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大飽眼福:常州博物館館藏瓷器精選(58件)


常州博物館創(chuàng)建于1958年10月,是一所地方綜合性博物館。目前館藏文物3萬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1件(國寶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245件、三級文物2945件。藏品中良渚的玉器、春秋戰(zhàn)國的原始青瓷器、宋元的漆器與瓷器、明清的書畫,均為館藏特色。常州博物館內設有江蘇省唯一一家少兒自然博物館,擁有各類自然藏品7901件,除部分為國內一、二級動植物外,大多為世界珍稀種類。本文帶來常州博物館58件精選瓷器!

青白釉荷葉形托盞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9.1、托徑12.7、盞徑5.8、底徑4.8厘米
  釉色白中泛青,托盤口沿平折外翻,內為一高足盞,盞外壁飾一周蓮花瓣紋。圈足呈花葉形。整個造型似一開放的荷花形。造型精巧,制作細致。

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瓜楞執(zhí)壺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15.8、口徑5.7、底徑8.8厘米
  由蓋和壺身組成。蓋為扁圓餅形,正面中心凹陷,有一個花形小鈕,蓋緣一側有一個管狀穿孔系,底部有凸起的子口。器身為侈口,弧唇外卷,錐形束頸,圓球形瓜楞深腹,圓肩,肩腹部有寬鋬,鋬柄上端也有一個管狀穿孔系。鋬柄對應一側有細長彎管流,平底微凹,可見旋胎及四塊支燒痕,鋬柄下及管流下均刻劃覆狀荷花瓣紋暗花。通體施青白釉,釉質瑩潤,釉面有冰裂紋。

定窯白瓷盤口梅瓶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35.5、口徑9.5、底徑10.1厘米
  盤口微外撇,束頸,溜肩,鼓腹下斂,假圈足內墻外撇。胎質堅細,胎體輕薄,釉質滋潤細白,略帶米黃色,施釉不及底,砂底見細密的旋胎紋。

定窯系白瓷盤口瓶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27.9厘米、口徑8.4厘米、底徑9厘米
  1973年江蘇常州浦前邱家墩出土
  胎體輕薄,釉色白中微泛青,施釉不及底。盤口,短頸,溜肩,鼓腹下斂,假圈足內墻外撇,砂底有旋胎紋一圈。器型保持了唐代豐滿、圓潤的風格,是北宋時期定窯系上品。

越窯青釉劃花鸚鵡牡丹紋盒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5.5、口徑12.6、底徑9.6厘米
  1973年江蘇常州市石油化工廠宋井出土
  釉色灰青,胎色灰白。淺腹折腰,圈足外撇。盒蓋紋飾以刻劃手法,外圈刻一周羽毛狀紋,中間有兩道凸出的弦圈內刻劃鸚鵡牡丹紋,圈足底中心有三道刻劃紋,靠足根處有支墊痕及粘砂。

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葵瓣碗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7.9、口徑16、底徑6.4厘米
  1973年江蘇常州市石油化工廠宋井出土
  胎體較重,釉色白中泛黃??谘爻饰灏昊钔馄玻雰缺陧樆谘赜形宓劳菇钪恋?,內底與碗壁分界呈折腰狀,圈足壁外高內淺。圈足內有旋胎紋一圈,內有墨書。

越窯暗花花草紋八角葫蘆瓶

北宋(960~1127年)
  高7.5厘米、口徑1厘米、底徑2.2厘米
  1984年江蘇常州清潭體育場出土
  八棱葫蘆形,每面均飾劃花卷草紋,線條清晰纖細。除器底外,滿施青釉,釉色青中泛灰,灰白胎。

耀州窯碗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4.4、口徑10.8、底徑2.7厘米
  1982年江蘇常州平橋青龍港宋井出土
  侈口,斜壁,小圈足。釉色青綠,釉質瑩潤。砂底無釉。碗內壁有印花,圖案為兩嬰孩手持折花嬉戲于花叢之中。

