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4月,被譽(yù)為“東方之筆”的張大千,在臺北病逝了,臨終前他把自己一生的畫作分成了16份,除了海峽兩岸的14個子女外,還有一直陪著他的四太太徐雯波一份,最后那一份則給了與他闊別了34年的三太太楊宛君。
楊宛君嫁給張大千時只有18歲,此時卻已經(jīng)是個66歲的老人了,她收到遺產(chǎn)的那一刻,泣不成聲地說:他沒有忘記我,他的遺囑里有我的名字,他還想著我,這30多年我沒有白等……
-1- 一見鐘情
1935年夏天,張大千在北京中山公園舉辦畫展期間,邂逅了才貌雙全的楊宛君,這一年她只有18歲,卻是北京城中小有名氣的京韻大鼓表演者。
有一次,張大千到清音閣游玩,剛巧遇見楊宛君在臺上唱《黛玉葬花》,一口唱腔玲瓏婉轉(zhuǎn),張大千在臺下聽得入迷,有種余音繞梁的感覺,再看她纖纖玉手柔若無骨,十分惹人憐愛,心中頓時起了愛慕之情。
張大千回去后,對楊宛君念念不忘,就拜托好友于非闇為自己牽線搭橋,把楊宛君邀請到中山公園看畫展。
兩人一見面,張大千就由衷地贊美楊宛君的表演,帶給了自己很多靈感,還主動為她講解自己的繪畫作品,楊宛君早就聽聞過張大千的大名,對他的才華十分傾慕,如今見他如此隨和謙遜、談吐風(fēng)雅,心中生出了幾分好感。
幾日后,張大千送給她一幅仕女圖,她迫不及待地展開畫卷,只見畫中仕女的眉眼神態(tài)都與自己如出一轍,她立刻讀懂了張大千的心意。盡管她身邊不乏追求者,但這樣的禮物還是第一次收到,她的內(nèi)心也不由自主地悸動……
那段時間,兩人經(jīng)常見面,彼此的感情也迅速升溫,但想到張大千比自己大了整整18歲,家中已有兩位妻妾,她的心不由得涼了一截,正當(dāng)她猶豫是否該斬斷情絲時……
于非闇?zhǔn)軓埓笄е猩祥T提親了,隨他一起來的,還有張大千的二太太黃素凝,她此番前來是幫丈夫做說客,打消楊宛君心中的顧慮,在她和于非闇的極力說和下,楊宛君才點(diǎn)了頭,張大千終于得償所愿,抱得美人歸!
-2- 神仙眷侶
兩人大婚,由二太太黃素凝做媒,大太太曾正蓉為她們主婚,不得不說民國真是一個傳奇時代!
婚后,楊宛君停止了演藝生涯,陪伴張大千四處游歷名山大川,跋山涉水。每到一處動人風(fēng)景,張大千就提筆作畫,楊宛君則安靜地陪伴左右。
因為楊宛君氣質(zhì)中帶有幾分古典氣息,成為了張大千的靈感繆斯,那幾年他所作的仕女圖,都是以楊宛君為原型,兩人就這樣過了幾年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1940年,張大千帶著楊宛君一行人抵達(dá)了敦煌,在戈壁荒漠中的日子異常艱苦,他們帶出來的罐頭很快就吃完了,每天只能吃咸菜,楊宛君心疼丈夫日夜作畫,營養(yǎng)也跟不上,柔弱的她拿起了鋤頭,辛苦耕耘,終于讓張大千吃上了新鮮的蘿卜和白菜。
那時張大千日夜沉迷于作畫,根本無暇顧及楊宛君,她只能每日與黃沙為伍,孤獨(dú)地一天天數(shù)著日子過。
兩年半后,張大千滿載而歸,共臨摹敦煌壁畫276幅,但楊宛君歸來時卻變了模樣,大漠兩年半的風(fēng)吹日曬帶走了她曾經(jīng)嬌美的容顏。
-3- 昨日黃花
1947年,盡管張大千家中已有三位太太,相處得十分和諧,張大千卻并不滿足,無論是出于藝術(shù)家對美的執(zhí)著追求,還是身為男人的風(fēng)流本色,在他年近50歲時,再次迎娶了18歲的少女徐雯波。
