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兩千多年以前,《詩經(jīng) 小雅》中就有:“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吳樹干、賴長揚將這兩句翻成現(xiàn)代語言:“惘惘登上北山去,采枸杞啊采枸杞”。由此可見,枸杞的生長與食用,淵源久矣。
《枸杞子的諸多傳說故事》
“世界枸杞在中國,中國枸杞在寧夏,寧夏枸杞甲天下”。由于寧夏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使寧夏所產(chǎn)枸杞優(yōu)于我國其他地區(qū)。《中國藥典》中規(guī)定:為寧夏枸杞方可入藥,入藥枸杞為寧夏枸杞干燥成熟果實,其功效為補腎、益精、保肝、明目。我國古代醫(yī)學典籍中也多處記載了枸杞的藥用價值。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久服枸杞能堅筋骨、耐寒暑,輕身不老,乃中藥中的上品”。
《本草綱目》中稱,“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中國是最早利用枸杞資源的國家,古代人類對于枸杞神奇作用的崇拜,為此書寫了很多的跟枸杞有關的故事。
王母娘娘得道成仙前,曾在昆侖山一帶以挖藥材為生。因他不圖錢財,把采來的草藥送給有病的窮人,而被仙人點化成仙,封為玉皇大帝的皇后,也就是王母娘娘。在天庭,王母娘娘不忘凡間的窮人,想到凡間點化一個傳藥治病的人代替自己,造福人間百姓。
有一天,王母娘娘扮成一個老太婆討飯到一個村落,他想圍觀的眾人說,誰要認她為娘,她可傳授識要采藥的本事。一時間,討飯老太婆能識百藥的消息便傳開了。不久,有一個商人找到討飯老太婆。這商人有自己的小算盤,他想學會了認藥,可以采藥治病,賣藥材,賺大錢。于是,他把老太婆接到了自己的家里,好衣好飯伺候著。但過了些日子,老太婆卻一直不提傳藥治病之事。一天,商人假惺惺地叫了一聲娘,問起傳藥之事,老太婆答道,我年老體衰,上不了山,需你背我上山。這商人心想,上昆侖山要幾十里路,我哪背得動。于是他找了幾個農(nóng)夫用轎子抬老太婆,可老太婆說,必須你親自背我,這樣我才傳本領給你。這商人那能吃得了這苦,心想這不是在整我嗎!商人大怒:“我白養(yǎng)活了你這么多日子,你想騙吃騙喝呀,滾你的吧!”老人也不發(fā)怒,冷笑一聲,換上自己的破衣裳,離開了商人的家,又開始沿街討飯。沒多久,又有財主找到了她,愿認她當娘。這財主心里盤算的是,若能讓老太婆傳授采藥的本事,采到名貴的人參和靈芝,把它們獻給權貴,弄個官當當豈不是件美事!于是,他把老太婆接到家,先是好吃好喝招待,可過了一個多月,仍不見老人傳藥,財主心里忍不住了,便又像商人一樣,把老人趕出了家門。
這樣,王母娘娘仍扮作要飯的,每走到一個地方,就會說出自己的心事,但是很多人把老人當做瘋子、騙子,誰也不愿認她為娘。最后,王母娘娘駕祥云來到寧夏地界。按下云頭,王母娘娘看到山河發(fā)洪水,一樵夫背著一老人過洪水漫過的石橋。王母娘娘一看,心想這不正是我要找的傳藥之人嗎!看見樵夫把老人背過橋后,王母娘娘又扮作討飯老太婆喊樵夫,請他也背自己過河。樵夫聽到喊話后,立即過河,把討飯老人也背過河。王母娘娘一看這樵夫如此善良,想把認藥本事傳給他,于是考驗樵夫,就說自己幾天沒吃飯了。樵夫又把老人扶到不遠的家里,噓寒問暖后,讓妻子端上飯菜。討飯老太婆吃了飯要走,兩口子攔住說:“這大熱天的,您上哪去啊?”當老人說還要去討飯時,善良的兩口子十分同情,勸她說:“您這把年紀了,討飯多不容易呀!要是不嫌我家窮,就在這住下,給我瞎老娘做個伴吧?”討飯老太婆遲疑了一下,然后點了點頭。
