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是中國古代帝王權力的展示和象征,是中國封建社會時皇帝下的命令或發(fā)表的言論。在古代 “圣旨”是帝王所頒布詔令文書的總稱,圣旨起源于商周,規(guī)制于秦漢,發(fā)展于唐宋,完備于明清。歷代圣旨的名稱、用途和格式屢有變遷。周以前,帝王的命令叫“命”,君臣之間的文書交流可通用“詔”。秦統(tǒng)一后,改“命”為“制”,改“令”為“詔”。從此,“制、詔、誥、敕”等成為皇帝布告臣民的專用性文書。
由于圣旨是中國古代帝王權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軸柄質地按官員品級不同,嚴格區(qū)別:一品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品和五品為黑牛角軸。 清朝的圣旨是官職越大顏色越多,多彩圣旨頒發(fā)給五品以上官員,發(fā)給五品以下官員的圣旨顏色單一,為純白綾。最高等的是七色圣旨。
清代圣旨
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為上好蠶絲制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為祥云瑞鶴,富麗堂皇。圣旨兩端則有翻飛的銀色巨龍作為防偽標志。作為歷代帝王下達的文書命令及封贈有功官員或賜給爵位名號頒發(fā)的誥命或敕命,圣旨顏色越豐富,說明接受封贈的官員官銜越高。
明代圣旨
元代以前的詔令文書傳世稀少,因為元代以前的皇帝喜歡用金牌令箭發(fā)布命令,所以流傳的比較少一些。在元代圣旨有兩種形式,一類是國家大典,誥封官員,敕諭外藩時所用的儀制性文書,另一類是處理日常生活政務的敕諭文書等。
元代圣旨
到了宋代開始用誥命和敕命委任官員及其親族,妻室。明代沿用宋制,封贈一品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而封六品到九品的官員則被稱為敕命。誥命為謄軸式,敕命為卷軸式,顏色分為蒼,青,黃,赤,黑,委任不同級別官員用的圣旨也是有講究的。
明代圣旨
長長的圣旨就像長長的歷史,明朝圣旨只用一種漢文的文書來書寫;清代圣旨文書則分為兩種,用漢文和滿文合璧書寫,漢文行款從右至左,滿文行款從左至右,然后合于中幅而書日期,并鈐蓋“制誥之寶”或“敕命之寶”。圣旨所記載的內容,多為官品職銜和事跡,以及封賜的官職等。
清代圣旨
圣旨上的漢文書法大多是端莊的小楷,字體氣度雍容,圓潤飄逸,布局奇正相參,跌宕有致,字跡筆畫突兀,猶如浮雕一般,令人驚嘆。
明代圣旨
清代光緒年間,皇帝用圣旨記載了中國外交史上一段屈辱史?!缎脸髼l約》里面第三款第九個附件的真實內容。‘皇帝敕諭頭品頂戴戶部右侍郎那桐’出使日本國的,皇帝讓大臣出使日本。在日本侵華中,日本死了一個對中國有敵意外交官,還需要清朝給日本道歉。
清代圣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