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論“孔孟儒學(xué)”一詞的出現(xiàn)及其歷史意義

論“孔孟儒學(xué)”一詞的出現(xiàn)及其歷史意義

胡發(fā)貴

儒家出現(xiàn)后,對其思想與理論的稱呼,一般是“儒家”,“儒”,“儒術(shù)”,至于“儒學(xué)”一詞,則比較晚出,《史記五宗世家》載:河間獻王“好儒學(xué),被服造次,必于儒者?!敝劣凇翱酌先鍖W(xué)”,就更是后出的了,大概是到了魏晉以后,孔孟漸開始被并稱,并以孔孟儒學(xué)作為儒學(xué)正統(tǒng)的代稱。這一概念的出現(xiàn),包含了豐富的歷史內(nèi)涵。

一、孔、孟分說的歷史

在儒家學(xué)派中,孔子和孟子無疑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鬃由诠?/span>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在歷史分期上是春秋末期人。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卒于公元前289年,是戰(zhàn)國時代的思想家,兩人在時間上前后相隔一百多年。從現(xiàn)代的學(xué)術(shù)眼光來看,孔子是儒家的鼻祖,孟子是儒家的光大者,孔、孟毫無疑問是原始儒學(xué)的代表。不過在歷史上,前人對孔、孟的認識卻有所不同。

從古代文獻來看,有很長一段時間,孔、孟被看成兩個獨立而不相關(guān)涉的思想家。莊子在總結(jié)先秦學(xué)術(shù)發(fā)展大勢時,不僅沒提過“孔孟儒學(xué)”,甚至連孟子的名字都沒提及(《莊子·天下篇》)。荀子在討論十二子學(xué)術(shù)時,也是分別論述孔子和孟子的(《荀子·非十二子》)。司馬遷著《史記》,將孔子列為“世家”,而孟子則另立“列傳”來介紹。王充在《論衡》中著《問孔》與《刺孟》兩篇,顯然也是分論孔、孟的。可見,孔、孟在漢以前思想家心目中,是兩個不同的思想主體,這一認識既體現(xiàn)了人們對孔、孟思想與學(xué)術(shù)的認知與體認,也透露了孔、孟之間不同的歷史際遇。

孔子創(chuàng)立儒家,在后來的歷史發(fā)展中其主旨雖然日益突出,即“儒家者流,……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藝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保ā稘h書藝文志》)但儒家內(nèi)部也日漸分化,史稱儒分為八:“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保ā俄n非子顯學(xué)》)后儒不僅各伸其說,而且還互相攻訐,如荀子就抨擊子張、子游為“賤儒”,還指責孟子之說歪曲了孔子思想,其理論本身也“甚僻違而無類”(《荀子非十二子》)。對儒家內(nèi)部這種聚訟紛紜,作為對立面的法家代表韓子非不無幸災(zāi)樂禍地說:儒家派系如此林立,內(nèi)部見解如此混亂,誰是其真正代表呢:“故孔、墨之后,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謂真孔、墨,孔、墨不可復(fù)生,將誰使定后世之學(xué)乎?”(《韓非子顯學(xué)》)

韓子這一詰問,表明在戰(zhàn)國末期“道術(shù)將為天下裂”的大歷史背景下,儒學(xué)自身也呈現(xiàn)出“百家爭鳴”之態(tài)??鬃又?,群龍無首,孟子不僅不被看成孔子的繼承者,而且甚至還被視作“異端”。在這種情形下,孔、孟顯然不可能比肩而立,事實上是如霄漢懸隔。

二、孔貴孟輕的史實

孔、孟歷史地位的差異,也很能體現(xiàn)這種懸隔。

上面說過,莊子在評說戰(zhàn)國學(xué)術(shù)大勢時,就未論及孟子,孟子未入其視域。荀子不僅分論孔、孟,而且明顯是抑孟而尊孔的。他主張“仁人”應(yīng)上法舜禹,“下則法仲尼子弓之義”,孟子顯然不在典范之列。他對孟子不僅評價不高,還甚為蔑視,孟子被說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tǒng),猶然而材劇志大,聞見雜博。……甚僻違而無類,幽隱而無說,閑約而無解?!保ā盾髯臃鞘印罚┧€認為孟子為孔子的“罪人”,荀子以為必須滅息包括孟子在內(nèi)的“十二子”之說,方能表揚圣王之跡??梢姡髯訉γ献訉W(xué)說的認知與判斷完全是否定性的。韓非雖然對儒家不以為然,但他還是肯定“儒之所至,孔丘也?!保ā俄n非子顯學(xué)》),而孟子只不過是孔子身后八個傳人之一。