越窯青釉刻花牡丹紋蓋盒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4.5、口徑13、底徑10厘米
  1983年江蘇常州勞動東路工地出土
  弧面圓蓋,與盒身以子母口蓋合。盒為淺坦腹,大圈足,足底微凸,足根外撇。盒蓋刻花清晰優(yōu)美,邊緣一周刻短花葉紋,中間三道弦紋包圍牡丹紋。除盒蓋的子口緣外,內外均施釉,釉呈青黃色,底部見支燒痕。

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褐彩大圓盒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7.3、口徑11.5、底徑5.8厘米
  1986年江蘇常州北環(huán)二村出土
  盒蓋略呈圓弧形,頂面中間飾兩道凸出弦紋圈,圈中心為一褐彩圓點,弦紋圈外一周六點褐彩。腹部有凸出的弦紋二道,折腰,子口無釉,淺圈足外撇。釉色白中泛青,施釉不及底,胎色灰白。

青白釉暗花纏枝牡丹紋渣斗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10.8、口徑15.6、底徑12.4厘米
  口沿外翻,束頸,扁圓腹,喇叭狀圈足。腹部飾以劃線花卉紋。胎體堅致,釉色白中泛青,釉質光潤,內外通體施釉,圈足底施釉不全,見部分砂底,砂底上見細密的旋胎紋及粘砂粒。

越窯刻花卷草紋鏤空香熏

五代-北宋(公元907~1127年)
  高8、口徑9.3、 底徑6.1厘米
  1975年江蘇常州武進區(qū)西林出土
  釉呈青黃色。全器以蓋與座兩部分相合成扁圓球形,以子母口相扣,大圈足,足底微凸,足根外撇。盒蓋鏤刻卷草紋,莖葉之外皆鏤空,使實用與裝飾渾然一體。蓋邊及腹上部飾劃花水波紋,腹下部刻劃雙層蓮瓣紋。除盒蓋的子口緣外,內外均施釉,底部見支燒痕。香熏造型精巧,釉色純凈,是越窯青瓷的佳作。

長沙窯黃釉雙耳罐

唐(公元618~907年)
  高15.6、口徑9.2、底徑10.4厘米
  胎體粗松、輕薄,釉色黃。頸與肩之間飾以一對小耳。罐身有褐色、青色相間的紋飾。施釉不及底,有剝落,砂底微內凹。

長沙窯青瓷枕

唐(公元618~907年)
  高6.2~6.9、長12.3~13.9、寬9.3厘米
  枕形近長方形,倭角,枕面下凹。施綠色釉,釉面開細小紋片,釉薄處可見胎色。底露胎,胎質粉白略顯灰黃色,后壁轉角處有一氣孔。

三彩釉水盂

唐(公元618~907年)
  通高7.4、口徑2.8、底徑4厘米
  灰白泛黃色釉,施釉不及底。斂口,圓鼓腹,餅形足,有蓋。盂腹飾豎條綠、褐色彩斑。蓋頂為一圓點紐,并飾三道褐彩弦紋。

灰青釉褐彩卷草紋水盂

唐(公元618~907年)
  通高5.7、口徑5、底徑5厘米
  1978年江蘇常州武進區(qū)建湖出土
  斂口,圓腹,平底,造型豐滿。釉色灰青,飾以黑褐色卷草紋。內外施釉,釉不及底。平底露胎有粘沙,胎色灰。

長沙窯青黃釉褐彩戲球坐俑

唐(公元618~907年)
  高6.5、底徑4.6厘米
  1978年江蘇常州勞動中路出土
  人物盤坐于圓座上,頭戴小圓帽,耳部裝飾三角形耳墜;右手握球貼于胸前,左手持彎曲球棍扛在肩上。全身施青黃釉,胸、背等處點褐色斑紋。塑造了唐代球類體育運動的形象,也是長沙窯雕塑小品中的珍品。

三彩釉堆貼花獸面紋凈水瓶

唐(公元618~907年)
  高23.5、口徑7.8、底徑8.4厘米
  1972年江蘇常州半導體廠工地出土
  釉呈綠、黃、白三彩,釉層薄,為石灰釉,底無釉??谘赝夥窆?jié)狀頸,球體腹,喇叭形底足。裝飾手法為斑彩與模印貼花并用,腹部堆貼三個獸面紋。

