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是教育常識缺乏。現(xiàn)在家庭教育面臨一個很尷尬的現(xiàn)狀,就是不少年輕人沒經(jīng)過培訓,就稀里糊涂當了家長,就為人父母了,很多年輕父母本身就是應試教育的產(chǎn)物,既缺乏一些基本的教育常識,又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
對孩子的教育要么是打罵,要么是身心控制,要么是做不完的作業(yè),要么是砸鍋賣鐵也要把把孩子送到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特長班。
不少父母,每天花大力氣在意的是孩子對具體的知識點的記憶,在意的是孩子的考試分數(shù)的高低,而對于學習本身的興趣,對問題的探究與好奇心,對隱含在學習中的那些可貴的思考,對影響一生一世的那些良好習慣,對決定孩子未來人生的那些關(guān)鍵能力,卻視為草芥,可有可無,毫不在乎。
二是不重視家庭教育。現(xiàn)在很多家長拋開孩子外出務工,讓孩子留守,父母角色的缺位已經(jīng)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的留守,已經(jīng)成為最大的社會問題。
有一些家長盡管在孩子身邊,卻成天只顧忙自己的事,白天上班,晚上娛樂,一味當“甩手爹娘”,將孩子拋給爺爺奶奶。
還有一些家長與學校和老師不交流、不溝通,孩子在學校讀了幾年書,連校長、老師的名字都不清楚,這且不說,還常常因為老師對孩子的嚴格要求,或者孩子在校園里的一點小擦掛、小糾紛,大鬧校園,辱罵老師。
三是攀比心重。花有各樣紅,人與人不同。很多家長根本不考慮自己孩子的情況,總是不自覺的時不時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上,一味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
自己的孩子考了99分,這本來就很不錯了,但一聽到別人家的孩子考滿分了,心里就不平衡,就不高興,對孩子大加呵斥,大打出手。
還有的家長喜歡給孩子灌輸一些弱肉強食、你死我亡的道理,喜歡計較一些可以量化的外部得失,如會背的唐詩比別人多幾首,是否會心算,是否上了重點校,是否考級過了關(guān),成績排名如何,獲得了多少種證書等等。
時間長了,會讓孩子過度關(guān)注外在的眼光和評價而忽視自己內(nèi)心,從而自卑,缺乏信心,也更容易對他人產(chǎn)生嫉妒的畸形心理。
四是放棄責任。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最溫暖的教育是親情的浸潤。當下一些權(quán)貴和有錢一族,以有權(quán)有錢而任性,用金錢換責任,用功利過早割斷親情,在孩子正需要陪伴,正需要親情呵護的年齡,竟無情地花巨資把孩子遠送異國他鄉(xiāng),表面上為孩子著想,在為孩子規(guī)劃未來人生,實則是放棄對孩子的教育責任。
五是言行失范。一說到孩子教育,不少父母便以為這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事,一旦孩子在教育上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父母們經(jīng)常指責的是學校和老師,他們壓根兒卻沒有冷靜地想想自己做的如何。
很多父母責怪孩子不好好讀書,試問自己有沒有讀書的習慣;一些父母經(jīng)常批評孩子出言不遜,行為粗暴,當父母的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談舉止是不是對孩子產(chǎn)生了不好的影響;作父母的經(jīng)常埋怨孩子看電腦、玩手機,我們自己是不是地地道道的的刷屏族呢?
我們的父母自私自利,滿口臟話,不懂孝道,為人勢利,如果一定要期望教育出優(yōu)秀的孩子,那無異于天方夜譚。
六是過于溺愛。如果說留守兒童因為缺少父母的愛,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影響,那么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愛,那更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一些父母對孩子疼愛有加,可以說是抱在懷里怕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牽在手里怕飛了,他們不讓孩子做家務,不讓孩子吃點苦,不給孩子任何歷練的機會,他們包辦孩子的一切,讓孩子飯來張口,食來伸手。
2
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大理石,他認為要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雕塑像至少從六個方面進行雕塑,那就是家庭,學校、兒童所在的集體、兒童本人、書籍以及偶然出現(xiàn)的因素。家庭被列在首位。
的確,家庭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場所,也是他們?nèi)松嬲膿u籃,更是他們生命中不可替代的學校。
他們的一切認知與啟蒙是從家庭開始的,他們的未來的美好生活是從家庭開啟的,他們的漫漫人生之路也是從家庭啟航的,孩子的心性心智、行為習慣、品質(zhì)品格、個性特征、心理健康等,都是在家庭中初步形成的。
如果說學校教育是孩子知識獲得的窗口,那么家庭教育則是培養(yǎng)孩子這些良好性格、優(yōu)良品質(zhì)、堅韌意志、優(yōu)秀習慣的關(guān)鍵所在。
3
我所理解的家庭教育,不是家庭對于孩子在知識認知與習得方面的教育,而是指家庭包括家長及家庭成員對孩子在言傳身教,率先垂范等方面的耳濡目染、影響熏陶,其落腳點往往更多地體現(xiàn)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比如孩子的勤儉、勤勞、勤奮、誠實、守信、體諒、善良、懂得感恩、尊重別人,敬畏之心等等。
家庭帶給孩子什么,往往就決定孩子會成為什么。孩子能夠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最終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特別是孩子在品行、道德、做人等方面,在某種程度上,首先取決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沒有好的家庭教育,就沒有好的教育。
即或有暫不好的教育,但是有了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同樣能夠幸福健康地成長,而且這種好的家庭教育會對當下教育是一種完善、一種校正、一種修復。沒有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學校教育那也是白搭。
4
大家對當下學校教育不滿,主要體現(xiàn)在哪里?
