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攻守進退有節(jié)
【原文】
《孫子兵法·虛實篇》有云:“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精譯】
進攻而使敵人不能防御的是沖擊他虛弱的地方;退卻而使敵人不能追上是迅速地逃走使其追之不及。
【分析】
其意主要是講“進”與“退”都要牢牢掌握主動權。更提出“退”要快速,使敵人追趕不上,沒有辦法攻擊。
同樣,處理人際關系也是這樣的一門藝術,如果樹立一種坦蕩的胸懷,去尊重別人、寬容待事,便會倍受人們尊敬。
“退一步”會使堵塞得以疏通,使矛盾得以解決,不但保持了人際關系的平衡,維護了社會生活的安定團結,同時,也正反映了一個人的良好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當然,我們提倡的退讓,并不是不講原則的一概遷就。
對于重大的問題,是需要分清是非的。但如果不分事情的大小,老是斤斤計較,或者是以牙還牙,最后,既妨礙了自己,妨礙了他人,也妨礙了群體的和諧。因此,對于一些非原則問題,退一步,會有一種不同的結果。
要重視自己品格的培養(yǎng)。只有具備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良好品格的人,才會正確地估計自己與對待別人,謙虛謹慎,與人為善,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把別人當成眼中釘,肉中刺。這種品格的培養(yǎng)是很重要的。
就像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被人誤解是非常平常的事情。甚至別人做了對你不利的事,這時候,你的情緒會很不穩(wěn)定,缺乏心理準備的人,往往就會一時沖動,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與他人爭吵,互不相讓。
其實,生活中的得失往往是能夠辨證的,在一些根本無關緊要的事情上讓步,從表面上看去,似乎是“吃虧”了。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卻使自己贏得了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從而可以更集中時間、精力于自己的事業(yè)上,同時也會為你贏得很大的人格尊嚴。
人生在世,拌嘴、鬧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重要的一點需要彼此間的理解和體諒。學會“退一步海闊天空”,你便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你便擁有了成功。
公元前288年,秦武王自稱西帝,為了拉攏齊國,派遣使者往齊國尊齊涽王為東帝,并相約共伐趙國。蘇秦從燕國來到齊國,涽王很重視這位著名的縱橫策士,于是在華章南門接見了他,對他講述了秦國派穰候魏冉來尊自己為東帝的事情,并詢問他對此事的看法。
蘇秦回答說:“禍患在開始時是微不足道而不易察覺的,現在若不同意與秦王一起稱帝,就會得罪秦國;若同意與秦王一起稱帝,就會得罪天下人。所以大王最好先在口頭上將此事答應下來,但不要急于打出帝號,而是等待秦王稱帝以后,看天下諸侯有何反應。
如果秦王稱帝,諸侯表示接受,齊王再稱帝也不遲;如果秦王稱帝,遭到諸侯的強烈反對,齊王就要取消帝號,以借此機會籠絡天下人心,就可以獲得豐厚的資本了?!?/span>
蘇秦基于對當時這種客觀情勢的分析,提出“不稱王”的政治主張,目的在于為齊國的發(fā)展謀求一個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雖然齊國在主觀上想要借助“稱王”以謀求更大的發(fā)展空間,然而,“稱王”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其結果必然導致種種相互制衡的利害關系脫離原有的平衡態(tài),使得齊國發(fā)展的客觀情勢走向它的主觀愿望的反面。
因此,在秦國已“稱王”打破了這種平衡態(tài)的情況下,蘇秦認為應當掌握主動、靜觀其變。這樣,涽王就可進退自如,進可稱帝,退可收服人心,乘機去討伐宋國,謀求實際利益。
同樣,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是每時每刻都在面臨著選擇,而選擇就是決策。進和退,利和弊,遠和近,好和壞,得和失,是經常懸掛在人們心頭的難題。怎樣答題,反映了人們心理上的差異。聰明的人,能夠以獨特的思維方式,見人所未見,知人所未知,隨機而動,適時進退,總能立于不敗之地。
在大海里面有一種叫做馬嘉的魚,肉質鮮美,甚為漁人所愛。馬嘉常潛藏于深海之中,不易捕捉,但是當春夏兩季生產幼魚時,會隨著潮水浮現水面,這是漁人捕捉的好機會。
馬嘉行動敏捷,聰明異常,若有一點風吹草動,它會立刻逃之夭夭。但馬嘉有個致命傷,便是生性倔強,不知進退。漁人深知馬嘉的弱點,就將馬嘉趕往一面網中。
馬嘉游過來,一旦碰到網,就愈朝著網前行;愈陷愈深,就愈惱怒,于是鰓也張開了、鰭也展開了。就這樣,它被掛在網的眼孔上,無法掙脫,最后只得束手就擒了。
人為萬物之靈。人和動物的一個最大的區(qū)別,是具有智慧。然而,同屬于智慧之列的人,彼此之間的差距又非常遙遠。中國有兩句老話,一為“鼠目寸光”,一為“遠見卓識”,恐怕就是對這一差距的比喻,有的人似乎天生的短視,他們一葉障目,不知泰山之大。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那些短視的人,常常在生活上跌跟斗。與此相比,另一類人則能由小見大,由近知遠,知人所未知,見人所未見。他們能夠不被眼前暫時的、局部的現象所迷惑,適時地做出正確的選擇。一個會生活的人,并不代表就需要一味地爭強好勝。
在必要的時候,要懂得退后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犧牲。老子講“無為而不為”,意思是說,只有不做,才能無所不做,唯有不為,才能無所不為。人的無為比有為更有用,更能給人帶來益處。
一味地爭強好勝,發(fā)兵相見,橫征暴斂,“有為”過盛,最終只能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巴艘徊胶i熖炜铡辈⒉皇桥橙跷窇郑侵腔酆陀赂?。因此,凡事不要血氣方剛、意氣用事,三思而后行,不但是一種自保的方法,也是一種很好的生存策略。
從客觀角度上來說,“進”固然重要,但“退”有時亦是方略。不是只有往前進才是最好的,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實為愚人。有道是:“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比绻钪腥巳硕寄転樗硕嘀胍恍?,都能相互退讓一步,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廣闊,而事業(yè)有成也是必然的。
⊙版權聲明:文章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