白瓷軍持

唐(公元618~907年)
  高25.3、腹徑11.4、底徑7.2厘米
  1972年江蘇常州磚瓦廠出土
  唇口,細長頸,頸部有一盤狀凸棱,肩部有一唇口管狀流。溜肩,腹部呈長圓形,底足外撇。胎質灰白,滿施白色化妝土。釉白中閃米黃色,開細小冰裂紋,施釉不及底,造型似仿唐代金銀器。

青瓷虎子

東晉(公元317~420年)
  高21、口徑6.7、底徑10.2厘米
  1983年江蘇常州照相機廠出土 
  口沿外撇,圓柱形柄,靠近口沿處飾兩道弦紋,圓鼓腹,臥底微內凹。胎體厚重,釉色青黃,施釉不及底,露胎處呈褐色,口沿及把柄上有幾點褐彩。造型矮胖而不失端莊,釉色潤澤,配之以口沿等處的點彩褐斑,為東晉時期青瓷佳器。

磁州窯瓜楞水盂

元(公元1271~1368年)
  高7.5、腹徑5.5、底徑3厘米
  器身呈瓜形,頂部有瓜莖為鈕,莖的一頭為流,腹部飾三片凸起的瓜葉紋,并堆塑一只老鼠爬在壺頂上,意為“老鼠偷油”,足底無釉內凹。

磁州窯梅瓶

元(公元1271~1368年)
  高23、口徑4、腹徑15.8、底徑9厘米
  唇口,短頸,豐肩,腹部上鼓下斂,底足根外撇。白釉為地,飾以黑釉紋飾。腹部兩個不規(guī)則的菱形開光,開光內花紋一為“林和清愛梅”,一為折枝花,自口沿至底繪多層次的裝飾紋。足底無釉,呈淺臺階形,并有不規(guī)則的乳釘狀凸起

磁州窯獅形燭臺(2件)

元(公元1271~1368年)
  高13.5、底座9.5×5.2厘米
  立獅形,卷尾,立于橢圓形座上,其眉、眼、嘴、毛、尾等均以點彩表現(xiàn)。背上部有一圓臺狀燭臺。

龍泉窯蓮瓣雙魚紋碟

元(公元1271~1368年)
  高4.3、口徑12.3、底徑5.7厘米
  1982年江蘇常州平橋工地出土
  胎體厚重,造型端莊。口沿平折,淺弧腹,圈足。碟內心模印兩條背向游魚。釉色灰青,釉質厚潤,有開片紋。

卵白釉暗花梅瓶

元(公元1271~1368年)
  高25、口徑3.5、底徑8.2厘米
  小口微侈,細頸,豐肩,腹上鼓下斂,底略外撇,假圈足。通體施乳濁卵白釉,白中閃青灰。瓶身有暗花紋飾,分三層:肩部飾內刻花朵紋的如意云頭;腹部飾菊花紋,底部花卉紋。腹部接胎明顯,造型勻稱。

龍泉窯纏枝牡丹紋鼓花罐

元(公元1271~1368年)
  高21.3、口徑24.4、底徑18.2厘米
  唇口直沿,短頸,圓腹下斂,圈足外撇,拍底。罐腹飾纏枝牡丹紋,下腹至底飾仰蓮瓣紋,紋飾均外凸,呈鼓花。釉色豆青,釉質厚潤??谘丶白愀責o釉,呈“燒窯紅”色。胎體厚重,造型端莊。

影青羊形香插(2件)

元(公元1271~1368年)
  高7.2、長7.5、寬約3.2厘米
  釉色白中泛青,腹下無釉,露胎呈白灰色。羊的四肢卷曲,蹲臥式,頭部稍旋轉,表情豐富,嘴銜草葉,腹內鏤空,背上部有一圓孔,孔旁豎一空心小圓柱,可插香,堆貼有如意云頭紋,寓 “吉羊(祥)如意”。

