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許振東:明清文安井氏家族的譜系與風(fēng)習(xí)

 廣大的京畿地區(qū),歷史悠久,人文璀璨。今廊坊市內(nèi)的各縣,處于京畿地區(qū)的腹地,既與兩個重要的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區(qū)域文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同時又有著自身的發(fā)展歷史和特色。位于廊坊中南部的文安縣,北距北京120公里,東鄰天津80公里。據(jù)史料載,此地古時屬燕國,戰(zhàn)國時期歸趙國渤???。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渤海郡下設(shè)二十六縣,文安即其一,縣治之設(shè)自此始。以后,又曾為章武國、河間郡、瀛洲、漠州所轄。自后周至元,均屬霸州。明永樂年后,有順天府之設(shè),轄霸州,文安仍為霸州屬縣,直至清乾隆十九年,文安才從霸州治內(nèi)析出而獨立設(shè)縣。明清兩朝,井氏家族一直為文安境內(nèi)的貴胄名門,數(shù)百年間,始終書香未絕,良善傳延。

一、明清文安井氏家族的譜系及主要人物

 文安井氏是當(dāng)?shù)厝藗兯Uf的 “紀(jì)、井、陳、王”四大家族之一。對于這四大家族的勛績,此地已故老人井桂林先生曾著文說:“《文安縣志》載:文安城內(nèi)四大家族考取甲科的共有34名,占全縣甲科總數(shù)71名的近50%;考取鄉(xiāng)科的總計有101名,占全縣總數(shù)238名的42%?!贝酥械募卓啤⑧l(xiāng)科,即分別是進士、舉人,僅此四個家族的考取數(shù)就占這么大的比例,足以說明這些家族的持續(xù)興旺和影響力。

    所謂的文安四大家族或稱四大姓,明清兩代所指并不一致。崇禎十三年探花、天津靜海人高爾儼所撰《紀(jì)六息墓志銘》中說:“文安自漢置,相沿已久。其地厚而人淳,士尚禮義。由科第致位通顯者,前后相望,門第軌范相師效,皆有繩尺,不至逾越。其士紳之子弟,禮法相率以為常。余猶及見王孝子之裔,及姜、紀(jì)、井三大姓之昆弟子姓,與其他族黨戚舊,冠蓋仕宦之盛,比閭親故文章詩酒之流連,……師友姻婭相屬,蓋未有也。”[1]作為明代末年的著名文士,高爾儼這段話一方面既道出了文安濃厚的人文特色,也表明至明末文安已有姜、紀(jì)、井、三大姓之說,其中還不含陳姓,卻已有了“井氏”一席。

  據(jù)民國十一年陳楨修、李蘭增等纂《文安縣志》查考,明清兩代,文安井氏家族獲得進士、舉人、貢生等功名的人員達四十余位以上。此志《藝文志》錄有明清之際著名文人傅山所撰《白衣山人傳》,是為有白衣山人之稱的井焜所做傳記,該文末述其家世說:“曾祖瑁贈中憲大夫,祖濟博任云南按察司副使,父拱垣贈文林郎,母紀(jì)氏封太孺人。子姓奕突?!盵2]內(nèi)中所說中憲大夫井瑁,是今見諸記載的明清時期井氏家族中最早的一人,此人被文安井氏家族認(rèn)為是第五世祖。綜合志內(nèi)各種文獻,井瑁和其下井氏家族的譜系與主要人員及簡要情況,可梳理如下:第五世:井瑁,井焜曾祖,贈中憲大夫;第六世:井濟博,井焜祖,字世化,隆慶四年(1570)舉人,任云南按察司副使;第七世:井拱垣,濟博子,井焜嗣父,贈文林郎;井拱極,濟博子,井焜生父,贈文林郎;井養(yǎng),濟博侄,井焜叔父,萬歷四十二年(1614)貢生,任常州府教授;第八世:井廞,字伯興,濟博孫,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授長寧知縣;井廕,廞弟,康熙二年(1663)武進士;井焯,濟博孫,曾任蘭溪

