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晚年,極為寵幸張易之、張昌宗兄弟。
二張“年少、美姿容、善音律”,日夜陪伴武后,仗勢專權(quán),囂張跋扈。
武后寵愛二張,不僅為肉身之欲,更重要的是確保權(quán)力上的絕對安全。
武后懷疑一切,對所有在意的人和事,暗中監(jiān)視,這些男寵可以作為耳目和爪牙。
以及,男寵與宦官一樣,無寸功而居高位,一日幸進(jìn),毫無根基。
唯一能依仗便只有君王,于是會付出百分百的忠誠。
武后愈發(fā)病重,二張開始算計后路,謀求政變,糾集黨羽引為救援。
這群人的保密工作做得并不好,弄得路人皆知,都城的十字路口貼滿了匿名信,說張易之兄弟陰謀反叛。
武后聽了,毫無反應(yīng)。
有人到武后面前實名舉報,武后讓有司審理,結(jié)論是按例當(dāng)斬,武后不予同意。
二張的確沒有被清算,依舊圣眷正濃,但舉報二張的人也沒有被構(gòu)陷,全身而退。
大家感覺到了風(fēng)向的轉(zhuǎn)換,于是攻擊二張的人越來越多。
二張的壓力驟增,也加快了謀逆的步伐。
武后其時一直在思考一件很重要的問題,她的帝位該傳給誰,李氏還是武氏?
問到了狄仁杰,狄相說,姑侄之與母子孰親?
立子,千秋萬歲配食太廟。立侄?從來沒有聽說過誰將姑姑祭拜于家廟。
武后聽從了,將廬陵王李顯接到身邊,重新立為太子。
接著,又延伸出另一個問題,身死后,李氏與武氏該如何相處。
武后竭力去緩解李武間的矛盾,她將李氏與武氏大肆聯(lián)姻,還讓他們立下誓言,“李武不得互相戕害”。
誓言從來都是脆弱的,還需要利益來勉力維系。
武后有預(yù)謀的極度寵幸下,姑息養(yǎng)成了大奸,飛揚跋扈的二張成為眾矢之的。
于是,在共同的敵人面前,李氏與武氏放下了成見。
公元705年春天,武后垂危。
宰相張柬之、桓彥范等五人決心除掉二張,行動之前,他們說服了羽林衛(wèi)。
接著將計謀密報給太子,太子表示同意。
眾人帶著太子來到玄武門,破門進(jìn)入禁宮,迎面撞見張易之、張昌宗,斬殺之。
同時逮捕二張黨羽,全數(shù)誅殺。
武后聽見喧鬧,問,作亂的是誰?
張柬之答道,二張謀反,臣等奉太子命令已經(jīng)誅滅。
武后說,既然已經(jīng)伏法,太子可以返回東宮了。
桓彥范答道,天下思唐太久,太子已然成人,陛下可以歸政了。
大勢所趨,武后下了詔書,將皇位傳給太子李顯,唐中宗重新登位。
二張被誅殺后,有人說,斬草要除根,事情還沒有辦完,還有奸邪沒有除盡。
說的是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等人。
張柬之認(rèn)為,元兇誅滅,其他人不過是案板上的肉,可以肆意宰割,不需殺戮過多。
張柬之一則低估了武三思們的能力,二來希望由中宗懲戒他們,以樹立新君的威望。
中宗柔弱寡斷,不僅不殺武三思,還將女兒嫁入武氏,結(jié)為兒女親家。
當(dāng)年武后讓李武二家在明堂發(fā)誓,永生結(jié)好,看來已經(jīng)入了中宗的心意。
起初,中宗被廢,遷往房陵,吃盡了苦頭。
妃子韋氏不離不棄,悉心照顧。
中宗每日擔(dān)驚受怕,聽到馬蹄聲響,便想著是賜死的詔書來了。
實在熬不住,準(zhǔn)備自殺一了百了,韋后攔住說,福禍難預(yù)測,為什么要著急自殺呢?