景德鎮(zhèn)窯青花纏枝花卉紋大碗

元(公元1271~1368年)
  高8.2、口徑17.8、底徑6厘米
  1978年江蘇武進禮河元墓出土
  胎體厚重,釉呈青白色,釉面有縱向冰裂紋和縮釉點。青花發(fā)色濃艷,有結晶斑。敞口,深腹,圈足,砂底心有一臍狀凸起。碗內外壁口沿各繪一周青花纏枝花卉紋,碗心繪如意飄帶云紋,外圍雙圈,外壁飾一周變形仰蓮紋,畫風隨意而豪放,紋飾流暢,為元代景德鎮(zhèn)民窯上品。

龍泉窯粉青釉弇口碗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高5.4、口徑13、底徑3.5厘米
  1979年江蘇常州紅衛(wèi)搖樹村出土
  斂口,束頸,斜弧壁,小圈足,造型似倒置的帽子,釉色青綠,施釉至足,底無釉露灰白胎,圈足內有一臍狀凸起。內壁刻香草紋,外壁刻狹長的變形蓮瓣紋。碗心有一銘文,模糊莫辨。

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暗花盆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高4.2、口徑18.8、底徑5.9厘米
  1975年江蘇常州紅梅公園前筑路工程窖藏出土
  釉色青白,晶瑩。通體施釉,釉底有乳點。口沿折翻,淺腹,坦底,口沿處有一對銅紐攀(僅存一),盆內壁口沿下飾模印仰蓮瓣紋一周,蓮瓣瘦長似菊瓣,盆內心飾獅子滾球暗花紋。仿定窯覆燒工藝,是景德鎮(zhèn)窯典型器。

景德鎮(zhèn)窖影青荷葉托盞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8.7、托徑13.8、盞徑7.8、底徑4.8厘米
  盞、托為一體。斂口,窄唇外翻折平、深弧腹,托盤呈六瓣荷葉形,錐形高圈足,足根處飾弦紋數(shù)道。胎體致密輕薄,薄胎近乎半透明,造型輕巧,宛如一朵盛開的荷花。通體施釉,釉色白中閃青,釉質晶瑩溫潤,整體似青白玉琢成。

景德鎮(zhèn)窯影青刻花牡丹紋筒式爐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高15.7、口徑12、底徑10.4厘米
  通體施釉,圈足砂底見“鍋巴紅”。爐呈筒式,大圈足。靠口沿處一周飾回紋,中部主題紋飾為牡丹花卉,底部飾水波紋,均用刻劃手法。布局繁而不亂,刻紋精細、清晰。

白瓷暗花碗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高6.5、口徑16.1、底徑6.1厘米
  1976年江蘇常州武進區(qū)村前蔣塘宋墓出土
  胎體輕薄,釉呈象牙白色,釉質瑩澤。侈口,斜寬深腹,矮圈足,足墻細窄但整齊。碗內心為兩條相向游魚,內壁底腹有六條短出脊,碗外壁飾三層蓮瓣紋,芒口。印花紋飾精細、規(guī)整,屬定窯佳品。

吉州窯碗

宋(公元960~1279年)
  高5.4、口徑11.2厘米
  口沿微內斂,斜壁,小圈足。內壁飾剪紙貼花菱形花紋,外壁飾玳瑁釉。圈足無釉,露出黃白色胎。

定窯白瓷印花碗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高4.9、口徑15.9、底徑2.5厘米
  釉色白中泛黃,呈象牙白色。胎體輕薄,胎色白泛灰。內外施釉,有流釉狀,廣口,斜壁,小圈足。碗內壁以模印手法飾以紋飾,靠口沿一周回紋,以下為石榴與蓮花,碗心為一小團花紋。芒口。