知縣;井焜,拱極子、拱垣嗣子,天啟四年(1624)舉人,曾任蕪湖、竹溪知縣;井煜,累贈奉直大夫;井倓,濟博孫,明武冑;第九世:井峙,焜子,崇禎年例貢;井在,字存士,煜子,陳儀之師。順治己亥(1659)進士,任廣東永安、山西興縣知縣;井睦,字方思,濟博曾孫,煜子,康熙十二年(1673)進士,曾為衢州府同知,升河南府知府;井增,濟博曾孫。應(yīng)順治十一年(1654)貢,肆力著作;井光裕,順治年間恩貢;第十世:井镃:康熙八年(1669年)舉人;井鉞,字幼輿,康熙十七年(1678)舉人,任武邑縣教諭;井鑄,增子,應(yīng)康熙四十一年(1702)貢;井鈗,誥授奉政大夫,河間寧津訓(xùn)導(dǎo);井鈃,在子,應(yīng)康熙四十九年(1710)貢,任晉州訓(xùn)導(dǎo);井錤,字尤釐,在子,康熙五十六年(1717)舉人;井錫,在子,雍正八年(1730)進士;井錧,例貢生;任天津衛(wèi)訓(xùn)導(dǎo);第十一世:井其演,鎡子,隆平教諭;井其穎,字恂一,鎡子,雍正元年(1723)舉人,考授中書舍人,秩滿授山東兗州同知;井其洵,字眉一,鎡子,錫嗣子,雍正八年(1730)進士,歷任山東平陰縣知縣、荷澤縣知縣;井其范,鎡子,邑庠;井其滇,廩生。修書館議敘,任隆平縣教諭;井其沫,字文源,雍正七年(1729)武進士;井溈,字訥村,鑄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武進士;井漳,廞子,康熙年例貢;井淳,字常源,增孫,康熙五十六年(1717)歲貢;井瀚,字海觀,雍正二年(1724)舉人,考內(nèi)閣中書,補內(nèi)閣侍讀,升刑部浙江司郎中;井潔,康熙年例貢;井涪,以子樹楠貴,封修職郎;第十二世:井樹楠,涪子,雍正七年(1729)選貢,任紹興鹽場大使;井玉棣,乾隆五十四年(1789),任海域縣訓(xùn)導(dǎo);井玉樹,字柏亭,城內(nèi)人,善書畫;第十三世:井時烜,字云麗,舉人瀚孫。嘉慶三年(1798)舉人,大挑二等,授寧津縣教諭;第十四世:井達源,字穎川。才學(xué)優(yōu)裕,十三歲入泮,嘉慶十五年(1810)舉人,任定興縣訓(xùn)導(dǎo);井均衡,應(yīng)道光二十八年(1848)貢。

  從取得的成就與影響度來說,處于明清之際的“火”字輩、“土”字輩、“金”字輩是較大的;從人員的數(shù)量來說,處于清初、中期的“水”字輩是最多的,一代就達12人,內(nèi)中還有兩人中了武進士,可見當(dāng)時家族的興旺。從如此的情況可以看出,明清兩朝文安井氏家族的譜系大致是清楚的,人員是多有所作為的。

二、入定與遷移

 井氏家族約在明永樂初年遷移到文安。為什么定居于此?還有許多美好的傳說。如文安已故老人井桂林曾著文說:“明永樂初年,井氏家族的祖先,在洪洞廣濟寺移民局領(lǐng)到遷移憑照和川資,準(zhǔn)備出發(fā)之前,向算命先生占了一卦,問前途吉兇,算命先生說:‘天皇皇,地皇皇,平安無事上東方?!眴柕铰淠_的地方,答道:“見到魚上炕,牛上房,安家落戶保無殃?!嫦缺阆驏|走去,出了娘子關(guān),下了太行山,步行到“九河下梢”文安洼。當(dāng)時正趕上這里鬧洪水,大水圍村,房倒屋塌,魚進屋上炕,牛登上廢墟屋舍高處。此情此景正是原來說的落腳地方,于是便在這里安家?!碑?dāng)然,這只是傳說而已,我感覺當(dāng)時人一般不會把家定在一個眼前汪洋的地方,原因肯定會有其它。不過,遷入的時間約在明永樂初年,當(dāng)不會錯的,這與當(dāng)時明初的形勢和至井瑁為五世的情況較為吻合。

