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皇澤寺
來廣元,游人鮮有不去皇澤寺的。因此寺乃國內(nèi)獨一無二的女皇武則天祀廟,還保存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龕、1203軀皇澤寺摩崖造像及其歷代碑刻,文物價值極高,被專家們譽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瑰寶。
入寺牌樓
從當(dāng)代之廣元城步入皇澤寺,真有恍若隔世之感慨。這里的寺廟始建于唐開元年間,原名"烏奴寺",亦名"川主廟",相傳原本是為了祭祀李冰的。唐朝貞觀年間,武則天之父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武則天就出生于此。武周政權(quán)建立后,女皇捐資重修川主廟,蜀地官員為取悅女皇,闡"皇恩浩蕩,澤及故里"之意,改川主廟為皇澤寺。明代陳鴻恩撰《皇澤寺書事碑》載:"皇澤寺相傳為武后創(chuàng)",清代張邦伸《云棧記程》亦云:"武后秉政,建皇澤寺于此"。
郭沬若題寫的寺碑
更有傳奇說法:講武則天死而為神,其出生地建廟命名"皇澤",祈盼她在天之靈澤被鄉(xiāng)梓,遂于祀廟內(nèi)供奉女皇真身像。據(jù)說武周時代的皇澤寺,臨江是"則天門"、"天后梳洗樓"、"樂樓",還有"彌勒佛殿"、"鐵觀音殿"等建筑。其后屢毀屢建,現(xiàn)存大多為清代建筑。自寺外廣場遠(yuǎn)眺,倚山而建的寺廟巍峨壯觀、氣勢非凡。
二圣殿
二圣塑像
跨進(jìn)皇澤寺大門,便是二圣殿,大殿正中,供奉著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左右兩側(cè),塑有高宗、武周朝時期的九位著名大臣:李績、李義府、魏元忠、李昭德、狄仁杰、婁師德、張柬之、來俊臣、上官婉兒。二圣殿后,是則天殿。該殿始建于唐,歷史上曾稱"武后真容殿"、"則天圣后殿"。由女皇御敕建造的"官辦"寺廟內(nèi)無"大雄寶殿",則天殿即為主殿。
則天殿
女皇真身石刻
則天殿正中,立有一尊國內(nèi)唯一的"武后真容"石刻像。石刻像高1.8米,由整塊沙巖雕成,距今已有1300余年。宋《九域志》載:武則天當(dāng)皇帝后,"賜寺刻其真容"。
皇澤寺大門北側(cè),有鳳閣、鐘樓,南側(cè)則有寫《心經(jīng)》洞、武氏家廟和鼓樓。武氏家廟內(nèi),塑有武則天全家像,乃后世人奉承之舉,牽強附會之羅列,不可當(dāng)真。
武氏家廟
武氏家廟東北乃《心經(jīng)》洞,傳唐代宗初年顏真卿任利州刺史,曾寫《心經(jīng)》一卷刻于此處,故稱《心經(jīng)》洞。洞區(qū)有造像,分布于巨石三面,共計19龕,值得駐足觀瞻。
這里有大佛樓,亦稱大佛石窟,原本無樓,是則天殿側(cè)依山摩崖造像石窟。該樓初建于清代道光年間,后坍塌?,F(xiàn)樓是1980年國家文物局撥款所建之新樓。大佛窟高7米,寬6米,深3.6米,開鑿于唐代中期。主佛阿彌陀佛,立于蓮臺之上,主佛左右侍立迦葉、阿儺二弟子。外側(cè)為觀音,左右護(hù)法、金剛、力士等造像,惜風(fēng)雨剝蝕,歲月磨難現(xiàn)乃殘軀。
大佛樓
大佛雕像
皇澤寺造像年代最早中心柱窟,位于則天殿上端、大佛樓左側(cè),又名塔廟窟、支提窟,深2.76米,寬2.6米,窟約13立方米,窟室方形平面,平頂略弧,窟中央立方柱,由窟底直通窟頂,三壁各開一大龕兩小龕。中心柱是一座造型精美的經(jīng)塔,由塔基、身、頂三部分組成。第一、二層四面各鑿一龕,龕中鑿一佛二菩薩三尊像。
中心柱窟
五佛亭
五佛像
在皇澤寺館藏文物中,有一組24塊宋墓浮雕石刻,是1974-1980年間從廣元城四周壩子宋墓中出土移來的,制作年代為南宋時期。宋墓石刻遺存,是學(xué)人研究宋代社會風(fēng)俗、文化藝術(shù)、宗教傳統(tǒng)的實物資料。
宋墓雕刻
廣元府記碑
這里有乾隆年間《廣元府記碑》,是由舊縣衙移至此寺的,碑文釋解"廣元"名稱之由來。
皇澤寺后山一隅,今人煞費心機新建了一座頗有氣勢的女皇文化陳列館,可嘆館內(nèi)空空如也,竟將世界各國曾為女皇者生平事跡圖文上墻陳列。主廳內(nèi)武皇塑像,威則威矣,看上去活脫脫是個女妖。這樣花費不少銀子修建的不倫不類的館堂,真不知其主事者怎么想的。
女皇文化陳列館
女皇館塑像
竊以為:廣元乃中國唯一女皇出生地,有千古遺存的皇澤寺和佛窟可供人們觀瞻,足矣。
昔日皇澤寺(川主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