日子過得很快,轉眼過了半年。一天,討飯老太婆試探說:“老這樣住您家心里過意不去,還是讓我走吧?”樵夫急了:“您沒兒沒女,我把您認做干娘,這不挺好嗎?將來為您養(yǎng)老送終?!蓖跄改锬镄南脒@才是我要找的善良之人,將來定能把造福人間的圣果傳授下去。
又過了些日子,討飯老太婆突然對樵夫說:“孩子,你背我到龍泉山看看吧!”樵夫不明老人的心思,但還是愉快地答應了老人。他背著老人山坡下溝,跑東串西,累的汗流如雨,還不時和老人逗趣,老人自始至終很開心。于是,老人開始給樵夫傳授認藥采藥治病救人的本事。天天如此,樵夫識得了很多草藥,記住了治病的方法。
一天王母娘娘仍讓樵夫背著早早上了山,一輪紅日冉冉升起,王母娘娘對樵夫說:“我的使命已經(jīng)完成,今天就要離開你,我該上天庭了?!闭f著摘下自己的耳墜,連同自己平時拄的拐杖都給了樵夫,囑咐樵夫,回家后把拐杖插在你家的院子里,耳墜掛在拐杖上,就可以結出滿樹的紅果子,可治好你瞎娘的眼睛。你要造福百姓,切不可拿紅果子發(fā)財,去坑害百姓。說罷,化作一縷清風,上了天庭。
樵夫遵照老人之說,回到家后,把拐杖插在院子里,耳墜掛在拐杖上,就可結出滿樹的紅果子,后來樵夫改行行醫(yī)采藥,并把紅果子送給鄉(xiāng)親們。他一直牢記王母娘娘的話,真心實意為窮人送藥治病。
這就是枸杞的由來,所以枸杞又有“仙人杖”、“西王母杖”、“紅耳墜”之稱。
相傳戰(zhàn)國時,在秦國境內(nèi)黃河南岸,有一青年農(nóng)夫,乳名狗子,以農(nóng)耕為業(yè),娶妻杞氏,杞氏勤而賢惠,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奉養(yǎng)老母,倒也勉強度日。時秦吞并六國,傾國之男丁,拓疆征戰(zhàn),狗子被召戍邊。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狗子戍邊歸來,已是滿臉須發(fā)。路見家鄉(xiāng)正鬧饑荒,田園荒蕪,路人討吃,餓殍遍地,眾鄉(xiāng)鄰面帶菜色,孩子嗷嗷待哺,狗子甚為惶恐,不知老母與妻子現(xiàn)狀如何。到家,見老母發(fā)絲如銀,神采奕奕,妻子面色紅潤,不像路人饑餓之狀,甚為驚訝。謂妻曰:“路見鄉(xiāng)鄰皆饑,唯母與爾飽滿,何也?”妻對曰:“爾從軍后,吾終日勞作,勉為生計,去今之年,蝗災澇害,顆粒無收,吾采山間紅果與母充饑,方免其餓?!逼淠冈唬骸拔崛舴菭栂辈杉t果食之,命已殞矣!”狗子喜泣,對妻更為敬之。鄰人聞之,爭相采食,謂之“狗杞氏”。
后人發(fā)覺狗妻杞氏所采山間紅果有滋陰、補血、養(yǎng)肺、健胃之功效,民間醫(yī)生采之入藥,改其名為枸杞子。
北宋王懷隱在《太平圣惠方》載有這樣一個傳說:
一使者赴河西公干,見一個烏發(fā)紅顏少婦手持竹竿追打一八九十歲的老翁。使者心中不平,責問少婦:你為何打老人?少婦答曰:他是我的曾孫。使者大為驚奇,連忙追問究竟。原來,這個曾孫不遵循祖?zhèn)黟B(yǎng)生之道,不肯服用祖?zhèn)飨伤?,以致八九十歲就步履惟艱,鬢發(fā)斑白,故要責罰他。這位曾祖看起來面如少女,可實際已經(jīng)372歲了。這個傳說種的仙藥即是枸杞!
