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可道
【原文】
道,可道,非常(恒)道。名,可名,非常(恒)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
我所說的“道”是可以用語言說明的,但不同于大家通常所認為的“道”;我取的這個名也是可以描述的,但不同于大家通常給事物的取名。
天下萬物還沒有名字的時候,那是天與地誕生時的情狀;當萬物有了名字,就是我們認識萬物的起點。
(因此),我們對萬物還沒有主觀認識的時候(即沒有取名的時候),我們只能去思考萬物創(chuàng)始的奇妙;只有在對萬物取名以后,有了主觀認識的,才可以觀察出事物的規(guī)律和聯(lián)系。
客觀認識(無欲)和主觀認識(有欲)這兩者,都是對事物不同的觀察方法,都非常幽深玄妙,玄妙又玄妙,這就是認識萬神奇奧妙的開始。
【注釋】
● 道可道,非常道
第一個“道”指的是老子將在《道德經(jīng)》一書中提出的作為特定概念的“道”;第二個“道”指言說之意;第三個道指的當時大家所常說的道,如道路、方法、原則等。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所說的道是可以用語言來說明的,但不是大家通常所說的道。
● 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個“名”,是指老子取“道”的這個名;第二個名是指說明之意;第三個名,是指當時大家通常取名的方法。通常大家取名都是給一個有形的、具體、熟悉的事物取名,而老子取“道”名卻是給一個無形、抽象的東西取的,所以兩者不同。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老子把給事物取名的那個時間點當作人們認識事物從無知到有知的臨界點,事物從創(chuàng)生時沒有名字到人們發(fā)現(xiàn)它之后并給它取名 ,老子認為這一段時間可以理解為事物處于無知的狀態(tài),可稱為“始”。等到大家對某種事物取了名字之后,開始有了具體指向,人們才會逐漸對它有了認知,事物就好像有了存在的生命,故稱之為“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欲:指人的主觀意念、感情色彩。徼:邊界,可理解為規(guī)律、聯(lián)系。
通常人們認識事的方法是:發(fā)現(xiàn)了某種未知的物體之后,先研究它的特性、規(guī)律、生存的環(huán)境及與其它事物的聯(lián)系等等,這時可稱為“無欲”的研究,觀察到的也是最接近它的客觀規(guī)律,這就是“觀其妙”;等到人們對事物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便會給它取一個名字,并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偏好對這個事物進行描述,于是這個事物就有了區(qū)別于其它事物的定義,這就是“徼”。
●此兩者
指的是“有欲”與“無欲”,是指認識事物的兩個過程和方法。
很多書都認為此兩者指的是“有”和“無”,這種理解通常是把第二句的“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斷成:“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蔽艺J為這種斷名是人為地把第一章復(fù)雜化,本章主要目的就是引出“道”的概念,并說明這種取“道”這個名的特殊性以及認識它的過程,并沒有引出“有”與“無”的概念,全書中也沒有把“有”與“無”作為特定概念進行描述(只是在第二章引出相對關(guān)系,并在全文使用,另在第十一章提出了有與無的關(guān)系)。
【總結(jié)】
本章主要是引入老子所有闡述的“道”的概念,并且說明這個“道”是不同于人們通常所說的“道”,即“道路”、“方法”等意思。接著又說明人們認識事物的的“有欲”和“無欲”的兩個過程,老子對“道”的認識已從“無欲”到了“有欲”的階段,而讀者還處于“無欲”的階段。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