中宗大為感動,許下諾言,他日若是起復(fù),必然一切隨你所愿。
等到中宗復(fù)位后,果然對韋后千依百順。
韋后開始頻繁干政,儼然第二個武則天。
中宗納上官儀孫女上官婉兒為婕妤,上官婉兒才大,皇帝指派其負(fù)責(zé)起草詔書,掌理宮禁權(quán)柄。
武三思與上官婉兒私通,上官婉兒將武三思引見給韋后,武三思又與韋后私通。
宮廷內(nèi)外勾連在一起,各取所需,武氏因此起復(fù)。
武三思接著出手對付神龍政變的各位大臣,或殺或貶或遷,悉數(shù)驅(qū)離中樞。
廟堂之中,充斥著韋后外戚和武氏黨羽。
韋后生了一男四女,兒子是懿德太子李重潤。
張氏兄弟勢大時,在武后面前誣陷李重潤,武后盛怒之下,杖殺李重潤。
中宗繼位后,立衛(wèi)王李重俊為太子。
李重俊不是韋后的親生子,被韋后各自嫌棄,繼而被武三思和上官婕妤等人忌恨。
大家一起天天在中宗耳邊念叨,建議廢除太子。
太子郁悶得不行,決定放手一搏。
這年秋天,太子偽造中宗詔令,召集了三百羽林軍,沖進(jìn)武三思家里,斬殺武三思父子,屠盡其黨羽。
接著從肅章門奪關(guān)攻入宮禁,喊著要誅殺上官婕妤。
皇帝惶恐之中,跟著韋后、上官婕妤,一起跑上玄武城樓躲避。
太子帶著三百鐵騎沖到玄武門下時,防守方只有一百騎兵。
上官婕妤跟皇帝說,看太子這個架勢,是想先殺了我,然后是韋后,最后要弒君啊。
皇帝站在城樓直面太子,太子卻慫了,不敢進(jìn)攻。
麾下本來殺紅了眼,太子一聲令下,沖上城門砍了皇帝,立下迎立之大功。
太子猶猶豫豫,跟隨者們熱血冷卻了,也慢慢清醒起來。
皇帝倚在欄桿上喊話,你們都是我的宿衛(wèi),為什么要造反啊。
只要你們現(xiàn)在放下武器,殺掉謀反的人,我既往不咎,還會賜給你們富貴。
于是,造反者反水了,太子落荒而逃,途中被手下斬首。
中宗將太子首級進(jìn)獻(xiàn)于太廟,祭奠武氏父子,太子同黨全數(shù)處死。
太子被滅,韋后們又將目光望向了相王李旦。
李旦是中宗李顯的親弟弟,武后初次廢除中宗,曾立李旦為皇帝,李旦后來乖巧地讓位給母親,故而茍且性命至今。
韋后審理太子謀反時,故意牽扯到了李旦。
有人幫忙辯解說,相王當(dāng)初是皇太子時,哭著請求武后將皇位傳給陛下,幾天不飲不食,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如果他想謀反,為什么當(dāng)時要力挺陛下?。?!
而且陛下的一個親生兒子造反,另一個兒子因為過錯流放,身邊只剩下一個親弟弟了,不能再骨肉相殘了。
中宗聽進(jìn)去了,保下了弟弟。
早些時,已經(jīng)有人向皇帝告密,說韋后與武三思私通。
皇帝捂著耳朵,不聽不聽,假裝不知道。
接著,又有人說,韋后要造反了。
皇帝還是不理,韋后將告發(fā)者杖死。
人們繼續(xù)上書,述說韋后家族勢力強大,圖謀不軌。
皇帝把上書者叫進(jìn)宮,當(dāng)面問詢,上書者慷概陳詞,神色激動。
皇帝聽完,默默不語。
后黨將上書者直接摔死在宮殿前石頭上,皇帝聽說了,凝著眉頭悶悶不樂,依舊沒有追究。
眼見皇帝動了猜疑,韋后怕了,跟安樂公主一起,在中宗的面餅里下了毒。
妻子與女兒合謀,害死了自己的丈夫和父親。
韋后迫不及待地將5歲的李重茂推到了帝位,開始臨朝攝政。
為了掩人耳目,又將相王李旦擺在臺前,一起參政。
韋后的黨羽不停地勸說,要韋后沿襲武則天的步伐,趕緊稱帝。
韋后面前的阻礙,只剩下相王李旦,以及太平公主。
李旦跟哥哥中宗一樣,性情柔弱寬和。
太平公主卻是個狠角色,高宗與武則天的女兒,多謀善斷,頗似乃母。
李旦也有個厲害的兒子,臨淄王李隆基。
李隆基如同高平陵事變前的司馬師,陰養(yǎng)了無數(shù)死士。
與宮中禁衛(wèi)萬騎兵中豪杰之士都有深交,有一群死不旋踵的親信。
他決心誅殺韋后集團(tuán),不讓大唐江山再次落入異姓手中。
年輕的臨淄王得到幾位重要盟友的支持,姑姑太平公主、兵部侍郎崔日用,以及駐守宮門的羽林軍將領(lǐng)等。
有人建議要不要把政變這事告訴父親,相王李旦。
李隆基說,不要跟他說,我們做這事是為了大唐江山,事成了福分歸于父王。事敗了,犧牲算我的。
如果跟父王說了,他同意了,就等于父王也參與這件危險的事情。
如果他不同意,那就麻煩了,會影響士氣。
行事那晚,二鼓時分,夜空中流星散落如雪。
“天意如同星隕,時機不可錯過!”