司馬遷著《史記》,將孔子列為“世家”,相當于特辟專題予以介紹,而對于孟子,則在與他人合傳中一筆帶過,而且專門討論孟子的文字也僅有130余字,內(nèi)容簡而略。王充在《論衡》中討論過孔、孟,著有《問孔》與《刺孟》,從其遣詞和語氣來看,似乎對孔子要客氣些,對孟子則要嚴厲多了。

由此粗淺的敘述可見,在秦漢以前,學(xué)者對孔、孟的認知是不同的。秦漢以后,隨著大一統(tǒng)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治的形成和加強,孔、孟的地位也日趨懸殊,其間一個突出標志就是孔子思想成為統(tǒng)治的思想??鬃娱_創(chuàng)的儒學(xué)在春秋固然是“顯學(xué)”,但這更多的是學(xué)術(shù)意義上的,并未受到哪個當權(quán)者的特別尊崇。到后來,尤其是經(jīng)漢代董仲舒的表揚,孔子及其思想,日漸成為官方思想,孔子著述成為定于一尊的“經(jīng)”。董仲舒在其賢良對策中向漢武帝進言,主張思想大一統(tǒng),將孔子思想作為官學(xué)。他說:“《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jīng),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shù)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shù)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保ā稘h書董仲舒?zhèn)鳌罚┯谑牵鬃邮艿酵瞥?,被戴上了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神圣的封號,其情形前文已有揭示,這里不再累述。

但孟子的地位一直比較低,其思想影響也比較平淡。在漢以前,孟子頂多也只是被視作一著名學(xué)者而已。對于此時孟子地位不顯,漢儒趙岐認為其間一個很大原因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孟子既沒之后,大道遂絀,逮至亡秦,焚滅經(jīng)術(shù),坑戮儒生,孟子徒黨盡矣。其書號為諸子,故篇籍得不泯絕?!保ā睹献宇}辭》)趙岐竭力表揚孟子,譽之為“亞圣”,稱他的書“包羅天地,揆敘萬類,仁義道德,性命禍福,燦然靡所不載。帝王公侯遵之,則可以致隆平,頌清廟;卿大夫士蹈之,則可以尊君父,立忠信;守志厲操者儀之,則可以崇高節(jié),抗浮云。有風(fēng)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謂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亞圣之大才者也?!保ā睹献宇}辭》)西漢文帝時,《孟子》與《論語》、《孝經(jīng)》、《爾雅》一起“皆置博士”,立為官學(xué)。不過,時間不長,后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后,《孟子》博士員也就取消了。《漢書藝文志》也只將《孟子》列為子部,只視其為一著名的學(xué)者而已。

三、“亞圣”的浮現(xiàn)