一方面是孩子做人的問題。現(xiàn)在的孩子有的自私自利,嫉妒心強,缺乏合作品質(zhì),有的生性孤傲,目中無人,有的意志脆弱,經(jīng)受不起打擊,動輒離家出走,或者輕生,有的孩子從小嬌生慣養(yǎng),自理能力差,有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尊重別人,凡此等等,這些歸根結(jié)底還是做人的問題,很多人最終把它歸究于學校教育的問題。
其實,應該更多的是反思我們的家庭教育,我們的家風如何,我們當父母是怎樣做的,我們在孩子面前是不是言傳身教,起好了示范作用,我們給了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化和影響。
家庭教育不像學校教育,孩子教育的開始和結(jié)束都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點,隨時都在發(fā)生。當孩子還在媽媽肚子里時,家庭的氛圍與環(huán)境,就已經(jīng)在施以教育了。
傅國亮在一次家庭教育高峰論壇的演講中指出,“家庭教育是‘與生俱來’的。嬰兒的‘社會化’進程是從模仿雙親開始的。這是人類成長的規(guī)律。因此,在家庭里,不存在家庭教育‘有’或者‘無’的區(qū)別,因為家庭中的‘不教’也是‘教’?!?/span>
如果把孩子做人上的問題,也要算在學校教育的帳上,那是對學校教育的不公,更是一種綁架!
另一方面是孩子的成才問題。對于學校教育來說,本應遵循教育規(guī)律,捍衛(wèi)教育底線,順從孩子天性,但不置可否,我們的學校教育在一些地方有可能還僅停留于應試層面,缺乏對教育規(guī)律最起碼的尊重。
我以為,不管當下我們學校教育秉持一個什么理念,不管堅持怎樣一個辦學方向,作為家庭教育更應著眼于孩子的長遠,注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激發(fā)孩子成長的內(nèi)生動力。孩子是一部汽車,不管你是拉還是推,效果也許微乎其微,但是如果我們的家庭教育能夠給孩子找到那把鑰匙,啟動發(fā)動機,那么孩子這部汽車的速度,就會超乎你的想象!
學校教育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最應該讀書的孩子不讀書。閱讀是最好的學習,閱讀讓孩子知心靈充實,心智成熟,精神富有,思維活躍,眼界開闊。而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是從家庭開始的,閱讀的優(yōu)良種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
《朗讀手冊》引用了一首詩:“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是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如果我們的學校教育,目前還缺乏一種最有效的閱讀教學,但對于我們的許多家庭,完全可以讓閱讀走進家庭,走進父母,讓閱讀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讓閱讀成為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
如果有一天當我們的父母都拿起書來讀,有一天父母都拿起書與孩子一起來讀,有一天家庭都彌漫著濃郁的書香氣息,我們就有了最好的教育。
5
面對龐大復雜的中國教育體系,我們不能寄希望于一夜之間來一個根本性的改變,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船小好調(diào)頭。但是作為家庭、作為父母,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作出改變。
我們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教育勇氣,改變當下還不理想的家庭教育,我們完全可以借助自己的教育智慧,選擇從自己做起,選擇從現(xiàn)在開始保護孩子,免于目前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我們完全可以憑著自己的教育責任,打破當下絞殺孩子所存在的還不理想的教育鏈條,讓孩子享受生命,享受學習生活的快樂。
或許我們最終會發(fā)現(xiàn),我們收獲的并非是平庸,而是孩子個性的張揚,天賦的挖掘,才能潛質(zhì)的釋放,我們所收獲的不僅僅是對孩子的改變,而是對當下教育的改變。
6
當我們的家長在討厭應試教育時,而自己卻在用分數(shù)去綁架自己的孩子,我們是否應該反思自己也是應試教育的一個推波助瀾者?
當我們在指責當下教育缺位,德育弱化,德不樹人,道理倫喪、社會混亂、長幼無序時,我們是否給孩子做出了表率?
當我們在對中國教育指手劃腳、品頭論足、發(fā)泄不滿時,我們是否補上了家庭教育這一課,是否重視家庭教育,是否給了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否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盡綿薄之力,完善修正彌補當下教育之缺陷與不足?
我們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回答,或許會讓我們成為家庭教育的智者與明白人,或許會讓我們懂得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作為家庭如何擔當作為,如何奮發(fā)有為,如何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如何理解支持學校和老師,如何引導孩子成長成才。
或許終究有一天,我們的教育會因家庭教育的美好而美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