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子:助人技術(shù)私房課內(nèi)測結(jié)束后,同學們自發(fā)組建了同輩督導團體。為支持同學們的同輩督導團體活動,我邀請到有這方面經(jīng)驗的親學妹呂仁慧,合寫了這篇文章,再給助人技術(shù)私房課的同學們加一個彩蛋。
正文開始前,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歌子的這位學霸學妹:
呂仁慧
北京林業(yè)大學心理學本科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
香港大學社工博士在讀
同輩督導和專業(yè)督導有何不同?
兩者的功能上相似,都是幫助受督者更有效得服務個案,為其提供支持,并促進TA的職業(yè)發(fā)展。不同主要集中在督導關(guān)系里的權(quán)力分布。專業(yè)督導里,督導通常比受督者更有經(jīng)驗,在行業(yè)/機構(gòu)里地位更高,并有權(quán)力對受督者進行單方向的正式評估,其評估可能影響受督者是否能畢業(yè)、入駐某個平臺或系統(tǒng)。
同輩督導中,沒有正式的評股過程,反饋是相互的,成員間在咨詢經(jīng)驗、行業(yè)地位里的差別專業(yè)督導里小,所以關(guān)系相對平等,受督者是否采納督導意見的自主性更大。
很贊同Benshoff (2001)對于同輩督導的描述:
同輩督導為何有效?
1.自我督導
大家在聽自己的咨詢錄音、做逐字稿時,是不是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自己在咨詢中忽略掉的信息?這其實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作用,當沒有咨詢進行當下的壓力時,我們能覺察到的信息自然會變多,同輩督導和自我督導都利用了這一點,所以同輩督導也能幫助咨詢師提高自我督導的水平。
2.替代學習
如果你參加過任何的團體督導或工作坊,就會發(fā)現(xiàn)除了從講師、督導的分享內(nèi)容里獲益外,你也從同學的分享、小組角色扮演里學到了很多,這就是替代學習(Vicarious learning)-讓同輩團體督導起效的第二個因素。當個體暴露在多元的觀點下,思路自然會打開。
3.同輩支持
另外,當我們遇到有挑戰(zhàn)的個案,在咨詢師成長的路上受挫,或者出現(xiàn)強烈的反移情時,能被同伴傾聽、看見、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新手咨詢師剛開始接咨詢的時都會比較緊張,這時督導說“我自己剛開始做咨詢那會兒也很緊張”和另一位同伴說“我也很緊張”,效果是不一樣的。
相較專業(yè)督導,同輩督導有何優(yōu)勢?
優(yōu)勢一:更經(jīng)濟
目前國內(nèi)的專業(yè)督導資源嚴重匱乏,有名的督導,專業(yè)過硬,但是貴,還幾乎沒有檔期;而受過專業(yè)督導訓練,價格可承受,還有檔期的督導,也不多,要碰上多少也要靠運氣。這時候同輩督導就是一個經(jīng)濟、可操作的補充。如果資源有限,我們建議大家一對一專業(yè)督導+同輩團體督導,實在沒辦法,也爭取一對一同輩督導+專業(yè)的團體督導。在職業(yè)成長初中期,一對一的督導很必要。
優(yōu)勢二:更平等
同輩督導較平等的關(guān)系,也會使督導的場域更加親和,如果咨詢師在和專業(yè)督導的關(guān)系里遇到了挑戰(zhàn),可以在同輩督導里獲取支持,而成員間交流選擇督導、個人體驗師的經(jīng)驗,整合各自的轉(zhuǎn)介資源,是同輩團體督導里特有的機會。
歌子在做最后一年的全職實習,一起實習的還有另外3名博士候選人,在學期初選督導時,我們4人就聚在一起討論各自對督導的排名;在督導里被誤解時,也會向同伴傾訴,然后大家給彼此打氣,一起想回應的方法。
優(yōu)勢三:歸屬感強
同輩團體督導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建立一個咨詢師同輩支持系統(tǒng),增加歸屬感。心理咨詢師成長的周期很長,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獨自一人面對,很容易耗竭,和同行一起抱團前行,相互支持,“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span>
歌子所在的特拉華大學咨詢中心,有執(zhí)業(yè)心理學家在私人執(zhí)業(yè)一陣后,回來做全職員工。美國的私人執(zhí)業(yè),就算幾人共享診所,也是各忙各,久了很容易感到孤立,與機構(gòu)里每周開會,隨時可以找同事商洽的經(jīng)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為什么有人會放棄收入較高、時間較自由的私人執(zhí)業(yè)的原因。
在咨詢師職業(yè)成長初中期,同輩督導要配合專業(yè)督導進行,但成為成熟咨詢師、督導后,同輩督導可能就是主要支持的來源了。
同輩團體督導有哪些模式?