趙岐雖然將孟子視作“亞圣”,但似乎并未得到社會的廣泛承認,尤其是未得到官方的認可。漢代以降,隨著孟子地位的逐步上升,孟子“亞圣”地位逐漸得到公認。

《隋書經(jīng)籍志》開始將《孟子》列入經(jīng)部,唐代禮部侍郎楊綰上疏,建議列《孟子》入“兼經(jīng)”,設(shè)為“明經(jīng)”課目。此事雖未果,但透露了唐代尊孟的消息。韓愈在其著名的“道統(tǒng)”論中,鮮明的表達出尊孔孟而非尊孔顏的歷史性變化,他在文化發(fā)展的價值鏈上牢牢確立并突出了孟子的偉大地位。韓愈認為中國文化有一生生不息的偉大道統(tǒng),堯?qū)⑺鼈鹘o舜,舜傳給禹,禹傳給湯,湯傳給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又將此道統(tǒng)傳給孔子,孔子傳給孟軻,而孟子死后這道統(tǒng)則有失傳之憂了。因為荀子與揚雄,固然也是大儒,但他們對道統(tǒng)的理解不精確,解說的也語焉不詳。和荀子與揚雄比較起來,韓愈覺得孟子是醇乎又醇的大儒。而且在韓愈看來,由于孔子之道過于廣博,弟子們不能遍觀而盡識,故所學(xué)只得孔子思想的一隅,后來他們又散到各國,聚徒講學(xué),又講孔子思想更是歧見紛呈了。只有孟子得孔子思想真諦,因為孟子的老師是子思,而子思的老師是曾子,曾子得孔子精髓。所以孔子死后,惟獨孟子得孔子真?zhèn)?,故要求圣人之道的話,必然要自孟子開始。韓愈甚至認為,孟子的功勞不在大禹之下。

宋代孟子受到進一步的尊崇。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兗州知縣、孔子后人孔道輔,在鄒縣建孟子廟,當時大儒孫復(fù)為作祭文。宣和年間,《孟子》首次被刻成石經(jīng),成為十三經(jīng)之一。宋代大儒更是孟子“升格”運動中的有力推動者,像歐陽修、孫復(fù)都是孟子的崇拜者。歐陽修說:“孔子之后,唯孟軻最知道?!保ā稓W陽修全集》卷66)孫復(fù)認為,“孔子既沒,千古之下,攘邪怪之說,夷奇險之行,夾輔我圣人之道者多矣,而孟子為之首,故其功巨。”(《孫明復(fù)小集兗州鄒縣建孟廟記》)二程則肯定,“至孟子而圣人之道益尊?!保ā抖碳罚?/span>29,中華書局,1981年)王安石更是宋儒中尊孟的代表人物,曾有詩詠懷道:“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王氏在其主政期間,大力表揚孟子:熙寧四年(1071),列《孟子》入科舉,熙寧7年(1074),立孟子像于朝廷,元豐6年(1083),封孟子為“鄒國公”,元豐7年(1084),孟子配享孔廟。

南宋諸大儒也非常尊崇孟子。朱子窮畢生精力注解《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等“四書”,陸九淵也自稱其思想“因讀《孟子》自得之”。宋寧宗時,有儒者建議將朱熹所注《論語孟子集注》作為官方之學(xué),宋理宗淳祜元年(1241),下詔褒獎朱子,“朕惟孔子之道,自孟軻后不得其傳,至我朝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真見實踐,深探圣域,千載絕學(xué),始有指歸?!保ā端问贰肪?/span>42)這里顯然是將孟子視作孔子的當然傳人。故當時就有人說:“今國家設(shè)科,《論》《孟》并列為經(jīng)?!保ā吨饼S書錄解題》卷三)

正是經(jīng)過唐、宋諸大儒的表揚,孟子地位逐漸上升,這期間朱子的《四書集注》尤為重要,一般認為朱熹的努力不僅促使了孟子與孔子的相提并論,而且人們也漸習(xí)以將孔子與孟子學(xué)說合稱為“孔孟之道”。

四、“孔孟儒學(xué)”概念的出現(xiàn)

正是在這種持續(xù)不斷的孟子升格運動的歷史大潮中,孟子漸漸靠近了孔子,成為儒家當然的二號人物,于是“孔孟儒學(xué)”也就順理成章的誕生了。

從歷史文獻上來考察,孔孟聯(lián)稱始見于魏晉。北魏《元昭墓志》有這樣的文字:“識總指途,并驅(qū)孔孟?!保ā稘h魏南北朝墓志集解圖版49之二》)東晉咸康3年(公元337年),國子祭酒袁瑰與太常馮懷,曾聯(lián)名上奏《請興國學(xué)疏》,文中以孔、孟對舉,認為兩人的思想宗旨是一致的:“孔子恂恂,道化洙泗,孟軻皇皇,誨誘無倦。是以仁義之聲于今猶存,禮讓之風(fēng)干載未泯。疇昔皇運陵替,喪亂屢臻,儒林之教漸頹,庠序之禮有闕。國學(xué)索然,墳卷莫啟,有心之徒,抱志無由?!保ā吨刈肴w志》卷三,光緒13年刻本)晉成帝司馬衍贊賞他的想法,惜未能實施。不過自此之后,孔、孟聯(lián)稱漸趨常見。