吉州窯黑釉剪紙貼花鳳紋碗

宋(公元960~1279年)
  高6.1、口徑15.2、底徑4.6厘米
  1982年江蘇常州青龍港工地出土
  口微斂,斜腹壁,小圈足。通體黑釉,外壁施釉不及底。其裝飾手法新穎,碗內釉面飾等距三個剪紙貼花鳳凰紋,鳳紋展翅飛舞,生機盎然,碗外則飾以玳瑁釉。一器物上集兩種裝飾技法,而且均為吉州窯新穎超群之技藝,可見當時制瓷工匠的創(chuàng)新構思和卓越技藝。

定窯銀包口暗花透明碗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高5.2、口徑15.4、底徑3.2厘米
  1976年江蘇常州武進區(qū)村前蔣塘宋墓出土
  釉色呈象牙白色,釉質瑩潤。碗作笠帽形,敞口,斜壁,小圈足,胎體輕薄,對光透明。外壁光素,內壁滿飾紋飾,內心為一小團花紋,腹壁為纏枝花中兩鳳翔飛,內口沿印一周回紋,鑲包銀口。

景德鎮(zhèn)窯影青觀音座像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高25.4、底座10.9×6.5厘米
  1978年江蘇常州市委人防工程宋井出土
  觀音頭戴化佛冠,面相端莊安祥,彎眉細目,秀鼻小口,胸佩瓔珞,身披通肩大衣,雙手結定印,手腕戴環(huán)釧,跣足,善跏趺坐于石崖之上。前面為蓮花插座,凈瓶和小鳥分列左右。觀音所披大衣和石崖處施青白釉,釉質滋潤,有冰裂紋,其余部分都為澀胎。整件作品胎質堅致細膩,釉色均勻滋潤,人物造型比例協(xié)調,線條流暢,體態(tài)輕盈,是我國古代瓷塑作品中十分罕見的藝術精品。

建窯兔毫盞

宋(公元960~1279年)
  高6、口徑12.5、底徑4.2厘米
  這件建窯黑釉兔毫盞是建窯茶盞的典型器物。敞口,內壁口沿下一周微凸,斜壁深腹,小圈足較淺,施黑釉,釉面呈現(xiàn)兔毫結晶斑紋,外壁釉不及底并有聚釉、炸釉現(xiàn)象,胎體厚重,呈鐵褐色。由于黑釉兔毫茶盞,古樸雅致又風格獨特,瓷質厚重,保溫性較好,因此在當時成為品茶行家的珍愛。

吉州窯彩繪小凈瓶(4件)

元(公元1271~1368年)
  高8.8-9.5、口徑1.7-1.9、底徑2.7-3.5厘米
  1984年江蘇常州紡機廠工地出土
  敞口,卷唇,長頸,腹圓鼓下垂呈扁圓形,矮圈足,足根微外撇。器表施炒米白色釉,飾以褐色彩繪。彩繪紋飾分幾個層次,口沿、頸部均飾多道寬、窄弦紋,間以一周小蝶紋;靠足部再飾以兩周弦紋。腹部主題紋飾分兩組:一組(兩瓶)為滿繪海波紋,另一組(兩瓶)為對稱花形開光,開光窗外滿繪纏枝卷草紋,一瓶開光內繪折枝紋,一瓶開光內繪一對奔鹿。這組小瓶為吉州窯彩繪瓷器的精品。

龍泉窯暗花纏枝花卉紋筒式三足爐

明(公元1368~1644年)
  高16.9、口徑25.8、底徑11厘米
  爐呈筒形,腹向下漸收,下承三個印獸頭的蹄形足。爐外壁從上至下以四道凸弦紋間以三個層次暗花紋飾,分別為云頭紋、纏枝牡丹及小花卉紋。釉呈豆青色,釉質清亮透明,釉面見開片紋。底部露胎微外凸,爐內心及爐底有大片“火石紅”,胎體厚重。

漳州窯暗花花卉紋壁瓶(2件)

明(公元1368~1644年)
  高17.3、口邊5.1×3、底6×2.9厘米
  器形扁平,長方形口,腹部扁圓,長方形圈足。通體施釉,釉色白中泛黃,有暗花紋飾,頸部為回紋,腹部為如意云頭紋。