 井氏祖先遷入文安的具體地點是哪里?查閱相關(guān)史籍,所記并不一致,主要有四種說法:第一,柳河里。在民國十一年《文安縣志》中,井氏第六世祖井濟博即署為“柳河里”人,其他亦明確署此地的人還有清順治年間的井光裕、康熙間年間的井鉞、井潔。第二、狼虎廟。如在同本《文安縣志》的《方與志?墳?zāi)埂芬还?jié)記井濟博之墓在城北狼虎廟南,其子井拱極墓也在濟博墓側(cè)。按舊的風(fēng)俗,一般祖墓所在地即是祖籍。第三,仙居鄉(xiāng)。如黃叔琳撰《青溪先生傳》內(nèi)對井在即記:“先生姓井氏諱在,字方陽,號存士,又自號青溪先生,豐利[3]仙居鄉(xiāng)人也?!蔽和⒄洹洞志蜃幽怪尽?對井镃又記:“癸卯與元配紀(jì)孺人、繼配高孺人、側(cè)室吳孺人,合葬于仙居鄉(xiāng)之祖阡。”。第四、城內(nèi)。此種說法并不多見,主要見于民國十一年《文安縣志》卷五《人物志?書畫》內(nèi)對井玉樹所記,即:“井玉樹  字柏亭,城內(nèi)人。幼應(yīng)童子試,輒不售。”
   綜合上面四種說法,實際可以歸納為兩種:一為文安縣城,一為柳河里。按民國十一年《文安縣志》的說法,狼虎廟原為仙居鄉(xiāng)樊家莊,這里當(dāng)時常有狼虎食人,道路為梗。有僧持缽杖錫,驅(qū)狼伏虎。人得安土而居,故建祠曰“賢圣祠”,樊家莊后來也被呼村為“狼虎廟”。[4]如此仙居鄉(xiāng),便可以狼虎廟統(tǒng)一到一處。那么,仙居鄉(xiāng)又在什么位置?同本《文安縣志》卷一《方輿志》載:洽城四面,總名曰‘鄉(xiāng)’:北曰‘仙居’,南曰‘孝義’,東曰‘遵化’,西曰‘安樂?!逼溧l(xiāng)、鎮(zhèn)的劃分,是依據(jù)大小和居縣治的距離來分的。如此來看,部分井氏家族人員所講的仙居鄉(xiāng)狼虎廟應(yīng)該是在靠近縣城的北部邊緣。這個地方來往人員較多,但仍不失荒僻。當(dāng)時,有不少文人自此經(jīng)過,并留下他們的詩句,如明代名臣王遴的《宿狼虎廟》詩寫:
 
鳳舞龍飛萬里來,平崗古剎亦幽哉。
月生梵影遙無岸,階映春光漸有苔。
是處人思超法界,此身獨恨伴塵埃。
枕肱暫借禪扉靜,忽聽金雞夢又回。

 
   又,邵圭潔《過狼虎廟 》:
 
野店孤村迥,禪堂一榻幽。
有茗分僧供,無醪破客愁。

 
從此兩詩頗可見當(dāng)時狼虎廟的當(dāng)時景象。井氏家族的墳塋在這樣的環(huán)境內(nèi),是問題不大的,而其家居應(yīng)該在更靠近縣城的地方,或就在城內(nèi),這與縣志上記井玉樹為城內(nèi)人,應(yīng)該是相統(tǒng)一的。由呂炳忠主編的1994年出版《文安縣志》說民國初年,狼虎廟村改稱南阜廟村。