唐韓愈“道統(tǒng)論”,主張“孔子傳之孟軻”,孔、孟思想聯(lián)稱之意彰顯。宋代蘇軾《分類東坡詩》十八《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仕道固應(yīng)慚孔孟,扶顛未可責由求?!备鼜街币钥酌下?lián)說。元朝至元8年(1271),董文忠語元世祖:“士不治經(jīng)講孔孟之道,而為詩賦,何關(guān)修身,何益治國?!保ā对贰肪?/span>148本傳)這里不僅出現(xiàn)了孔孟,而且還有了“孔孟之道”這一特定的學(xué)術(shù)術(shù)語,其意顯然非僅囿于指代儒學(xué),更是指一種官方的、主流的統(tǒng)治思想。明清也常見孔孟聯(lián)稱和“孔孟之道”這一稱謂,如姚鼐說:“孔孟之道與文,至矣?!保ā豆盼霓o類纂序目》)

事實上,到了二十世紀70年代,在“批林批孔”運動中,“孔孟之道”還被反復(fù)提及,只不過是作為反動思想的代名詞而已。但從這一概念的存在來說,它也反映出人們對孔孟一體的認識。

五、為什么會聯(lián)稱孔孟

孔子和孟子雖然都是儒家,但正如上述,孔子早孟子一百多年,從兩人的影響來看,雖然漢代以后孟子的地位漸漸提高,但孔、孟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歷史上有些學(xué)者甚至認為,孔、孟的思想要旨也有很大的不同,如唐代大儒柳宗元就認為:“孟子好道而無情,其功緩以疏,未若孔子之急民也?!保ā读谠肪?/span>20

可是雖然如此,歷史上還是出現(xiàn)了“孔孟儒學(xué)”的成說,孔子和孟子被看成儒家的正統(tǒng)而權(quán)威的代表。這其間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大致說來,可能有這樣幾層:

其一是孔、孟生平出處相近。前面說過,孔、孟之間相差一百多年,但在大的歷史分期上來看,兩人都處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具有大致相近的歷史背景。也因此孟子說自己“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保ā睹献颖M心下》)不僅時間相近,孔、孟所處的地點也相隔不遠。孔子生在魯國的曲阜,孟子則生在鄒國,史稱“魯擊柝聞于邾”(《左傳哀公七年》),孟子自己也說:“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孟子盡心下》)

孔、孟的生平經(jīng)歷也相仿佛。兩人都是幼年喪父。史稱孔子3歲時父親就過世了,他長大后連父親的墓在何處都不知道,以至他在母親亡故時,只得將靈柩停在通衢大道上,后來人告訴他父親培墳?zāi)顾?,才將父母合葬。由于孔子是父母“野合”所生,有學(xué)者認為是“外庶子”,不能繼承父親的貴族身份,加上父親死得早,所以孔子幼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生活都較為貧困,當過管錢財?shù)摹拔簟焙凸苄竽恋摹俺颂铩?,他自己也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論語·子罕》)據(jù)趙岐的說法,孟子也是“夙喪其父”(《孟子題辭》),具體幾歲不詳,后人猜測孟子也是三歲喪父,孟母為了教育好孟子,曾三次搬遷住址,孟母三遷,成為歷史美談。