異人赤腳張
唐朝《保壽堂方》載地仙丹云:"昔有異人赤腳張,傳此方于猗氏縣一老人,服之壽百馀,行走如飛,發(fā)白反黑,齒落更生,陽事強健。此藥性平,常服能除邪熱,明目輕身。春采枸杞葉(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長壽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并陰干,用無灰酒浸一宿,曬露四十九晝夜,取日精月華之氣,待干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早晚各服一丸,以隔夜百沸湯下。"
長壽村
在山東蓬萊縣的南丘村,家家戶戶都種著枸杞樹,而且長壽的人較多,活到一百歲的老人就有數(shù)十個??h令得知此事稟告皇宮,皇帝得知,就叫人送匾,稱此村為“長壽村”。
書生與枸杞
相傳有一個體弱多病得書生,到終南山尋仙求道,在山中轉了好幾天,也沒有見到神仙蹤影。正在煩惱時,忽然見到一位年輕的女子正在痛罵責打一位年邁的婦人,便趕忙上前勸阻,并指責那年輕女子大逆不道行為。
那女子聽了,笑道:“你當她是我什么人?她是我的兒媳婦?!睍恍牛D問那老婦,老婦答道:“千真萬確,她是我的婆婆,今年92歲了,我是她第七個兒子的媳婦,今年快五十了。”書生看來看去,怎么也不像,隨后便追問緣由。那婆婆說:“我是一年四季以枸杞為生,春吃苗、夏吃花、秋吃果、冬吃根,越活越健旺,頭發(fā)也黑了,臉也光潤了,看上去如三四十歲。我那幾個兒媳婦照我說的常常吃枸杞,也都祛病延年。只有這個小兒媳婦好吃懶做,不光不吃枸杞,連素菜也不大吃,成天雞鴨魚肉,吃出這一身毛病?!睍犃诉@番言語,回到家里,多買枸杞服食,天長日久,百病消除,活到八十多歲。
百歲老人李青云
四川省二百五十歲老人李青云(民國十九年逝世)有一段自述:我一百三十九歲那年,還沒有遇到我的老師之前,我也能輕身、健步、看來有點功夫,于是便有人懷疑我是神仙、劍客。當時我只覺得好笑,我活了一百三十九歲而能健康如恒,那是因為我四十歲以后便能做到“不動心”,因而心常泰然,心泰而神寧,神寧而遠一切疾病,所以我既健康而又快樂。五十歲那年我入山采藥,遇見一位老者,彷佛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他在深山大巖之中健步如飛;我拔足飛奔卻也追不上他,過了一段時間又遇見他,于是我跪地向他求教,那位老者拿出一些野果給我,說是:我不過常吃這個東西而已。接來一看,原來是枸杞子。從此我一天吃三錢,久而身輕履健,走一百里路也不疲倦,而且氣力腳力都勝于常人。
枸杞養(yǎng)生坊的傳說
相傳西夏,有一男童,名曰杞子,父母早逝,體弱多病,鄰人無不為之擔憂。一日,偶翻父之遺書,名曰《枸杞祖?zhèn)髅胤健罚阶由院闷?,按其服之,?shù)日,面色紅潤,體魄有力,鄰人無不為之驚訝。至此,鄰里生病,皆找杞子,配以秘方,皆好……為謝杞子,眾人紛紛捐銀,于鄰街開一杞子養(yǎng)生坊。因其配方獨特,來人絡繹不絕。皇帝聞之,來此探訪,杞子配以秘方,服之,神采奕奕,,精神煥發(fā)。至此,杞坊聲名遠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