 柳河里,有當(dāng)?shù)厝苏f其位置在今大柳河鎮(zhèn)附近。民國十一年《文安縣志》記縣城四面的四鄉(xiāng)下又分八區(qū),柳河和西柳河均在北二區(qū)內(nèi)。舊時,文安附近多澇災(zāi),根據(jù)相互約定,霸州、雄縣、大城、文安等地常分段進行筑堤護壩,從中可見到“柳河里”的地名,并可見到其所處位置。在上志《方與志?提防》內(nèi)記:“一段自堂頭起,至艾窩止,長七千九百六十三弓,京頭里、柳河里、蘇橋里、唐頭里、勝芳里、辛留里、石溝里修;”里面的有些地名現(xiàn)已見不到,而“柳河里、蘇橋里、勝芳里”三個地名和方位正好與現(xiàn)在的柳河、蘇橋、勝芳基本相對應(yīng)。因此,可以認(rèn)為,明清時期的柳河里就是今天的大柳河鎮(zhèn)。
   基于上面的分析,本文以為明永樂年間,井氏族人是先來至柳河里定居。四、五代過后,井濟博中舉為官,與其關(guān)系較近的一支就遷到了文安城北的仙居鄉(xiāng),再后來,又有人遷至到城內(nèi);而柳河里仍有不少井氏家族的成員居住,并不斷考取功名而外遷,他們?nèi)苑Q自己是“柳河里”人。因時代的轉(zhuǎn)徙及澇災(zāi)的頻發(fā),不同支系及家庭的駐地也是常變化著的,所以,今天文安的荀家務(wù)、張家里等地也居住著不少井姓的后人。 

三、文安井氏的家族風(fēng)習(xí)

 明清兩代,文安井氏家族不僅持續(xù)地蔓延壯大,同時也在締造和傳延著令人嘖嘆的家族風(fēng)習(xí)與精神。
 
  (一)、書香傳延,數(shù)百年未替。文安井氏世代生活在以農(nóng)耕為主的燕南,卻從沒有丟失對詩書的熱愛;盡管他們的物質(zhì)生活也不是很豐足,卻一直可見這個家族人們對儒雅峻潔品格的追求,能夠見到象屈原、陶淵明一樣的那種如竹、如松般的出塵之姿和挺拔之概。
   井瑁生活于明代初年,是現(xiàn)今文安井氏家族見諸史志記載最早的一位,民國十一年《文安縣志》卷五下《人物志?封贈》記他:“沉重端愨,精司馬氏之學(xué)”,為文安井氏家族良好家風(fēng)的形成開了好頭。其孫井焜天資聰穎,自幼好讀書,卻不喜歡那些科考應(yīng)試的文字,他博覽載籍,多識古文奇字,經(jīng)通十三注疏,補注文選諸賦,常發(fā)昔人所未逮,與左光斗、孫承宗、史可法、孫奇逢等名士多有交游。因以《易經(jīng)》舉于鄉(xiāng),他被先后選為蕪湖、竹溪等地知縣,而井焜卻無意為官,終以病相辭,于家筑方塘、松林、止亭、野客巖、寒香院等園,綴輯殘籍,肆力著述,自得其樂,被人稱作為“白衣山人”。井焜之子井在為康熙年間治河名臣陳儀的老師,他順治十六年成進士,先后任山西平陽府推官、廣東永安令等職,以耿直不能事上而辭官歸里。歸鄉(xiāng)時,家內(nèi)四壁蕭然,田園荒蕪,所存者僅三徑松菊,他卻能淡然自適,以詩文自娛。井玉樹是清乾隆時期人,他工摩詰畫,善魯公書,并臻佳妙,文安有“紀(jì)詩井字”之說,即由他而始。乾隆四十七年,井玉樹以書法奇絕,曾應(yīng)召為帝書《陋室銘》一文于御扇上,深德嘉賞。皇帝賜他以教職,要將其留在宮中,卻遭到拒絕。他拳拳眷戀著家鄉(xiāng),仍歸鄉(xiāng)濳居,快意書畫,嗜酒如狂,不與俗人相往來,所為片紙只字傳出,被世人珍如拱壁。