參考資料里,介紹了同輩團體督導的不同模式,我們綜合各個模式,歸納出建立同輩團體督導需要考慮的5個維度:
1.是否有人主持?
有的同輩團體督導是成員輪流主持,有的由固定的成員主持,有的沒有指定的主持人。歌子在賓大咨詢中心實踐時,每周的案例討論列會由固定的兩名成員主持,但每個月會換人;而現(xiàn)在每兩周和一起實習的伙伴吃午飯(intern process lunch),則沒有人主持,但默認以每人輪流分享近況開頭,剩余的時間分配給當周更有需求獲得支持的同伴。
2.是否規(guī)律得會面?
說到同輩團體督導,大家第一反可能是定期會面的形式。其實非定期會面的同輩團體督導也很重要,因為它可以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比如遇到高危個案,倫理困境時,為你提供支持。
升級后的倫理學霸咨詢師同輩支持社群這兩個功能都有,既有定期的會診、同輩支持活動,也為成員提供一個隨時和同行討論倫理、職業(yè)發(fā)展議題的平臺。為保證社群為大家提供高質(zhì)量的同輩支持,成員在繳納年費外,還需同意實名、認同群規(guī),并完成相應的補課及作業(yè)后才能入群,還設置了淘汰機制,保證社群的活躍度。
3. 是否封閉?
建立任何團體,都要考慮團體是否封閉,何時封閉,何時開放的問題。當團體開放時,向新成員做知情同意的工作,十分必要。
4. 成員同質(zhì)化的程度?
比如是否吸納不同取向的咨詢師?是否把新手咨詢師和較有經(jīng)驗的咨詢師放在一個團體里?等等。過于同質(zhì)化的團體,會減少替代學習的機會,但較易穩(wěn)定;多元的團體有更多打開視角的機會,但發(fā)生沖突的可能性也更高,需要找到一個平衡。
5.是否只討論個案?
團體督導有不同的深度,最簡單粗暴的就是大家湊在一起做個案概念化、給報個案的咨詢師建議;稍微深一點的,會請成員分享自己聽個案報告/錄音時的感受,也觸及來訪者和咨詢師的移情、反移情;再深一點,會觸碰咨詢師相關(guān)個人議題對個案的影響,為咨詢師提供有關(guān)人際互動模式的反饋。
同輩團體督導也可以不限于個案討論,咨詢師職業(yè)發(fā)展、對某個議題(如情欲移情)集中討論,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難獲,甚至簡單的交流生活的現(xiàn)況,都能為咨詢師提供支持。
同輩團體督導的知情同意怎么做?
