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火車站有幾多?提到廣州東站,新廣州人想到的是廣深和諧號的起點,而老廣州人想到的是大沙頭火車站;提到廣州南站,新廣州人肯定想到的是番禺的高鐵站,而老廣州人想到的是黃沙站。
實際廣州歷史上有過兩個“廣州火車站”、兩個“廣州東站”、兩個“廣州南站”。今天《廣州舊聞》就說說廣州百年歷史上幾個火車站的錯綜復雜的關系。
三條鐵路三個始發(fā)站各自獨立
在20年代,廣州境內先后建成三條鐵路,即廣州至三水的廣三線、廣州至深圳的廣九鐵路和廣州至武漢的粵漢鐵路。1903年建成的廣三線,是以石圍塘為始發(fā)站(粉色),1911年廣九鐵路通車時,是以大沙頭為始發(fā)站(綠色);而1916年粵漢鐵路廣韶段運營時,廣州的始發(fā)站是在黃沙(紅色)。
廣三線是廣州最早建成的一條鐵路。廣三線是分三段分段建設的,第一段就是廣州到三水。廣三線是在1899年提出的,當時認為這一條鐵路里程段、投資少、收益快。到光緒二十九年(1903)廣州三鐵路全線通車。上圖就是光緒三十四年(1908)的黃沙車站(紅圈處)。
光緒十四年(1888),九龍工商界人士就曾動議籌建廣州至九龍的鐵路。到光緒二十四年,英國政府獲取該路的筑路權;光緒三十三年,廣九鐵路的廣州至深圳的142公里的華段動工興建,并在宣統(tǒng)三年(1911)建成。上圖就是宣統(tǒng)元年(1909)建成的大沙頭火車站。也是廣九鐵路的起點。
這是廣九鐵路的奠基石。
清末發(fā)行的廣九鐵路100元債券。
1900年7月李鴻章與港督在廣九鐵路的開幕式上。
粵漢鐵路動議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其實中間經過紛紛擾擾,直到民國5年(1916)6月15日,廣州至韶州的224公里建成通車,這也成為中國商辦鐵路中筑路最長的一段鐵路。到民國25年(1936)7月1日廣州至武昌的粵漢鐵路全線通車;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廣州直通北京,這年10月粵漢鐵路改稱京廣鐵路。上圖就是光緒三十二年(1906)粵漢鐵路總公司的辦公室。
1912年5月17日孫中山視察粵漢鐵路總公司,右一為詹天佑。
1918年粵漢鐵路發(fā)行的股票。
上圖就是廣州20年代的地圖上的大沙頭車站。
1947年廣州南站、廣州東站出現(xiàn)
現(xiàn)在的廣州火車站與廣州南站也沒有連接,不過至少有地鐵存在方便乘客轉乘。但是那個時候廣州三個火車站一個在東南端,一個在西南端,另外一個是在珠江的另外一邊,確實很不方便。所以到民國26(1937)年8月,利用原設計修筑黃埔支線的一段路基修建廣北聯(lián)絡線,粵漢鐵路與廣九鐵路在石牌接軌。上圖為1911年建成時候的大沙頭站。
民國時期春節(jié)時候香港人從大沙頭乘火車回家過年。
至民國36年,在廣北聯(lián)絡線與廣九鐵路東山—天河站間修建云永聯(lián)絡線,廣九、粵漢鐵路的旅客列車均在大沙頭站始發(fā)終到。同年,大沙頭站改名廣州東站,專營客運;黃沙站更名廣州南站,主營列車編組和貨運。從這個時候起大沙頭站因獨霸客運大流而進入了鼎盛時期。于是廣州有了一個廣州南站,一個廣州東站,和一個石圍塘站,但是這個廣州南站是指黃沙站,而廣州東站是大沙頭站。上圖就是民國時期大沙頭站的“廣州東站”時期。
民國時期廣九鐵路上的車餐價目表。
大沙頭再次改名叫廣州站
1949年10月14日,解放軍接管廣州,廣九直通車中斷。10月26日廣州鐵路廣州至深圳段(即華段)恢復通車,不過這個時候廣九鐵路(華段)改為廣深鐵路,但是列車不能直接開往香港,旅客和貨物如果要繼續(xù)使用廣九鐵路,就必須下車,然后到對方的火車站登上對方的火車。上圖為乘客在羅湖換乘車的情形。
1949年10月31日成立的粵漢鐵路管理委員會。
到1951年初,廣州東站即大沙頭站再次改名為廣州站,并確定為廣州地區(qū)的鐵路客運專用站,但是那個時候的百姓仍然慣稱其為“東站”。上圖的紅圈處寫著“廣州站”,這就是50年代的大沙頭站。
到60年代中后期,社會秩序逐步恢復正常后,廣州鐵路樞紐也開始出現(xiàn)站場能力不足的現(xiàn)象,特別是廣州站(大沙頭站),由于其他樞紐兼以貨運為主,而只有廣州站是唯一的客運樞紐,所以客運壓力極其沉重,但是這個時候的廣州站站場狹小,存車不足,基本沒有候車室,這就為大沙頭車站的衰敗埋下了伏筆。上圖為1928年火車到達大沙頭車站時候的情形。
流花站搖身一變成“廣州新客站”
廣州站(大沙頭站)的困境始終要解決,解決的結果就是找替代者,這個替代者就是流花橋站。其實流花橋站是1954年在廣北連線上增設的一個小站,因為附近有一個流花橋而得名。上圖就是1929年地圖上,流花橋和流花約的地方。也就是現(xiàn)在廣州火車站地方。