漳州窯蒜頭壺

明(公元1368~1644年)
  高32.2、口徑5.4、底徑10.2厘米
  斂口,長頸,蒜頭形,溜肩,鼓扁腹,圈足,釉呈牙黃色,釉面有開片紋,頸部堆貼螭龍紋,以下線刻回紋與纏枝花卉紋,圈足內施釉,足根平切。為明代漳州窯仿定窯器,其蒜頭造型別致,刻劃紋飾纖細而清晰

原始瓷蓋罐(2件)

春秋(公元前770~前475年)
  高9.9、口徑10.2、底徑7.9厘米
  蓋罐均為侈口,束頸,斜折腹,腹部漸收成平底。肩部四面堆貼绹紋耳和S形紋飾各一對;蓋頂绹紋鈕兩端附貼一對S形紋飾,平底有粘砂。施青褐色釉。此器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青瓷魂瓶

東漢(公元25~220年)
  通高50.5、口徑6.5、底徑16.5厘米
  1970年江蘇常州新閘王家塘東漢墓出土
  胎體堅致,釉色灰青。造型為九罐相連,即由兩層五連罐相接而成。頂部為一個完整的罐形器;上下兩層均等距離圍塑四個小罐,小罐下的柱面刻印怪異的人面紋,罐與罐之間堆塑雞、鴨、豬、狗、羊、熊、魚、鱉等。

越窯青瓷蛙形水盂

西晉(公元265~316年)
  高3.6、口徑4、底徑3.2厘米
  直口,扁鼓腹,餅形足。腹部堆貼蛙的頭、四足及尾。釉色青灰中泛黃,釉面有開細片,足部無釉,露胎處成灰褐色。造型優(yōu)美、形象生動。

越窯印花帶鋪首雙系罐

西晉(公元265~316年)
  高13.3、口徑7、底徑9.2厘米
  斂口,扁鼓腹,肩部飾一對葉脈紋系,另有一對獸頭含環(huán)鋪首,還有四道弦紋,第二、三道弦紋間以斜方格紋。釉色茶黃,釉質瑩澤,施釉不及底,肩部有兩處爆釉。露胎處呈褐色,底內凹,有支燒痕。

原始青瓷罐

春秋(公元前770~前475年)
  高7.7、口徑7.3、底徑6.5厘米
  胎質堅致,釉色青黃??谘赝獬蓿S肩,圓腹,臥足內凹。肩部飾三道弦紋,間以兩組內凹式錐刺紋,左右飾小绹系各一,系兩側再飾S形堆塑各一。造型規(guī)整,釉色瑩澤,紋飾整齊清晰。

原始青瓷盒

春秋(公元前770~前475年)
  高7.5、口徑10.5、底徑8厘米
  釉色灰青,釉面部分剝落。其肩部飾以一周人字刻紋,并飾以一對绹系及S形堆塑,頗富地域特色

原始青瓷鼎

春秋(公元前770~前475年)
  高9.8、口徑17.9、腹徑18.8、底徑7.9厘米
  侈口,束頸,淺圓腹,三個粗矮足。胎體堅致,釉色茶黃。腹部裝飾四排錐刺紋,并堆塑三條豎向扉棱與三足相連,扉棱頂端各飾一S形堆塑紋,鼎內壁有不規(guī)則螺旋紋,此鼎為春秋南方原始瓷的典型器。

原始青瓷尊

春秋(公元前770~前475年)
  高30.7、口徑23.8、腹徑28.4、底徑19.5厘米
  口微外撇,束頸,斜折肩,橢圓筒形腹,平底。內外施茶黃色釉,底部露胎。器身拍印圈、線結合的幾何紋,由肩至底共十一重,肩部貼有一對绹紋耳。胎質堅硬,地方特色顯著。

原始青瓷簋

春秋(公元前770~前475年)
  高12、口徑20.5、底徑25厘米
  1972年江蘇常州武進區(qū)淹城遺址出土
  侈口,束頸,淺腹圓鼓,圈足。胎體厚重堅致,內外施青黃色釉,器底無釉。肩部堆貼不等距分布的五只小鳥和一對绹紋耳,耳兩旁附加S形堆紋;腹部用剔刺法制成細密的錐刺紋;腹面兩側各堆貼一道扉棱,施釉均勻,造型規(guī)整