兩人的婚事,自然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女兒接受不了父親娶自己的閨蜜,二太太黃凝素因為張大千這些年不停地尋找新歡,而覺得當(dāng)年自己15歲,不顧父母反對嫁給他當(dāng)小妾,完全是癡心錯付,堅決要跟他離婚。
張大千也早已厭煩了黃凝素每日沉迷麻將,還與一個年輕男性曖昧不清,于是同意了與她離婚,黃凝素此時已經(jīng)40歲,25年最好的青春時光,全都獻(xiàn)給了張大千,她還為他生下了8個子女,所以張大千對她提出的物質(zhì)補(bǔ)償也都盡量滿足。
最終,張大千如愿迎娶了年僅18歲的小嬌妻,他后半生的重要題材和靈感源泉都來源于四太太徐雯波。
此刻楊宛君的處境十分尷尬,她只有30歲,卻已經(jīng)成為了昨日黃花,盡管在生活上張大千從未虧待過她,但她當(dāng)初選擇嫁給他,這12年來陪他跋山涉水四處作畫的付出,都是出于對丈夫的愛,可如今丈夫的心思卻全放在了徐雯波身上。
她不得不承認(rèn)丈夫永遠(yuǎn)喜歡十幾歲的姑娘,自己的青春卻是一去不復(fù)返了……長期的心理壓抑讓她身體越來越差,不但有胃腸疾病,還患上了乳腺癌。
1949年,時局動蕩,張大千只弄到三張前往臺灣的機(jī)票,經(jīng)過再三衡量,他最終帶走了徐雯波和黃凝素三歲的女兒。
-4-等待半生
楊宛君則因為身患疾病,不宜遠(yuǎn)行被留在了家中,張大千知道這一別不知多久才能再見,看著身患疾病,又沒有子女的楊宛君,心中難免愧疚,便把他在敦煌臨摹的270余幅畫全部交給了楊宛君保管,畢竟那是他們共處的時光,里面也有她的心血。
楊宛君深知這些畫的價值,也明白張大千的心意,在后來的艱難歲月,哪怕她生活過不下去了,也從未想過賣這些畫維生,畢竟這些畫在她心里都是無價之寶,里面有她一生最美好的記憶,只要畫在,張大千的愛就在。
有一段時間,張大千在日本,楊宛君給他寫信希望丈夫給自己寄兩件衣服,張大千看了信,知道她愛漂亮,立刻給她買了一堆艷麗的衣服寄過去,由于時局緣故,張大千不能替她代繳稅費(fèi),結(jié)果本就生活艱難的楊宛君,只能交出高額稅費(fèi)才取回那些衣物。
楊宛君一直等著張大千回來夫妻團(tuán)聚,這一等就是34年,在這34年里,楊宛君活得十分艱難,她遭受過威脅恐嚇,為了謀生還進(jìn)了絹花廠,本就身患疾病的她,每天畫到眼睛酸痛,四肢麻木。
但即使生活再難,她也沒有賣張大千的畫,后來經(jīng)濟(jì)困難,她沒有能力對這些畫進(jìn)行養(yǎng)護(hù),就與張大千商議,將這些畫無償捐獻(xiàn)給了國家。
直到1983年,一心等待丈夫歸來的楊宛君,卻等來了丈夫的一份遺囑。她在聽到張大千去世的消息時,崩潰痛哭,她等待了整整34年,卻連他最后一面也沒有見到,怎能不讓她心痛。
但想到丈夫遺囑里,還有自己的名字,她又反復(fù)呢喃著:“他沒有忘記我,他的遺囑里有我的名字,他還想著我,我這30多年沒有白等……”
結(jié)語:
“用我半生等待,換你一句記得!” 楊宛君從32歲等到了66歲,人生的大好時光都在日復(fù)一日的等待中消磨了,當(dāng)她發(fā)現(xiàn)對方還記得她的時候,就覺得這30多年的等待值了。
不得不讓人感嘆,她真是一個為愛執(zhí)著半生的傻女人,但又不得不欽佩她對愛情的忠貞不渝,或許正如張愛玲說的:“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