另外,孔、孟都有游歷諸侯,宣揚自己政治理想的經(jīng)歷??鬃訌聂敹ü?/span>13年離開魯國,到魯哀公11年回國,在外前后共漂泊14年。據(jù)司馬遷說,他“干七十余君,莫能用”。實際上沒到過這多么國家,比較較真的王充認為,孔子至多到過10幾個國家,考之史實,孔子去過的是衛(wèi)、陳、曹、宋、鄭、蔡等6國??鬃拥挠螝v充滿危險和困苦,如孔子離開衛(wèi)國到曹國,曹國不歡迎,又到宋國,不料想被匡人圍攻,到陳國,更鬧得差點飯都沒得吃。孟子也曾游歷諸侯。約公元前329年率弟子首游齊國,成為齊威王顧問和稷下大夫。公元前326(齊威王三十一年),因母喪返魯,公元前323年到齊國。后又至宋國,至滕國,“館于上宮”。不久再次游齊,“受上大夫之祿,不任職而論國事”(《鹽鐵論》),齊宣王還待之以“客卿”之禮。公元前316年,燕國發(fā)生“禪讓”事件,齊國乘機進攻,孟子不滿,欲離去。齊宣王讓時子告訴孟子,“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yǎng)弟子以萬鐘,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保ā睹献庸珜O丑下》)孟子不受,于齊宣王八年(公元前312年)回鄒,時年61歲。從公元前329-公元前312年,前后近20年孟子都在諸侯間周游。由于時代的差異,孔子周游時常常是狼狽不堪,貧苦得很,有時甚至如“喪家之狗”。相比較而言,孟子則闊綽多了,也風(fēng)光多了。他出游時,有時“后車數(shù)十乘,從者數(shù)百人?!保ā睹献与墓隆罚└髦T侯王也能慷慨資助,如齊威王一次就贈金一百鎰,宋國也曾送他七十鎰金,薛國也贈金五十鎰。孟子是富裕多了。

孔、孟也都堪稱是教育大家??鬃邮讋?chuàng)私人辦學(xué),教而無類,史稱他有三千弟子,七十賢人。孟子40歲左右在齊魯一帶招收弟子講學(xué),據(jù)趙岐說孟子有名有姓的弟子共有15位。后人對這一數(shù)字有不同看法。不過,且不論孟子到底有多少弟子,他是古代一位著名教育家則是不爭的事實。晚年他回到鄒國后,就專心講學(xué)并與弟子合著《孟子》。

其二是孔、孟都有相近的“信而好古”的思想偏好,都志在傳承古代文明??鬃幼苑Q“信而好古”,“好古,敏以求之”(《論語述而》)。這兒的“古”,即堯舜所代表的歷史文明??鬃訉蛩捶浅3绨荩绱舜筚潏蛩矗骸按笤?,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保ā墩撜Z泰伯》)對于周代的禮樂制度,孔子也是很神往,“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保ā墩撜Z八佾》)這句話就生動表明了他的心態(tài)。

對于周公,孔子更是神往不已,連做夢夢不見周公都十分在意,“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保ā墩撜Z述而》)周公被視為儒家元圣。他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叔父,商周之際的名人。他佐武王伐紂滅商,建周,成王繼位,周公輔政,“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左傳》定公4年)管叔、蔡叔叛亂,周公討平之,又分封天下。周公子伯禽封于魯,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敝芄郎潭Y,制訂田、官、祿、樂、法、嫡長子繼承制等,形成完備典章制度,統(tǒng)稱“周禮”。他還提出“敬德保民”思想,主張?zhí)烀页?,以德輔天??鬃油瞥缰芄?,顯然是對周公所代表的文明的膜拜。由此心跡,前人認為孔子確實是“好古”的,如《中庸》說孔子“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彼抉R遷也說孔子”“追跡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保ā妒酚浛鬃邮兰摇罚?/span>

孟子也是“信而好古”的。弟子稱他“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保ā睹献与墓稀罚?。他自己也承認,他最為崇敬抑洪水、平天下的大禹,兼夷狄、驅(qū)猛獸、給人民帶來安寧的周公,著《春秋》而讓亂臣賊子害怕的孔子,他的心愿就是“承三圣”(《孟子滕文公下》)。所以司馬遷說他“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保ā妒酚洝肪砥呤模┱驗槊献印昂霉拧?,所以對也十分尊崇周公。他稱周公為“古圣人”(《孟子公孫丑下》),他認為周公兼有“四王”之德,“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zhí)中,立賢無言。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朱熹注:四事,上四條之事也),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保ā睹献与x婁下》)