沒有想到這個小站日后就成為風光幾個時代的大沙頭站的代替者,也就是現(xiàn)在的廣州火車站。1960年2月6日,鐵道部決定建造新客站,經廣州市政府審定,站址設流花橋。1960年3月1日動工,翌年3月因國民經濟調整停工。1972年2月復工,于1974年4月10日開站運營。當時的介紹是這樣說的“該站位于市區(qū)西北,東側為南北干道解放路,西側有廣東省汽車客運中心站,北達白云機場,環(huán)市路東西貫通”。上圖就是1974年4月10日落成的廣州新客站,也就是現(xiàn)在的廣州火車站。
從1974年4月10日起,流花橋站叫做“廣州新客站”,廣深鐵路的起點也由原來的“廣州站(大沙頭)”恢復為“廣州東站”。而這個“廣州東站”的火車站功能也消失,成為“客車技術裝備作業(yè)站”而保留。
現(xiàn)在的廣州東站起始于天河站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現(xiàn)在的“廣州東站”。廣州東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0年,原名為天河站。民國27年(1938年)10月21日,日軍南下侵占廣州,屬于國民革命軍的軍民兩用機場——廣州天河機場也被占領,成為侵華日軍的空軍基地。為了滿足戰(zhàn)爭需要,日軍于民國29年(1940年)開始大規(guī)模擴建天河機場。由于機場占地面積擴大,工程同時拆遷了廣九鐵路東山至石牌間3公里線路,由東山改繞永村、沙河至石牌,在與廣北聯(lián)絡線接軌處設天河站。這就是廣州東站最早的起源。上圖為兩張火車票,一張是民國時期從大沙頭出發(fā)到香港的,一張也是從大沙頭到樟木頭的。
建國后,廣九鐵路華段改稱廣深鐵路。1953年,天河站擴建兩條股道,增加至四條股道。1970年代,天河站開發(fā)綜合性貨場,又增建5條股道,成為以貨運為主的車站。隨著廣州火車站(即今天的廣州站,位于越秀公園附近)于1974年建成使用,廣深鐵路廣州段起點由原廣州站(大沙頭站)改成現(xiàn)在的廣州站。由于當時很多旅客不清楚天河站實際上位于廣州市天河區(qū),大多數(shù)均購買直達廣州站的車票,經鐵道部批準,于1988年4月1日,天河站更名為廣州東站(今廣州東站)。上圖為1967年的廣州地圖,“廣州火車站”是在大沙頭的位置。
同時1967年的廣州地圖上,現(xiàn)在廣州火車站的位置上,只有廣州汽車站,還沒有廣州火車站的出現(xiàn)。
1979年4月4日廣九直通車再次開通。
廣州南站(黃沙站)
建國后,廣州南站運量增長很快。1953年,貨物發(fā)送89.52萬噸,到達136.49萬噸。1990年,成為華南最大的貨運站。站場總建筑面積18.4萬平方米,其中貨場面積15.5萬平方米。主要辦理整車、零擔物資、10噸集裝箱、國際集裝箱、笨重貨物到發(fā)、糧食到達和內河航運為主的鐵水聯(lián)運業(yè)務。上圖就是當年黃沙站水陸聯(lián)運時候的繁忙景象。
但是時代的發(fā)展,黃沙站也就是廣州南站也退出歷史舞臺?,F(xiàn)在已經被一座座豪宅取代。上圖是60年代的地圖上明顯地標注著“廣州南站”。
石圍塘站
光緒二十九年( 1903)建站,位于珠江南岸。建國初,候車室350平方米。此后,該站成為芳村工業(yè)區(qū)水鐵聯(lián)運站。相繼與廣州市芳村工業(yè)區(qū)、廣州鋼鐵廠、廣州市工業(yè)燃料公司、廣州造紙廠、廣東省陶瓷公司、廣東省儲運公司、佛山市燃料公司等專用線聯(lián)軌。這條曾經是連接佛山和廣州主要通道的鐵路現(xiàn)在成為一攝影發(fā)燒友拍攝的好去處。上圖是80年代初期的地圖,石圍塘火車站還在。
大沙頭站
80年代后,隨著廣州城的發(fā)展,原來處于城市邊緣的大沙頭火車站逐步被城市包圍。1984年11月大沙頭至天河一段的鐵路被拆除,這個線路段上的東華東路、署前路、達道路、梅花村、東風東等8處市區(qū)繁忙的交道口也同時拆除,而大沙頭火車站也成為一個“遺留”的車站,再也沒有鐵路連接,1985年初也就消失了。
這個線路段上的東華東路、署前路、達道路、梅花村、東風東等8處市區(qū)繁忙的交道口也同時拆除,而大沙頭火車站也成為一個“遺留”的車站,再也沒有鐵路連接,1985年初也就消失了。當年的鐵路線,現(xiàn)在變成了市政道路,東華北路、梅東路從此出現(xiàn)。各位可以不妨從當年的地圖上找找現(xiàn)在的道路。
如果你走在白云路上,看到中間的花壇上有車輪和車軌的石雕,你應該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吧?
大沙頭火車站現(xiàn)在是這個樣子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