉上焦肺火,肺熱咳嗽者多用;黃連偏瀉中焦胃火,并長于瀉心火,中焦?jié)駸釣a痢、痞滿嘔逆及心火亢盛、高熱心煩者多用;黃柏偏瀉下焦相火、除骨蒸,濕熱下注諸證及骨蒸勞熱者多用。
【龍 膽】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大苦大寒,純?yōu)a無補,以瀉肝膽實火,除下焦?jié)駸嵋婇L。
龍膽科植物條葉龍膽、龍膽、三花龍膽或滇龍膽的干燥根及根莖。前三種習(xí)稱“龍膽”,后一種習(xí)稱“堅龍膽”。
氣微,味甚苦。以色黃或色黃棕色者為佳。
生用。
【藥性】苦,寒。歸肝、膽經(jīng)。
【功效】清熱燥濕,瀉肝膽火。
【應(yīng)用】
1.濕熱黃疸,陰腫陰癢,帶下,濕疹瘙癢:苦寒,清熱燥濕之中,尤善清下焦?jié)駸?,常用治下焦?jié)駸崴轮T證
2.肝火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脅痛口苦,強中,驚風(fēng)抽搐:苦寒沉降,善瀉肝膽實火
【用法用量】煎服,3~6g。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忌用,陰虛津傷者慎用。
【秦 皮】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蠟樹、白蠟樹、尖葉白蠟樹或宿柱白蠟樹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氣微,味苦。以外表皮色灰白、味苦者為佳。
生用。
【藥性】苦、澀,寒。歸肝、膽、大腸經(jīng)。
【功效】清熱燥濕,收澀止痢,止帶,明目。
【應(yīng)用】
1.濕熱瀉痢,赤白帶下
2.肝熱目赤腫痛,目生翳膜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適量,煎洗患處。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忌用。
【苦 參】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豆科植物苦參的干燥根。
氣微,味極苦。以切面色黃白、味極苦者為佳。
生用。
【藥性】苦,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jīng)。
【功效】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利尿。
【應(yīng)用】
1.濕熱瀉痢,便血,黃疸,赤白帶下,陰腫陰癢
2.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fēng),滴蟲性陰道炎:既能清熱燥濕,又能殺蟲止癢,為治皮膚病之要藥,內(nèi)服外用均可。
3.濕熱淋痛,尿閉不通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適量,煎湯洗患處。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及陰虛津傷者者忌用或慎用。不宜與藜蘆同用。
【白鮮皮】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祛風(fēng)止癢,祛風(fēng)通痹,常用治皮膚病。
蕓香科植物白鮮干燥根皮。
有羊膻氣,味微苦。以皮厚、色灰白、羊膻氣濃者為佳。
生用。
【藥性】苦,寒。歸脾、胃、膀胱經(jīng)。
【功效】清熱燥濕,祛風(fēng)解毒。
【應(yīng)用】
1.濕熱瘡毒,黃水淋漓,濕疹,風(fēng)疹,疥癬瘡癩
2.濕熱黃疸尿赤,風(fēng)濕熱痹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粉敷。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