周公代表了上古華夏文明,對周公的崇拜,實質(zhì)上是對華夏文明的向往。由此,孟子自然表現(xiàn)出夷夏大防的文化關(guān)懷。當時楚人許行為神農(nóng)之說,他北游到滕國,陳良放棄自己原來的學(xué)說而追隨許行。孟子聽說后甚為不滿,認為許氏為蠻夷之人,其學(xué)說落后,陳氏不應(yīng)從之。他說:“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于夷者也。陳良,楚產(chǎn)也,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xué)于中國。北方之學(xué)者,未能或之先也……今也南蠻據(jù)舌(朱熹注:“惡聲之鳥。”)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師而學(xué)之,亦異于曾子矣。吾聞出于幽谷遷于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于幽谷者。《魯頌》曰:戎狄是膺,荊楚是懲。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學(xué),亦為不善變矣?!埃ā睹献与墓稀罚┟献用镆暋澳闲U據(jù)舌”的學(xué)者,固有其歷史的偏見,但也顯而易見,他宗旨是為捍衛(wèi)周公所代表的華夏文明,這里再次流露了他對周公的信仰。

其三是孔、孟思想的主旨相近。宋儒二程說:“孟子有功于圣門不可言。如仲尼只說一個仁義,孟子開口便說仁義,仲尼只說一個志,孟子便說許多養(yǎng)氣出來,只此二字,其功甚多?!保ā抖碳肪?/span>18)這里雖然是肯定孟子對孔子思想的推進和發(fā)展,但這也表明孔、孟思想是有其相近性的。

比如孔子敬鬼神而遠之,重人事,關(guān)心民隱,注重如何富民、教民;孟子更為突出了孔子所表達的入世的立場,他的反戰(zhàn)言論,他的百畝田、五畝宅以及輕徭薄賦的仁政思想,等等,都十分鮮明地表現(xiàn)了孟子對現(xiàn)實社會的強烈關(guān)注。再如孔子宣揚仁義愛人,重視人的生命和價值。孟子也同樣強調(diào)人的價值是至上的,他宣揚不嗜殺人的政治家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人應(yīng)該過上人的生活,統(tǒng)治者應(yīng)與民同樂,豐年人民吃不飽,兇年人民逃難死于溝壑之中,這是非常殘暴和不人道的。再如孔子反對苛政,抨擊苛政猛于虎;孟子更多地從正面鼓吹仁政,要求給予人民“恒產(chǎn)”,使人民衣食無憂,過上安寧、富足的生活。又如孔子講究義利之辨,崇尚君子人格,推崇人能弘道的主動精神;孟子則更豐富和深化了孔子的義利思想,他主張“何必曰利”,倡導(dǎo)義以制利,并熱情宣揚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的“大丈夫”品格與“浩然之氣”。孟子還詳細辨析了“能”與“為”的客觀可能性與主觀能動性問題,他充滿豪情的斷定,“人皆可為堯舜”!孔子重視君臣等級,關(guān)注忠孝禮義,孟子同樣關(guān)注社會的禮樂文明,并提出了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等“五倫”,他認為這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標志和重要成果。

《漢書藝文志》說儒家的要旨是“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經(jīng)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可見,在儒家要旨上,孔、孟思想在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

其四是孟子志在傳承孔子之道。在學(xué)術(shù)脈系的傳承上,孟子和孔子沒有直接的授受關(guān)系,為此孟子不無遺憾,如他說:“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不過,一般認為孟子思想源自孔子。司馬遷認為孟子“受業(yè)于子思之門人”,而子思之學(xué)源了于伯魚,伯魚出自孔子。從《孟子》一書的內(nèi)容來看,他引用孔子的話達22次,引用孔子事跡12次,引用孔子弟子的話4次,曾子及其家族人的事跡5次,引用子貢的話2次、宰我和有若的話各1次(張茂澤,鄭熊著《孔孟學(xué)述》三秦出版社,2003年,207頁)。這些數(shù)字表明孟子對孔子的學(xué)術(shù)是十分心儀的。