 數(shù)百年間,作為一個文化巨族,井氏家族的成員們有很多撰述問世。民國十一年《文安縣志》卷五《人物志?著作》載:井在著有《天文纂要》八卷、《鐵潭詩集》六卷、《文集》二卷、《簏潭集》四卷;井增著有《文獻備考》十卷;井焜著有《家乘遺詩文》十卷、《示兒詁》六卷、《古文奇字》一卷、《文安縣志》二十卷、井時煊著有《錐穎集》、井其演著有《印譜指南》。實際遠(yuǎn)不止這些, 如井在還著有《黃鸚鵡詩》、《紅梨花詩》《落花詩》各一卷、《合河署詩集》一卷、《讞語錄》八卷、《講約六論解》一卷、《簏蟬集》四卷;井焜還著有《左傳九抄》四卷《袖中簡》一卷、《幽貞賦》一卷、《幽貞達旨》一卷等,均未被收入。
   井氏文人在詩文方面亦有較大建樹,相關(guān)記載可見于佚名《清史列傳?文苑傳》、李桓《國朝耆獻類征》、徐世昌《大清畿輔先哲傳》、陶梁《國朝畿輔詩傳》等書。徐世昌《大清畿輔先哲傳》在《文學(xué)傳》中列有井焜與井在的專傳。徐世昌《晚晴簃詩匯》曾選井在詩,并言其作品平淡有致。民國文人馬鐘琇所編《古燕詩紀(jì)》一書,收井在詩三首、井镃詩一首,并附有兩人的小傳。井在的《擬陶飲酒》詩中寫:“棲遲衡與沁,家無擔(dān)石儲。 種秫理酒床,相對數(shù)卷書?!薄盎恼瑧M楊子,而有架上書。遺悲念手澤,世盛感皇初?!狈浅D芤姵鼍衔娜说木窈推饭?jié);而井鎡《寒食舟中》一詩有“布帆無意隨流水,明月多情媚遠(yuǎn)天”之句,語精詞雋,意味深遠(yuǎn),頗得唐詩之韻致。

 (二)、忠正愛民,清廉為官 。明清兩朝,文安井氏家族也涌現(xiàn)出不少地方官員,他們能夠體察民情、體恤民力,忠于職守,清廉為官,得到了廣大百姓的真切擁戴和朝廷的褒贊。
   井睦是井濟博的曾孫,井煜之子,康熙十二年(1673)進士,曾為衢州府同知,后升河南府知府。清康熙十二年狀元、禮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韓菼在曾親撰《井太守傳》一文,歌頌他一生的德政品行,后在徐世昌《大清畿輔先哲傳?賢能傳》和佚名《《清史列傳?循史傳》中均列有他的專傳。在韓菼的《井太守傳》中,井睦被稱作是海剛峰式的人物。傳中說,他出為衢州司馬:“疏茹布衣,不受民一詞,不擅差一役。自以職司捕務(wù),清嚴(yán)保甲,禁絕匪人,面諭民以孝弟力田,數(shù)年之間,民安盜息?!焙髞?,又至金華、嘉興兩地做太守,他“嚴(yán)飭屬員,禁革火耗,肅清漕白,兩郡稱治。去之日袱被肅然,身無長物,惟送者哭聲數(shù)十里而已。繪圖運木供給皆稱貸以行,不動父老一塵。所過不知有官,民皆攜婦子夾路縱觀以為歡笑?!币蛉缟系姆N種惠政與勤謹(jǐn),井睦被推為兩浙名宦第一,并被擢升為河南郡守。一得到消息,他就從官署搬到杭州賃居,每天的薪米之費朝不保暮。河南的屬吏派差役親來接迎,留下遷移費用約有千金,都被他嚴(yán)詞拒絕,一律歸還,自己一家仍以典質(zhì)度日。這時候,井睦因積勞而成疾,卻無錢兩請醫(yī)買藥,僅五十三歲便離開了人世。他沒之日,臥無完褥,囊無一文,是同僚們共同募集錢款,才使他的靈柩得以北還歸里。韓菼在《井太守傳》中,追溯說:“公雖累世華胄而家素淡泊,其在中書時,賃居道觀,瘦童贏馬,寅而入申而出,盛寒暑以為常,十余年不觀妻子之面,所謂甘茶如薺已定于平日,故出試郡佐,榮擢五馬,自視如諸生時,乃能有所樹立如此。”文末,他還充滿敬仰地贊嘆:“贊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此兩言者人皆聞而誦之,至若達不變?nèi)?,始終一節(jié),允蹈此言者,惟公庶幾焉。予與公為同年,公貌恂恂不異中人,而所守不殊海剛峰之清介,嗚呼,其過人遠(yuǎn)矣!”