李隆基們沖入禁宮,呼喊道,韋氏毒殺先帝,今夜共同誅殺韋氏家族之人。
韋后倉惶逃去,一飛騎將其斬首。
安樂公主正在畫眉,士兵闖入殺死,手中仍攢緊眉筆。
安樂公主駙馬武延秀被斬于肅章門外,韋后集團(tuán)自此土崩瓦解。
次日勝局已定,李隆基這才將事由告知父親李旦。
父親流著眼淚對兒子說,全靠你,大唐社稷才得以保全。
三日后,李旦登上帝位,是為唐睿宗。
唐睿宗準(zhǔn)備冊立太子,按照慣例,應(yīng)該立嫡長子宋王李成器。
但三郎李隆基剛立下不世功勞,不立他則不合于情理。
李成器推辭說,國家安寧當(dāng)立長子,國家危難則應(yīng)把有功勞的人立為太子。
如果立太子這事違背了實際情況,就會讓天下人寒心失望。
我是誠心誠意地將太子位子讓與三弟的,寧死也不敢位居其上。
玄武門血跡未干,殷鑒不遠(yuǎn),李成器可不想變成第二個李建成。
李成器接連幾天,都流著眼淚跟皇帝嘮叨,大臣們也紛紛上表,說應(yīng)當(dāng)立平王為太子。
李隆基固辭,但不好使,皇帝下詔將李隆基立為太子。
另一位功臣,太平公主同樣受賞極封,權(quán)勢愈加顯赫。
國家大小事兒,睿宗都會聽從她的意見。
宰相們匯報事情,皇帝也會問,跟太平公主商議了么。
頓了頓,又問,跟太子商議過了么?
皇帝試圖在太子和太平公主之間尋找一種平衡,不期望得罪任何一方。
太子李隆基年紀(jì)不過25歲,姑姑歷經(jīng)三朝,有著巨大的心理優(yōu)勢。
太平公主看不上他,又擔(dān)心他年紀(jì)再大些,更加控制不住。
于是,散布流言,說太子不是皇帝親生兒子。
日常在宰相們之間撩撥,暗示改立太子的主張。
大臣們面面相覷,又來了啊,咱們大唐什么時候才有個消停。
某日,天上出現(xiàn)彗星。
太平公主跟皇帝說,天現(xiàn)異象,意味著除舊布新,皇太子當(dāng)即皇帝之位。
公主以為君王都戀位,故而來挑撥父子。
沒想到皇帝直接說,那正好,我把位子給我兒子。
太平公主沒想到皇帝會如此理解這句話,趕緊發(fā)動群臣阻諫。
皇帝說,我當(dāng)初勸過中宗禪位,現(xiàn)在輪到我了,有什么不可以的?
太子淚流滿面地進(jìn)宮勸諫,皇帝說,一定要等我死了,你才肯繼承皇位么?
那好,我現(xiàn)在死給你看!
太子沒辦法,只得答應(yīng)。
三郎李隆基繼位,是為唐玄宗,尊唐睿宗為太上皇。
走到這里,玄宗依舊沒有占據(jù)上風(fēng)。
朝廷里七個宰相,有五個是太平公主的人。
玄宗是名義上的皇帝,公主滿朝根基,雙方打成了平手。
公主首先沉不住氣,準(zhǔn)備政變,廢掉玄宗。
選定了七月初四發(fā)動叛亂,羽林軍突襲武德殿,劫持皇帝,眾心腹南牙起兵,以作外應(yīng)。
玄宗在公主身邊的密探,將信息傳回了皇宮。
事已至此,只能兵戎相見了。
七月初三,皇帝帶人血洗了太平公主的黨羽。
太平公主被賜死家中,兒子以及親信幾乎屠盡。
翌日,太上皇下詔,我一心養(yǎng)老,所有政令都?xì)w皇帝。
公元713年七月初六,唐玄宗駕臨承天門樓,大赦天下。
直到此時,玄宗才長吁了一口氣。
武后歸政至今,八年時間內(nèi),皇宮無數(shù)的陰謀政變,誅殺屠戮,血跡斑駁。
玄宗上位后,結(jié)束了多年的廟堂動蕩,政權(quán)終于歸一。
大唐翻開了新的一頁,開啟了長達(dá)四十余年的繁榮盛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