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是黨和國家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確保教育工作正確價值方向的重要舉措。我國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學校突出教師宣誓制度以及每周一次的集中政治理論和教育理論學習,全面加強課程建設目的觀教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力構筑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課程機制。
(二)面向全體學生
不同學生個體之間在知識、能力和品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是事實。我們應該承認這種差異,但我們更應該尊重這種差異,看到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性與可塑性,相信通過我們的課程建設可以為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發(fā)展通道,助力每個學生實現(xiàn)發(fā)展的最大化。我們的課程不能只為少數(shù)學生服務,而要面向全體學生。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學校的課程建設就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鮮明的育人導向,聚焦“核心素養(yǎng)”,加強學生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育,致力于讓學生成為既有理性又有德性的“完整的人”,既有知識又有能力的“有為的人”,“三大修煉”(規(guī)則意識、處世準則、立身原則)、“三商指數(shù)”(智商、情商、魂商)和“三自能力”(自主、自學、自治)均衡高位發(fā)展的靈魂高貴的人,為他們將來成為社會各行業(yè)各領域中的成功者、有影響力者和領跑者而奠基。
(一)精細落實的國家課程
學校把課堂作為落實國家課程的主陣地,構建并推行“四有五環(huán)節(jié)”高效課堂模式,精細落實國家課程。
“四有”,就是在我們的課前備課、教學過程和課后反思中,必須具有四個教學理念。一是眼里有學生,二是心中有目標,三是課堂有活力,四是訓練有遷移。
“五環(huán)節(jié)”,就是在課堂中必須具有的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即情境導入、提出問題(任務、目標)、組織閱讀(自學)、當堂訓練、歸納拓展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二)精準融合的銜接課程
初高中銜接課程。以學校成功申報的江蘇省中學理科“拓展性”實驗課程基地為依托,積極開展初高中六年一貫制課程改革試點。對試點學校初高中總共六年的課程進行整體設計與優(yōu)化,確保初高中課程內(nèi)容形成有機銜接,精準融合,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大中銜接課程。通過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合作,選派優(yōu)秀教師參加大學先修課程教學培訓,在中學及相關大學共同為學生推出美學、中國文學史、外國文學、基礎數(shù)論、數(shù)學建模、高等代數(shù)基礎、微分幾何、力學、光學、化學原理、世界歷史、人文地理、普通天文學、心理學、生命科學、宏觀經(jīng)濟學、人工智能等先修課程,為學生將來大學專業(yè)選擇和人生規(guī)劃奠定基礎。
中外銜接課程。高中階段應加快課程改革,適當引進優(yōu)質國際課程,加強高質量的中外合作辦學,推進高中課程的多元融合,滿足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學校先后同美國、加拿大、德國、意大利等國家的優(yōu)質中學合作,融合托福、SAT考試等開設預備課程,并整體引進美國HHU課程和AP課程,致力于把學生培養(yǎng)成既有崇高人格又有杰出才能,既有傳統(tǒng)精神又有國際視野,既有報國之志又有創(chuàng)新本領的人。
(三)精品開發(fā)的校本課程
價值類課程。價值類課程的目標就是要突出學生價值定位、“三觀”形成和人格健全,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學校開設的價值類課程主要包括德育課程(生涯規(guī)劃、愛國教育、公民教育、國防教育等)、審美課程(與校長對話、與名家對話、經(jīng)典影院等)、勞動課程(家務勞動、生產(chǎn)勞動、公益勞動等)。
學術類課程。學術類課程的目標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人才,讓學有所長的學生有更多發(fā)揮自己特長的機會。學校開設的學術類課程主要包括學科奧賽課程(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社科課程(文、史、哲、商)和學科前沿課程(量子力學、人工智能)等。
拓展類課程。學校開設的拓展類課程主要有文史課程(中國古建筑的發(fā)展史、美國文化與社會漫談、英語美文閱讀與欣賞等)、理工課程(理化生課外實驗拓展、理化生數(shù)字化實驗拓展、數(shù)字科學家等)和藝體課程(合唱、器樂、課間音樂、播音與主持、京劇藝術欣賞等)。