 與井睦同一輩的井在,為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任在廣東、山西等地為官。黃叔琳撰《清溪先生傳》載:“先生歷氣節(jié),耽奇嗜古,其為政方嚴(yán),治大體,用法廉平,而尤長兵略。其司李平陽也,精敏獨任風(fēng)裁,不徇成讞以阿上憲意,吏畏之莫敢仰視,而決讞多所平反,所全活數(shù)百人。嘗有大獄,所蔓引者不可勝數(shù),先生片語立決,即造解之。其疑案不可究詰者,務(wù)寬期以致真兇,不急于文簿而煅煉入人罪。嘗曰:‘事故有,急之,則兇奸之彌縫益密。緩之,則無意之泄露可期。’誠聽斷者之明鑒也。當(dāng)是時,府無冤民。去官后民思之,為刊其政于石?!?在廣東惠州為官時,他曾親臨戰(zhàn)陣剿匪,不顧個人安危,力穩(wěn)地方,其北歸之時,“吏民送者千馀人,凡三四百百里,然后號泣辭去”。他在任職山西興縣時,因“抗節(jié)益厲,上官滋不悅”,便罷官還里,當(dāng)代百姓曾以歌謝恩,立石彰績。返至家中,長期清廉的他,除僅有的三徑松菊,再難尋其它長物。

此外,另如井在之父井焜中舉后,曾出任蕪湖知縣,全力協(xié)助守將抵御九江的匪警,顯示出很高的才能,而正要向上提升的時候,卻因耿直難合時宜而遭貶,也體現(xiàn)出與井睦、井在相通的個性和品格。他們這幾人,是文安井氏家族中為官做吏者的代表,與那種“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臟爛之官不同,這些人更多考慮的是百姓的利益與安危。雖然在他們告別官位的時候,仍一貧如洗,可卻得到了老百姓的熱愛和口碑,這是更為難得與寶貴的。

 (三)仁孝有節(jié),良善好義。仁和孝是儒家道德體系中的重要范疇,也是儒家君子人格的重要基礎(chǔ),更是一個家族道德水準(zhǔn)、人格風(fēng)范等的鮮明體現(xiàn)。
   現(xiàn)知明清家族內(nèi)輩分最高的長者井瑁,本為文安居室,凡邑中大戶徭役,他都代為取辦。致使家業(yè)逐衰落。他還將自家的一千五六百肥沃之田散分給鄉(xiāng)民,并說:“我費力地將祖宗的產(chǎn)業(yè)放棄掉而送給鄉(xiāng)民,而羞于把這些賣給豪富之家以獲得厚利。鄉(xiāng)里可能會有人貶低我,以為我是不肖。不肖的事我是不做的,我要告訴當(dāng)?shù)氐墓芾碚邆冋f,我要讓更多的人能夠吃上飯,自己只需留下幾塊薄田夠平時生活就可以了?!边@樣,他就將家中祖祖輩輩拼爭下的家業(yè)都分散給鄉(xiāng)民,自己僅留下維持生計的一小部分,這是多么的仁慈、善良、好義,確非有很高的道德境界與素質(zhì)者而能做到。   

孝悌雖然是最為基本的人格準(zhǔn)則,但并不是很多人都能做到。從古至今,“舉孝廉,父別居”的不良行徑并非少見。然而,井氏家族中的成員,不論是醉心詩書,還是勤謹(jǐn)為政,都能常懷孝悌,不忘初心。如黃叔琳在《清溪先生傳》中記,井在在中進士為官后,把父親井焜接至平陽任所,早晚都細(xì)心照顧。父卒后又沒日沒夜地奉柩以歸,喪葬全依舊禮;而且所有費用都一人承受,不給兩個弟弟增加一點負(fù)擔(dān)。后來,母親去世的時候,井在正在廣東惠州任上剿除匪警,他先連續(xù)多日強撐著身體去巡城,訓(xùn)厲軍士,嚴(yán)責(zé)城門的啟閉,授傳守御的方略;然后才匆忙北歸,按照規(guī)矩盡心料理母親的后事。
   韓菼所撰《井太守傳》記井睦在衢州任上,能民安盜息,其原因“非格于公之法,格于公之誠?!贝苏\即以孝悌而基礎(chǔ)。此傳內(nèi)說:“公天性孝友,十齡即失其父,號踴如成人。及奉母以居,能喻顏色。學(xué)成即聚徒教授,得館谷以以供菽水。而公妻贈恭人宮氏以辟鱸佐之。故母夫人甘脆無缺。及歿,克成禮以葬,喪三年無愉愉容?!边@里井睦非常充分而生動地詮釋了一個古代孝子的形象,其既能生之以養(yǎng),又能死之以葬、以祭;侍母不僅奉之以物、以食,而且能敬之以色、以心,實為難得。此傳中又記:“(睦)又篤愛兄姊,赴衢之日,盡以田廬給諸兄子以為寡嫂之奉,而族子甥侄輩之困乏者,皆以自隨至署共食粗糲,久而不厭。故衢人心悅其行而化之?!贝颂幱挚梢娋烙谛值茏由g的悌愛之意,而這種悌愛又是有原則、有節(jié)制的;他將子甥們帶出去,并非去占多大便宜,而是讓他們與自己一道“共食粗糲”,這恐怕是即使今天的官員也很難做到的。

