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源】本品為姜科植物溫郁金(Curcuma wenyujin)的干燥根莖。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洗凈,除去須根,趁鮮縱切厚片,曬干。
【含量測定】本品含揮發(fā)油不得少于1.0%(ml/g)。
【性味與歸經(jīng)】辛、苦,溫。歸脾、肝經(jīng)。
【功能與主治】破血行氣,通經(jīng)止痛。用于胸脅剌痛,胸痹心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癥瘕,風(fēng)濕肩臂疼痛,跌撲腫痛。
【用法與用量】3~9g。
【注意】孕婦慎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基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曬干,習(xí)稱“個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實,在果皮上縱剖成四瓣至基部,除盡瓤瓣,曬干,習(xí)稱“四花青皮”。
【性味與歸經(jīng)】苦、辛,溫。歸肝、膽、胃經(jīng)。
【功能與主治】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于胸脅脹痛,疝氣疼痛,乳癖,乳癰,食積氣滯,脘腹脹痛。
【用法與用量】3~10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基源】本品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鈣(CaSO4·2H2O),采挖后,除去雜石及泥沙。
【炮制】生石膏打碎,除去雜石,粉碎成粗粉。
【性味與歸經(jīng)】甘、辛,大寒。歸肺、胃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喘咳,胃火亢盛,頭痛,牙痛。
【用法與用量】15~60g,先煎。
【貯藏】置干燥處。
【基源】本品為鼠李科植物枳椇(Hovenia dulcis)的干燥成熟種子。10~11月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除去果殼、果柄等雜質(zhì),收集種子。
【炮制】除去雜質(zhì),篩去灰屑,用時搗碎。
【性味與歸經(jīng)】甘,平。歸心、脾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止渴除煩,清濕熱,解酒毒。用于酒精中毒,煩渴嘔逆,二便不利等癥。
【用法與用量】4.5~9g。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
【基源】本品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的干燥全草。
【采收與加工】 夏、秋二季采收,除去雜質(zhì),干燥。
【炮制】 白花蛇舌草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搶水洗凈,稍晾,切段,干燥,篩去灰屑。
【性味與歸經(jīng)】 苦、甘,寒。歸心、肝、脾經(jīng)。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利尿消腫。用于闌尾炎,肺炎,支氣管炎,尿路感染,扁桃體炎,腫瘤;外治癤瘡癰腫,毒蛇咬傷。
【用法與用量】 15~30g;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基源】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干燥樹皮。多于秋季剝?nèi)。幐伞?/span>
【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桂皮醛(C9H8O)不得少于1.5%。
【炮制】除去雜質(zhì)及粗皮。用時搗碎。
【性味與歸經(jīng)】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jīng)。
【功能與主治】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溫通經(jīng)脈,用于陽瘺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虛陽上浮,眩暈?zāi)砍?,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腹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
【用法與用量】1~5g。
【注意】有出血傾向者及孕婦慎用;不宜與赤石脂同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基源】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或狹葉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 folium)的干燥根。按性狀不同,分別習(xí)稱“北柴胡”和“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莖葉和泥沙,干燥。
【性味與歸經(jīng)】辛、苦,微寒。歸肝、膽、肺經(jīng)。
【功能與主治】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宮脫垂,脫肛。
【用法與用量】3~10g。
【注意】大葉柴胡(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的干燥根莖,表面密生環(huán)節(jié),有毒,不可當(dāng)柴胡用。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蛀。
【基源】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樓(Paris polyphylla)或七葉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的干燥根莖。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干。
【性狀】本品呈結(jié)節(jié)狀扁圓柱形,略彎曲,長5~12cm,直徑1.0~4.5cm。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外皮脫落處呈白色;密具層狀突起的粗環(huán)紋,一面結(jié)節(jié)明顯,結(jié)節(jié)上具橢圓形凹陷莖痕,另一面有疏生的須根或疣狀須根痕。頂端具鱗葉和莖的殘基。質(zhì)堅實,斷面平坦,白色至淺棕色,粉性或角質(zhì)。氣微,味微苦、麻。
【炮制】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薄片,曬干。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微寒;有小毒。歸肝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用于疔瘡癰腫,咽喉腫痛,蛇蟲咬傷,跌撲傷痛,驚風(fēng)抽搐。
【用法與用量】9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非藥典品
【文獻介紹】味甘、性平、有小毒,以干燥根和根莖入藥,俗稱“地珠"。或以干燥果實入藥,俗稱“天珠”。
【功能與主治】主要藥效成分是甾體皂苷,具祛風(fēng)、舒肝、活血、止血的功能,可治療高血壓、頭昏、頭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是長期以來民間喜用的草藥。
【基源】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太白貝母或瓦布貝母的干燥鱗莖。按性狀不同分別習(xí)稱“松貝”、“青貝”、“爐貝”和“栽培品”。
夏、秋二季或積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須根、粗皮及泥沙,曬干或低溫干燥。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總生物堿以西貝母堿(C27H43NO3)計,不得少于0.050%。
【性味與歸經(jīng)】苦、甘,微寒。歸肺、心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jié)消癰。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痰中帶血,瘰疬,乳癰,肺癰。
【用法與用量】3~10g;研粉沖服,一次1~2g。
【注意】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蛀。
原料藥材系列專輯:https://mp.weixin.qq.com/mp/appmsgalbum?action=getalbum&album_id=1442326777132662786&__biz=MzI4NTM3MjcwMg==#wechat_redirect
聲明
醫(y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公眾號所載內(nèi)容為探討學(xué)習(xí)之用,不構(gòu)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jǐn)遵醫(yī)囑。
參考文獻
(1)中國藥典2015版第一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