孟子對孔子十分崇拜。他認為孔子集伯夷、伊尹、柳下惠等眾位圣賢的長處,是“集大成”似的、最偉大的圣人,他甚至說:“自有生民以來,未有若孔子也?!保ā睹献庸珜O丑上》)司馬遷說他“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史記》卷74)確實,孟子一直以傳承孔子學(xué)說為己任的,他堅稱自己是孔子之學(xué)的傳人。他自稱“乃所愿,則以學(xué)孔子”,他不僅以“私淑”孔子弟子自居,而且更自視為孔子思想的傳人。他下面這段表白,鮮明地表達了這種心愿:“由堯舜至于湯,五百有余歲,若湯則聞而知之,由湯至于文王,五百有余歲。若伊尹、萊朱,則見而知之,若文王則聞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歲。若太公望,散宜生,則見而知之,若孔子則聞而知之。由孔子而來,至于今,百有余歲。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孟子盡心下》)

孟子接孔子思緒,繼續(xù)發(fā)揚了孔子所設(shè)定的堯舜以降的文化脈系,并以繼承這種文脈為臬的。孟子不僅與孔子立場一致,在文化心態(tài)上也是相同的。

其五是后世不斷升溫的孟子升格運動,使孟子榮獲“亞圣”地位,漸漸靠近孔子,為孔、孟聯(lián)稱創(chuàng)造了適宜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前文說過,東漢趙岐首創(chuàng)孟子“亞圣”說,后世儒者又紛紛從不同角度論證孟子是孔子的繼承者和當然代表,如唐代韓愈的“道統(tǒng)”論對孟子的推舉尤為典型。他認為,“自孔子沒,獨孟軻氏之傳得其宗。故求觀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彼稳鍖O復(fù)也認為孔子之后,孟子“夾輔我圣人之道者多矣”,孟子在宣揚圣人之道上,居功至偉;宋儒程頤也主張,“孟軻死,圣人之學(xué)不傳?!?/span>

從思想內(nèi)涵上看,歷史上的道統(tǒng)論為孔、孟聯(lián)稱奠定了觀念基礎(chǔ)。道統(tǒng)論意為從堯舜以來,古代文明有一生生不息的文化脈絡(luò),古人稱之為“道”。道統(tǒng)論在思想內(nèi)容上,視孔子為儒家學(xué)說的開創(chuàng)者為堯舜以來文明的總結(jié)和光大者,而孟子被定格為孔子的繼承者和推進者,他們屬于同一道統(tǒng),同一學(xué)派,亦即同一價值譜系內(nèi)的同樣的大師。道統(tǒng)說自包孕育了孔孟之道,而孔孟之道,也就為孔孟儒學(xué)概念的提出,打下學(xué)理上的基礎(chǔ),道統(tǒng)說使孔孟之道即成為儒學(xué)的代名詞,孔孟儒學(xué)成為儒家文化的當然代表。

除了學(xué)者,歷代統(tǒng)治者對孟子的不斷表彰,為孔孟儒學(xué)的出現(xiàn)提供了政治支持。宋理宗“朕惟孔子之道,自孟軻后不得其傳”的詔書,儼然確認了孟子為孔子后第一人的歷史地位。清康熙《孟子贊》中,也同樣肯定了孟子傳承孔子思想的歷史定位:“哲人既萎,楊墨昌熾,子輿辟之,曰仁曰義,性善獨闡,知言養(yǎng)氣。道稱堯舜,學(xué)屏功利,煌煌七篇,并垂六藝。孔子攸傳,禹功作配。“(《重纂三遷志》卷首)皇帝認可孟子的道統(tǒng)地位,不僅拉近了孟子與孔子的距離,而且還以權(quán)力的意志,強化了學(xué)者們所掀起的“貴孟”運動。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的封建集權(quán)社會,權(quán)力就是真理和是非的標準,皇上說孟子傳孔子之道,那么孟子也就是圣人的傳人,即為圣人的化身,于是,孟子的“亞圣”地位便神圣不可置疑和動搖,“孔孟之道”或“孔孟儒學(xué)”的說法,也就更具合法性和權(quán)威性。

 

胡發(fā)貴,江蘇省社會科學(xué)院哲學(xué)與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原載《江蘇社會科學(xué)》20093期。錄入編輯:乾乾)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論曾子在儒學(xué)史上的貢獻與地位(一)
后圣荀子與儒家道統(tǒng)
古代應(yīng)運而生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召、孔孟董韓、周程張朱都是誰?
思孟學(xué)派的由來
中華思想文化6:唐儒道統(tǒng)之說(更新)
孟子如何“被亞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