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小妞
01
談到閱讀,幾乎每一本、每一篇關于“如何閱讀”的書籍和文章里都會提到“重讀”的重要性,除了加強回憶外,更重要的是重讀可以溫故而知新。但我必須要承認一點:我不喜歡重讀。
一方面,時間精力有限,不想在一本書上耗費太多;另一方面,重讀時即便能有一些新發(fā)現,但無論如何也喪失了初讀時的新鮮和樂趣,使得閱讀不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更何況,如果抱著會二次閱讀、N次閱讀的想法,難免在首次閱讀時會不由自主的打點折扣,因為總覺得還有“下次”再好好讀這本書。
所以,我讀一本書時所持有的態(tài)度是:第一次即最后一次。除非特別喜歡某本書——比如《紅樓夢》,前后翻了5遍——主動愿意翻看第二次,否則一本書我?guī)缀醪粫_啟二次閱讀之旅。
但我又是個挺功利的人,“讀書圖個熱鬧、打發(fā)時間”這樣的事我不喜歡發(fā)生在閱讀中。不愿重復閱讀、又想最大可能地吸收書里的知識,這意味著:第一,在首次閱讀時,一定要做好筆記;第二,可以不重復閱讀,但一定要重溫筆記。
這篇文章主要針對第一點來談談自己的方法和心得,適合于那些不喜歡重復閱讀、希望通過首次閱讀就能最大化吸收書本知識的書蟲們。
02
做讀書筆記時常用的工具:
印象筆記、紙筆、便利貼、截圖工具、思維導圖(百度腦圖or Process on都行),這些是我閱讀時最常使用的幾種工具。沒有特別的偏好,使用哪幾種工具完全取決于書的版本——是電子版還是紙質版、及類型——是虛構類還是非虛構類書籍。
小說類閱讀
因為偶爾需要給一些公眾號、媒體寫書評,所以我讀小說的目的從來不只是為了enjoy其中,為了寫好書評記住故事內容、背誦經典片段對我而言特別重要。當然,輸出自己的想法將它變?yōu)闀u是終極目標。
通常,我會從人物、情節(jié)、語言三部分入手去解讀一本小說。
人物——如果小說中涉及到的人物比較多,我會在閱讀中嘗試理清人物關系,并描述出主要人物的特色、性格、功能,即用100字以內的篇幅給主要人物“畫一幅肖像”;如果涉及人物較少,則只需要做后一項工作即可。
故事情節(jié)——看完全書后我會憑借自己的語言和記憶把整個故事再描述一遍,當中有一些特別難忘的情節(jié)也會嘗試寫出來。通常會控制在300字以內。如果這本小說比較厚,比如20萬字以上,章節(jié)又劃分的比較細,我會把每一章或重點章節(jié)的內容描述出來,通讀完后再描述整本書的內容。
語言——摘抄金句是閱讀筆記里最基本的一項工作,除此之外,有一些特別好的段落、章節(jié)我也會記錄下來。能背誦的盡量背誦,有時犯懶或內容實在太長時,能做到復述出大意也行。不過要標記好原文頁碼,確保某天作為素材使用時是“原汁原味”。
閱讀小說我通常使用紙筆、便利貼和截圖工具比較多。紙筆——理清人物關系、“畫肖像”、復述內容、摘抄金句時使用;便利貼——主要用于紙質版小說,在遇到整段或篇幅較長的段落時貼在那一頁作為記號;截圖工具——也是為了摘錄篇幅較長的章節(jié)、段落,不過主要用于讀電子版小說時使用,截圖后可粘帖在印象筆記中查閱、背誦。
03
散文/雜文類閱讀
讀蔣勛《孤獨六講》、唐諾《閱讀的故事》、劉瑜《民主的細節(jié)》這類書時,我閱讀的目的首先是提煉觀點,其次是摘抄金句。散文/雜文類合集通常都比較精簡且易讀,所以沒什么特殊的閱讀方法,只需逐字逐句、按部就班、從頭到尾閱讀完全書即可。
閱讀這類書,我通常會在便利貼上寫下提煉出的觀點直接貼在重點書頁上。這樣做主要是使得提煉出的觀點不脫離上下文(因為觀點之后通常都跟著大段的論證)、便于更好理解。
散文/雜文類的閱讀有兩個細節(jié)需要注意:
1. “逐字逐句”讀很重要。因為你要掌握的不僅是那些觀點,更要明白這些觀點是如何被闡明、論證的,所以建議不要跳讀或略讀。
2. 提煉出作者的觀點后最好能寫出你對這個觀點的看法。比如,覺得很精辟?那它到底好在哪里?覺得有些牽強?那不合理的地方在哪里?或者你還見到過有哪些作家、學者寫過與之類似、相反的觀點?
總之,你得把作者的觀點做一些“處理”,要么相關聯、要么相對性、要么能說出一點自己的見解。如此,才算你真正理解了這個觀點。
04
工具/方法論類書籍閱讀
讀這類書最終目的是為了收獲知識。當然,如果你和我一樣因為需要寫稿而去閱讀,那除了收獲知識外,我還會在閱讀中特別留意學習文章結構。
我會從目錄、內容和總結三部分去解讀這類書。
目錄——會連看三遍,一方面是了解主要內容;另一方面,嘗試理解作者為什么用這樣的結構去寫這本書(這一點主要是寫稿需要)。
內容——和閱讀散文/雜文的部分方法類似,主要是提煉知識點并且弄明白作者是如何論證的。除此之外,這類書通常每一章就是在解答一個問題,每一章里會包含幾個小標題,我會去分析每個小標題之間的內在聯系。主要是為了弄清楚作者在解答某一問題時通常會從哪些角度入手。
總結——通常這類書在每章結束后作者會總結出“本章要點”,所以我不會特別再去刻意總結一遍,通常我只會在作者總結好的基礎上去補充一些自認為有用的要點。如果作者沒有總結“本章要點”,我會自行總結。
閱讀工具/方法論類的書籍時,涉及提煉觀點時我習慣用思維導圖,涉及結構分析時我習慣用紙筆畫圖或寫分析。
在這里有三個細節(jié)需要注意:
1. 在閱讀過程中如果覺得觀點論證的很勉強或不理解一定要記得標問號,然后去查閱相關的文獻、經典書籍去解疑。工具/方法論類書現在也是良莠參差,所以一定不要抱著全盤接受的心態(tài)去閱讀。
2. 文中提到的書籍、引用的論文可以記錄下來,作為擴展閱讀。
3. 背誦經典案例或故事。這類書的作者喜歡在論證過程中列舉大量案例或故事,覺得不錯的最好記錄下來,自己寫稿時可作為素材使用。
最后,想對“寫書評”這個問題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很多“如何閱讀”的書籍、文章中都會鼓勵大家在讀完一本書后去寫書評(不是指寫稿),認為只有這樣才算是把一本書真正“化為己用”,而非只是做了簡單的信息收集或記憶儲存。我覺得寫書評完全看個人喜好吧,它和“化為己用”之間并無必然聯系。如果你能做好讀書筆記,定期重溫筆記,并知道書里的觀點、論證方法、故事或金句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最合適,那這本書你就已經吸收了。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