上文5個維度排列組合,為同輩團體督導帶來了很多模式,同輩團體督導建立初期,最重要的就是成員們花足夠的時間來進行知情同意,決定本團體的督導目標、督導模式、以及團體規(guī)則,這也是逐步建立團體安全感的過程。
1.督導目標
仁慧參與建立的林大同輩咨詢督導小組,第一次會面時,每人除了自我介紹,分享咨詢中遇到的困境,還交流了各自希望從同輩督導有何收獲,以及自己理想的同輩督導。大家通過討論,達成了可行的督導目標,之后每次會面結(jié)束時,會回顧是否達成目標,有哪些阻礙因素,是否需要調(diào)整目標。
2.督導模式
林大同輩咨詢督導小組采用了精神分析團體督導模式。不管采用什么模式,在開頭和結(jié)尾階段設立成員輪流check-in的環(huán)節(jié),很重要。林大小組專門留出前三十分鐘供成員分享近況,收尾時,也會留出至少10分鐘,對本次小組的過程進行反思。如果團體設立了主持人,由主持人把控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維護秩序,每次督導后,要做相應的記錄。
3.團體設置
同輩團體督導同樣需遵循精神衛(wèi)生法和心理咨詢倫理。商討制定團體設置時,需要細化如何遵守保密原則,對出勤率、遲到、退出做相應的設置,并細化成員的義務,商定如何處理違反團體設置的現(xiàn)象。
以上三點都達成一致后,需要制作一份書面的知情同意書,全員簽署。進入歌子心理后臺,回復“同輩督導”,獲得仁慧和歌子編寫的同輩團體督導知情同意書。
知情同意重在討論、達成一致的過程,而不是書面簽字,有的團體可能要好幾次會面后,才能初步達成一致,這是磨刀不負砍柴功的重要過程,要給足時間。
進入歌子心理后臺,回復“同輩督導”,獲得仁慧和歌子編寫的同輩團體督導知情同意書。
如何應對同輩團體督導里的挑戰(zhàn)?
任何一個團體,都存在動力關(guān)系。同輩團體督導里,可能出現(xiàn)小團體,潛規(guī)則,涌現(xiàn)出“小組領(lǐng)導”的角色。也總有時刻,團體會變得“更緊張”,比如出現(xiàn)了“平行關(guān)系”,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或是成員感到被評價。
這樣的挑戰(zhàn),也是機遇。林大同輩咨詢督導小組在知情同意階段,明確討論了建設性表達的方法,強調(diào)談“我”的感受,而非評價“你”的行為。比如,“你這樣說的時候,我感到有些委屈,因為來訪者的實際情況是…”,而不是“你根本不了解情況!”。也強調(diào)少用評判性語言“你這里的處理有問題,有聽懂來訪者在說什么”,而是說“我感覺你盡力在理解來訪者,當我聽到你的描述時,我感覺來訪者想表達…”。
另外,請一個專業(yè)督導做后援,在團體遇到比較大的挑戰(zhàn)時提供支持,是不錯的選擇。助人技術(shù)私房課同學們的同輩督導小組,就請到了歌子做后援。而歌子也建立了倫理學霸咨詢師同輩支持社群,邀請你加入。
參考資料
Benshoff, J. M. (2001) ‘Peer consultation as a form of supervision’, Reading for Child and
Youth Care Workers, 31,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www.cyc-net.org/cyc-onlune/cycol-
0801-supervision.html.
Golia, G. M., & McGovern, A. R. (2013). If you save me, I'll save you: the power of peer supervision in clinical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45(2), 634-650.
魯小華, 樊富珉, 田寶偉, & 牛勇. (2014). 朋輩循環(huán)支持法在心理咨詢師團體督導中的應用. 心理技術(shù)與應用, (3), 3-5.
Remley Jr, T. P., Benshoff, J. M., & Mowbray, C. A. (1987). A proposed model for peer supervision. Counselor 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 27(1), 53-60.
Yeh, C. J., Chang, T., Chiang, L., Drost, C. M., Spelliscy, D., Carter, R. T., & Chang, Y. (2008). Development, content, process and outcome of an online peer supervision group for counselor traine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4(6), 2889-2903.
大家在組建同輩團體督導的過程中,有什么心得和疑問,請留言告訴我們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