文安井氏家族道德品節(jié),不僅體現(xiàn)在其成員的仁孝良善上,還體現(xiàn)在不少人能夠知曉大義,明晰義利之辨,甚至在國家危難之時能夠舍身求義,殺身成仁。井氏家族的很多成員,不僅關(guān)心自己及家族的利益,而且多具公心,關(guān)心著鄉(xiāng)里與社會的利益。如井濟博不顧讀書為官之余,曾撰《上霸州梁道尊東南河防條議》 ,為當(dāng)?shù)刂卫硭?,積極獻言獻策;井焜付出很大心血撰寫《文安縣志》二十卷,內(nèi)中獨詳于河渠;又撰《幽貞賦》一卷、《幽貞達旨》一卷,頗見疾惡侘傺之情。又有井倓?wù)撸郧囫普埨t,在崇禎十五年(1642)英勇殉城以死。井?所撰《雙嬛傳》是一篇感人泣下的 短文。文中寫井?的妻子與妹妹極為深明大義、英勇剛烈。崇禎帝被逼自盡,京城附近地區(qū)紛紛陷落,街巷間有人訛傳賊寇不亂殺,而且還將減輕徭役。兩個女子哭著說:“這好像強盜把人的父親殺死了,把房子贈給他的兒子,這離災(zāi)難已經(jīng)不遠(yuǎn)了!”見解十分深刻。后來,誤傳井?被敵兵擄去殺死,他的妻子感覺丈夫也不能再回來,自己也沒有什么面目再見人;他的妹妹本夫先亡,后全倚兄為活,此時也感覺生無意義,便同嫂子一起共同投繯而死,從而均保全了名節(jié),未受強敵絲毫玷污。作者稱此二人“義理自裁,節(jié)完骨香!” 

明清文安井氏家族產(chǎn)生于京畿文化的土壤之上,也是京畿文化的結(jié)晶與優(yōu)秀代表。正是因為有如此多的優(yōu)秀人物及家庭或家族,才構(gòu)就了我們地方文化的悠久與璀璨。家族是家庭的擴大,國家則是家族的擴大和延伸。正是由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眾多而悠久的優(yōu)秀家族傳統(tǒng),才構(gòu)成了我們整個國家的廣博文化與繁榮。這是我們共同的精神血脈,是中華民族強盛和崛起的巨大精神動力!
  
[1]民國十一年陳楨修、李蘭增等纂《文安縣志》卷九。
[2]民國十一年陳楨修、李蘭增等纂《文安縣志》卷九。
[3] 據(jù)史志載,公元611年(隋大業(yè)七年)析文安、平舒二縣地置豐利縣,治所在今文安城,公元627年(唐貞觀元年)豐利縣并入文安縣.移文安縣治于原豐利縣城(今文安鎮(zhèn))。明清時期,豐利及文安縣城的代稱。
[4] 民國十一年《文安縣志》卷五《人物志?賢圣僧》

京畿學(xué)堂

歡迎點擊關(guān)注轉(zhuǎn)發(fā)

投稿郵箱:523090170@qq.com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文安名人錄
新發(fā)現(xiàn)!傅山先生“失落”的一篇佚文,“潛藏”在河北縣志里…
李氏一門(一)一一李鴻章家族李鴻章的老家...
問道成都——清代成都人做官的那些事(二)
清朝湖南永州府知府錄
李鴻章家族:好運從哪里來?祖父一個舉動很傳奇,父親鋪路是關(guān)鍵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