技能類課程。技能類課程的目標是突出未來生活和工作中必須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拓展知識的應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學校開設的技能類課程主要有汽車模擬駕駛、廚藝、植物組織培養(yǎng)等。
(一)高效益的管理機制
江蘇省海門中學一方面積極爭取當?shù)匦姓块T的支持,海門市委市政府專門出臺了《關于推動江蘇省海門中學省高品質示范高中建設的實施意見》,對學校的課程實施給予政策上的保障。另一方面,學校成立課程改革領導小組、課程改革辦公室和學術指導委員會,全面指導、推進學校課程實施,先后制定了國家課程精細落實制度、銜接課程精準融合制度、校本課程精品開發(fā)制度和課程改革考核獎勵辦法等。
在課程評價上,則突出發(fā)展功能和方式的多元性,為學生成長提供了科學的導向。如在學生社團評價中,有星級評選,每個學期末根據(jù)社團活動的過程記錄、展示質量、指導教師評價,評選出三、四、五星級社團進行公開表彰;有活動成果階段性展示展評,每個學期以年級為單位進行一次社團成果匯報,內(nèi)容包括手工、勞技、科技作品、調(diào)查報告、研究性學習小論文、成果集中匯報展演等。
(二)高標準的物資保障
學校課程實施場所有優(yōu)質保障,除高標準建設的數(shù)字化教室外,省級課程基地、創(chuàng)客中心、實驗樓、電教樓、文體中心等場所硬件設施設備能充分滿足課程實施的需要。如在吉兆樓配備了機器人實驗室、模擬駕駛室、自主開發(fā)實驗室、物理化學模型室;在點津樓配備了理化拓展性實驗室、生物標本館;在元智科學樓配備了理科數(shù)字化實驗室、數(shù)學建模室、信息工程實驗室、科學探究實驗室;在尚雅樓配備了器樂室、舞蹈房、畫室等。
(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江蘇省海門中學以“打造名師為主導、優(yōu)師為主體、能師為主基的有共同價值觀的教師團隊”為發(fā)展目標,以“敬業(yè)、和諧、研究、創(chuàng)新”為文化引領,堅持教師業(yè)務學習制度,每周三晚上兩個小時,共讀時政和教育理論書籍;每年舉辦教學“百花獎”全國展示活動,以賽促研,以賽提能;每年實施教師校本培訓,涵蓋師德、課程建設、備課研究、課堂教學、科研、信息技術等內(nèi)容;每年選派90%以上教師外出聽課或上課或講學,其中,每年有10名左右的教師赴國外進修考察學習。
高品質示范高中“三三三”課程范式構建
作者:石鑫
石鑫,江蘇省海門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刊于《江蘇教育》教育管理2020年第7期
《江蘇教育》教育管理
2020年第7期
視 點
1 讓教育懲戒真正促進學生發(fā)展/管曉蓉
專題
再論集團化辦學
7 集團化辦學的體系重構/王俊
12 學校治理視閾下集團化辦學的困境與超越
——基于緊密型教育集團的思考/劉瑋
18 區(qū)域集團化辦學的形態(tài)嬗變及其內(nèi)蘊重構
——以廣州市越秀區(qū)集團化辦學實踐為例/許昌良
22 “聯(lián)”動發(fā)展“盟”力無限
——浙江省義烏市繡湖小學教育聯(lián)盟辦學的實踐探索/朱向陽
局長論壇
25 教育要實現(xiàn)四個“超越”/杭永寶
教育研究
27 全科深度閱讀: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重要路徑/王曉蕓 吳健
教育觀察
30 本真透視:再論校園文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
——基于對L 市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情況的調(diào)研/畢玉宣 李立飛
管理智慧
33 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成長
——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項目化的思考/李金梅
36 “澄心立美”課程的校本化實踐探索/解自忠
38 以“信念教育”促進學生“文化養(yǎng)成”/盧義剛 鄭壽寶 陳文
40 建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新樣態(tài)/詹發(fā)云 丁峰
43 活化空間:把學校融在創(chuàng)意里/徐雪晶
45 轉變教師觀念落實立德樹人/張兵
47 基于跨界整合的AI育人實踐探索/朱愛華
49 高品質示范高中“三三三”課程范式構建/石鑫
52 合作互動式家校教育共同體的建設探索/佴中琪
54 “疫”啟新智慧砥礪再前行/孟琦
56 聆聽花開的聲音
——談新形勢下如何突破家校合作瓶頸/湯愛軍
58 智慧課堂:看得見的個性化學習/卞玉昌 陳家敏
60 教育3.0時代開啟家校學習共同體的深耕模式/張忠艷
專欄·教育家辦學
63 教育哲學:教育就是以文化人/嚴濟良
66 價值取向:引領昂揚向上的航標/嚴濟良
67 自治自動:促進高品質發(fā)展的動能/嚴濟良
68 共研共享:支撐質量提升的基石/嚴濟良
70 課程基地:聚焦內(nèi)涵建設的載體/嚴濟良
71 “以文化人”:高品質教育境界的追求/辜偉節(jié)
觀點參考
73 管理的智慧/曾憲一
74 “疫后復學”的學生更需全方位關愛/李榮宜
75 做一個會“隱身”的校長/陳桂萍
教育瞭望
76 中小學教師領導力提升的美國經(jīng)驗及其啟示/孫杰 程晉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