原始青瓷罐

春秋(公元前770~前475年)
  高17.1、口徑13.5、腹徑22、底徑19厘米
  口沿外折,直頸,鼓腹,平底。內外施茶黃色釉,底部無釉,胎體較堅致。頸部飾一周凸棱紋和數(shù)周鋸齒形刻劃紋,肩部左右飾兩個鋬耳,腹部拍印雙線勾連紋。此罐器形在原始瓷中比較罕見。

龍泉窯刻花諸葛碗

明(公元1368~1644年)
  高7.5、口徑14.1、底徑6.4厘米
  直口,雙層壁,內心淺腹,外壁深至底。足底有一圓孔,可見中空。碗內壁口沿刻劃席紋,內心為月華錦紋,外壁刻牡丹花卉紋。底有澀圈。


“宣德”款甜白釉雞心碗

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
  高8.4、口徑16、底徑4.2厘米
  侈口,深腹,斜弧壁,外底有凸臍,小圈足。內外施甜白釉,釉色白中泛青灰,釉質滋潤均勻。圈足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款。

白釉暗花趕珠龍紋罐

明(公元1368~1644年)
  高24.8、口徑11.4、底徑13.4厘米
  釉色乳白,瑩潤,通體施釉,釉層厚。斂口,溜肩,腹部上鼓下斂至底,淺假圈足。罐身飾暗花趕珠龍紋,靠底部飾一周變體蓮瓣紋。

青花古紋碗明景泰(公元1450~1456年)

  高7、口徑15、底徑5.7厘米
  侈口,深腹,圈足,釉色青白,青料發(fā)色濃艷,略見鐵結晶斑。碗外壁主題紋飾為互聯(lián)的錢幣紋,底部為一周變體蓮瓣紋,內壁上部飾錢幣、花瓣與纓絡紋相纏連組合的紋飾一周,碗心以錢紋為花心、外圍七個變形蓮瓣組合的團花紋。此碗為景德鎮(zhèn)窯空白期瓷器的典型作品。

青花嬰戲紋碗

明宣德——正統(tǒng)(公元1426~1449年)
  高6.3、口徑13.8、底徑5.8厘米
  侈口,深腹,圈足。釉色白中泛青,釉質潤澤。內口沿飾一周梵文,內心雙圈內為寶杵圖,外壁飾嬰戲紋,六個小孩神態(tài)各異。

青花蓮花紋大盤

明(公元1368~1644年)
  高5.3、口徑28、底徑20.2厘米
  敞口,淺腹,圈足壁外直內撇。釉色白中泛青,青花有紫斑。圈足底無釉,見砂底。盤內壁靠口沿一周卷草紋,中間纏枝蓮花紋,盤內心為三圈弦紋內“一束蓮”紋,盤外壁從上到下為回紋、纏枝蓮、卷草紋。紋飾滿而不繁,畫筆疏朗。

青花人物紋蓋罐

明(公元1368~1644年)
  高42、口徑17.2、腹徑31厘米、底徑21厘米
  直口,束頸,豐肩,圓腹,足根部外撇,砂底略泛紅。釉呈白中泛青,青花發(fā)色淡雅。將軍盔形蓋,寶珠鈕。器身滿飾紋,自頂至底共八組,腹部主題紋飾為兩組人物圖,分別為問道圖和弈棋圖,輔以云頭、山石、波濤等,以云紋間隔。


版權聲明:本文采集自 常州博物館 官方  版權歸屬以上,同行轉載請聲明版權及古玩元素網整理編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東方陶瓷】江蘇省各個窯口出土的瓷器欣賞------上篇
中華文物典藏之瓷器篇(宋、遼金)3
臺北故宮館藏(陶瓷篇)
陜西珍藏的瓷器精品
通朝古瓷的美篇
臺北故宮博物院都有哪些陶瓷“硬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